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那二十只左右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B.垂柳的枝条随风飘动,好像少女披散的秀发。
C.小明的脸蛋红扑扑的,好像秋天的苹果。
D.进了长江三峡,就好像走进了一幅连绵不断的山水画卷。
2、你觉得小沙为什么那么怕剃头?( )
A.觉得光头不好看 B.觉得剃头师傅太凶 C.怕锋利的刀伤到自己
3、下列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压根儿:根本的意思。
B.百发百中:指的是发射一百次就能中一百次。
C.捧腹大笑:用手捂着肚子大笑,形容遇到极可笑之事,笑得不能控制。
4、选择关联词填空。
只有……才…… 虽然……但是……
又……又…… 如果……就…… 一边……一边……
【1】这个苹果( )红,( )大。
【2】老师说( )明天下雨,郊游( )取消。
【3】她( )说话,( )看电视。
【4】( )努力学习,( )能考出好成绩。
【5】( )道路难走,( )他坚持走回家。
5、我是“的”,我的后面是名词,我的前面应该填写什么呢?快来试一试吧!
________的感觉 ________的夫妇
________的风景画 ________的忧郁感
6、指出下面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花大姐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____
(2)(瓢虫)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______
(3)(土蚂蚱)色黑如泥土。_____
7、读拼音,书写生字。
xíng zhuàng hú li xiāng cháng dīng ling dīng ling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8、看拼音,写词语。
wěi dà jì lù bǎo cún dà yuē xī shōu
jīng yàn yuán liào mǎo zú cháo xiǎn bàn dǎo
rì běn ōu zhōu shè huì zào zhǐ shù ā lā bó
9、阅读理解
苹果里的五角星(片段)
第一次这样切苹果的,也许是出于无意,也许是出于好奇。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xiān xiǎn)为( wéi wèi)人知的图案竞有那么大的魅力。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他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
【1】在括号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2】“鲜为人知”的“鲜”是_______________的意思。根据这个意思还可以组成下列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鲜为人知的图案”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什么是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往大处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芳草地。
大自然的一种现象——风
大自然真是千奇百怪,样样俱全。风就是其中的一种。
风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风像一位神奇的隐士,看不见也摸不着。一会儿,它像个乖巧的孩子;一会儿,又像个顽童;一会儿,像个慈祥的母亲,轻拂着你的脸庞;一会儿,又像凶神恶煞的魔王,疯狂地抽打着你的身躯。总之,它是变化无常的。
那么,风是怎样形成的呢?其实很简单。只要空气流动,就会产生风。只不过,空气有时流动得快,有时流动得慢罢了。地球上有6个风带:南、北信风带,南、北东风带和南、北西风带。由于这6个风带的纬度、方向和速度的不同,就会出现我们所说的不同种类的风。此外,风形成的因素还有地形的高低、气候的冷暖等。
风为我们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古代,劳动人民利用风,给船加上风帆。于是,帆船就成了沟通各大洋之间的主要交通工具。近代,由于热机的发明,帆船的地位逐渐下降,但是,又由于现代的“经济危机”和“能源危机”的反复冲击,帆船的地位又逐渐回升了。将来,新型的帆船会在辽阔的海洋上乘风破浪。
我国人民很早就利用风车磨面。美国的一个研究机构做了一个大风车用来发电,其发电量足够一个1500户人家的村镇使用。不过,风也有它有害的一面。美国出现过的黑风暴,曾席卷大半个美国,将3亿吨优质土统统吹入了大西洋,给农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我国沿海的台风,墨西哥湾以及加勒比海的飓(jù)风,都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害。
风是大自然的现象。它能给人类造福,也能给人类带来灾害。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风一定会给人类带来更大的幸福。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陌生——(______) 辽阔——(______) 造福——(______)
【2】短文是怎么写风“变化无常”的?请你把相关的语句用“ ”画出来。
【3】短文是按照______的结构组织材料的,并且从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危害四个方面具体介绍了风的特点。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要空气流动,就会产生风
B.古代,劳动人民利用风,给船加上风帆,帆船就成了沟通各大洋之间的唯一交通工具
C.风有很大的作用,但是也有不小的危害
D.随着科技的发展,风一定能给人类带来更大的幸福
【5】请你大胆地想象一下,在不远的将来,风还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幸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树木花草美化环境的本领很大。树木花草是“氧气制造厂”,一公顷的阔叶林一天就能放出700多千克的氧气,够一千人使用;树木花草又是“天然的吸引器”,大量的树木枝叶能减缓风速,使工业粉尘下降;树木花草还是“调节气候器”,能够吸热遮光,蒸发热量和水分,增强空气湿度,使人感到舒服;一些树木花草还能吸收有害气体,分泌杀菌素,吸收和隔挡噪音,因此,树木花草又被人们誉为“有毒气体净化空气所”“自然界的防疫员”“天然的隔音墙”。据调查,世界上长寿人居多的地方都是环境美、绿化好的地方。我们少年儿童应当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种草种花的活动,树立“爱护花草树木光荣,毁坏树木花草可耻”的新风尚。
【1】这段话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写了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这段话,你想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陈毅酷爱读书
陈毅幼年时,酷爱读书。他总是把书带在身边,有空就看上几页。如果发现一本好书,那简直比遇上什么都高兴。
有一次,他到一位亲戚家去欢度中秋节。进门就看见一本很想读的书,于是,他忘记了步行几十里路的疲劳,躲到一间房间里专心地读起来,一边读,一边用毛笔批点。他完全沉浸到书中去了,亲戚几次催他吃饭,他也舍不得将书放下。亲戚只好把刚蒸好的糍粑和糖给他端来。谁知他嘴里吃着糍粑,注意力却还在书上,糍粑本该蘸糖吃,他却把糍粑伸到砚台里蘸上墨汁往嘴里送。过了一会儿,亲戚又给他端来面条,见他满嘴都是墨,便喊来众亲友。大伙一瞧,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陈毅却平静地说:“吃点墨水没关系,我正觉得肚子里墨水太少哩!”
