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面哪两句诗和乡村生活无关?(  )

A.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B.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C.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

(1)他哪张凶恶的嘴脸,终于抱露出来了。

(2)我下定决心,期未侧试的时候,成绩一定要超过我的同桌。

(3)在操场上,同学们都兴高彩列地顽着。

 

3、我能选择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A.咔嚓                     辨论              古董              玲珑

B.走廊                     博斗              蘑菇              瞭望

C.欧州                     追逐              遗憾              震动

D.师傅                     圆润              碍事              扑腾

4、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争论不休(停止) B. 望而生畏(害怕)

C. 手足无措(安放) D. 不以为然(不正确)

二、填空题(共3题,共 15分)

5、我会照样子,填一填。

(1)例:红彤彤(ABB式)    ______    ______

(2)例:依依不舍(AABC式)   ______    ______

(3)例:无边无际(ABAC式)   ______    ______

6、查字典填空。

“润”字的音序是______,音节是______。“润”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湿,不干枯;②加油或水,使不干枯;③细膩光滑;④使有光彩,修饰文字;⑤利益。“润润嗓子”中的“润”应选________;“润色”中的“润”应选________;“利润”中的“润”应选________

7、认真拼读,规范书写。

chéng xiàn bīng zhù yuán rùn qún xīng gǎn tàn

___ ___ ___ ___ ___

dāo jiàn pǔ tōng mó xíng yòu rén fēng lì

___ ___ ___ ___ ___

三、书写(共1题,共 5分)

8、看拼音,写词语。

xìng bié huò chē chèn shān fù zé

wū zéi   lòu yǔ   máo lǘ yī jià

四、现代文阅读(共7题,共 35分)

9、课内阅读。

海底世界(节选)

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

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

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些贝

类自己不动,但能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的长途旅行。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画出来。这样的句子就叫______句。

2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这句话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

3选段中的的意思是_________。如果将改成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最喜欢海里的哪一种动物?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内语段,完成练习。

赵州桥

赵州桥设计得非常精巧。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这么长的桥,全部用石头砌成,下面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横跨在三十七米多宽的河面上。大桥洞顶上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两个拱形的小桥洞。平时,河水从大桥洞流过,发大水的时候,河水还可以从四个小桥洞流过。这种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既减轻了流水对桥身的冲击力,使桥不容易被大水冲毁,又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节省了石料。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平时——( )               节省——( )

【2】按选文内容填空。

这座桥是用__________砌成的,桥长__________多米,有__________米多宽,桥洞的形状是__________的,一共有__________桥洞。

【3】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横线在文中标出。

【4】“这种设计”指的是哪种设计?它有什么优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程门立雪

杨时是宋朝学者。他很爱学习,也非常尊敬老师。

有一次,他和一位同学在读书时为一个问题争论起来。为了尽快找到答案,他们冒着鹅毛大雪,一同去请教大学问家程颐。

他们走到程颐家门口,看见程颐坐在椅子上睡着了。杨时悄悄地对同学说:“咱们就在这儿等一会儿吧!”他俩一声不响地站在门口,静静地等着。雪花在天空中飘舞,不一会儿地上便积满了雪。凛冽的寒风吹得他们直打哆嗦,可是他们没有拂一拂身上的积雪,也没有跺一跺冻僵的脚。

过了很久,程颐醒来了。当他知道门外雪地里有两个学生在等他醒来时,就急忙出去把他们拉进屋里。程颐见他们浑身是雪,心疼地说:“外边雪这么大,你们为什么不进屋呢?”

杨时望着程颐慈祥的面容,说:“老师,您在休息,我们怎么能惊动您呢?”程颐被他们尊师好学的精神感动了,详细地解答了他们的问题。(有删改)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字音、字义。

尊师

字音:______    A.hǎo      B.hào

字义:______    A.友爱     B.喜爱

【2】根据短文内容,填写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寒风    ________地等着    ________的脚

________地解答    ________的面容    ________地说

【3】你觉得文中的哪句话最能概括杨时的特点?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故事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成语的意思。

程门立雪:________

12、课外阅读。

人间处处有真情

寒风凛冽,吹得人刺骨的冷,这时天空中又零零星星飘起了雪花。我们小区来了一对卖炒栗子的夫妇,蹲在大门口,正在招揽顾客。他们旁边还有一个小孩,迎着西北风哭着,手里端着一碗凉粥,再看他身上衣衫褴褛,身子不断地颤抖……

小区里来来往往的人们,看着这一切,不由得伸出援助之手。一位阿姨对身边的小姑娘说:“他们真可怜,我们帮帮他们吧!”周围的人也开始议论起来。有一个小男孩飞快地跑回家,从家里拿出自己最心爱的棉衣,就跑了出来。他给那个小孩穿上了衣服,脸上露出了一丝笑意。一位阿姨端着一碗热粥,走了过去,递给了小孩,并说:“吃吧,孩子,趁热吃!

