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最能说明恐龙与鸟儿有亲缘关系的-项是( )
A.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B.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
2、古代文人将三月称作桃月,那么六月是( )
A.杏月
B.荷月
C.菊月
D.桂月
3、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拆除 树荫 符近
B.慰藉 规矩 呼啸
C.窥视 阴霾 喧哗
D.严酷 考虑 博士
4、下列词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暖和 空汽 碰着 乎叫
B.屋顶 天窗 喜欢 仰脸
C.雨脚 扫汤 休息 河滩
D.闪烁 凉过 黑影 立该
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击毙(bì) 扭身(liǔ)
B.扒开(bā) 苇絮(xù)
C.吧嗒(bā) 塞住(sài)
D.捆绑(bǎng) 哇哇叫(wà)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清平乐·村居》的作者是宋代的辛弃疾,“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词题。
B.《乡下人家》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悠闲惬意的乡村生活图。
C.《天窗》中那扇屋顶的小洞虽然给作者带来了无限的想象,但也说明作者童年的孤独。
D.转述的时候要注意弄清楚要点,注意人称的转换。
7、下面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倔强(jiànɡ)
B.徽章(wēi)
C.沮丧(jǔ)
D.—声不吭(kēnɡ)
8、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9、课内阅读。
芙蓉楼送辛渐
[唐]
连江 , 楚山孤。
如相问,一片冰心 。
【1】将诗中的作者和内容补充完整。
【2】诗人送别友人的时令季节是什么时候?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二句中的“孤”字用得很好,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明明是写送别,为什么首句却从“雨”写起,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诗中最能表明诗人晶莹透明心灵的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整首诗,说一说第三句中的“如相问”最有可能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
心灵有耳
一个小女孩因为长得又矮又瘦而被老师排除在合唱团之外,而且,谁叫地永远穿着一件又旧又不合身的衣服哩!
小女孩躲在公园里伤心地流泪。她想:我为什么不能去唱歌呢?难道我真的唱得很难听吗?想着想着,小女孩就低声唱了起来,她唱了一支又一支,直到唱累了为止。
“唱得真好!”这时,一个声音响起来,“谢谢你,小姑娘,你让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小姑娘惊呆了!说话的是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他说完后站起来自顾自走了。
小女孩第二天再去时,那老人还坐在原来的位置上。满脸慈祥地看着她微笑。
小女孩于是又唱起来,老人聚精会神地听着,一副陶醉其中的表情。最后他大声喝彩,说:“谢谢你,小姑娘,你唱得太棒了!”说完。他仍自顾自走了。
这样过去了许多年后,小女孩成了大女孩,成了大女孩的她长得关丽窈窕,而且是小城有名的歌星。但她忘不了公园靠椅上那个慈祥的老人,一个冬日的下午,她特意去公因找老人,但她失望了,那几只有一张小小的孤独的靠椅。后来才知道,老人早就死了。
“他是个聋子,都聋了20年哩!”一个知情人告诉她。
姑娘惊呆了。
那个天天屏声静气、聚精会神听一个小女孩唱歌并热情赞美她的老人,竟是个聋子!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窈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屏声静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短文主要写小女孩因为______________而被老师排除在合唱团之外,后来因为老人的__________而成为有名的歌星的故事。
【3】文章两次写到小女孩“惊呆”了,联系上下文,分别写出她“惊呆”的原因。
(1)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找出两处对老人的神态描写,摘抄下来,并说一说这两处神态描写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小女孩已经成了美丽窈窕的歌星,为什么仍忘不了公园靠椅上那个慈祥的老人?请结合短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银胡子爷爷的画
吕金华
城里有个银胡子爷爷,小时候生活在乡下。到了城里,他好想乡下的那些小鸟小兽啊,就找人画了一幅画,画上有一片好大好大的森林。退休后,他带着画去了他小时候玩耍的山上,可是,山上再也没有都郁葱葱的森林,再也听不见“叽叽喳喳”的鸟叫了。
晚上,银胡子爷爷把画挂在帐篷门ロ,自己躺在帐篷里回忆儿时的往事。月亮升上天空的时,忽然有几只鸟儿“叽变”地飞来,银胡子爷爷以为是幻觉,睁大眼睛仔细看,张着耳朵仔细听,确实有几只鸟儿飞来了。
黑暗中,银胡子爷爷看着这几只小鸟飞来飞去觉得很是热闹,他觉得自己没有那么寂寞了……可让银胡子爷吃惊的事情发生了:那几只鸟儿居然在银胡子爷爷的画前突然消失了!银胡子爷爷连忙起身开灯,将画展开仔细看,你们猜怎么着,那几只小鸟居然全都钻到银胡子爷爷的画里去了。
“银胡子爷爷,我们的家没了,你就让我们到你画上的森林里去生活吧。”有
只鸟儿说起话来。银胡子爷爷已经热泪盈眶了,忙说:“哎哎,去吧,去吧,我的画就是你们的家呀!”"鸟儿们高兴得在画上的森林中“叽叽喳喳”地飞来飞去。
过了一会儿,又有脚步声向银胡子爷爷的帐篷传来,原来是几只小野兽,这些没有了家的小野兽也被银胡子爷爷请到了画上的森林里。
过了几天,银胡子爷爷把他的画带回城里。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画里的小鸟儿和小野兽们就会从画里出来开心地陪银胡子爷爷说话。
【1】银胡子爷爷想乡下的那些小鸟小兽,所以找人画了一幅画,画上有______________。月亮升上天空的时候,几只小鸟_________。后来,______________也被银胡子爷爷请到了画上的森林里。回到城里的银胡子爷爷再也不会感到了_______。
