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底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琥珀》一文生动具体地记叙了一块琥珀的实际形成过程及其科学价值。

B.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C.《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是著名科学家刘忠范写的一篇科普说明文。

D.《千年梦圆在今朝》叙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实现飞离地球、遨游太空的美好梦想所进行的不懈的尝试和追求。

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响彻云霄 奔流不息           

B.女娃补天 嫦娥奔月

C.精卫慎海 志存高远          

D.刀抢不入 文质彬彬

3、乌塔说:“我也是家里的宝贝。”改为转述句正确的是(   )

A.乌塔说:“她也是家里的宝贝”

B.乌塔说,她也是家里的宝贝。

C.乌塔说,我也是家里的宝贝。

4、“范”有很多解释:①模范,榜样;②一定的界限;③限制。在“防范”“示范”“范围”三个词语中,“范”字的意思分别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5、下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你欠别人的钱,这个帐是不掉的。 赖:抵赖

B.取金之时,不见人,见金。 徒:只

C.太白感其意,还业。 卒:回去

D.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去。 弃:离开

6、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彼此    资料    毫放    神密莫测

B.树稍    温柔    撒慌    慢条斯理

C.慈爱    主宰    榕树    如怨如诉

7、下列不是拟人句的一项是(  

A.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的算,成群地从士里探出头来。

B.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可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C.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D.三月的桃花水,舞动着丽的朝霞,向前流。

二、填空题(共1题,共 5分)

8、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阅读(共1题,共 5分)

9、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艾青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绿的草原,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田野是多么新鲜!

看,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战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看!

1诗人在黎明的田野上看到了____________以及____此时的田野是________的。

2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黎明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末尾的“看”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诗中运用比喻手法的语句,试分析其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 25分)

10、课外阅读。

乡下人家

陈醉云

踏在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上,那些简朴的农舍前,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再加上门前的各种鲜花、屋后的竹林真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就连房前屋后的鸡鸭也是那么的富有生气,各种昆虫的叫声让你感受到什么是天籁之音。特别是夏天的的傍晚,全家人围坐在柳树下一起吃饭,那就更是别有风趣了。雨后清新的地面上又被印上了快乐的“小竹叶”,“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曼妙画面就袅袅地从屋前流淌着的小河中来到你的眼前……

这就是乡下人家,这就是乡下人家的生活,你一定会喜欢这样的生活。

乡下人家,虽然住着小小的房屋,但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yán)。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shì),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儿株花,芍(sháo)药,风仙,鸡冠(guān)花,大理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鸣,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阴下,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即使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dǎo)衣,它们也从不吃惊。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xié)的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在夏天的傍晚,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头顶是别有风趣的瓜棚,周围是各种自己喜欢的鲜花,再与家人围坐在一起,与天边的红霞, 向晚的微风, 归巢的鸟儿为伴,天高地阔的吃着饭菜,那该是怎样的别有风趣呀?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正如陶渊明诗中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久在城市的钢筋水泥车水马龙中生活的人们,一定会在这里追寻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返璞归真的感觉。

1看拼音,写汉字。

cháo____shì _____ ____tăng ______

2多音字组词。

guān ______   guàn ______

  _______   shuài_______

3课文字里行间都蕴藏着一幅幅美丽的图画。看看作者都描绘了乡下人家的哪些景物,并仿照“屋前搭瓜架”的句式概括文中描写的每一处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一段划线句子中“别有风趣的装饰”一词指的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最后一段作者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句中“独特、迷人”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结尾这段话?你认为它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母鸡(节选)

可是,现在我改变了心思,我看见一只孵出一群小雏鸡的母鸡。

(   )在院里,(   )在院外,她(   )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儿飞过,(   )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1请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在短文中找出一对近义词。

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横线的句子是______句,起到了____________作用。

4短文主要叙述了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母鸡很有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看尘埃飞舞

在非洲大陆上,动物一旦被蛇蝇叮咬,就可能染上“昏睡病”——发烧、疼痛、神经紊乱,直至死亡。科学家研究发现,蛇蝇的视觉很特别,一般只会被颜色一致的大块面积所吸引。蛇蝇从不叮斑马就是因为斑马一身黑白相间的斑纹,对蛇蝇而言,往往是视而不见。然而,斑马的色彩对比强烈的斑纹,却使它很容易受到狮子之类的捕食性的动物攻击。

又如我们熟悉又陌生的尘埃。它污染空气,但它又把我们的天空染的更蓝。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阳光照进室内,会有许多许多细小的尘埃在飞舞。这是这些小小的尘埃在反射和散射着阳光,使阳光变得柔和,舒适。大气层中的尘埃还有过滤光的作用,它滤去太阳的红、橙、黄、绿等较强颜色的光,留下的是较弱的蓝光,这些蓝光被大气层中的尘埃吸收反射和散射。于是,天空变得蔚蓝、温柔。

