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鲁番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复述故事的方法有( )。(多选)

A. 背诵文章 B. 借助表格 C. 借助示意图

2、下面的每小题中,选出符合题意的一个选项。

1下面各组词语中,只有一组和其他三组不是同一类,这一组是  

A. 生疏——熟悉 B. 清晰——模糊 C. 犹豫——果断 D. 铭刻——铭记

2下面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是

A. 不管敌人玩什么阴谋诡计,我军都严阵以待地等待。

B. 跳绳队的选手表演得非常精彩,观看的同学把场地四周围得水泄不通

C. 鬼子上了小八路的当,急得暴跳如雷

D. 节约要物尽其用,使每一样东西都得到合理高效的使用。

3、对下面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小朋友的脚,常被那香味勾住。

A.说明小朋友不守规矩,想偷吃。

B.说明水果气味香甜,很诱人。

C.说明水果的香味有神奇的魔力。

4、本次口语交际的主题是(  )

A.周末去哪儿玩

B.春游去哪儿玩

二、填空题(共3题,共 15分)

5、比一比,我能组词语。

(   )(   )

(   )(   )

簿(   )(   )

 

6、按课文内容填空

1.他懂得学习机会来之不易___他牢牢记住妈妈的话___将来革命胜利了____还要建设新中国____

2.本文通过写_____狱中生活的小故事,表现了他对______的渴望。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菩萨兵》一课中,菩萨一样的司令指的是_________

菩萨一样的兵指的是__________

2____________,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____________这是____代诗人________写的《__________》。诗中的将军是被人们称为飞将军_________

3)王勃的名文《滕王阁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被人们广为传诵。

4)《大作家的小老师》一课,让我们看到了大作家萧伯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三、书写(共1题,共 5分)

8、看拼音写词语。

chéng xiàn        biàn huàn          là zhú            yòu rén          yuán rùn

            

chéng liáng       dāo jiàn       guāng máng        pǔ tōng          mó xíng

            

四、现代文阅读(共7题,共 35分)

9、阅读提升。

月亮的味道

月亮,是什么味道呢?是甜的,还是咸的呢?真想尝一小口啊!

夜里,动物们望着月亮,总是这么想。可是呢,不管怎么伸长了脖子,伸长了手,伸长了腿,也够不着月亮。

有一天,一只海龟下定了决心,它要一步一步爬到最高的山上,去摸一摸月亮。它爬到山顶,月亮近多了。可是,还是够不着。海龟叫来了大象。

“大象,你到我背上来,说不定我们够得到呢!”

月亮想:“这是在和我玩游戏吧!”

大象的鼻子往上一伸,月亮轻轻地往上一跳。大象还是够不着,它叫来了长颈鹿。

“长颈鹿,你跳到我的背上,说不定我们一下就够到了!”

月亮一看到长颈鹿,又轻轻地往上一跳。长颈鹿使劲儿伸长了脖子,可还是够不着。长颈鹿叫来了斑马。

随后,斑马又叫来了狮子,狮子又叫来了狐狸,狐狸又叫来了猴子。每次眼看就要摸到月亮了,可月亮总要飘远一点。

最后,猴子叫来了老鼠。月亮看着老鼠,心想:“这么个小不点儿,肯定捉不到我的。”月亮已经玩累了,这回它没动。

老鼠先爬到海龟的身上,再爬到大象、长颈鹿……猴子的身上,然后……

“咔嚓!”它咬下一片月亮。月亮的味道真好,值!

然后,老鼠又给猴子、狐狸、狮子、斑马、长颈鹿、大象和海龟,都分了一口月亮。大家都觉得,这和自己最喜欢吃的东西是一样的味道。

一条小鱼看着这一切,怎么也弄不明白:“它们为什么要那么费力,到高高的山上去摘月亮呢?这不是还有一个嘛,喏,就在水里,在我旁边呀!”

1这个故事是从(   )出发来展开想象的。

A.月亮的特点 B.动物们的愿望

2文中画线句子中,“然后”的后面是一个省略号,请你结合短文想一想,把省略的内容写出来。

老鼠先爬到海龟的身上,再爬到大象、长颈鹿……猴子的身上,然后______________

3老鼠咬下一片月亮后,会对其他小动物说些什么呢?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尾处,小鱼说月亮在自己旁边,这个月亮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觉得这个故事中最神奇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内语段,做练习。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却能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的长途旅行。

【1】这两段话选自课文《____________》。

【2】“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这句话使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

这个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二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请在文中用“ ”画出来。

【4】“窃窃私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理解这个词语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选文第一自然段,我们了解到海底有那么多的声音,请你展开想象,补充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黄山奇松(片段)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楼前悬崖上有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迎客松姿态优类,枝千道动,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盘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1照样子写词语。 

郁郁苍苍 ________           依依不合 ________

2“________”画出文中一句比喻句,该句是把 ________比作________.

