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花落谁家。
(1)马戏团的精彩表演博得了台下观众的一阵阵喝( )彩。
(2)乌鸦终于喝( )到瓶里的水了。
(1)由于酒喝得太多,他蒙( ) 头转向,找不到来时的路。
(2)狼的花言巧语是蒙( )蔽不了聪明的小羊的。
(3)蒙( )古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
2、牛羊再也不肯到山沟里去吃草了,是因为马良在山沟里画了( )
A. 老虎 B. 豹子 C. 黑毛狼 D. 马儿
3、下列字不止一个读音的是( )
A.屠 B.累 C.伦 D.税
4、中秋节是农历 ,这一天人们喜 。填入横线正确的一项是( )
A.八月十五 赏月、吃月饼
B.五月初五 吃粽子、赛龙舟
C.三月初三 扫墓、踏青
5、 在括号中填上恰当的词语。
一 (____________)桌子 一(____________)长发
一(____________)舞曲 一(____________)歌
6、赵州桥位于________省,它的设计者是________朝的石匠________。赵州桥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7、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聚拢 增添
8、看拼音,写词语。
mì fēng shuì lián chuí liǔ zhèn jìng
9、文段阅读
郑国人来到集市,好不容易找到一家比较好的鞋店,正要买鞋,忽然发现尺子忘在家里了。于是他对卖鞋的说;“我把尺码忘在家里了,我得马上去取。”说完,急急忙忙地往家跑去。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容易——( ) 马上——( )
急急忙忙——( )
【2】选词填空。
这个商店是____水果的,我得去____点水果。(买 卖)
【3】这段文字选自寓言故事__________ ,这个故事使我懂得了 ___________________
10、类文阅读。
一串快乐的音符
有一串快乐的音符。它们是从哪里来的,连自己也搞不(清晰 清楚)。
也许是一位音乐家用小提琴奏出了它们;也许是一个初学钢琴的女孩子在键盘上弹出了它们;也许是骑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短笛吹出了它们;也许是走在田埂上的小男孩儿用(轻快 轻松)的口哨吹出了它们……
小音符们不愿意停留下来,它们到处飞旋,多么高兴。
在城市的一幢小楼上,有一扇小窗开着,对着星星闪烁的夜空。小音符们感到很好奇,就钻了进去。
哦,里面有个孤独的白头发的老奶奶。她的老伴去世了,她在思念老爷爷。
突然,她听到了从窗外飞进来的小音符们的歌。啊,多么熟悉的歌,这是老爷爷在年轻时就爱哼唱的歌。在老爷爷和老奶奶初次相识时,老爷爷就为老奶奶哼过这支快乐的歌。后来这歌(伴侣 陪伴)老爷爷和老奶奶生活了很长的岁月……
如今歌声又飞进来了,就像当年老爷爷在轻柔的月光下,轻轻地哼唱着。
老奶奶眼睛里含着晶莹的泪花,终于笑了。
不知为什么,小音符们再也不想跑了。它们手拉手地钻进了老奶奶的心里,它们愿意留在那里。
【1】用“/”画去短文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读短文中画“ ”的句子,完成下面各题。
这句话运用了_____的修辞手法,请另外再续写一句:也许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不愿停留的小音符们,最终留在了孤独的老奶奶身边的原因是( )。
A. 老奶奶喜欢听它们的歌
B. 老奶奶懂得欣赏它们
C. 它们能给老奶奶带来安慰和快乐
【4】读了小音符的故事,你有哪些话想对这些小音符说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________轻便________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写在文段中的横线上。
如果……就…… 既……又…… 只有……才……
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________轻便________好用的纸。
【2】根据文段内容把蔡伦造纸的过程补充完整。
剪碎或切断→________→捣→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是围绕________把这一段话写清楚的。
【4】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用“________”在文段中画出相关语句。
【5】当你在一张张白纸上画画、写字的时候,你想对蔡伦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加油站
这个任务是爸爸安排的。爸爸想让她从小学会看到人生的美好,并真心地感激。一个人常常感激,才会幸福,才会快乐,心灵才会充满阳光。'
1.在正确的说法后面打上“√”
(1) “才会”中的“才”的意思是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样。( )
(2) “美好”的反义词是“丑恶”。 ( )
(3) “爸爸想让她从小学会看到人生的美好”和“爸爸让她从小学会看到人生的美好”意思是一样的。( )
2. 联系课文,说说爸爸安排的是什么任务。
3. 爸爸安排蓝蓝做这个任务的原因是什么?用“”画出相关的内容。
4. 联系课文,说说蓝蓝感激的第三件事是什么?她为什么要感激?
