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书藉 详细 降落 一丝不苟 B.蔬菜 藤萝 花惠 生机勃勃

C.脾气 局促 隧道 扬长而去 D.晌午 警诫 解刨 点睛之笔

2、选字填空

      )炭    )介    )体    )矿

      )货  防(     抵(     装(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个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

B.是什么声音,像一串小铃铛,轻轻地走过村边?

C.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

D.夜的美丽神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4、下列词语中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兴  chú)豆

B.bāo赖(蝶(jiā

C.ǎo)   相好(mèi公店(

D.篱笆lí ba)  茅yán) 老wēng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走( niǎn)  拉zhuài)  许(yǔn)  墙(qiè

B.xiào)  一lǒu)   规)   丰shuò

C.jiá口(gǎng花(kúi)  旗zhì

D.chén子(diàn) 永héng)   弄(

6、与“松柏穿上了厚厚的、油亮亮的衣裳”手法运用不同的一项是(  )

A.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

B.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C.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

D.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

7、下列罗隐所作的诗句,赞美了蜜蜂勤劳的品质的是( )

A.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B.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C.斜阳澹澹柳阴阴,风袅寒丝映水深。

D.不要向人夸素白,也知常有羡鱼心。

二、填空题(共1题,共 5分)

8、看拼音写词语。

_____吼  松zhī_____ _____

______珀  美cān______shuā_____

三、古诗阅读(共1题,共 5分)

9、类文阅读

稠李

叶赛宁

馥()郁(的稠李树,

和春天一起开放,

金灿灿的树枝,

像鬈(quán)发一样生长。

 

蜜甜的露珠,

顺着树皮向下淌;

留下辛香的绿痕,

在银色中闪光。

 

缎子般的花穗,

在露珠下发亮,

就像璀(cuǐ)璨(càn的耳环,

戴在美丽姑娘的耳上。在残雪消融的地方,

在树根近旁的草上,

一条银色的小溪,

一路欢快地流淌。

 

稠李树伸开了枝丫,

发散着迷人的芬芳,

金灿灿的绿痕,

映着太阳的光芒。

 

小溪扬起碎玉的浪花,

飞溅到稠李树的枝杈上,

并在峭壁上弹着琴弦,

为她深情地歌唱。

(注释)①稠李:蔷薇科,属落叶乔木,高可达13米,是一种极其耐寒的观赏树,被广泛用于绿化和园林规划上。除此之外,稠李还可入药。②馥郁:形容香气浓厚。③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1(诗歌朗读)读诗歌,其中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稠李树/伸开了/枝丫 B.发散着/迷人的/芬芳

C.金/灿灿的/绿痕 D.映着/太阳的/光芒

2(观察描写)读优美诗句,感受诗人观察和描写的角度。(可多选)

①味觉 ②嗅觉 ③视觉 ④听觉

(1)蜜甜的露珠,顺着树皮向下淌;留下辛香的绿痕,在银色中闪光。 _____

(2)缎子般的花穗,在露珠下发亮,就像璀璨的耳环,戴在美丽姑娘的耳上。_____

(3)小溪扬起碎玉的浪花,飞溅到稠李树的枝杈上,并在峭壁上弹着琴弦,为她深情地歌唱。_____

3(体会情感)读诗歌,想象画面,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下面的表述中有误的是( )

A.诗人笔下,绿色、金色、银色等各种色彩形成了一种充满生机的意境美,传达出诗人愉快、舒畅的心境。

B.“蜜甜的露珠,顺着树皮向下淌……”句中对露珠的描写不准确,因为露珠是没有味道的。

C.“稠李树伸开了枝丫,发散着迷人的芬芳”一句中,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稠李树的美丽和芬芳。

D.诗歌的最后一个小节,“扬起碎玉的浪花”“在峭壁上弹着琴弦”的都是小溪,“她”是指稠李树。诗人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动态的画面。