3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中心句。这段话写了________一个绿色的巨人写出了奇松 ________

4黄山绝胜处在这里应该选 ________项解释。(①断,断绝:②穷尽;③极,最。) 

饱经风霜的意思是________。(①吃足:②满足;③充分。)

5文中最后一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请你也仿写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现代文阅读。

章鱼的故事

蓝象

一只章鱼的体重,可以达到70磅。换算一下,也就是将近32公斤。

32公斤有多重?让我来告诉你:它相当于3~5包水泥,一台电动跑步机,一只都江堰千年神龟,或是柔道比赛少年组一个小选手的体重。

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大家伙,它的身体却是非常柔软的,它柔软到几乎可以将自己塞进任何它想去的地方。因为它们没有脊椎,甚至可以穿过一个银币大小的洞。它们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将自己的身体塞进海螺壳里躲起来,等到鱼虾走近,就咬破它们的头部,注入毒液,使其麻痹而死,然后美餐一顿。

它几乎是海洋里最可怕的生物之一。

但是,渔民们有办法制服它。他们把小瓶子用绳子串在一起沉入海底,章鱼见到了小瓶子,都争先恐后地往里钻,不论瓶子多么小、多么窄。

结果当然是在海洋里无往不胜的章鱼,终于成了瓶子里的囚徒。是什么囚禁了章鱼?是瓶子吗?不,瓶子放在海里,瓶子不会走路,更不会去主动捕捉。

囚禁了章鱼的,是它们自己。它们向着最狭窄的路越走越远,不管那是一条多么黑暗的路,即使那条路是死胡同。

如果我们的思想也是一只章鱼的话,一味向瓶子里挤,我们的思想也会越来越狭窄,越来越失去光亮。

1章鱼的特点有什么?用“√”选出。

A.体重大(  )   B.用毒液麻痹食物(  )

C.身体柔软(  )  D.喜欢黑暗的死胡同(  )

2为什么“那么可怕的章鱼却又如此容易被人捉住”?用“√”选出。

A.人类比章鱼更可怕。(  )  B.章鱼栖息的位置容易被人找到。(  )

C.章鱼一味往瓶子里钻。(  )  D.人类比章鱼有智慧。(  )

3用“ ”画出章鱼给人类启示的关键句,并用自己的话概括启示的内容。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文段一

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中秋节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的一轮明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

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也成为了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白居易借中秋感怀:“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但中秋节盛行却在宋朝,辛弃疾在《一剪梅·中秋元月》中以“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一句,借月亮表达了他深深的思乡之情。至明清时,中秋节已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关于中秋节的神话传说非常多,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文段二

端午节,又称五五节,因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初五。

端午节的由来是这样的:古代中国有一位博学多闻的官吏屈原,他是一位爱民而且受到尊崇的官吏,却被一位嫉妒他的官吏陷害,他在忧郁的情况下投汨()罗江自尽。出于对屈原的爱戴,汨罗江畔的居民匆忙划船在江内寻找屈原,并且将米丢入汨罗江中,以平息汨罗江中蛟龙的怒气。他们的行为,直到今天仍然被人们传颂纪念。唐代诗人文秀赞曰:“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是龙舟竞赛,比赛的队伍在热烈的鼓声中划着他们多彩的龙舟前进。宋代爱国诗人文天祥就曾描述:“楚人犹自贪儿戏,江上年年夺锦标。”

端午节时最受欢迎的食物就是粽子,粽子是用米包着肉、花生、蛋黄及其他材料,再以竹叶包裹而制成的。

农历五月,也就是端午节所在的这个月份,对中国人而言,除了纪念屈原,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意义。许多中国人相信五月是一年中最容易引发疾病的危险时节,因此许多家庭会将一种特别的植物——艾草挂在门口,用来驱除灾害和疾病。人们还会挂带香包,这种香包是用含有多种香味的药用植物做成的,也可以保护人们远离疾病。

1请从短文中各摘抄一句你喜欢的关于中秋节和端午节的诗句。

中秋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端午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文段,梳理文章的内容。

(1)文段(一)主要介绍了中秋节的________,结尾处简单介绍了有关中秋节的____________。人们在中秋节的习俗有________________等。

(2)文段(二)主要介绍了端午节的________________。端午节的习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下面对两个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段(一)的第1~2自然段都是围绕“中秋节有着悠久的历史”这句话来写的。

