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画“ ”表示。(4分)
⑴ 我们有病要去医院扎(zhā zhá )针的时候不要乱挣扎(zhā zhá)。
⑵ 肥沃(wò yuè) 蝙(piān biān)蝠
2、选词填空。
一座座 一个个 一条条 一块块 一片片
文成公主和她的随从们,跨过__________大河,翻过__________高山,绕过__________菜园,穿过__________树林,走过__________田野,终于来到了松赞干布的身边。
3、成成很聪明,就是学习上怕吃苦。爸爸想勉励他勤奋学习,赠给他下列哪一句名言最合适?( )
A.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B.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C.学习不怕根底浅,只要迈步总不迟。
D.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4、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1、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战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
2、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淹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当它们飞驰到远方。( )
3、到了旁晚,才看见有人架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扳凳,给严肃沉末的奶牛济奶。( )
4、金色的晚霞捕在西天,远处禺尔传来气笛声。( )
5、下列对语段主要意思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家乡小桥的名称美极了:千岁桥、如意桥、震龙桥、元宝桥、娘娘桥、骆驼桥……元宝桥、骆驼桥是人们根据它们不同的形状叫出来的;而震龙桥、娘娘桥跟民间传说有关系;至于如意桥,是从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中撷取而来的。
A.家乡小桥名称之美
B.家乡小桥名称之多
C.家乡小桥故事之多
D.家乡小桥历史悠久
6、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近义词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他吃饭很爽气。”带他的保姆这么说他。(爽快)
B.耍起来,眼神都恍惚了,十分入迷。(用心)
C.哭声嘹亮,并无伤感,似乎只为了参加一个仪式。(响亮)
D.据老师说,他吃饭很好,睡觉很好,唱歌游戏都很好,只不过有点儿拘束。(拘谨)
7、小张一直人云亦云,无论别人说什么,他都附和。这样的人,我们一般称为( )
A.百灵鸟 B.变色龙 C.应声虫 D.哈巴狗
8、看拼音,写词语。
夏天是一层纱,飘逸xiāo sǎ( )。在méng lóng( ) jì jìng( )的夏夜,田里的mài suì( )像是xiù shàng( )了一圈máo róng róng( )的花边,美丽极了。
9、 已是傍晚,荨麻上……
(俄)叶赛宁
已是傍晚,荨麻上
闪着( )的露珠。
我站在大道旁,
倚靠着一棵柳树。
( )的月光
倾泻在我家房顶。
远处不知哪里,
传来夜莺的歌声。
既温暖又惬意,
仿佛围着冬天的火炉。
白桦亭亭玉立,
如一根根高大的蜡烛。
而在树林的尽头,
在远处的河对岸,
一个( )的更夫,
敲着( )的梆点。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写在横线上。
困倦 沉闷 皎洁 晶莹
【2】这首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和_____。
【3】这首诗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在这幅画中,有____________等, 请给你脑海中的这幅图画起一个名字吧_____________。
【4】结尾处描写更夫敲着梆点, 更突出了乡村傍晚的____________。
【5】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置身于乡村童话般的世界中,充满了诗人的挚爱,请从诗中选中你最喜欢的一句,进行展开补充至三四句话,意境不变。
