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五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诗人与作品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艾青——《绿》 B.杜甫——《蜂》

C.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D.冰心——《繁星》

2、(多义字)下面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欲将轻逐。(骑:骑马) B.送客楚山孤。(明:明天)

C.树头新绿未成。(阴:阴凉) D.孤云独去。(闲:悠闲)

3、(古今异义)“最喜小儿亡赖”中“亡赖”的意思是(   )

A.逃亡、偷懒 B.蛮不讲理 C.游手好闲 D.顽皮、淘气

4、班里有些同学数学基础比较差,总觉得怎么学都学不好,有些自暴自弃了,你可以对他们说(       

A.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B.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C.学习不怕根底浅,只要迈步总不迟。

D.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5、下列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一项是( )

A.文中的小男孩被称为“男子汉”,是因为他逐渐成熟、自主自立、勇敢沉着

B.他第一次买东西失败后,“好久没说话,潦草地吃着山楂片,神情有些沮丧”,这说明他丧失了信心。

C.通过文章生动、风趣而又含蓄的语言,我们总能感受到作者对小男孩的喜爱之情

D.文章三部分的小标题可以改为:吃饭爽气、渴望独立、勇敢沉着

6、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邓世昌lǜ  shuài)领全体(jiāng  jiàng)士以身殉国。无论是现在还是

(jiāng  jiàng)来,人们永远都会记住他们。

(2)他的工作效lǜ  shuài)很高。

 

7、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不   

B.繁   

C.   西

D.开   

二、填空题(共1题,共 5分)

8、将下面成语补充完整,并按要求分类。(填序号)

__________展翅 ②九天_____月 ③_____以继_____

④人声_____沸 ⑤_____耳欲聋 ⑥嫦娥______

⑦坚持不___________而不舍

1.来自神话传说的有:____________

2.形容人物品质的有:____________

3.形容环境吵闹的有:____________

三、古诗阅读(共1题,共 5分)

9、课外阅读。

塞下曲六首(其一)

[唐]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释]天山:指祁连山。折柳:即《折杨》,古乐曲名。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④楼兰:这里泛指侵扰西北的敌人。

【1】诗的前半部分表现了边塞生活____________的特点。

【2】“宵眠抱玉鞍”一句中,用“抱”而不用“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要表达的主题是(     

A.戍边将士渴望建功立业

B.边塞生活的艰苦

C.对友人的思念

【4】诗中的戍边战士具有怎样的精神面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 25分)

10、阅读理解。

贝多芬的故事

在乡下一家简陋的旅店里,躺着一位客人。他正在欣赏着楼上优美的琴声。琴声一会儿低沉,一会儿高亢。低的时候像珠子在盘子里滚动,高的时候像雷鸣震撼大地。

“这是谁弹的呢?”旅客想.忽然,“啪”的一声,一滴水滴在他的脸上,他睁开眼睛往天花板上望去,又滴下一滴水,正好滴进他的眼里,他跳了起来,张开喉咙喊道:“来人呀!来人呀!”“什么事,先生?”服务员慌慌张张地跑进来。“楼上是谁?怎么往地上倒水?”旅客生气地问。服务员看着漏下的水,答道:“上面住的是当代德国大音乐家贝多芬!”“哦!贝多芬!难怪弹得这么好!”旅客一听这个名字,怒气消了一大半。

“要不要我去关照他不要让水滴下来呢?”

“不,不!你不要打扰他,我自己去看看他吧。”

旅客轻步走上楼去,透过门缝看见贝多芬正集中全副精神地弹着。琴边放着一盆水。他正在纳闷儿,忽然看见满身大汗的贝多芬把手指往盆里一浸,又继续弹下去。啊!原来贝多芬练得连手指都发烫了,需要随时用冷水冷却一下,因为太紧张匆忙,水溅了一地,顺着地板缝滴到楼下去了。

这位旅客站了很长时间才离开,当他下搂时,已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了,感叹到:“真努力呀!怪不得成为伟大的音乐家!

