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流程图:浸水捣烂 → 剪碎切断 → 捞出晒干 → 纸
B.冰心,原名谢婉莹,她的代表作有《繁星》《寄小读者》《呼兰河传》。
C.写通知要注意格式,落款部分应该先署名,再写日期。
D.《郑人买履》告诉我们做人不能虚伪,要表里如一。
2、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争论不休(停止) B. 望而生畏(害怕)
C. 手足无措(安放) D. 不以为然(不正确)
3、下列不是寓言故事的一项是( )。
A.画蛇添足
B.精卫填海
C.守株待兔
4、下面与词语“源源不断”结构相同的一项是( )
A.规规矩矩
B.无忧无虑
C.津津有味
5、用下面的生字组成词语。
髓( )( )( )
剂( )( )( )
6、我是“的”,我的后面是名词,我的前面应该填写什么呢?快来试一试吧!
( )的坐垫 ( )的枝干 ( )的粉墙 ( )的东风
( )的灰雀 ( )的胡须 ( )的地毯 ( )的地面
7、日积月累。
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________幽草涧边生,________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__________,野渡无人__________。
8、看拼音,写词语。
9、阅读。
一枚扣花
星期天,妈妈带我上街。我特意拿出生日时姑姑送给我的扣花戴在胸前。这扣花可真漂亮,一颗颗晶莹的水晶石镶嵌在金孔雀形的扣花里。动一动,“金孔雀”就闪闪发光,非常惹人喜爱。
街上人山人海,商场的人更多。我和妈妈好不容易才挤进柜台。正当我被五颜六色的衣料吸引时,肩膀被推了一下。我气得猛一回头,冲着推我的那人嚷道:“挤什么?”没想到那人不但不恼,反而微笑着对我点点头,用手指着我的前胸,嘴里一个劲地“啊,啊……”并招手要我出去。我低头一看,糟糕!我的扣花没了!
我急忙挤出人群。只见那人大约三十来岁,个子不高,眯着一双不太有神的眼睛。他一见我便迫不及待地将手中的一件东西送给我。我接过一看,咦,这不是我丢的那枚扣花吗?我气呼呼地问:“你这人怎么随便拿我的扣花?”那人见我发火,嘴里一个劲儿地“ 啊,啊……”脸上现出焦急的神情。他一会儿指指我手中的扣花,一会儿又弯腰走几步,做出捡东西的样子,好像要告诉我什么。看他的表情和动作,我明白了他是个聋哑人,是他拾到了我被挤掉的扣花,并交还给我,可我竟……
“芳芳,你怎么站着发呆?”妈妈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思绪,我忙四下环顾,人呢?我还没有感谢他呢,他却不见了。
我随妈妈走出商场,一边走一边找那个人,希望看到那双不太有神的眼睛。多么可敬的聋哑人啊!那拾金不昧的高贵品质深深打动了我的心。然而我没有找见他,只有我手中被汗水浸湿的扣花在阳光照射下熠熠闪光,显得更加美丽。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迫不及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拾金不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 ”的句子是____描写,画“ ”的句子是____描写。
【3】“多么可敬的聋哑人啊!”你认为聋哑人可敬在哪里呢?
_________________
【4】对“没想到那人不但不恼,反而微笑着对我点点头”中“微笑”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聋哑人拾到一枚扣花。
B.因为聋哑人很有礼貌,对待别人很热情。
C.因为聋哑人脸上总是乐呵呵的,有些痴。
D.因为聋哑人听不清楚“我”说的话。
10、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童年白求恩
白求恩小时候生活在一个自由而快乐的家庭。祖父是一个医术高明的外科医生。白求恩在七八岁时,迷上了外科解剖术。他常常从厨房里弄来一些鸡、牛、羊的骨头做骨骼标本。
一天下午,母亲闻到屋里充满了一股难闻的气味,四处寻找后,在阁楼上发现了小白求恩。原来,他正在专心致志地煮一条牛腿。由于锅里的水放得太少,牛腿被煮糊了,发出刺鼻的气味。这一切,小白求恩都视而不见,他正一手把着牛腿,一手拿着刀,企图把骨头取出来。可能是有了新的发现,他认真地观察着那条牛腿,连母亲上楼的声音都没听到。
母亲吃惊地问白求恩:“你在做什么?这不是我刚刚买回来的那条牛腿吗?”白求恩答道:“是的,我正在把牛腿煮烂,然后把肉切下来,取出骨头。这样,您可以把肉拿去做菜,我就能得到一根好的骨骼标本了。祖父就是这样做的。”母亲听了,又好气,又好笑,但没有责怪他,而是帮他一起取骨头。
不久,白求恩的房间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动物标本。一天,他把祖父过去开诊所时留下的一块木牌挂在自己房间的门口,并向全家宣布:“以后,谁也不许再叫我的小名亨利,请称呼我诺尔曼·白求恩医生!”