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并完成练习。
爱的教育
我很荣幸,拥有一位当老师的母亲,她对我的馈赠是双重的。
受到欺负
四年级时的一天,厄运降到了我的头上。当时,我正顺着小路骑自行车回家,等我听见弗兰基兄弟俩大嚷大叫地从后边冲过来“快滚开,我来了”时已经来不及躲避了,被他狠狠地撞入路边的一条深沟里,自行车又重重地压在我身上,直跌得鼻青脸肿,头上还磕了个大包。弗兰基兄弟俩见大功告成,便幸灾乐祸地打着呼哨,扬长而去。我匆匆赶回家,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妈妈,妈妈看着我,想了想后说:“明天我找他俩谈一谈。
第二天,妈妈下班后,告诉了我一个好消息:“他们再也不会来欺侮你了。”我想,妈妈一定是报告了警察局长。但是,妈妈告诉我的是另一回事:“今天,我先去翻阅了弗兰基兄弟俩的档案材料,发现他们的父亲早就去世了,母亲现在也不知所踪,兄弟俩是靠一个姑姑养大的,生活条件很差,小时候常常遭到别人的欺负。”
“你知道我做了什么吗?课后,我把弗兰基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问他是否愿意当我的助手每天替我准备些教具,我会为此给一些报酬。另外,如果工作完成得好,周末时我还会让你和他们兄弟俩一道去看电影……”
“我?我跟他们一起去看电影?”出于愤怒,更出于畏怯,我当即表示反对,我不去。”“不,你应该去。”妈妈劝我,“他们需要别人的关心与尊重,只有爱才会教会他们去爱。”
到了周末,在去电影院的路上,我们彼此都很窘。我偷偷瞥了弗兰基兄弟俩一眼,嗬!竟是一副规规矩矩、颇有教养的神色了。正疑惑时,弗兰基还很郑重地向我道歉,他还向我保证以后再也不会去欺侮任何人了。这破天荒的奇迹倒把我弄得怪不好意思了。
说来奇怪,这以后,弗兰基兄弟俩真的如脱胎换骨了一般,彻底改邪归正了。
【1】默读以上文章,想一想每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仿照第一部分,给第二、三部分补上合适的小标题,写在文中的横线上。
【2】读读文章的第一部分,想一想“四年级时的一天,厄运降到了我的头上”中的“厄运”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读文章的第三部分,想一想“这破天荒的奇迹倒把我弄得怪不好意思了”中的“破天荒的奇迹”是指什么?请在文中用“ ”画下来。
【4】你觉得创造“破天荒奇迹”的最重要的原因是( )。
A.妈妈去翻阅了弗兰基兄弟俩的档案,很同情他们。
B.妈妈让弗兰基兄弟当助手,还给他们报酬。
C.妈妈给予弗兰基兄弟关爱与尊重
【5】读读文章的第二部分描写妈妈语言的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了妈妈是一个________的人。
【6】文章的开头写道“她对我的馈赠是双重的。”读完文章后,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综合训练。
攀在树梢上的童年(节选)
①小小的身子在高高的枝叶间,随着风的舞动而弹跳。当细长的树枝快要承受不住儿童的重量时,我终于在小伙伴们的一片惊呼声中,得意地取下那只筑在树梢上的鸟窝。
②“这伢子很皮。”这是大人们在得知我的一次次树上历险后,给童年的我做的一个评语。可他们不知道,房前屋后、村里庄外、田间坡头,那一棵棵或高大,或粗壮,或繁茂,或遒(qiú)劲的身姿,给了我多少童年的欢乐!
③当槐花把一座座村庄笼罩在它纯净的香气里时,透过垂悬的一串串洁白的花瓣,中午静静的阳光总可照见我及小伙伴们攀在树梢的身影。四月的芬芳被一篮篮地拎回家,看母亲把它揉进面粉里,包成几个玲珑剔透、润玉般的水饺。
④我的童年时代,没有洋快餐,没有超市里的各色零食。馋了,自己朝大自然要。春摘野桃,夏打酸枣,秋偷青柿,冬掏鸟蛋,不会爬树,那你就只好在树下流口水吧。
⑤一次,铁蛋的爸从县城回来后,铁蛋就炫耀地托着一块焦酥透黄的糕片来到一群伢子中间。每个小喉嗓都在动,偷偷地咽着口水。受不了的,就向铁蛋求讨:“给一点点,一点点可以吗?”谁知铁蛋一指村口那棵大三角枫树梢上的鸟窝:“哪个有本事把那个鸟窝给我,我就给他半块。”天呀,半块啊!小伙伴们虽心中跃跃欲试,但都望而却步。因为那只鸟窝实在是太高了。于是,就出现了本文开头的一幕。
⑥我也在树上吃过不少苦头。比如摘桑果时被一种叫“洋辣子”的毛虫辣了,采棉花时被尖刺扎进了肌肤,打栗子时被黄蜂将额头蜇出一个大包……但仍乐此不疲地将小小的童年悬挂在乡村的树梢上。
⑦想起那首叫《童年》的歌曲:“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歌声里,童年是随着那只蝴蝶越飞越远了,不禁有一丝忧伤。只是不知,故乡里那一棵棵给我欢乐的身姿是否依然健壮葱茏,那上面,是否还攀附着一个个小小快乐的童年?