4(对比思考)读完叶赛宁的《白桦》和《稠李树》,有人做了这样两个比喻:①纯洁、文静的少女;②艳丽、活泼的姑娘。你觉得她们分别指的是谁呢?选一选。(填序号)

白桦:(1)_____ (2)_____

5(积累运用)从下面的短语中选择几个来描述诗歌中的这棵稠李树,说说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馥郁的稠李树   金灿灿的树枝   辛香的绿痕

缎子般的花穗   迷人的芬芳   蜜甜的露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 25分)

10、阅读理解

《有趣的舌头》

你知道吗?由于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千差万别,它们的舌头不但长得各不一样,而且用途也各有其妙。

狗的舌头既是“勺子”又是“散热器”。平时可以用它舀水喝;天热时伸出来,可以散发体内多余的热量。

猫的舌头上长有许多向后倒生的乳刺,很像一把“刷子”,既可以用来洗脸刷身,又可以在吃鱼、啃骨头时,用来刮出骨缝中的碎肉。

牛的舌头很宽大,就像一把软“刀子”,它可以把草一把一把地抓住、卷紧,切齐,再送入口中。

啄木鸟的舌头能伸入树皮很深很深的地方,把虫子钩出来。所以舌头又长又尖,前端还长有倒钩,是个真正的“钩子”。

青蛙的舌头是倒着长的,舌根在外,舌尖向里,它有粘液,弹性好,就像一个“弹性器”。每当发现有害虫时,它会一下子翻出口外,粘住虫子并拉入口中。

蛇的舌头是个“探测器”,是专门用来侦察周围情况的。

还有一种射水鱼,舌头很怪,简直就像“水珠发射器”,它能把水珠快速射到一两米远的地方,一下子击中在水面上飞舞的昆虫和岸边的小动物。

动物的舌头,真是千奇百怪。

【1】文章主要介绍了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舌头。

【2】全文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3】文章的结构是( )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D.先概括后具体

【4】学贵有疑,读完短文,我还能对文章进行提问并解答。

问题:____________

解答:____________

11、一声虫鸣,那就是乡村的眼睛

李丹崖

草里的虫子一开腔,春天就走向深处了。

乡村里,除了人语,最喧嚣的就是虫鸣。人语人人懂,虫鸣却未必任何人都能了悟。更多的时候,它以歌唱的形式被我们发现。乡村里,雄鸡一唱天下白,人们开始劳作;虫子一唱,村庄里万籁俱寂,人们已经入睡,犬也不吠了,唯有虫子跳上草尖,在开演唱会。

有人说,月亮是乡村的眼睛,这似乎显得有些呆板了。没有律动感不说,若是遇到阴雨天,整个乡村都该闭眼了吗?我认为虫鸣才是乡村的眼睛。不止是萤火虫,还有那些不会发光的虫子,叫声就是它们的光芒。

乡村的夜晚,是虫子们布置起来的音乐场,是虫子唱起的赞美诗。一只蛐蛐是独唱,两个黄鹂是二重奏,一坑蛤蟆是合唱。乡下人把鸟与青蛙也称为“虫子”,可见他们是爱这些小精灵的。

到了夏天,草木繁盛,虫子们的演唱会就更加多样了,蚂蚱在青藤上擦响自己背上的“两把刷子”,入我床下的蟋蟀发出金属质感的鸣唱,躲在树上的蝉一声高过一声……

我曾无数次在故乡的田园里打量过这些虫子。它们生活在最隐秘的角落,唱的却是最阳光的歌谣,抒发的也是乡村里最为原始的心事。它们是乡村的唱诗班,也是乡村的宣传员。

想起《诗经》里的那些虫子:“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草里的蝈蝈和蚱蜢只是蹦跶它们的,人却因为思念远方的故人,心如万千只小虫在跳着。那个在远方的他(她),是否会在此刻也想起故乡的虫唱呢?这些裹挟在虫鸣里的故事,虫子不说,恐怕也没人能说得清。

(选文有删改)

