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昌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情节不能表现童话故事“想象奇妙”这个特点的一项是(       

A.张三想要水蜜桃,立刻就有一盘水蜜桃出现

B.巨人生气地叱责,孩子们吓得跑开了

C.巨人抱起小男孩,放到树枝上,这棵树马上开花了

D.海公主们没有腿,下身是一条鱼尾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走(liǎn  迹(zōng 子(diàn zhì

B.盖(   会(yàn   留(wǎn   劲儿(chòng

C.héng  毛(jié   shèng  千丝万

D.口(gǎng  弄( 式( 生拉硬zhuài

3、选择正确答案。 

《挑山工》一课点明中心的句子是: 

A.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 

B.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往往更不行。就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答:(   ) 

 

 

4、“从那时起,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  )值得去做,(  )要做得好,(  )应该全神贯注。”括号里填入最恰当的关联词是(  )

A. 如果……而且……就……   B. 不但……而且……还……

C. 即使……也……那么……   D. 不仅……还……而且……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大(kuò) 负嵌(xāng拥(

B.江(zhè) 突部(tún)   黑(

C.小(zǎi) 蜿yán)  代) 登

6、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对这句话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孩子们只能在屋里通过天窗看外面,不能看到全景,但他们仍能通过自己看到的有限的事物加上丰富的联想,想象出丰富多彩的外面的世界。

B.孩子们刚刚开始认识这个世界,经常犯的错误是把某种东西看成另一种东西。

C.从这句话中可以感受到孩子们强烈渴望接触和了解外面的世界。

7、下面词语中有一个意思不一样的词语是(  )

A.失魂落魄 B.惊恐万状 C.形态各异 D.惊慌失措

二、填空题(共1题,共 5分)

8、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强大      内    慎重     

    准许      争    郑重   

    漂亮      成    错误   

三、古诗阅读(共1题,共 5分)

9、读《绿》片段,完成练习。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1找出诗中表示动作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这句诗,你想到___代诗人______ 的“________________”诗句。

四、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 25分)

10、阅读短文,按要来做。

“诺贝尔奖”为什么有如此高的地位?

阿尔弗雷德·诺贝尔(1833-1896),瑞典著名的发明家和化学家,他生前主要致力于炸药的研究,另外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多发明,获得过85项发明的专利权。

诺贝尔非常关心和平与进步事业,希望用自己的发明造福于人类。他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科学事业。

诺贝尔在1895年11月27日写下遗嘱,捐献全部财产3122万瑞典克朗(相当于100多万英磅)设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为奖金,授予“对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设立的诺贝尔奖分为物理、化学、医学(或生理)、和平、文学5项,从1901年开始,在每年的12月10日即诺贝尔逝世纪念日授奖。获奖者被授予一份证书,一枚带有诺贝尔头像、铭文的金质奖章和一定数量的奖金。从1969年起又增设了诺贝尔经济学奖金,也是每年颁发一次。

因为诺贝尔是1896年12月10日下午4点30分去世的,所以在1901年第一次颁发奖时,人们便选择在诺贝尔逝世的时刻举行仪式。以后,这一具有特殊意义的做法就一直被沿袭下来。

1比一比,组成词语。

负(   )  遗(   )  浙(   )

贡(   )  遣(   )  逝(   )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毕生——______________

沿袭——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人们选择每年的12月10日为“诺贝尔奖”授奖日?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写出至少两个自己知道的“诺贝尔奖”获奖者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麻雀

这是群精明的家伙。它们贼头贼脑,似乎心眼儿极多,北方人称它们“老家贼”。

这种鸟儿,长得细长精瘦,一双大黑眼睛,目光却十分(锐利 锋利)。时时提防人,处处盯着人的一举一动。脑袋仿佛一刻不停地转动着,机警地左顾右盼。它们时刻都躲着人,不叫人接近,哪怕人并没有看见它们,它们也赶快赶忙逃掉。要在人间觅食,还要识破人们布下的种种(阴谋  圈套),诸如支起的箩筐、树上的铁夹子等。有时地上有一粒亮晶晶的米,它也只能用饥渴的眼睛远远盯着它,却没有飞过去叼起来的勇气。它盯着,叫着,然后腾身而去——这是因为它看见了米粒旁边有东西在晃动,惹起它的疑心或警觉。

它们不像燕子,在屋檐下搭窝,而是筑巢在高楼的犄角;或者在光秃秃的山墙中间,脱落掉了两块砖的洞眼里。这些巢儿总是离地很远,又高又险,人手是摸不到的。

它们不仅机警多疑,而且具有不可驯服性。

大多数鸟儿习惯被人圈养在笼中,用招徕人喜欢的羽翼,耍着花腔,换得温饱。唯有麻雀甘心在风雨中,过着自由自在的日子。如果捉它一只,拴着绳子,它就要朝着明亮的窗子,一边叫,一边胡乱扑飞,飞累了,就倒垂下来,像一个秤砣,还张着嘴喘气。第二天早上,它已经伸直腿,闭上眼睛死掉了。它没有任何可驯服性,因此它不是家禽。