13、阅读课内语段,完成练习。
小虾在缸里,十分自在。它们有的独自荡来荡去,有的互相追逐,有的紧贴住缸壁。要是你用小竹枝去动动那些正在休息的小虾,它们会立即向别的安静的角落蹦去,一路上像生了气似的,不停地舞动着前面那双细长的脚,脚末端那副钳子一张一张的,胡须也一翘一翘地摆动着,连眼珠子也一突一突的。( )这时碰到正在闲游的同伴,说不定( )要打起来。小虾的搏斗很(激烈 猛烈),蹦出水面是常有的事,有时还会蹦到缸外的地面上。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从括号里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用“√”标出来。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段意。
____________
【4】这段话的结构是( )
A.总——分
B.分——总
C.总一分一总
【5】作者写小虾在缸里的自在生活时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14、阅读《春天的小雨》片段,回答问题。
淅析沥沥打在篷顶的波浪板上,滴滴答答打在树林里的叶子上,叮叮咚咚打在铁皮屋顶上。于是,屋子前面的小水沟流动起来了,像一股从地底下通出来的清泉,高兴得哗啦哗啦,哗啦哗啦,你推我挤。
【1】片段中,雨打在________________打在_________________上, 打在_______________。我认为雨还会打在__________,打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操场上,打在绿茵茵的草坪上,打在阳台的花盆上。
【2】片段中,描写声音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会收集关于声音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一共有_____________句话。
【4】文中加横线的句子,是一个_____________ ,我也会写这样的句子。
15、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大约在一千九百年前的东汉时代,有个叫蔡伦的人,吸收了人们长期积累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他把树皮、麻头、稻草、破布等原料剪碎或切断,浸在水里捣烂成浆;再把浆捞出来晒干,就成了一种________轻便________好用的纸。用这种方法造的纸,原料容易得到,可以大量制造,价格又便宜,能满足多数人的需要,所以这种造纸方法就传承下来了。
【1】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写在文段中的横线上。
如果……就…… 既……又…… 只有……才……
【2】根据文段内容把蔡伦造纸的过程补充完整。
剪碎或切断→________→捣→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是围绕________把这一段话写清楚的。
【4】为什么只有蔡伦改进的造纸术传承下来了?用“______”在文段中画出相关语句。
【5】传说创造文字的是( )
A.仓颉 B.炎帝 C.神农氏 D.燧人氏
【6】下列不属于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一项是( )
A.火药 B.指南针 C.地震仪 D.印刷术
16、口语交际。(5分)
从古代神话的“嫦娥奔月”,到如今“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的自动交会对接,中国人通过想象,实现了一次次科技的飞跃。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想象带来的科技进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三(1)班举行了“话传统节日,道传统习俗”的实践活动,请你也来参加吧!
1.图片中描绘的传统节日是__。据说这个节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___。这个节日的习俗有_____、_____等。
2.你知道怎样包粽子吗?请你根据下面的流程,动笔写一写其过程。
洗——浸泡——拌匀——卷——放入——缠
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了吗?(改写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升起来了。(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棵高大的橡树挺立在路旁。(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一定接受你的意见,努力改进缺点,(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修改病句。
(1)你是中队长,要严肃要求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有漂亮的一条裙子。
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买了许多蔬菜,有茄子、西红柿、苹果、青椒等。
___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病句。
(1)星期天,经常去图书馆看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从小就要养成懂文明、讲礼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运用。
请你以学生处的名义给三年级的全体同学发一则通知,6月27日上午9点,到学校报告厅参加学生大会。 通知时间6月25日。
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