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井底之蛙”常用来比喻目光短浅、见识狭小的人。
B.“冒”字书写时要做到上宽下窄,上扁下长。
C.《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指的是现在的山东省。
D.“花钟”是根据不同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来修建的。
2、下面的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是( )
A.老虎趴在驴圈里想:“翻山越岭我什么都见过,就是没见过‘漏’。”
B.早上,我坐上公交走南闯北,终于到达了学校。
C.一听到共产党来了,敌人吓得腿脚发软。
D.县衙里的人都忙着去照顾县官,枣核就大摇大摆地走了。
3、《逆风的蝶》中那只彩色的蝴蝶为了能和( )见一面,勇敢地逆风飞行。
A.蔷薇花
B.玫瑰花
C.牵牛花
4、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B.他一整天都没精打采的。
C.我们做事应刻舟求剑,不拘泥成例。
D.物资源源不断地从后方运来。
5、读拼音,写词语。
zhī tóu hài chóng hú shuǐ píng jìng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hěn xīn gū mā qiāo qiāo lùn wén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6、根据语境填空。
(1)“_____________”,这句话告诉我们在阅读中应该大胆质疑,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做思考。
(2)“____________” ,这句话很好地说明了秩序的重要性。
(3) 春天,校园里绿草如茵,墙角的一枝杏花悄悄地探出院墙,看到此情此景,我不禁吟出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还知道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____________。
(4)小明不爱阅读,每次写作文总是抓耳捞腮,苦恼不已,我会用唐代是诗人杜甫的名句“_____________”来劝告他。
7、想象未知世界:《宇宙的另一边》
摘录:在课文第二段里,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告诉我们作者想象的引发点。请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看拼音写词语。
zhù hè xùn sù chónɡ fù xíng zhuàng lián xù
huǎn hé yōu xián jiàn yì fán nǎo mì mì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爱书如命的人
在鲁迅的全部生活中,书籍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被人称为"爱书如命"的人。
幼年时期的鲁迅,随着识字渐渐多起来,就开始攒钱买书。 过年时,大人给了他"押岁钱",他总舍不得随便花零花,一点一点攒起来买书看。成年以后,鲁迅阅读的范围更加广泛了,他对于买不到的稀有的好书,就新自动手,一笔一画地把它抄下来。显然,抄书使他得益匪浅。鲁迅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能够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关的。 在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盒修书的工具,鲁迅就是用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进行修书,使得他的书历久常新,没有一册书里有污损,也没有一册书是破散的。
鲁迅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帐"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就有9000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保存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1)平常:近义词( ) 反义词( )
(2)清贫:近义词( ) 反义词( )
(3)破散:近义词( ) 反义词( )
(4)爱好:近义词( ) 反义词( )
【2】据意写词(词语在文章中找)。
(1)形容(读过的书)很多。( )
(2)经过了很长时间也不会忘记。( )
(3)得到的收益很大。 ( )
(4)经过了很长时间还是新的。 ( )
(5)形容非常有条理。 ( )
【3】照要求填空。
(1) 这篇文章的中心句是:__ ____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短文中相互照应的句子:__
(3)抄书使鲁迅"得益匪浅",具体表现在: ;鲁迅的书"历久常新"。表现在:_______ ____________
【4】读第二节,用"︱"给这节文字分层,再分别写出层意
层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爱书吗?读了这篇短文,你最想和鲁迅先生说些什么?想一想,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外阅读。
毛主席爱读书
毛主席特别喜爱读书。
毛主席日夜操劳党和国家的大事,工作一直是很忙的,可他总是挤出时间读书,即使在到外地出差的列车上,也不放过读书的机会。有一年夏天,毛主席出差到武汉。在大“火炉”里,毛主席每天晚上都坚持看书,汗水不断地顺着脸颊往下淌。他风趣地对工作人员说:“读书、学习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流出了汗水,学到了知识!”