1用“/”划去文中不合适的词语。

2用“   ”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3过渡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麻雀是“精明的家伙”“贼头贼脑”“不可驯服”,你认为作者是否含有讽刺麻雀的态度?请说说你的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把麻雀与燕子进行比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从哪三个方面写了麻雀的精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他看见一幅奇特的景象。孩子们从墙上一个小洞爬进花园里来了,他们都坐在桃树上面。桃树看见孩子们回来十分高兴,纷纷用花朵把自己装饰起来,还在孩子们头上轻轻地舞动胳膊。小鸟们快乐地飞舞歌唱。花儿们也从绿草丛中伸出头来。这的确是很可爱的景象。只有一个角落还是冬天。这是花园里最远的角落,一个小男孩正站在那里。他太小了,手还挨不到树枝,只好在树旁转来转去,哭得很厉害。这棵可怜的树仍然满身盖着雪和霜,北风还在树顶上吼叫。“快爬上来,孩子!”桃树一面对小男孩说,一面尽可能地把树枝垂下去,然而孩子还是太小了。

巨人看见这个情景,心也软了。他对自己说:“我多么自私啊!现在我明白为什么春天不肯到这儿来了。”他十分后悔自己先前的举动。

1用“______”画出你喜欢的一个拟人句。

2花园的可爱之处表现在______________

3花园的奇特之处又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巨人最后明白了什么道理?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它和狗一般大小,两条后腿粗壮有力,能够支撑起整个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衍成一个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一样两足奔跑,有些恐龙则用四足行走。有些恐龙身长几十米,重达数十吨;有些恐龙则身材小巧,体重不足几公斤。有些恐龙凶猛异常,是茹毛饮血的食肉动物;有些恐龙则温顺可爱,以植物为食。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它们的体表长出了美丽的羽毛,不再披着鳞片或鳞甲。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不过,另一种看法是,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过程。有些科学家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不管怎样,科学家们认为: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

1给文段加个小标题,可以是(   )

A.庞大的恐龙家族 B.科学家们的美好心愿 C.恐龙变成鸟类的演化过程

2文段中画“   ”的句子,交代了“第一种恐龙”的____________、体型等。介绍体型的时候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让读者对恐龙的体型有了直观、具体的认知。

3阅读文段后,把自己不懂的问题写下来,并通过查资料的方法解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再照样子写一段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图,并试着用自己的话简明扼要地向同学介绍这一演化过程。

14、课内阅读。

  伽利略带着个这个疑问反复做了许多次实验,结果都证明了亚里士多德的这句话的确说错了。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伽利略那时候才25岁,已经当上了数学教授。他向学生宣布了实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实验。

(1)一锤定音(在正确读音后面画“——”

的确(de dí 结果(jiē  jié 反复fú  fù

(2)选择正确答案填空

伽利略是17世纪(   )伟大的( )家。

A意大利  B美国  C文学  D科学

亚里士多德是( )的( )家。

A德国   B希腊  C科学  D哲学

伽利略做公开实验的原因是( 

A、伽利略要当众羞辱亚里士多德。

B、伽利略要宣传科学,追求真理。

C、伽利略要出风头,炫耀自已。

(3)伽利略的结论是什么?

 

 

 

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 5分)

15、口语交际。(20分)

班级要组织一次春游,如果让你来策划,你觉得需要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请按不同情况,把你准备提醒同学们的话写下来。

春游之前:

春游时:    

春游归来:

 

六、修改病句(共3题,共 15分)

16、按要求完成练习。

雾越来越浓了,轮船驶出南安普敦河后,来到茫茫大海上,距离埃居伊山脉估计大概有十五海里。(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病句。  

(1)五颜六色的红旗在空中迎风飘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了金奎叔的话,使我受到了很大的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千千万万数不清的小学生参加了“关爱生命,预防溺水”征文比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不但要改造世界,而且要认识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王阿姨从超市买回了芹菜、菠菜、莴苣、菠萝、茄子……等蔬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下面这段话(两个错字一个病句)。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错的众人,他镇定自若,好像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19、你家有许多照片吧?这些照片有的记录了你的欢乐童年,有的留下了你们一家幸福时刻,也有的藏着一个难忘的故事……请以“我家的一张照片”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用词准确,标点正确。2.语句通顺,条理清楚。3.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