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词语中的“鼓”与“鼓舞”的“鼓”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耳鼓

B.鼓风

C.鼓包

D.鼓动

2、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炫耀       局促       资态       蝴蝶       挖掘

B.拥挤       慢长     臀部     刹那     波涛

C.眩晕     镶嵌     拂试     遗撼     安微

D.戒指     捆绑     疙瘩     践行     癌症

3、“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对这句诗理解不正确的是(   

A.这些诗句看起来是对大海的提问,但其实是冰心对大海的赞美。

B.诗人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禁不住思潮翻涌,赞美了它博大和宽广的胸怀。

C.这些诗句运用排比和连续的反问,使抒发的赞美之情更加强烈。

D.这些句子表现的意境凄美而悲凉,说明作者不喜欢大海。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语文对我很感兴趣。

B.听到铃声,他总是首先第一个跑出教室。

C.读了这篇文章,受到很大的启发。

D.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了梦乡。

5、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平明送客楚山孤( )

A.天刚亮 B.白天 C.平民 D.平常

2单于夜遁逃( )

A.遁地 B.逃跑 C.快跑 D.带着盾牌逃走

3只留清气满乾坤( )

A.清新 B.轻的气体 C.清香之气 D.清晨的空气

4一片冰心在玉壶( )

A.坚硬的心 B.冰做的心 C.纯洁的心 D.冰冷的心

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责 旗 B.

C. D.洒 叫

7、下列词语音、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责(chì情(jìng) 踪迹 B.shuò)脸jiá)睫毛

C.xiào除(cāi) 自私 D.盖()规矩

二、填空题(共1题,共 5分)

8、积累与运用

(1)天行健,________________

(2)毛泽东在《卜算子·咏梅》中写到“待到山花烂漫时,__________”。

(3)“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这两句诗出自《_____》,作者是_____代诗人____。这首诗描写了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的前两句是:______________

(4)从古诗文中我们能感受到古人勤奋刻苦的精神,作为小学生,我们更要努力学习,更应该懂得“___________,老来方知读书迟”和“__________,学海无涯苦作舟”的道理。

(本册课文中,我们认识了堵住敌人枪眼的__,也认识了抗日小英雄____,他们和许许多多的先辈们一样,为了人民的幸福而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生命,他们应该受到我们的尊敬。

三、古诗阅读(共1题,共 5分)

9、课内阅读。

繁星(一五九)

 

母亲啊!

天上的风雨来了,

鸟儿躲到  

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下面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说明母爱是人生的避难所。

B.“天上的风雨”指的是一种自然现象。

C.“心中的风雨”指的是精神上受到的打击、挫折。

D.这首诗表达了对妈妈的赞美之情。

3读了这首诗,你有怎样的感受?请简单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 25分)

10、课外阅读。

无声的尊重

①一个冬日的傍晚,我如往常一样加入候车队伍。候车的有五六个人,有序而安静。此时,一个人牵着一只狗,从远处走来。

②渐行渐近,只见年轻男子高大魁梧,腰板挺直,紧贴着他的德国牧羊犬配有专业的拉杆——这是导盲犬的标准装备。哦,是一位盲人。

③没有人招呼那盲人男子,我也犹豫着是否上前领他过来,却见候车队伍中为首的中年男子,瞬间收起手中正在阅读的书籍,已然大跨步走到盲人男子身后,其他侯车人也陆续紧随其后,没有一丝骚动。我身旁一个火红短发打扮成朋克风格的女孩,瞥了一眼导盲犬,想必是怕烟味影响到它的嗅觉,稍作迟疑后指灭了刚刚点燃的烟,跟了过去。

④一个新的候车队伍,在一人一狗的身后排开。陌生的人们在无声之中达成的默契,令我惊异。

⑤沉默依旧,直到公交车到来。“您稍等一下,我这就……”司机刚要离开驾驶座准备搀扶盲人男子上车,却被他谢绝了:“谢谢,不用。”盲人男子执意在导盲犬的引领下,自行上车。正值下班高峰,车上已满是乘客。然而,自那名男子上车后,人们迅速向后部集中,在狭促的车厢里为他腾出了一小块空间。

⑥紧挨着司机身后,坐着一位六七岁的小男孩,站在旁边的妈妈猛地拉起小男孩,让出了座位。虽然妈妈举动突然,但乖巧的小男孩没有流露出一丝不悦。导盲犬抬头看了一眼,便将主人引领到空座上,然后静静地趴在一旁。

⑦“您好,您要去哪里?”“您好!我要去莫尔大街。”“好的,陛下!”司机诙谐的回答惹得车内一阵欢笑。汽车载着欢乐的人们继续前行……

⑧车上,人们都在默默地打量着憨态可掬的导盲犬。与平日里对待宠物狗的情形不同,没有人试图靠近去抚摸它,或是用手机拍照。

⑨小城不大,男子很快到站了,跟司机简短道别后,与导盲犬下了车。公交车内沉默依旧。而此时的我,在沉默中体会到了无声的关爱、深沉的尊重。

⑩窗外,寒风习习;心里,暖意融融……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默契:__________________