【1】根据解释从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填写在括号里。
(1)形容心里急切地想试试。(__________)
(2)因喜欢做某件事而不知疲倦。(__________)
【2】“我”童年攀树时也“吃过不少苦头”,请用“______”画出“我”吃的苦头。
【3】第①段说树枝很细,可能承受不住“我”的重量,可“我”为什么还要去冒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既写了“我”童年攀树的快乐,也写了攀树时吃的苦头,是为了(______)。(多选)
A.表现攀树留给“我”的痛苦回忆
B.对比突出攀树带给“我”的乐趣
C.反映“我”童年生活的艰难
D.侧面烘托“我”对攀树的喜爱之情
【5】短文最后一段中画“ ”的句子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理解
登山人
一天,三个人同去攀登高山,第一个人刚攀登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下来了,他说:“我是知难而退。”
第二个人攀登到半山,气喘吁吁,望着上面险恶高峻的山势,摇摇头说:“还是适可而止吧!”也退下来了。
只有第三个人,在攀登途中,知难而进,披荆(jīnɡ)斩棘(jí) ,勇往直前,几次跌倒,都爬起来再上,无所畏惧,毫不气馁(něi)。最后终于登上了峰顶。
过了几天,三个人又碰面了。
第一个说:“登上峰顶,也不过那么回事。还是我知难而退好,省了许多力气。”
第二个说:“是呀!所以我适可而止,中途退下,还是明智的。”
那个登上峰顶的人笑了笑,说道:“不过,顶峰上的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看到的。”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无所畏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毫不气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短文中的三个词语概括三个人的登山情况。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第一、第二个人登不上顶峰,而第三个人却能攀上顶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哪句话含义最深刻?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在文中用“ ”画出)
13、课外阅读。
砌墙工人的命运
三个人在砌一堵墙。
有人过来问:“你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
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高楼。
第三个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他的笑容很灿烂:“我们正在建设一个新城市。”
十年后,第一个人在另一个工地上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感悟欣赏:只有志存高远,胸怀大局,才能成就事业。
【1】给带点的字注音。
砌墙( )一幢( )哼着( )
【2】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曲 ( ) ( )
【3】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墙 一( )城市
一( )高楼 一( )办公室
【4】十年前,三个人同是砌墙工人;十年之后,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提示:仔细分析十年前三个人不同的动作和语言,你就会发现十年后的变化实不属偶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则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14、阅读《小英雄雨来》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
【1】“半天才喘过气来”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句子,再造句
(1)自从有了火,人类就开始用它烧熟食物,驱寒取暖。
自从……________
(2)一个使臣都这么聪明,不用说,他们的首领就更聪明能干了。
不用说……________
(3)很久很久以前,地面上没有火,人们只好吃生的东西,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长夜。
只好……________
16、修改下面一段话。
学习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使我不禁想起了我们的生活,与小女孩相比,多么幸福啊!我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不管在学习上遇到很大的困难,也要努力克服,争取成绩进步。
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面这段话。(1处重复,1处搭配不当,2处错别字。)
阅览室的书架上陈列着一排排崭新的新书,桌子上还摆放着《少年文艺》《西游记》和《中国少年报》等杂志。许多读者以经坐在里面津津有味的看书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1)他演讲得真好,同学们忍不住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
(2)老师很耐心地我们。
19、习作。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一定有许多难忘的经历。请你以“难忘的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写出真情实感,字数在40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