存在就是合理。天空容纳尘埃,原来是一种美丽的智慧,而不仅仅是因为有博大的胸襟。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一无是处的东西,当然也没有完美无缺的人。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熟悉——_____ 一无是处——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斑马______________既是蛇蝇从不叮它的原因,也是使它很容易受到狮子之类的捕食性的动物攻击的原因。

(2) 存在就是_______。天空_______尘埃,原来是一种_______,而不仅仅是因为有_______

3蛇蝇视觉的特别之处在于(   )。

A.一般只会被颜色鲜艳的东西吸引。

B.一般只会被颜色暗淡的东西吸引。

C.一般只会被颜色一致的大块面积所吸引。

D.一般只会被五颜六色的大块面积所吸引。

4尘埃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材料阅读

港珠澳大桥

①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广东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位于中国广东省珠江口伶仃洋区域内,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

②港珠澳大桥于2009年12月15日动工建设,2017年7月7日实现主体工程全线贯通,2018年2月6日完成主体工程验收,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时开通运营。

③港珠澳大桥东起香港国际机场附近的香港口岸人工岛,向西横跨南海伶仃洋后连接珠海和澳门人工岛,止于珠海洪湾立交;桥隧全长约55千米,其中主桥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工程项目总投资额1269亿元。

④港珠澳大桥由三座通航桥、一条海底隧道、四座人工岛及连接桥隧、深浅水区非通航孔连续梁式桥和港珠澳三地陆路联络线组成。其中,三座通航桥从东向西依次为青州航道桥、江海直达船航道桥和九洲航道桥;海底隧道位于香港大屿山岛与青州航道桥之间,通过东西人工岛连接其他桥段;深浅水区非通航孔连续梁式桥分别位于近香港水域与近珠海水域之中;三地口岸及其人工岛位于两端引桥附近,通过连接线接驳周边主要公路。

⑤港珠澳大桥的建成通车,极大地缩短了香港、珠海和澳门三地之间的时空距离。作为中国从桥梁大国走向桥梁强国的里程碑之作,该桥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被英媒《卫报》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它不仅代表着中国桥梁的先进水平,更是中国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1(提取信息)港珠澳大桥动工建设的时间是_______,正式开通的时间是_______

A.2009年12月15日 B.2017年7月7日

C.2018年2月6日 D.2018年10月24日

2(提取信息)以下关于短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港珠澳大桥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广东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

B.港珠澳大桥桥隧全长约55千米。

C.港珠澳大桥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环线高速公路南环段。

D.港珠澳大桥被业界誉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被英媒《卫报》称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3(方法提炼)短文第3自然段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

A.举例子 B.打比方 C.列数字 D.作比较

4(发表看法)读完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请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天地。

给,永远比拿愉快

有一年,作家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岛上休养。他10岁的儿子跟着妈妈来岛上看望爸爸。儿子在爸爸住的院子里栽了好些花。不久,就同妈妈一起回俄国去了。

第二年春天,儿子栽下的花开了。高尔基看到窗外怒放的鲜花,心里很高兴,就给儿子写了一封信。

高尔基在信中说:儿子,你走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来。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好儿子在岛上留下了一样美好的东西──鲜花。如果你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像鲜花啦,好的思想拉,还有对你的美好的回忆啦,那你的生活该是多么愉快的啊!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要知道,给,永远都比拿愉快。

1用“____”画出写“我”想的内容和语句。

2用两个字的词语形容给与拿的意思。

给就是______  拿就是______

3为什么给永远比拿愉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 5分)

15、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再仿照着写一写。

春天的早晨,

怎样的可爱呢!

融冶的风,

飘扬的衣袖,

静静的心情

夏天的正午是怎样的热情呢!

鸣叫的婵声,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共3题,共 15分)

16、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

最近,学校举行了许多综合性学习活动。活动内容声情并茂,有名著朗颂会,有唱家乡民摇,有走进“草莓园”……综合性学习活动即充实了我们的生活,又增长了我们的视野。

17、修改下面的病句。

(1)顺河公园的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端正了学习目的,成绩提高很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听了我的话,妹妹立即七嘴八舌地叫嚷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一定能够实现学校交给的植树任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啄木鸟门诊(修改病句)

(1)四(1)班学习成绩是李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虚心听取了同学们的意见,克服了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欢会上,我们班表演了许多一个个精致的节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19、作文。

我们每天朝夕相处的,除了老师,同学,还有为我们带来欢声笑语的校园,无论它是绿草如茵,花团锦簇,还是仅有几间小平房,几棵老树,一个小操场,我们都爱自己的校园。让我们在校园里走一走,看一看,选一选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写下来。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