【2】在这个故事中,想象神奇的地方有(___________)。(填序号)
①银胡子爷爷的画上有一片好大好大的森林。
②晚上,银胡子爷爷把画挂在帐篷门口,有几只鸟儿“叽叽喳喳”地飞来了。
③鸟儿们能在画上的森林中“叽叽喳喳”地飞来飞去。
④小鸟小兽能钻到银胡子爷爷的画里面。
⑤夜深人静的时候,画里的小鸟和小野鲁们会从画里出来,陪银胡子爷说话。
⑥银胡子爷爷的画很神奇,它能让失去家园的小鸟小兽住在画里。
⑦小鸟小兽能和银胡子爷爷说话,银胡子爷爷也能听懂它们的话。
【3】银胡子爷爷的画其实就是( ),人与动物、植物能够和谐共处。
A.理想中的大自然 B.现实中的大自然 C.环境已经被破坏的大自然
12、课内阅读。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二百七十三间。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1】本文是一篇游记,作者按照游踪的变化,先写了_________的景色,接着作者来到了__________,在这里,作者细细描绘了_________的样子;然后作者登上了________,看到了颐和园内大半的美丽景色。最后作者又把目光转向了美丽的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在大的结构上呈________的特点,第一段总写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按照游踪的变化,用四个自然段描绘了四处不同的景色,最后一段又总写到____________。
13、百朵千朵丝瓜花
①盛夏的乡下,最美的风景,莫过于满眼的丝瓜花了。
②那花是怎么开的?简直像一群活泼的孩子,在天地间撒野了,草垛上伏着,院墙上爬着,树上攀着。满屋顶的花笑逐颜开,一朵一朵的小花异常兴奋地笑着。
③其实,单朵看丝瓜花,不美。但清纯、朴素的一张笑脸,让你忍不住喜爱。而百朵千朵的丝瓜花一齐开放,就是壮观了。看着它们,心里不能不涌起一种震撼:( )的生命,原来也是有这样的爆发力。
④有首著名的写春天的诗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我猜想诗里的花是桃花,或是梨花。若是换成丝瓜花呢?定是千朵万朵压藤低了。那些丝瓜藤,实在美妙得很,细细的,攀援而上。它们是袅娜的,如有着( )的腰肢的少女,一步一步,都藏了生动,藏了语言。
⑤一院的丝瓜花,这朵谢了,那朵又开了,那种浓烈的美好,是记忆里永存的景象。我在怀念丝瓜花的时候,不能不想起我老去的祖母。记忆里的每个夏天,她都会把房前屋后打扮成丝瓜花的乐园。这还不够,她还搭了丝瓜架,专门长丝瓜。她会做很好喝的丝瓜汤,会用丝瓜做许多菜肴,如丝瓜炒鸡蛋,丝瓜炒豆瓣。
⑥一个人可以离去,但她曾经的印迹,会因一株植物而复活。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第③、④自然段的括号里。
纤弱 微弱 软弱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 )单朵看丝瓜花并不美,( )百朵千朵的丝瓜花一齐开放,就很壮观了。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第②自然段画线句中,作者生动地描写出丝瓜花______的景象;句中的“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词具体写出了它们是怎样“在天地间撒野”的。
(2)“满屋顶的花笑逐颜开,一朵一朵的小花异常兴奋地笑着。”这句话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3)第⑤自然段中“记忆里永存的景象”具体指的是_________。
【4】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丝瓜藤?请用“______”画出。
【5】联系短文内容,理解句子含义。
一个人可以离去,但她曾经的印迹,会因一株植物而复活。
(1)“一个人”和“一株植物”分别指什么?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我们希望,我们祈( )盼--------
让战火中的孩子
有一张课桌,( )的课桌,
不被导弹的气浪掀翻!
有一间教室,( )的教室,
免遭炸弹的弹片击穿!
和我们一样在鲜花中读书,
和我们一样享( )受春天……
【1】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2】按原文填空。
【3】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末尾省略号省略的是________________
用两个字概括就是__________________。
【4】诗歌最后一句话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分别写了苏堤和花港的绿,请简要概括这两种绿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
16、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语段。
今天我学了一篇课文“火烧云”,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著名作家萧红写的。天上的火烧云真是千变万化变化多端。读了课文之后,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是啊!只有勤于动笔,善于观察才能写出这样优美的文章。
17、修改病句。
1.我站在操场上,认真观察着练习身体的同学们。
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班取得了竞赛第一名的好成绩,大家心里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的脑海中浮现了两年多前刚刚发生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障了。
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下面这段话。
鲁爷爷今年已经差不多八十多岁了,他身穿一件黑棉袄和一顶旧棉帽,仍然保持着艰苦朴素。在解放初期,他推着小车为前线送小米、小麦和粮食,不知走过多少城市和村庄。他经常对我们说:“我经历了两个新旧社会,深知今天的辛福生活来之不易,你们一定要爱惜它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有时候,我们需要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动物朋友,可以写你养过的,也可以写你熟悉的动物。请你以“我的动物朋友”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字体工整,卷面整洁。 2.内容真实,感情真挚,3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