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改善生活 改进缺点 改正方法
B.发扬精神 发挥作用 发展生产
C.磨炼意志 坚持真理 提高效率
D.爱惜粮食 珍惜时间 征服自然
2、“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我们得一个劲往前走”告诉我们( )
A.走路时东看西看,玩玩闹闹,高兴怎么就怎么,总能走到山顶。
B.只要目标专一,一心向前,步步踩实,一个劲往前走,走长了就能走到前头去。
3、三月桃花水照出了美丽的春天,你没有看到( )
A.燕子飞过天空。 B.垂柳披上长发。
C.一群姑娘到河边 D.姑娘们在雪地里打雪仗
4、关于续写童话,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续写时要从规定情景出发,补充与原文相符合的情节。
B.续写的部分与原文要衔接自然,结构完整,前后照应。
C.续写时我们必须要抛开原文主题,重新立意。
D.续写故事,可以改变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使新故事具有新的发展环境。
5、关于《狐假虎威》的故事新编,假如结局是“狐狸被吃掉”,下列故事情节不太合理的是( )
A.被蒙骗的老虎此后对狐狸毕恭毕敬。动物们羡慕之余,效仿狐狸,引起老虎怀疑。
B.侥幸逃脱的狐狸担心谎言败露,从此深居简出,天天忐忑不安,不敢外出捕食,竟饿昏了。
C.成功蒙骗老虎的狐狸得意忘形,仗势放肆欺负弱小,引起公愤。小动物们忍无可忍,揭发了他。
D.狐狸此后不再四处捕猎,而是紧跟老虎身后分享猎物,老虎对他既敬畏又不满,用计借狮子之手灭了他。
6、与“干这种勾当它从不偷偷摸摸,总是从从容容、不紧不慢的,因为它自认为是这条河的主宰”一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小燕子在房前盘旋着,啾啾唧唧地叫着。
B.蜘蛛的头和胸覆盖着坚硬的甲胄。
C.在欢乐的音乐声中,象群翩翩起舞。
D.在那两根“天线”上拨动,蚂蚁便爬开了。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上课要专心,不可左顾右盼。
B.从监控上看,小偷偷了东西扬长而去。
C.突然,狂风大作,我们只能回到屋子里。
D.王明头脑灵活,做起事来总是三眼一板。
8、把词语补充完整。
无忧无___ 从容不___ 井然有___ 依山___水
铁___成针 北风呼___ 焦___不安 心急如___
9、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四时田园杂兴
范成大
土膏欲动雨频催,
万草千花一饷开。
舍后荒畦犹绿秀,
邻家鞭笋过墙来。
【1】给下列字注音。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
膏 | 频 | 饷 | 畦 | 笋 | 鞭 |
【2】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
【3】本诗描写的是________季的景色,它和本课所学的《四时田园杂兴》两首诗都表现了________。
【4】试着用自己的话写出本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羊妈妈收菜
羊妈妈带着小羊到菜园去收菜。
他们走到萝卜地里,羊妈妈拔了一个萝卜。小羊要吃萝卜叶子。羊妈妈说:“萝卜的根最好吃。”
他们走到白菜地里。羊妈妈拔了一棵白莱。小羊要吃白莱的根。羊妈妈说:“白菜的叶子才好吃呢!”
他们走到西红柿地里。小羊要吃西红柿的叶子。羊妈妈说:“要吃西红柿的果实呀!”
【1】短文共有____________个自然段。
【2】从短文中,我们看到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去收菜。
【3】他们都到了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短文,我知道了西红柿的____________好吃,萝卜的____________好吃,白菜的____________好吃。
【5】你平时喜欢劳动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猫(节选)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仲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连半朵小梅花也不肯印在稿纸上!
