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关于“怎么和朋友相处”,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意见不一致时,学会与朋友沟通

B.朋友间互相尊重

C.朋友写不完作业时,替朋友写作业

D.原谅朋友犯的错

2、小亮在《新华字典》中看到“叉”字读“chā”时有四个意思,在“交叉”中“叉”的意思是(   )

A.一头有两个以上长齿便于扎取东西的器具

B.用叉子扎取

C.交错

D.形状为“×”的符号,表示错误或不同意等

3、(本题2分)下面四类人分别可以用哪个三字俗语表示  

①表弟不小心把杯子打破了,妈妈却以为是我干的,狠狠地批评了我。

②妹妹做事情不知道自己拿注意,别人说什么她都说“好”。

③我的同桌性格温顺,说话轻声细语的。

④爷爷话不多,一个人包揽了家里所有的活儿。

A.小绵羊 替罪羊 哈巴狗  老黄牛 B.替罪羊  应声虫 小绵羊  老黄牛

C.替罪羊 小绵羊 哈巴狗  老黄牛 D.小绵羊  哈巴狗 应声虫  老黄牛

4、下列诗词题目、诗词句和作者搭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孟浩然

B.《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梅子金黄杏子肥)——范成大

C.《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杨万里

D.《绝句》(迟日江山丽)——李商隐

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灰chén B.午(xiǎng那(shà

C.候(shì D.lèng)  难(jié

6、对下列句子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举例子)

B.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列数字)

C.有一种叫作“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作比较、举例子)

D.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越来越像鸟类。(打比方)

7、下列对古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诗词三首》中三首作品的作者分别是唐代的杨万里、宋代的范成大、宋代的辛弃疾。

B.《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中的“杂兴”的意思是随兴而写的诗,“兴”的读音为xìng。

C.《清平乐·村居》中“清平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村居”是题目。

D.“白发谁家翁媪”中的“翁媪”指的是老翁、老妇。

二、填空题(共1题,共 5分)

8、写出句子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1.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

疏疏:__________。 阴:__________

2.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亡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阅读(共1题,共 5分)

9、默写古诗回答问题

独坐敬亭山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并写出作者

2诗中________________两字把读者引入静寂的境界

3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

四、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 25分)

10、阅读下面选段,完成练习。

矢志寻蒿人

①屠呦呦是我国第一位获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数十年来,她致力于中医药学研究,带领团队发现了青蒿素,挽救了全世界数百万疟疾患者的生命。2018 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屠呦呦同志“改革先锋”称号。

②20世纪60年代,39岁的屠呦呦接受国家任命,开始着手治疟中药的研发。当时疟疾疫情难以控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她暗下决心;一定要完成使命!屠呦呦和课题组成员一头扎进了文献堆,寻遍古方,从中医古籍中寻求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在实验室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次一次地试验,一次一次地失败,经过反复琢磨,终于在经历数百次试验后,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③研究中,屠呦呦甘于奉献,面对危险无所畏惧。在进行动物试验时,她从个别动物的病理切片中,发现青蒿素有疑似毒副作用。到底是动物本身的问题,还是药物所致?屠呦呦决定以身试药。当青蒿提取物放到她手里的时候,她没有丝毫迟疑,一口吞服而下。提取物的剂量从 0.35 克开始,依次递增至0.5克、1克、2克、3克、4克、5 克。数日之后,从实验室里传来了鼓舞人心的消息--药物安全!不久,青蒿素被广泛用于疟疾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④凭借青蒿素的发现,屠呦呦获得了很多荣誉,但她仍然衣着朴素,过着平淡宁静的生活。她没有把名利看在眼里、揽在身上。面对赞誉,她总是淡淡一笑:“没有大家的无私合作,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将青蒿素贡献给世界。”屠呦呦名字源自《诗经》中的“呦呦鹿鸣,食野之蒿”,青蒿是鹿儿所食的一种普通野草。屠呦呦正像那一株青蒿,如蒿叶般平凡,蒿花般淡泊。

⑤屠呦呦,这位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优秀代表,攻坚克难,矢志寻蒿,完美地诠释了改革先锋的精神内涵。

【1】文中画“——”的句子,第一句是对人物______的描写,第二句是对人物____的描写。从第____句中我能读出屠呦呦_______________的精神品质。

【2】屠呦呦和她的团队为研发出青蒿素,都做了哪些努力?根据短文内容,概括出两个小标题。

(1)_________(2)_________

【3】关于短文的题目,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题目点明了科学家屠呦呦的精神品质是“矢志不渝,专心研究青蒿素”,与短文最后一段相呼应。

B.题目没有直接点出寻蒿人的名字,表述不够明确。

C.题目富有文采,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D.通过题目,我们能够感受到作者对寻蒿人精神品质的赞颂。

