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下列加点字或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
【1】看守( )
A.kān B.kàn
【2】供养不周( )
A.ɡōnɡ B.ɡònɡ
【3】奢侈( )
A.sē cǐ B.shē chǐ
【4】窥伺( )
A.ɡuī cì B.kuī sì
2、下列词语归类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千里马 老黄牛 百灵鸟
B.领头羊 变色龙 小蜜蜂
C.井底蛙 糊涂虫 马大哈
D.铁公鸡 哈巴狗 应声虫
3、这篇课文是按照( )的顺序来写的。
A.事情发展
B.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
C.空间变化
D.作者游览
4、“相看两不厌”和“湖光秋月两相和”( )
A. 这两句诗中的“相”意思相同。 B. 这两句诗中的“相”意思不同。
5、与“囊萤夜读、铁杵成针、悬梁刺股”意思相近的一个成语是( )
A.视死如归 B.临危不惧 C.鞠躬尽瘁 D.手不释卷
6、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学多通(通晓)
B.太白感其意,还卒业(还是)
C.最喜小儿亡赖(不务正业)
D.树头新绿未成阴(阴天)
7、下列问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窃窃私语 相题并论 篇篇起舞 灰心丧气
B.翻来复去 学富五车 规规矩矩 形态各一
C.耿耿于怀 恍恍惚惚 光彩夺目 坑坑洼洼
8、照样子写词语。
短而硬 ( )、( )、( )、( )
又肥又长 ( )、( )、( )、( )
9、古诗文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 。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 。
【1】将全诗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词语。
①杂兴:__________________ ②篱落:________________
【3】诗中用梅子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菜花稀,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时节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
【4】说说“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一句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①“哪儿去?”那“白脖”胯骨一扭,横在了门道上。小嘎子刚要抬头说话,那小子“哟”了一声道:“喝喝,这不是熟人吗?”
②小嘎子吓了一跳。定神一看,果然认得,就是老钟叔出事那回,逮住过他的那个“红眼儿”。小嘎子笑起来了:“你呀老总——你看我还象个小八路吗?”那小子一愣,刚要拿“八路”帽子扣他,不提防倒给他抢先了,便横巴着再跨一步,故意刁难他说:“像!瞧你鬼头滑脑这相儿,天生就是小八路!”
③小嘎子可不着慌,仍然笑着,把小笸箩一举道:“那你带我见‘太君’去吧,这是‘太君’叫我送来的。”那小子两只红眼一挤咕,说:“太君在东边!”小嘎子却说:“高灶可在这边呢!”“红眼儿”没话说了。他虽断不定这小家伙准是小八路,却觉得他机灵得讨厌,仍是要存心跟他为难:
④“那你先在这儿待待,等里头传你了再进去!”
⑤“那你就替我传禀一声吧。”
⑥“哼!”“红眼儿”把脑袋一甩,扬着脖梗儿吹口哨去了。
【1】读一读,选一选,在正确的后面打上“√”,错的打上“×”。
(1)“白脖”和“红眼儿”指一个人,都是以某个人身上显著特征指代人。(______)
(2)“神”用音序查字法,先查“sh”,再查“shen”。(______)
(3)“那‘白脖’胯骨一扭,横在了门道上”中的“扭”“横”写出了“白脖”霸道、蛮横。(_____)
(4)朗读④⑤段时,读出“白脖”轻蔑、刁难的语气。(______)
【2】认真读选文,按文章内容给小标题排序号。
①嘎子遇见“白脖”;②嘎子以见太君为由智斗“红眼儿”;③“红眼儿”甩头离去;④小嘎子抢先以“八路”为名质问“白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主要抓住哪方面刻画人物形象?读完后,小嘎子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语段,完成练习。
三原茅庐(节选)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版,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革堂,同诸葛亮见面。
【1】文中表现刘备等待时间长的词语有:________、 ________。
【2】从画线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
【3】刘备为什么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
_____________
【4】在台阶下等候的时候刘备心里焦急吗?你从哪个词语体会出来的?
_____________
12、阅读与理解
加了几个字
①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站着一位衣衫褴(lán)褛(lǚ)、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
②他不像其他乞丐(gài)那样伸手向过路行人乞讨,而是在身旁立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不用说,他是为生活所迫才这样做的。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那些穿着华丽的绅(shēn)士、贵妇人,那些打扮漂亮的少男少女们,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有的还淡淡一笑,便姗(shān)姗而去了。
③这天中午,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也经过这里。他看了看木牌上的字,便关心地问:“老人家,今天上午有人给你钱吗?”