B.文段(一)中引用唐诗宋词中的名句,是为了说明中秋节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C.文段(二)重点介绍了端午节包粽子的习俗以及粽子的制作方法。

D.文段(二)的第2自然段是围绕“端午节的由来是这样的”这句话来写的。

4仿照下面的句子,简要介绍一种节日食品或地方特色食品的制作过程。(提示:如饺子、煎饼、麻花等)

例:粽子是用米包着肉、花生、蛋黄及其他材料,再以竹叶包裹而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优雅的清洁工

在我住的县城,有一位年轻的清洁工,他每天早上拉着垃圾车经过我家门前时,我提着垃圾袋向他走去,他总是微笑着,在垃圾车旁,优雅地做一个“请”的姿势,就像在说“欢迎光临”。

他总是打扮得很整洁,甚至是时髦(máo)的,像是在做一件很体面、荣耀、骄傲的事。有一次,我还看见他对准了地上的一个烟蒂,摆出打高尔夫球的姿势,一扫帚把烟蒂扫入离人两三步远的簸箕里,还顽皮得给我扮了一个鬼脸……

我不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他正值青春年华,只知道他原来在宾馆当迎宾先生,后来因为老父亲病了,回老家照顾病人,同时兼做了一名清洁工。

与垃圾打交道中,他总能抱着一颗感激的心,因为有事做是最重要的。被他优雅、自信、有礼的言行所感动,每次倒垃圾时,我都不忘说声“谢谢”。对此,他很激动,他说,他永远不会看轻自己,但仍然在乎别人的尊重与肯定。

他把“劳动”两个字演绎得尊贵无比。

一天见他一次,真是三生有幸。因为,他不仅帮我们带走了垃圾,也净化了我们日渐蒙尘的内心。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顽皮——______ 照顾——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时髦:_________________

(2)体面:_________________

【3】用原文简要回答:除扫烟蒂外,从哪里还可以看出清洁工的“优雅”?

外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认真读短文,为什么作者说“一天见他一次,真是三生有幸”?请你用“___”在文中画出相应的句子。

【5】你曾经对劳动有什么看法?读了这篇文章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做题。

 

这只螳螂大得多。它嫩绿的身体细长细长的,上面长着两对半透明的翅膀,像用纱做的一样。三角形的脑袋上有一对灰色的大眼睛,仔细一看,它眼睛里还有许多的小眼睛。它的前肢上有一双像镰刀一样锋利的齿,这是它的武器。

(1)仔细读文,想一想,下面的哪句话最恰当地写出了短文的主要内容?

短文写了这只螳螂很大。

短文写出了这只螳螂的颜色。 第(   )句最恰当,最准确。

短文写出了这只螳螂的外形特点。

(2)短文一共有几句话? 第几句话写了螳螂的脑袋和眼睛的特点?

(3)螳螂的前肢像什么?这有什么用处?

 

五、语言表达(共3题,共 15分)

16、按要求写句子。

1.他知道小朋友们喜欢到树林里去游玩。   (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的 路线 我 根本 不 认识 就 环湖 赛跑 啊(连词成句,并加上标点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笑眯眯地问儿子:“说说看,孩子,你都干了些什么?(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完成句子。

1.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______________

(把句子补充完整)

2.鹿对着池水说:“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用自己的话转述别人说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

3.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例:同学们去公园看菊花。

(秋天到了,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一路上唱着欢快的歌儿)去公园看菊花。

小燕子飞到柳树下。

__________________

4.我养了小金鱼一条。(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秋天庄稼丰收了……(写出具体的丰收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一串美丽的梦。(用加点的词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当我们做了错事,班主任老师就用《周易》中的“____________”来劝我们改正错误。当我们改正之后,他又用《左传》中的“____________?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来宽慰我们。

六、修改病句(共2题,共 10分)

19、修改病句。

1.他想问个究竟,找到智慧老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写了非常好的作文两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运动会上,五个三年级(2)班的学生得了名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每天学习坚持八个小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明明把鞋子穿好,套上袜子站了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修改病句。

1.我认真地完成了各科作业和语文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山陵是南京六大园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天,花园里开满了桃花、杏花、荷花、菊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动物园的爬行馆里展出了各种蛇和许多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妈妈拿出了苹果、橘子和一些水果招待我的同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习作芳草地。

看到这一组宣传画你想到了什么呢?在这个不寻常学期里,你的家长,你的老师,医务工作者,还有好多不认识的人们,他们默默地坚守着本职工作,为防控疫情做出了突出贡献。选一位你最佩服的人,抓住他(她)的特点写一段话,让我们一起为他(她)点赞!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