毛主席的床上、办公桌上都放着书,一有空闲他就手不释卷地看起来。他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每当沉浸在书中的时候,他就忘记了吃饭,工作人员催促他,他总是笑着说:“还有一点儿,看完再吃。”
毛主席一生读了多少书,没法估计。除了马列著作外,古代的和近代的许多文学家的书,他都读过。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火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手不释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短文的中心句,用“_____”画出来。
【3】短文是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毛主席特别喜爱读书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赞扬了毛主席的什么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眼睛和睫毛
眼睛和睫毛本来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后来因为一件小事而争吵。
“喂,离我远点!”眼睛呵斥道,“你这个没用的家伙,耳朵能听到关丽的声音,嘴巴能品尝到人间的美味佳肴,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我能欣赏美丽奇妙的大自然。你能干什么?”睫毛被问得哑口无言,无奈地摇摇头,伤心地走了。“哈哈!这个没用的家伙终于走了。”眼睛正在洋洋得意,忽然一阵风吹来,吹起了地上的尘土和沙子,一粒沙子正好落进眼睛里。眼睛痛得大叫,左躲右闪,惊慌失措。睫毛不知从哪钻了出来,勇敢地挡在前面,用自己的身体紧紧地护住眼睛。尘土和沙子吓得落荒而选。眼睛这才明白,原来睫毛一直就是这样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地保护着他。他惭愧地低下了头。
从此,眼睛和睫毛比以前更亲密了。
【1】仿句练习。
例:眼睛这才明白,原来睫毛一直就是这样无怨无悔、默默无闻地保护着他___________这才明白,原来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__”在短文中画出睫毛勇敢地保护眼睛的句子。
【3】读短文最后一句话,想一想,写一写,为什么“眼睛和睫毛比以前更亲密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眼睛和睫毛之后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发挥想象,简单写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如果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下面字的读音正确吗?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露(lòu)出(____)
花骨(gǔ)朵儿(____)
饱胀(zhàng)(____)
【2】下面对选文中“冒”的理解,你认为哪个更准确?打“√”。
(1)“冒”字表现出荷花出水面时的莽撞冒失。( )
(2)“冒”字表现出荷花出水面时的生机与活力。( )
(3)“冒”字说明荷花出水面时很突然。( )
【3】选文第一段写出了荷花冒出水面时的三种不同姿态,请简要列举出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选文中画“——”的句子,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文《火烧云》,回答问题。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1】在“□”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照样子写词语。
金灿灿______ _______半紫半黄________ __________
【3】划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说明了火烧云_____的特点。
14、课内阅读。
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目送着她们,我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1】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省略号省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心里的“快乐”“骄傲”“希望”各指什么?
快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骄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下面是《昆虫记》中的三个片段,请借助关键句概括段意。
(一)
一只腰肢纤细、身材玲珑的小虫子,腹部分成两节,下面大,上面小,中间好像是用一根细线连起来,黑色的肚皮上面围着一根红丝腰带——这就是赤条蜂。
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从外表看,萤好像是纯洁而善良的。可是事实上,它却是一个凶猛无比的食肉动物。通常,它主要俘虏蜗牛。这一点,人们都知道。但是人们却不知道萤稀奇古怪的捕食方法。我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么独特的捕食方法。
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螳螂真是一位建筑奇才。在产卵的同时,它用自己排泄出来的泡沫制造出软得像糖一样的包被物来保护卵。同时,它还能制造出遮盖用的薄片和幼虫通行的小道。而做这一切工作的时候,螳螂只是站在巢的跟脚处,一动不动地就建起了一座了不起的建筑。它那粗壮而有力的大腿,在整个建造过程中,竟然没有用武之地。因为所有这些复杂的工作,完全是尾部的小“搅拌机”完成的。
段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口语交际。(3分)
课余,你读过哪些寓言(成语)故事?从中你懂得什么道理?请你把其中一个告诉大家。
17、、用课文句子中着重字造句
1、只有你自己去体验。
___________________
2、什么才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
3、什么才是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
___________________
4、海浪?海浪又算得了什么!有船就可以远航。
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下列词语造句。
1.突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吹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偶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高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悄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遵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修改病句。
1.我趴在窗台上,看着宽阔的星空,穿越宽阔的宇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天,我很快完成了语文、数学和各科学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1.小牛把土地爷爷送给他的那袋麦子很好地保存保护起来。
2.我们来到敬老院,走出校门,为老人们表演节目。
21、 习作。
在学习生活中,你有爱自己的父母、关心自己的老师、一起玩耍的小伙伴,其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选择一个人写下来,要写出这个人物的特点哦。
要求:1.题目自拟。2.书写工整、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