(2)憨态可掬: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车站上,当大家看到那个带着导盲犬的盲人来乘车时,表现不同的是:候车队伍中为首的中年男子______;打扮成朋克风格的女孩_______。相同的是_______

(2)短文中两次出现了“沉默依旧”,第一次大家沉默是因为___;第二次大家沉默是因为_____

3画波浪线句子中的“谢绝”能否换成“拒绝”?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窗外,寒风习习;心里,暖意融融?”此时,作者的心里为什么会“暖意融融”?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在线。

金刚石的秘密

哧啦一声,玻璃上出现了一条白线,吧嗒一声,一块玻璃被爸爸掰了下来。

爸爸太棒了!我一边赞不绝口,一边偷偷瞅那把玻璃刀,希望爸爸快点离去。爸爸一出门,我便迫不及待地拿起玻璃刀翻来覆去地看,除了发现一粒亮晶晶的小东西外,并没有发现特别之处。为了看清楚这小东西,我用放大镜在太阳底下照。这个小米粒开始变得很亮。可突然,小米粒变成了一缕青烟飞走了。我惊奇地睁大眼睛,放大镜怎么会把这小米粒照飞了呢?因为这事,爸爸还奖励了我好几巴掌呢。

第二天一早,我就去问老师。老师说:玻璃刀上的小米粒叫金刚石,金刚石的成分是碳。放大镜能聚集太阳光,当放大镜把阳光聚到金刚石上时,温度升高。在高温下,碳就和空气中的氧气结合,生成二氧化碳,也就是你看到的一缕青烟。老师的一席话,揭开了我心中的不解之谜。看来,这次皮肉之苦,我没有白吃啊。

1.在第一自然段中,有两个表示声音的词,这两个词分别是(  )和(  )。

2.我能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来不及等待。(  

(2)一个劲儿地称赞。(  

3.文中的小米粒指的是_________,在放大镜下,开始它变得_________,突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作者说自己没有白吃皮肉之苦,这是为什么呢?这说明了我们的小作者具有什么样的品质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支 枝)竹,绿的叶,青的(杆 竿),投下一片浓浓的绿(荫 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 长长)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1】选择括号里用得准确的字、词,打“√”。

【2】找出这段话中的一对反义词,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先依着时令介绍门前的鲜花,勾勒出一幅“___________”;再写屋后的青竹和鲜笋,描绘了一幅“_________”。(在横线上给图画取名字)

【4】“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这里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方法,“探出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作者之情。我能用此修辞方法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划线填空)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颐()和园

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二百七十三间,每一间的横槛(jiàn)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

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葱郁的树丛,掩映着黄的绿的琉璃瓦屋顶和朱红的宫墙。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fáng)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向东远眺,隐隐约约可以望见几座古老的城楼和城里的白塔。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堤上有好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栽着数不清的倒垂的杨柳。湖中心有个小岛,远远望去,岛上一片葱绿,树丛中露出宫殿的一角。游人走过长长的石桥,就可以去小岛上玩。这座石桥有十七个桥洞,叫十七孔桥。桥栏杆上有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1作者浏览颐和园的顺序是(  )

A.长廊  万寿山  佛香阁 十七孔桥

B.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C.长廊  佛香阁  排云殿  万寿山  昆明湖  十七孔桥

2课文写长廊主要写了长廊的____________等特点;写万寿山时先写从_________________看到的景物,再写从________________看到的景物;写昆明湖时重点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说法表达正确的打“√”,错的打“×”。

(1)“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二百七十三间。”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____

(2)这篇课文开头总述颐和园的美丽,结尾与开头相照应。____

(3)从“进颐和园的大门”“走完长廊”“登上万寿山”“从万寿山下来”等语句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移步换景的浏览顺序记叙的。____

14、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运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地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女像痴痴地微笑,然后,轻轻地吁了口气,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1、写出5个描写罗丹动作的词语。

2、文中的“     ”表示                      

3、用“一会儿……一会儿……”造句。

4、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 5分)

15、在自主学习诗歌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受?产生了哪些疑问?

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共3题,共 15分)

16、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这段话。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生活作为健身的一部分。各种各样花样繁多的运动软件为健身者量身定制健身计划。这些软件通过视频等方式传承健身技能。人们也越来越意识到:能否坚持体育锻炼,是身体健康的保证。

17、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语段。

我很喜欢唱歌,每天都坚持练习锻炼。我的歌声悠扬动听,歌唱比赛上,都忍不住情不自禁地为我鼓掌,所料不出,评委们全都大加赞赏,我最终取得了一等奖。

18、修改下面的病句。

(1)顺河公园的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端正了学习目的,成绩提高很快。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听了我的话,妹妹立即七嘴八舌地叫嚷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一定能够实现学校交给的植树任务。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19、图上内容我会说,用一段话把这个人的一连串动作写清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