【1】“蹭”虽然是“摩擦”的意思,但“蹭”更能体现猫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也能体现出作者对猫的_______________之情。
【2】用文中的四字词语概括猫的叫声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在选段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
【4】作者在描写上做到了详略得当,选段详写了_______________,略写了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
古时候,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和尚来到山上的一座庙里,他勤快地跳水,不但自己喝,还往菩萨手中的净瓶里灌水,净瓶里的柳枝活了。不久,来了一个瘦和尚,他与小和尚为了挑水和喝水的事发生了争执,谁也不愿意吃亏。于是两人商量一起抬水。后来,又来了一个胖和尚,三个和尚都要喝水,但都不愿意去挑水。没过两天,水罐露底了,净瓶里的柳枝也因为没有水而开始枯萎了。
一天夜里,三个和尚都在打盹的时候,一根正燃烧的蜡烛掉到香案上,庙宇起火了。危急之中,三个和尚一齐争先恐后挑水救火,一场大火很快被扑灭了。
大火过后,三个和尚似乎都明白了什么。从此,水缸里的水又满了,三个和尚高高兴兴地捧着大碗喝水,菩萨手中净瓶里的柳枝又活了。
【1】故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故事发生的地点是______,故事中的人物有:_________。
【2】给每个自然段加上标点,写在横线。
(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
【3】根据上下文理解“争先恐后”的意思是__________,用它写一句完整的话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
鲜活的莫高窟(节选)
跨进96号石窟,我们就被眼前的情景所征服。这座约莫有九层楼高的弥勒佛像,在微弱的灯光照射下神态自若,他的双眼微启,鼻翼高耸,嘴唇紧闭,显得威严而又不失慈祥。那微微翘起的手指好似在轻轻敲打着法帽。其鲜活的情境,就像一个巨人坐在我们的面前,和蔼可亲地与我们交流。据陪同者说:“参观了坐着和躺着的佛像,就能洞悉佛像雕塑艺术的真谛,你们也就不虚此行了。”带着十分期盼的心理,我们步入了第158号石窟。听介绍,这座石窟是中盛唐时创作的,是按特大棺材式样打造,这躺着的佛像实则是佛陀的“涅槃”像。那侧卧着的佛陀,显得十分宁静、慈祥和怡然,特别是那双微闭的双眼在宁静中露出生气,从那衣纹有规律起伏中,我们似乎能感受到佛陀一起一伏的呼吸。这哪里是涅槃的佛陀?分明是一尊处于睡梦中的佛陀,他是那样的自然,那样的超凡入圣……
行走在莫高窟的石窟里,我们久久地陶醉在这厚积着的艺术氛围之中,过去我一直纳闷为什么那么多人不远万里风餐露宿跑来?如今我懂了,是这里的壁画雕像艺术深深地吸引和感染着他们;因为莫高窟不仅是中国文明的奇迹,更是世界文明的奇迹。这里的每一幅壁画,每一尊雕像,可以让人触得到他们肌肤的弹性,听得到他们脉搏的跳动,他们让到这里参观的每一个人,既能感受到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又能感悟出中国和世界现代艺术的源流;既让人走入古代的神话,又让人贴近今天的现实。他们距我们那么远,又那么近。莫高窟,历久弥兴的一幅幅鲜活的壁画、一尊尊鲜活的雕像,让到这里的人能够品尝到真正的人类文明的盛宴。
【1】作者写96号石窟中的佛像时,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的好处是: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说莫高窟是“鲜活”的?
___________________
【3】对短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高窟第158号石窟内躺着的佛像是中唐时期的艺术品,是佛陀的“涅槃”像。
B.莫高窟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文明的奇迹,因此与世界文明毫不相干。
C.引用陪同者的话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进一步突出了躺着的佛像的艺术价值。
【4】请你为莫高窟写一两句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诺曼底号”遇难记(节选)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过了一会儿,他喊道:“把克莱芒救出去!”
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
轮船在深深的海水中慢慢下沉。
人们尽力加快速度划着小艇,在“诺曼底号”和“玛丽号”之间来回穿梭。
“快干!”船长又叫道。
二十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
船头先下去,须臾,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
哈尔威船长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1】从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文中哈尔威的语言,从中可以体会到,他的话如此简短的原因是 。
【3】“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
【4】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对哈尔威的细节描写,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他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
15、读下面两首诗,体会一下不同作者眼里的西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题临安邸
[宋]林 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节选)
[宋]苏 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看到眼前的这颗“五角星”,我不禁忍不住被吸引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碧绿的草地上开了许多五颜六色的小红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昨天傍晚刮了一夜的大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鸟类虽然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中生代时期,鸟儿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恐龙。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①听到这个好消息,高兴得跳了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妈妈总是鼓动我要坚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作文。
如果你是一位发明家,你想发明什么呢?用字描写出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