(注释)①喓(yāo)喓:虫鸣声。②趯()趯:昆虫跳跃之状。③阜()螽(zhōnɡ):即蚱蜢,一种蝗虫。

1(词句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句子的意思,并完成练习。

(1)万籁俱寂: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诗句出自《诗经·国风·召南》第三篇《草虫》,对此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

A.它们讲述的是蝈蝈和蚱蜢等生活在草里的虫子跳跃、鸣叫的画面。

B.它们讲述的是蝈蝈和蚱蜢等生活在草里的虫子思念亲人的样子。

C.这些诗句借物抒情,以跳跃的昆虫喻内心跃动的情思,表达自己对心上人的深切思念。

D.作者借诗句表达了对远方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3)像这样描写田园画面的诗句还有____(多选)

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C.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2(内容探究)读文章第4~6自然段,照样子给每段描绘的画面取一个名字。

第4自然段:夜晚的赞美诗

第5自然段:______________

第6自然段:______________

3(品析句子)读句子,体会作者在写法上的特点和表达的情感,完成练习。

(1)草里的虫子一开腔,春天就走向深处了。

“开腔”的意思是__。本句作者运用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对____的喜爱之情。

(2)蚂蚱在青藤上擦响自己背上的“两把刷子”,入我床下的蟋蟀发出金属质感的鸣唱。

作者把蚂蚱背上的两只翅膀比作___,它们和蟋蟀一样,都是通过振动___发声的。不同的音调、频率,表达不同的意思,乡村生活多有趣啊!

(3)乡下人把鸟与青蛙也称为“虫子”,可见他们是爱这些小精灵的。

从“___”这个词语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乡村里的虫子们的喜爱之情,这里运用了___的修辞手法。

4(语言运用)读下面的例句,任选一句进行仿写。

例①:一只蛐蛐是独唱,两个黄鹂是二重奏,一坑蛤蟆是合唱。

例②:蚂蚱在青藤上擦响自己背上的“两把刷子”,入我床下的蟋蟀发出金属质感的鸣唱,躲在树上的蝉一声高过一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仔细观察漫画,完成练习。

1请你简单描述一下漫画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幅漫画给我们的启示,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在商言商,无所谓诚信。

B. 坚持诚信才能赢得信任。

C. 诚实守信必须坚持实事求是。

13、课内阅读。

天啊!”我听见同伴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这时,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食,我们的向导赶紧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多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

不一会儿,数十只食肉鸟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响彻云霄。我和同伴们低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地走。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   )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 )不会受到危害。

1在文段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根据原文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

)下帽子   )起幼龟     )向海边

3从原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缓慢——(   ) 悲伤——(    )  保护——  

4为什么食肉鸟会发出欢乐的叫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冰箱里面用到一种纳米涂层,具有杀菌和除臭功能,  能够使食物保质期和蔬菜保鲜期更长。有一种叫作碳纳米 “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而且非常轻,将来我们有可能坐上“碳纳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在最先进的隐形战机上,用到一种纳米吸波材料,能够把探测雷达波吸收掉,所以雷达根本看不见它。

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用“_____”画出来。

2比钢铁结实百倍,而且非常轻,将来我们有可能坐上“碳纳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这句话用到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先进——__________   吸收——__________   神奇——__________

4本段中介绍了______种纳米技术,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 5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新奇的纳米技术怎能不让人惊叹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太阳照射着树林。(把句子写具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只苍蝇在阳光下飞。(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大滴松脂落下来。(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共3题,共 15分)

16、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1)他演讲得真好,同学们忍不住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

(2)老师很耐心地我们。

17、修改下面这段话,请修改好的句子写在向下面的横线上。

一天晚上。方方和亮亮迫不急待地打开电视机看小品和音乐。演员的精致表演,使他俩不禁忍不住笑出声来。他对他说这个节目演的正好!”亮亮听了,点头表示同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句子。

(1)《绿》这首诗的作者是艾青写的。

_________________

(2)这里有很多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等。

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19、照样子,写一写身边的风景。

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