(1)本文主要写了白求恩小时候的两件事。一件事是:白求恩在阁楼上专心致志地( );另一件事是:白求恩宣布不许( ),而是要称呼( )。
(2)从文中选择词语填在下面的括号里,这些词语可以看出白求恩对于医学研究有着怎样的兴趣?
①一心一意,集中精神。( )
②尽管睁着眼睛,却什么也没看见。( )
③式样和数量都很多。( )
(3)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白求恩煮牛腿时专心致志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积累与运用。
从前,有位老汉住在边塞(sài)地区,人们尊称他为“塞翁”。
有一天,塞翁走失了一匹马。邻居们得知消息,纷纷表示惋惜,可塞翁却不以为意,反而劝慰大伙儿:“谁知道它会不会带来好的结果呢?”
果然,没过几个月,那匹迷途的老马又从塞外跑了回来,还带回来一匹骏马。邻居又来道贺,说塞翁有福气,塞翁却忧心忡忡(chōng)地说:“也不一定是什么福气,谁知道它会不会给我带来灾祸呢?”
塞翁家平添了一匹骏马,他的儿子( ),天天骑马兜(dōu)风。终于有一天,儿子( ),竟从飞驰的马背上掉了下来,摔断一条腿,成了终生残疾。邻居们来慰问,塞翁却还是那句老话:“ ”
不久,边塞发生了战争,身强力壮的青年都去当了兵,十有八九在战场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父子避免了这场生离死别的灾难。
人世间的好事与坏事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能会引出坏的结果。
【1】读第四自然段,把“得意忘形、喜不自禁”两词语正确填入( )里。
【2】读第四自然段,联系上下文推想塞翁说的老话是哪句,写在横线上。
【3】读短文,根据故事内容填空。
(1)塞翁走失了一匹马,邻居们感到惋惜,塞翁却认为_________;
(2)老马带回一匹骏马,邻居们道贺,塞翁却认为_________;
(3)塞翁儿子骑马摔断腿,邻居们慰问,塞翁却认为_________;
(4)边塞发生战争,塞翁儿子因摔断腿而避免了一场_________。
【4】以下哪个题目最适合这个故事?( )
A.塞翁失马,因祸得福
B.塞翁失马,因福得祸
C.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焉yān,意思是“怎么”)
【5】短文最后一段话让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件事?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故事大道理”是寓言的特点。本学期我们课外阅读了《中国古代寓言》《伊索寓言》等中外寓言故事。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寓言故事的名字,并把你从中读出的道理写下来分享给大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háo hào),然后放了出来。二十只左右被闷(mēn mèn)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jī jǐ)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
我放蜜蜂的时候是将近两点钟,也就是说,在大约三刻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四公里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傍晩时,我亲眼看到另外三只飞了回来,身上也都带着花粉。
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发现了十五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
【1】用“√”为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在实验过程中,作者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主动思考并提出了疑问,请用“____”在文中画出来。
【3】文段介绍了(________)。(填序号:①实验的目的 ②实验的过程)
【4】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面的实验记录表。
时间 | 做了什么 | 为什么这样做 | 观察到什么 |
不用填写 | 捉了一些蜜蜂放在纸袋里,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 | ________ | 不用填写 |
不用填写 | ________ | 路远,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 | 不用填写 |
将近两点钟 | 打开纸袋,给蜜蜂做白色记号后再放飞 | ________ | 不用填写 |
________ | 不用填写 | 不用填写 | 两只蜜蜂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沾着花粉 |
________ | 不用填写 | 不用填写 | 另外三只蜜蜂飞了回来,身上带着花粉 |
第二天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13、课内阅读。
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借着扇子的轻风,把她们一个个送上天去送过海去。到天上,轻轻地挨着明月,渡过天河跟着夕阳西去。或者轻悠悠地飘过大海,飞越山巅,又低低地落下,落到一个熟睡中的婴儿的头发上……目送着她们,我心里充满了快乐、骄傲与希望。
【1】这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省略号省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心里的“快乐”“骄傲”“希望”各指什么?
