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面字的笔顺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区”字第二笔是撇。

B.“巢”字第一笔是撇。

C.“毁”字第一笔是撇。

D.“蜓”字第七笔是撇。

2、下面四位都是我国唐代著名诗人,其中号称“诗仙”的是( )

A.白居易

B.李白

C.杜甫

3、《江畔独步寻花》一诗出自______代诗人_______的笔下。( )

A.唐  李白 B.宋   苏轼 C.唐 杜甫

4、下面新词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多媒体:在计算机系统中,组合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一种人机交互式信息交流和传播媒体。

B.云技术:指在广域网或局域网内将硬件、软件、网络等系列资源统一起来,实现数据的计算、储存、处理和共享的一种托管技术。

C.克隆: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有性繁殖,复制出遗传性状完全相同的生命物质或生命体。

D.互联网:由若干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网络。

5、课文用第一朵杏花做题目的目的是(  )

A. 为了写杏花的美丽。

B. 为了突出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

C. 为了描写第一朵杏花开放时发生的一件事。

6、被称为“兽中之王”的动物是(     

A.大象

B.长颈鹿

C.狮子

D.狼

7、下列不是近义词的一组是(  )

A.独特——特别 B.率领——带领

C.耸立——矗立 D.和谐——动荡

二、填空题(共1题,共 5分)

8、给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换个意思相近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刀落下的地方,浪花迸发出一道耀眼的红光。( )

(2)别的孩子看见巨人不再像先前那样凶狠了。( )

(3)可是我要声明,我并不是什么神仙,也不是什么妖怪。( )

三、古诗阅读(共1题,共 5分)

9、课外阅读。

[苏俄]叶赛宁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大河银星万点,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小溪银波微漾。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浸水的原野上的青草,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也闪着银色光芒。

 

夜来临,四下一片静, 夜来临,四下一片寂静,

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 大自然沉浸在梦乡。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明月撒下它的光辉,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给周围的一切披上银装。

1你认为这首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只听得溪水轻轻地歌唱”一句中“轻轻地”去掉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主要运用拟人化手法,请你谈谈这种写法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首诗,你还能联想到哪些诗或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 25分)

10、课内文《乡下人家》选段。(17分)

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阴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dǎo)衣,它们也从不吃惊。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xié)的田园风景画。

1照样子写词语。(3分)

天高地阔:天(  )地(    天(  )地(   天(  )地(  

2写出近义词。(6分)

倘若(    率领(      附近(   

3 画出文中的拟人句。(1分)

4请用简洁的文字提炼第一二自然段描写了一幅   图。(2分)

5他们的好友指的是什么?(3分)

 

6第三自然段写作者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时看到的情景。作者看到了什么?请用

画出来。(2分)

 

11、课内阅读。

①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   )和恐龙有亲缘关系,(   )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一直没有找到化石证据。

②20世纪末期,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者们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1】在选段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科学家们提出的“鸟类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这一假说的依据是(  )

A.研究了大量的恐龙和鸟类化石,发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B.有的恐龙和鸟一样会飞。

C.恐龙和鸟一样,在地球上很早就出现了。

【3】选段中的“点睛之笔”指的是(  )

A.鸟类和恐龙有亲缘关系的假说。

B.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C.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

【4】读完选段,写下自己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内的景物。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指点看,有点儿像。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   )不比作什么,(   )很值得观赏。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用“______”画出说明双龙洞名字由来的句子。

3这段话主要描写了内洞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内洞的主要特点是(   )

A.宽广 B.昏暗 C.漆黑、神奇

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让我们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奶奶最喜欢的铃儿

每星期六早晨,冬冬都要去看望奶奶,陪奶奶说说话,并捎去爸爸妈妈的问候。

奶奶总是先给她烤一片热乎乎的奶油面包,还给她那片面包撒上砂糖、肉桂什么的。然后冬冬就拿起抹布,帮奶奶把她收藏的铃儿擦一遍。

一个星期六的早晨,冬冬问:“奶奶,哪只铃儿您最喜欢?”

奶奶眼睛一亮:“你猜呢?”

“是不是您当老师时用的那只手摇铃儿?”

“不是。”奶奶说,“不过它确实让我想起许多美好的时光。”

“是不是这只珍珠铃儿?”

“不是。”奶奶说,“再猜猜看。”

“是不是那串马脖子上戴的小圆铃儿?”

奶奶笑了:“也不是,那串铃儿虽说声音好听,还是比不上我最喜欢的铃儿。”

冬冬把奶奶那柜子里的铃儿全都看了一遍,里面有大铃儿和小铃儿,发亮的铃儿和古旧的铃儿,上了漆的铃儿和没上漆的铃儿。

“太难猜了。”冬冬说,“快告诉我吧,您最喜欢哪只铃儿?”