小孩端着碗,对阿姨说:“阿姨,谢谢您!”阿姨满意地点点头。这时,有个小女孩把自己心爱的文具和书给了那对夫妇,气喘吁吁地说:“阿姨,您可以让小弟弟多学一些字!”说完放下书扭头就跑。小弟弟吃饱了,穿暖了,又蹦起来。

一些大人也掏出一些钱说:“买一些东西吧!”夫妇再三推辞。最后大人们拧不过夫妇俩,只好买了许多栗子。

夫妇俩热泪盈眶,自言自语地说:“人间处处有真情。”

1照样子,写词语。

零零星星(AABB)

                  

2用“  ”画出短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

3看到卖炒栗子的一家,小区里的人们是怎么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到大家帮忙的情景,夫妇俩的反应是(  )

A. 热泪盈眶   B. 激动不已   C. 五体投地

5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明白了________

13、按要求完成练习。

目录

揠苗助长……………………………… 1

滥竽充数……………………………… 5

农夫和蛇……………………………… 9

叶公好龙……………………………… 13

 

1右图中的哪篇寓言故事不是出自中国古代寓言?用“   ”画出来。

2目录中的《___________》(故事)讲了一个人自称爱好某种事物,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甚至是害怕的故事。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懂得了尊重

时间一年又一年的过去了,我渐渐长大,懂得了勤奋,懂得了孝敬,也懂得了尊敬。    

那是一个下着倾盆大雨的下午,我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垃圾堆旁边有一个人。我十分好奇,因为雨下的这么大,这条路上的人应该很少,那个人不会是清洁工吧。我带着疑问,走近一看,真的是一个清洁工老奶奶,尽管雨下得这么大,她还是一丝不苟的在清理垃圾。雨越下越大,像泼,像倒。清洁工老奶奶的雨衣十分破旧,雨水都从雨衣的破洞里渗进去了,老奶奶好像感冒了,一直在咳嗽可是她还是清理着垃圾,丝毫没有回去的打算。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于是就上前去劝老奶奶回去。“老奶奶雨下得这么大您还是回去吧,这些垃圾明天再清理好了。”我说道。“不行啊,如果我今天不把这些垃圾清理完就会污染空气的呀!”清洁工老奶奶坚持着。“可是您都感冒了呀!”我有点急了。“小朋友谢谢你的好意,我整理完就马上回去,你也快回家吧。”老奶奶说道。    

听了清洁工老奶奶的话我觉得十分惭愧,我以前十分讨厌清洁工人,甚至当他们路过我时,我都躲得远远的,可是现在我觉得她们值得我们去尊重。

1长大了我懂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

一丝不苟:____________________

倾盆大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奶奶做了一件什么事值得我们去尊重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来说一说你身边的清洁工每天做着什么样的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秋的原野

我匆匆地走到郊外,在原野中漫步游荡,享受着徐徐吹来的凉风,感到浑身说不出的舒畅。我贪婪地吸了几口新鲜空气,又不由自主地哼出一支轻快的小调。

天空像 ,它已经给秋风抹拭得非常洁净而明亮。村外的那个小塘,也睁着碧澄澄的眼晴凝望着这般美好的天色。那塘边开满白花的芦苇丛里,忽然钻出一对白鹅,慢吞吞地水面浮游着:它俩显得天真烂漫,或者稍嫌这儿过于寂寞吧,于是伸出脖项,“哦!哦!”有节奏地叫着,把水面荡起一圈圈的波纹,也为大自然的画面平添了不少生气。

山谷里枫树的叶子,不知道是喝了过量的酒,还是为了向秋天表示他们无限的热情,不然,它们为什么红得像 似的呢?

村前村后,等待收割的水稻,好似 ,一阵微风吹过,泛起一排金色的波浪;稻禾深处,也不时传来一阵阵农民的欢笑声。

当七彩的晚霞,在天边编成瑰丽的织锦时,村里屋顶烟囱上也升起了缕缕的炊烟,跨在牛背上回家的牧童们,唱着抒情的歌谣,歌声在晚风里飘得很远很远……

【1】结合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A.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 B.生命力,活力

(1)白鹅为大自然的画面平添了不少生气_______

(2)今天,我又惹妈妈生气了。_______

【2】选择恰当的句子,把序号填到文中的横线上。

A.一片金黄色的大海。 B.一团火焰 C.一块覆盖大地的蓝宝石

【3】用“﹏﹏﹏”画出文中你最喜欢的拟人句,这句话把 当人来写,请仿照着写一句:

【4】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景物有天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秋天的原野像一幅图画,第2——5自然段各是一幅什么图画?请连一连。

第2自然段 牧童晚归图

第3自然段 稻田欢歌图

第4自然段 枫林红叶图

第5自然段 池塘秋色图

五、语言表达(共3题,共 15分)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面对——广阔的世界,浩瀚的海洋。

1)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仿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让人们去追寻缥缈的奇花异草吧,我却在书林中挖掘到无穷的宝藏。

1)奇花异草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仿写两个类似的词语(含近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穷的宝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句话表达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17、按要求写句子。

1.如果想写一篇关于风的习作,想象风的样子。(用加点的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

2.语文老师问我:“你在想什么呢?”(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

3.我真希望变成一棵树。(改为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树下玩得好好的,一点儿都不想吃饭。(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

18、复述《亡羊补牢》的故事,并说说故事给你什么启示。

六、修改病句(共2题,共 10分)

19、修改病句。

1.班长接受了虚心地同学们的建议。

________

2.联欢会上,大家表演了一个个精致的节目。

________

20、修改病句。

1)我要想尽一切办法千方百计完成这项任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兰兰穿着一件红色的外衣和一件紫色的帽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作文。

成长道路上,我们会遇见、拥有很多东西;也会失去一些东西。我们边拥有边失去着。当我们静下心回望往事的时候,我们也许不禁会发问:它们究竟去哪儿了?是什么把它们带走了呢?

以上文字给了你什么样的联想或感悟?请以“______都去哪儿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先把标题补充完整,自主立意,自定文体(除诗歌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350字。文中如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请用“××”代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