快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骄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看着别人的眼睛
很小的时候,如果我有了过失,说了谎话,又不愿承认的时候,妈妈就会说:“看着我的眼睛。”如果我襟怀坦荡,我就敢看着她的眼睛,否则就只有羞愧地低头。
从此,我面对别人的时候,会看着他的眼睛。
当我刚刚开始学习注视别人的眼睛的时候,心中很有些不安。我觉得自己是
个小小的孩童,我怎么敢看着别人的眼睛?那不是太不尊敬人了吗?我对妈妈讲
了我的顾虑,她笑了,说:“那你明天试着看看老师的眼睛。”
第二天,在课堂上,我开始注视着老师的眼睛。好怪啊,老师好像专门给我
一个人讲课似的。我的思考紧紧地跟着老师的讲解,在知识的密林里寻觅。当讲到重要的地方□我看到老师的眼晴里冒出精彩的火花□我知道自己一定要记住它□当老师的眼睛像湖水一样平静的时候□我知道这只需要一般掌握□当我在读老师眼睛的时候,老师也在读我的眼睛。( )我显现出了迷惘与困惑,老师( )会停顿他讲解的步伐,在原地连兜几个圈子,直到我的目光重(zhòng chóng)又明亮如洗。假如我调(tiáo diào)皮地向他眨眨眼睛,他会突然把讲了一半的话咽进嘴里。他知道我已心领神会,可以继续向下讲了。
我这才知道,眼睛对眼睛,是可以说话的。它们进行无声的交流,在这种通行的世界语里,容(róng lóng)不得谎言,用不着翻译。它们比嘴巴更真实地反映着个人隐秘的内心世界。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明白了注视着别人的眼睛,( )是一种坦诚,( )是一种尊敬。
【1】用“√”给短文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入文中括号里。
即使……也…… 如果……就……
不仅……而且…… 虽然……但是……
【3】在第四自然段□内加上标点符号。
【4】读第四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一段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说“眼睛对眼睛,是可以说话的”,请你联系短文内容,想象“我”当时在跟老师说些什么。
“我”调皮地向老师眨眨眼睛,好像在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短文以后,我觉得作者想要告诉我们( )
A. 眼睛是可以说话的。
B. “我”在妈妈的教育下,知道了面对别人时,要看着他的眼睛。
C. 注视别人的眼睛,是一种坦诚,是一种尊重。
15、课外阅读。
此地无银三百两
古时候有个人,名叫张三。他好不容易攒了三百两银子,心里很高兴。但是,他又很苦恼,总担心别人把银子偷去,不知藏到哪里才保险。
想了好久,张三决定把三百两银子藏在一只小箱子里,箱外加上两把大锁,但是,又觉得这个办法也不妥当,万一小偷将银子和箱子一起偷走怎么办呢?他越想越不放心,感到屋子里简直找不到藏银子的安全地方。
后来,张三想出一个好主意。他趁着黑夜在房后墙脚下挖一个坑,悄悄地把银子埋在坑里。但是,他仍然不放心,害怕别人怀疑这个地方埋了银子。他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一个自以为巧妙的办法。他在一张纸上写下“此地无银三百两”七个大字,然后把纸贴在埋银子那个地方的墙上。他觉得这下总算安全了,就放心地去睡觉了。
张三的一举一动,都被隔壁邻居王二看得清清楚楚。到了半夜,张三睡熟以后,王二就去屋后悄悄地把三百两银子挖出来,偷走了。
王二怕张三怀疑自己偷了银子,于是灵机一动,也在埋银子那个地方的墙上,贴了一张纸,上面写道:“隔壁王二不曾偷”七个醒目的大字。
【1】用自己的话简要地概括这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张三和王二是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短文,判断哪个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行为,是的打“√”。
①妈妈将积攒的五万元钱存进银行,并给自己办的银行卡设了密码。( )
②下课时,贝贝没有经过朵朵同意就看了朵朵新买的《寓言故事》。放学后,贝贝告诉朵朵,自己并没有看她的《寓言故事》。( )
③冬冬把自己给环保组织捐款的小秘密告诉了好朋友文文,并请文文为自己保守这个秘密。( )
16、用加粗词语造句
1、小孙子高兴地叫了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松鼠也上这儿来安家了吗?有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孙子又仔细地看了看周围的地面,兴奋地跳了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
4、老爷爷一边抚摩着大树,一边说。
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枣核说:“大家都不用愁,我有办法!”(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石头梆的一声落在地上。(仿写句子)
小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您要是在别的季节拿到新棉袄,也不得不由着性子穿上。(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妈妈对我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仿照例句的修辞手法写句子。
1.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能看到各种水果诱人的颜色,圆润的鲜红色的樱桃,深紫色的李子,浅黄色的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修改病句。(使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
1.我到办公室的时候,没看见王老师,原来他已经离开走了。
2.看了《啥是佩奇》的短片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3.雨中,一个个五颜六色的红伞花出现在校园里。
20、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一句话。(有三处错误)
这儿一剪刀,那儿一剪刀,不一会儿,姑父的睡衣就象熊皮一张,上落满了头发。
21、选择一种情况,写一个通知。
(1)通知各班班长领取新校服
(2)通知全班同学参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