1用 “﹏﹏﹏”画出描写琴声优美的句子。

2最后一自然段中有两个错别字,用“﹏﹏﹏”画出来并在括号中改正。

(   ) (   )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换成成语写在下面括号里。

________ ________

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高亢——_______ 豪华——_______

分散——_______ 镇静——_______

5这篇文章是按 __________顺序写的。

6这篇短文赞扬了( )

A.贝多芬会弹钢琴,琴声十分优美。

B.贝多芬会想办法,用冷水浸发烫的手指。

C.贝多芬顽强的毅力和勤学苦练的精神。

7这位旅客为什么抑制不住自己的情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旅客提出的“怎么往地上倒水?”,地板上有水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伽利略带着个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实验,结果都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伽利略那时候才25岁,已经当上了数学教授。他向学生宣布了实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实验。

(1)一锤定音(在正确读音后面画“——”

的确(de dí 结果(jiē  jié 反复fú  fù

(2)选择正确答案填空

伽利略是17世纪(   )伟大的( )家。

A意大利  B美国  C文学  D科学

亚里士多德是( )的( )家。

A德国   B希腊  C科学  D哲学

伽利略做公开实验的原因是( 

A、伽利略要当众羞辱亚里士多德。

B、伽利略要宣传科学,追求真理。

C、伽利略要出风头,炫耀自已。

(3)伽利略的结论是什么?

 

 

 

12、课外阅读。

惜时与方法

提起爱迪生,我们都知道他一生只上过三个月的小学,长大后却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大王

爱迪生常对助手说。人生太短暂了,要多想办法,用极少的时间办更多的事情。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

过了好半天,他问:容量多少? 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他说:时间,时间,怎么费那么多的时间呢?

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

爱迪生说: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这难道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助手的脸红了。

爱迪生喃喃地说: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1)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举世闻名: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短暂——   节省——

(3)用加点的关联词写句子。

准确,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

 

(4)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这难道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

 

(5)这篇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6)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13、课外阅读。

程门立雪

杨时是宋朝学者。他年轻时很爱学习,非常尊敬老师。有一次,他和一位同学在读书时为一个问题争论起来。为了尽快找到答案,他们冒着鹅毛大雪,一起去请教大学问家程颐。//

他们走到程颐家门口,守门的童子说,先生正在睡午觉。杨时悄悄地对同学说:“咱们就在这儿等一会儿吧!”他俩一声不响地站在门口,静静地等着。雪花在天空中飘舞,不一会儿地上便积满了雪。凛冽的寒风,吹得他们直打哆嗦,可是他们没有拂一拂身上的积雪,也没有跺一跺冻僵了的脚。//

过了很久,程颐醒来了。当他知道门外雪地里有两个学生在等着,就急忙出去把他们拉进屋里。程颐见他们全身是雪,心疼地说:“外边雪这么大,为什么不早进屋呢?”杨时望着程颐慈祥的面容,说:“老师,您在休息,我们怎能惊动您呢?

程颐被他们尊师好学的精神感动了,详细地解答了他们的问题。//

【1】把文中划线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分成三段,已用“//”标明,请写出每段的段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片段阅读练习

乡下人家(节选)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你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加点词语“天高地阔”在选文中的意思是形容 ( )

A.吃得很多

B.吃的时间很长

C.吃的地方很开阔

D.吃的人很多

【2】选文中加点的“他们”指的是_____________,两处加点的“它们”又分别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把这些平凡的事物写出了诗的美感,展现了_____的美。

【3】想象一下,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直线画出选文的中心句。结合选文内容可知:“独特、迷人的风景”指       。这句话集中体现了作者   的感情。

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 5分)

15、从田忌转败为胜的故事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六、修改病句(共3题,共 15分)

16、修改病句。

1.这段话在文中是很极其重要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节体育课上我们踢了足球和羽毛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天下雨决定了我们能不能去郊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1)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应得是感谢的。

(2)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左右。

18、修改下面的病句。

(1)顺河公园的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端正了学习目的,成绩提高很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听了我的话,妹妹立即七嘴八舌地叫嚷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一定能够实现学校交给的植树任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19、习作

同学们,人的一生中有许多第一次:第一次上学,第一次上电脑课,第一次当升旗手,第一次站在领奖台上,第一次学骑车,第一次小老师……

请以第一次 为题写一篇作文。

写作提示:

①任选其一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展开写作。 ②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③写出真情实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