奶奶把冬冬一把揽在怀里,紧紧地搂着她说:“我最喜欢的是每个星期六早晨听见你按响的那只门铃。”

冬冬笑了,她也紧紧地抱了一下奶奶,说:“那也是我最喜欢的铃儿。”

【1】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铃儿”的“儿”去掉可以吗?写一写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冬冬”是个________的孩子,理由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文中画“ ”的句子,能联想到四字词(或多于四字的词语、俗语、诗句)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

【5】质疑:针对文中画“ ”的句子,提出2个问题,并联系上下文解答一个问题。(注:不要提词语理解方面的问题)

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柳林风声(选)

①一切都那么美好,简直难以置信。鼹鼠在草地上跑来跑去,他沿着矮树篱,穿过灌木丛,到处闲逛着。鸟儿在筑巢,花儿在开放,叶儿在成长。春光里,万物都生机勃勃,一切都喜气洋洋,人们都忙忙碌碌。鼹鼠并没有因为停止刷他的墙而感到惭愧,他反而觉得,在这忙忙碌碌的群体中,做一个无所事事的懒人是那样的快乐。鼹鼠觉得,休假最大的乐趣不是自己得到休憩,而是看到别人正忙得不亦乐乎。

②鼹鼠漫无目的地四处溜达,觉得自己快乐极了。这时候,一条水流暴涨的大河突然横在他面前。鼹鼠从来没有见过河。在他眼前,河面光滑如镜,河道曲折蜿蜒,河流就像身躯庞大的动物,波浪追逐着,欢笑着。在汩汩水声中,河流会紧紧抓住一些东西,又大笑着扔掉,转身扑向新的玩伴。无论它们怎样挣扎,大河总能逮住它们,抓牢在手中。大河浑身颤动,波光粼粼,水声汩汩,吐着旋涡,冒着泡沫,喋喋不休地诉说着。鼹鼠看着这美丽景象,不禁如痴如醉。他沿着河边河岸轻快地小跑,就像一个小孩童被大人牵着一只手,脚步在机械地挪动着,心却早已飞进奇妙的故事中去了。鼹鼠终于跑累了,在岸边坐了下来。河水还在对他窃窃私语,讲述着世间最好听的故事。这些故事发自内心,在流淌中一路诉说,到最后,来到大河的归宿地,讲述给永不厌烦的听众——大海。

③鼹鼠坐在草地上,朝着河那边(   ),忽然,他看见对岸一个乌黑的洞口,恰好在水面上边。鼹鼠美滋滋地想:“对于一只要求不高又喜欢住在水边的动物来说,这样一个水淹不着、漂亮舒适的清净洞穴,该是多好的住处啊!”。他正呆呆地(     )着,忽然发现洞穴的中央有个又亮又小的东西忽闪一下,消失了,又忽闪一下,真像一颗小星星。但是,在那里出现的,肯定不会是星星。要说是萤火虫嘛,又显得太亮,也太小。望着望着,那个小东西竟然对他眨了眨,原来是一双眼睛。接着一张小脸慢慢露了出来,环绕着那双闪烁的眼睛,就像一幅画,嵌在画框里。

④一张棕色的小脸,腮边有两撇胡须。

⑤一张神情严肃的圆脸,眼睛里闪着光——正是这光芒最先吸引了鼹鼠的注意。

⑥一对精巧的小耳朵,一头丝绒般的毛发。

⑦那是河鼠!

⑧随后,两只动物面对面站着,谨慎地互相(     )。

【1】文段中三个括号内应填的词语都跟“看”有关,按照顺序,应该分别填入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打量       B.凝望       C.张望

【2】根据意思在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下来。

⑴不受约束,没有目的。                                 ( )

⑵说话没完没了,没有休止。                           ( )

⑶背地里小声地说话。                                     ( )

【3】作者对河鼠的________进行了详细描写,其中重点写的是河鼠的眼睛,写出了河鼠眼睛的两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②自然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请你也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的同学建议把第⑦段调到第④段前面,你认为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最后一自然段,想象一下,两个小动物互相看了对方之后,会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 5分)

15、综合性学习。

你所在的学校要举办以“吸取国学精华,传承中华文化”为主题的经典诗词朗诵比赛。

1.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次比赛中,你们班的状状同学由于紧张没有发挥好,感到很难过。比赛结束后,你将如何安慰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共3题,共 15分)

16、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语段。

今天我学了一篇课文“火烧云”,这篇课文的作者是著名作家萧红写的。天上的火烧云真是千变万化变化多端。读了课文之后,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是啊!只有勤于动笔,善于观察才能写出这样优美的文章。

17、修改下面一段话。

有一天上课时。我忽然觉得肚子痛得直不起腰。老师问明了情况,背我立即到医院;晚上,老师又冒雨敢到我家来关怀我。我怕当误了学习,急得哭了。老师又亲切地安慰我,“别着急,等你身体好了,我会给你补上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下面是小林读《芦花鞋》后写的一段话,存在三处语病,请用修改符号帮他修改。

读了《芦花鞋》这篇课文,被青铜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感激了。如果我们能像青铜那样,面对困难毫不畏惧害怕,努力去克服,就可能成为一个强者!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19、作文。(30分)

题目:《我得到了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一个适当的词语,如:表扬、理解、关心等。

(2)语句要通顺,内容要具体,有真情实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