⑴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酷爱--( ) 欢度--( )
平静--( ) 沉浸--( )
⑵造句。
酷爱……
沉浸……
⑶短文中事情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____,主要人物是________。
⑷用三个成语概括陈毅是如何读书的。
⑸陈毅最后说的一句话,含义是什么?
13、课外阅读岛。
难忘的一件事
星期二下午放学后,我带邻居家的小妹妹上街去玩儿。
大街上人来人往,川流不息。我们来到一位老爷爷的玩具摊前,看到了一种精美的小梳子。我问老爷爷:“这梳子多少钱一把?”“五毛,很便宜的。”老爷爷说。我随手掏出五角钱交给老爷爷,拿了一把梳子放进兜(dōu)里,往回就走。
“小朋友,快回来。”我们赶紧回去。“你们怎么没拿梳子呢?”老爷爷一边说,一边将一把梳子塞到我手里。我迟疑了一会儿,还是拿着梳子走了。
回到家里,我把这件事一五一十( )告诉了妈妈。妈妈狠狠( )批评了我一顿,说我占人家( )便宜,要我把梳子送回去,向老爷爷赔礼道歉。想起老爷爷那慈祥( )面容,真诚( )表情,我觉( )自己不配当一个少先队员,所以我决定去还梳子。
第二天,一放学我就去找老爷爷,可没找到,一连好几天也没看见老爷爷。
这件事虽然过去很久了,可一想起来我就觉得很内疚(jiù)。
1.把“的、地、得”送回家。(将它们正确地填写在第四自然段的括号内)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精致——( ) 犹豫——( )
慈爱——( )
3.根据意思写词语。
(1)(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
(2)比喻叙述时清楚而无遗漏。( )
4.“我”之所以要去还梳子,向老爷爷承认错误,是因为 。
14、课内阅读。
画上的街市可热闹了。街上有挂着各种招牌的店铺、作坊、酒楼、茶馆……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 )着马,有的( )着担,有的( )着毛驴,有的( )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1】请你“ ”画出选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
【2】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在括号内。
挑 骑 推 赶
【3】本段描写的人物有( )、( )、( )、( )、( )。
【4】请你用“﹏﹏”画出表现艺术家技艺高超的句子。
【5】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展开具体的描写,突出了画上的街市________的特点。
【6】画里的街市上还有哪些人在干什么?请你展开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认为《清明上河图》为什么会名扬中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拓展。
麦 哨(节选)
“呜卟,呜卟,呜……”
田野里,什么声响和(hé hè)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yīng yìng),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湖畔,到处是割草的孩子。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mēng méng)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秆都擎(qíng)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玩累了,喊渴了,不知是谁一声招呼,大家采集起“茅茅针”来。剥(bāo bō)开叶片,将茅穗儿连同茎轻轻抽出,把茎放进嘴里嚼嚼,吮吮,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
“呜卟,呜卟,呜……”
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
【1】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3】本文以__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了__________时节孩子们在田野里无拘无束玩耍的情形。开头“________________”一句和结尾“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句_____________。
【4】为什么孩子们的麦哨吹得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我站在沙滩上,望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大海和夜空中___________的群星,心中的烦闷_________________了。(用平时积累的词语把句子补充完整)
2.冬天,房檐上垂下的冰柱,好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仿写句子)清晨,我看到_____,好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外祖母去世了,我能不悲伤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彩笔被小明带回家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风一吹,水花四散,如烟,如雾,如尘。(仿照例句用带点的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字写得漂亮。小明画得一手好画。(用恰当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昆明湖岸边栽着无数数不清的杨柳。(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训练营。
(1)我安闲地躺在柔软的泥土里。(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鹿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才能(_______)让懒惰支配,它(______)一无所为。
(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并用所填词语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古代寓言凝固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1)去年您送我的麦子今天至今还没吃完呢。
(2)我们应该养成从小热爱劳动。
20、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语段。
阅读课外书籍,可以使我们增强知识。我们因此要多读一些童话、诗歌、语文课本……只有大量阅读,广泛积累,才能我们的写作水平。
21、习作。
题目: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要求:1.可以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这样的句式,把做实验的经过写清楚。
2.可以写一写自己做实验时的心情、实验中的有趣发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