④ “唉!”老人叹息着回答,“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说着,脸上的神情非常悲伤。让·彼浩勒听了,拿起笔悄悄地在那行字的前面添上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就匆匆地离去了。
⑤晚上,让·彼浩勒又经过这里,问那位老人下午的收入情况。老人笑着对诗人说:“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我钱的人多极了!”让·彼浩勒听了,也摸着胡子满意地笑了。
⑥ “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 诗人仅仅在原来那句话的前面加了几个字,竟产生了这么大的作用!这富有诗意的语言,有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蓝天白云,那绿树红花,那莺歌燕语,那流水人家,怎么不叫人陶醉呢?但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位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诗人的语言,用美好衬托出不幸的人更加不幸。当人们想到这位老人一生里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不曾看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无动于衷”(衷:内心)在本文中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良辰美景”具体指什么?请用“ ”在短文中画出相关语句。
【3】诗人在老人的木牌上加上“春天到了,可是”这几个字,其最终目的是什么?请选择最符合诗人意图的解释,在后面的括号中打“√”。
①让人们想象出春天美好的画面。 ( )
②让人们对盲老人产生同情之心,给他捐助。 ( )
③使语言富有诗意,增添浓厚的感情色彩。 ( )
④使句子加长,内容更加具体。 ( )
【4】“诗人仅仅在原来那句话的前面加了几个字,竟产生了这么大的作用!”
可见对同一件事情,使用的语言不同,产生的效果就不一样。
下面是几个四年级学生根据“请不要吸烟!”改写的宣传语:
①吸烟就是慢性自杀!
②吸烟一口,掉进虎口!
③燃烧的是香烟,消耗的是生命。
④点燃你的烟,污染了空气,损害了健康,良心在哪里?
你最喜欢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按要求做。
少年梅兰芳
①梅兰芳先生是中国京剧史上成就辉煌的表演艺术大师,被公认为“京剧四大名旦”之首。
②可是,有谁会想到少年梅兰芳相貌很平常,眼神也很呆板。学戏之初,师傅(fù)一句一句地教,每一句唱词都要教好几遍,他就是唱不下来。后来,师傅拋下一句“你不是学戏的材料”就离开了。师傅的话像一根针刺痛了梅兰芳幼小的心,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京剧。
③九岁那年,梅兰芳又拜吴菱(líng)仙先生为师学戏。每天一早起来,他就随吴先生练习喊嗓子;吃过午饭开始练身段、学唱腔;晩上,还要继续练习。一整天,除了吃饭、睡觉,他都在不停地练习基本功。吴先生常( )梅兰芳:“每一段唱词,如若用心练上几十遍,就没有练不会的。”当别的孩子趴在草丛里捉蛐(qū)蛐时,在花园里追逐蜻蜓时……梅兰芳却依旧在一遍遍地练习每一段唱词。
④京剧演出很多时候离不开翻跟头、对打等动作,这些都属于“武功”。吴先生教梅兰芳练“武功”是从“拿大顶”开始的。“拿大顶”就是双手贴地,头朝下脚向上,练习时间一长,人就会头晕、呕(ǒu)吐。但梅兰芳没有知难而退,常常一练就是几个时辰(chén),有时竟昏倒在练习场上。
⑤“跷(qiāo)功”是京剧的基本功,练跷功时,吴先生搬来一条板凳,上面放一块方砖。他( ),让梅兰芳踩着半米多长的高跷站在砖头上,一次必须站够一炷香的时间。起初,梅兰芳站不了一会儿就腰酸腿疼。为了练就过硬的功夫,梅兰芳咬着牙坚持着。练了一个秋天,他的跷功大有长进,站的时间更长了,站得更稳了,腰腿也越来越有劲儿了。吴先生见了( )。
⑥梅兰芳并不满足,他想方设法要使自己的“跷功”更上一层楼。秋去冬来,他为自己浇了小片冰场,踩上高跷,在冰面上练习。冰面十分光滑,不要说踩着高跷,就是在上面走路,也难免要摔跤。梅兰芳身上经常被摔得青一抉紫一抉。毎次跌倒,他都若无其事地立即爬起来继续练。街坊们,几乎每天清晨都能看到一个瘦小的身影在冰面上踩跷、踢……
⑦就这样,在吴先生的指导下,天资欠缺的梅兰芳练就了扎实的基本功,为日后成为京剧大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根据意思,写出短文中出现的成语。
(1)知道事情困难就退却。______
(2)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______
【2】填空。
(1)短文第②自然段主要写______________。
(2)短文第________和第________自然段主要写梅兰芳练“跷功”。
【3】选择正确的答案。
(1)短文第③自然段写“别的孩子”的表现是为了说明______
A.梅兰芳练功非常刻苦 B.别的孩子的生活很幸福 C.梅兰芳特别羡慕别的孩子
(2)短文第③自然段中吴先生的话说明了______的道理。
A.言必信,行必果 B.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C.砌墙的石头—后来居上
【4】下列各项都是吴先生教梅兰芳学戏时的表现,联系上下文,把恰当选项的序号填写在短文中的括号里。
A.不住地点头称赞 B.语重心长地教导 C.严格地提出要求
【5】想一想:梅兰芳学戏的过程让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聪明的蜗牛
马儿看到蜗牛在路边慢慢地爬行,觉得很可笑,就挖苦它说:“那么了不起的赛跑健将,你爬一百年也爬不了一百步路呢!”