【4】读完短文,屠呦呦身上的哪种精神品质最打动你?请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用“﹏﹏﹏”在文中标画出相关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二百七十三间,每一间的横槛(jiàn)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fáng)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1】作者浏览颐和园的顺序是(  )

A.长廊 万寿山 佛香阁 十七孔桥

B.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C.长廊 佛香阁 排云殿 万寿山 昆明湖 十七孔桥

【2】课文写长廊主要写了长廊的____________等特点;写万寿山时先写从_________________看到的景物,再写从________________看到的景物;写昆明湖时重点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表达正确的打“√”,错的打“×”。

(1)“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二百七十三间。”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____

(2)这篇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相照应。_____

(3)从“进颐和园的大门”“走完长廊”“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等语句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移步换景的浏览顺序记叙的。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三月桃花水(节选)

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朵朵红莲,她们捧起了水,像抖落一片片花瓣……

1比一比,再组词。

____)   ____

____)   ____

2发挥想象,写一句省略号省略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乡下人家》片段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  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 )中带着几分( ),显出一派( )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浓浓的( )。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请在括号中填上合适的词语。

2文中画“___”的句子,我觉得_______这个词用得很生动,读了这句话我想到了一个成语______。同学们,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第一句话写的是____________,二三句话写的是________,请你分别为这两幅景象添加一个小标题。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

野鸭

一天,我在小山上漫步,忽然看见一束枯草旁边躺着一只野鸭。

起初,我以为这只野鸭是害怕人发觉,藏在这儿的,我就用手杖拨了它一下,想叫它站起来,可是它一动不动。

我觉得很奇怪,便俯下身细看,这时我才发现它已经死了。它身体的一侧微微向上翘起,脖子向前伸出去,张着嘴,里面塞满了雪。它的翅膀稍稍张开来,一条腿微伸向后面,在它的腿跟前有两个蛋,我便把这只死鸭提起来。果然,在它身子底下有一个巢,里面有十一个蛋,连同外面两个,一共十三个。

我将它仔仔细细地审视了一番,没有发现一处伤痕或遭受暴力的迹象。从它身上的各种情形看,它是被冻死的。虽然看的只是表面现象,但是我还是毫不迟疑地得出了这个结论:它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同那场暴风雪进行了一番殊死的斗争以后死去的。

我望着这只野鸭,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我想,这是一种多么深沉,多么感人肺腑的爱啊!

可怕的暴风雪席卷了这个孤寂荒凉的小山,凛冽刺骨的寒风令人窒息。而这只可怜的野鸭却不顾这一切,竟然敢向它的敌人挑战,执意保卫着自己的家和孩子,直到筋疲力尽,再也无力这样做的时候,毅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太阳已经落下去了,苍茫的暮色渐渐隐没了远处的山峦。我用一张大纸把它们包起来,在地上挖了一个小小的坟,将它们母子放进去,用泥土把它们埋起来。我把它们留给大地母亲,便继续向前走我的路了。

【1】请写出与“平静”意思相近的两个带有“静”字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补充下列短语。

______的暮色 _______的寒风

______的野鸭 _______的小山

【3】“而这只可怜的野鸭却不顾这一切,竟然敢向它的敌人挑战”,“这一切”指的是什么?“敌人”指的是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为什么认为它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而冻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用纸把它们包起来,并把它们埋了起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 5分)

15、携手保护动物。

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传播爱护动物、尊重生命的理念。1999年,基金会成功地将“国际爱护动物行动周”活动引入中国,并于每年的10月份,在全国的大、中、少学开展活动。

【1】你觉得学校开展“国际爱护动物行动周”活动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这个活动将在你的学校开展,请你来写一条宣传标语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共3题,共 15分)

16、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映山红开满了,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特别多,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亮。

17、修改下面的病句。

1.龙一鸣的叔叔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工作,他会三四国英语。

____________________

2.晚会以后,她那优美的舞姿和动听的歌声一直回响在我的耳边。

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公司开业广告说:免费赠送小礼品,送完为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将修改后正确的这段话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请找出四处错误)

种子张开了小嘴儿,咂()着甜密的乳汁;舔着鲜美的雨滴,幼芽伸出了舌头儿;花苞胖了,滚动转动着晶莹的水珠儿;柳枝醉了,摆动着柔软的腰肢;小溪哭了,脸上泛起了酒窝儿,荡起笑的涟漪(lián y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19、请从下面两个习作内容提示中任选其一,写一篇作文。

(1)题目:我和_____________交朋友

提示:横线上可以填一个人、一种小动物、一种花草……也可以是一种品质。

要求:内容充实,思路清晰,表达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

(2)因为有了想象,人们的生活才变得更加精彩。请你以《假如我是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习作。要求:①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印象等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叙述清楚,想象合理;③书写工整,4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