蜗牛为了教训骄傲的马儿,故意说:“别看我爬得慢,要是和你比赛,保证不会落在你后面一百步以外!”
“啊,蜗牛!”马儿喊叫起来。
蜗牛接着说:“明天大清早,咱们来比一比。要是我输了,我愿意让你的蹄子踩得粉身碎骨!”
马儿立即同意了。
当天,蜗牛召集了它的家庭成员,来了足足有一万只;蜗牛把想好的巧计告诉大家,大家决心团结一致,战胜马儿。
第二天黎明时分,马儿来了。
“好吧,蜗牛,你决心在我蹄下送命吗?奉劝你,现以取消比赛还来得及。”马儿傲慢地对蜗牛说。
蜗牛却说:“要是你不敢比赛,那就取消吧!”
马儿火了,大叫一声:“赶上来吧!”说罢就飞奔起来。它跑了一百步,扭回头看看,发现蜗牛就在后面一百步的地方。它继续向前跑,跑了二百步,头也不回,嘲笑地问道:“嗨!蜗牛老弟,你在哪儿爬呢?”
“我就在你脚后没几步的地方呀!”
马儿回头一看,真的,蜗牛正在离它不远的地方爬着,马儿慌了,又一口气跑了好几百步,朝后看看,蜗牛还是离它不远。它不敢停留,又拼命地跑去。
马儿吃力地喷着气,边跑边回头看看,每次都看蜗牛总是在它脚后不远的地方爬着。最后,马儿终于精疲力竭,瘫倒在路上,这时,蜗牛爬到它跟前,笑着说:“你呀,太骄傲了!想胜过别人,光凭腿快不行,还得有一个脑袋!”原来,蜗牛让它的同胞沿着比赛路线,每隔一百步远就藏着一只蜗牛。
【1】在文中找出三组近义词。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短文是按( )顺序写的一篇童话。
A.时间 B.空间 C.逻辑 D.事情发展
【3】画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拟人 C.借代 D.夸张
【4】蜗牛为什么要和马儿比赛,它的巧计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童话内容判断对错。
(1)蜗牛召集了很多自己的同胞一起对付马儿,这说明人多势众才能胜利。(_____)
(2)蜗牛运用欺骗的手段获胜,说明必要的欺骗是可取的。(_____)
(3)蜗牛凭自己的智慧教训了骄傲的马儿,说明只要善于动脑,就能战胜对手。(_____)
(4)马儿太骄傲,以为凭借腿快就能成功,忽视了对手的智慧。(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1.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板窗只好关起来,屋子里很黑。(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爸爸妈妈也都对青铜说:“剩下的十一双,一双是给你的。”(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树上结满了许许多多的桔子。(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①听到这个好消息,高兴得跳了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妈妈总是鼓动我要坚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面这段话。(共5处)
五月份,我们四年级学生集体阅读了党史故事,并组成了一只只队伍,进入到社区、公园、长辈家里等地点,开展了一次党史宣传活动。宣讲过程中,大家不仅讲得枯燥无味,还分享了自己从伟大人物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和品质。另外,我们还一起阅读了“敬礼!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了解了一个个生动鲜活的党史人物。每周升旗仪式上,教师也会给我们讲一讲伟大人物身上从前有趣的往事。
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很快地克服了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天的德州是个美丽的季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猫》的作者是老舍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神话故事对我很感兴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在疫情期间,你一定学会了很多事情,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它都是你成长过程中最甜蜜的回忆,请结合你的实践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要求:写清你是怎样一步步学会做这件事的?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准?是怎样克服的?心情有哪些变化?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