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温州健儿朱启南平日里(   )地刻苦训练,终于实现了奥运冠军的梦想。句中合适的词语是(  

A. 雄心壮志   B. 坚定不移   C. 无坚不摧   D. 持之以恒

2、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B.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

C.有一千朵桃花,点点洒在河面,有一万个小酒窝,在水中回旋。

D.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

3、清明乡下踏青,见油菜花开,儿童戏蝶。此情此景最适合引用的诗句是( )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C.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D.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在服装行业,巴黎仍然保持着领头羊的地位。

B.你这个变色龙,一毛不拔。

C.院子里练不出千里马,温室里长不出万年松。

5、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声(  )

A.亮

B.清楚

C.公开,不隐蔽。

【2】任(  )

A.性质

B.性命

C.性格。

【3】喧(  )

A.不安静

B.搅扰

C.发泄。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疫情期间,钟南山爷爷总是告诫我们。

B.诗歌常常表达诗人独特的感受,蕴含着丰富的想象。

C.这是有趣的一本故事书。

D.只要癌症很可怕,但如果在只有几个癌细胞的时候就能发现的话,死亡率会大大降低。

7、下面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爷爷是一个风趣幽默的人。

B.夏天阵雨来了时,孩子们喜欢在雨里跑跳。   妈妈戴了一蓝色花边的帽子。

C.暖和的晴天,木板窗扇扇打开,光线和空气都有了。  来暖气了,家里真暖和

二、填空题(共1题,共 5分)

8、比较句子,哪一句表达得更符合科学实际?为什么?

A.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长有羽毛。

B.一些与鸟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阅读(共1题,共 5分)

9、诗词鉴赏分析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春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有花枝俏。_______

(2)只把春来_______

【2】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 25分)

10、阅读理解

爱书如命的人

在鲁迅的全部生活中,书籍占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他被人称为爱书如命的人.

幼年时期的鲁迅,随着识字渐渐多起来,就开始攒钱买书。过年时,大人给了他押岁钱,他总舍不得随便花零花,一点一点攒起来买书看。成年以后,鲁迅阅读的范围更加广泛了,他对于买不到的稀有的好书,就新自动手,一笔一画地把它抄下来。显然,抄书使他得益匪浅。鲁迅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能够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关的。在鲁迅博物馆里,陈列着一盒修书的工具,鲁迅就是用这些极其平常的东西进行修书,使得他的书历久常新,没有一册书里有污损,也没有一册书是破散的。

鲁迅读过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帐统计,从1912年到1936年,就有9000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扎保存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产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1)平常:近义词(   ) 反义词(   )

(2)清贫:近义词(   ) 反义词(   )

(3)破散:近义词(   ) 反义词(   )

(4)爱好:近义词(   ) 反义词(   )

2据意写词(词语在文章中找)

(1)形容(读过的书)很多。(   )

(2)经过了很长时间也不会忘记。(   )

(3)得到的收益很大。( )

(4)经过了很长时间还是新的。(   )

(5)形容非常有条理。( )

3照要求填空。

(1) 这篇文章的中心句是:  

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短文中相互照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抄书使鲁迅得益匪浅,具体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的书历久常新,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鸡,乡下人家照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你肯定会瞧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他们的屋后倘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荫下,你会见到一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            )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衣,它们(             )从不吃惊。

【1】在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瞧”是表示“看”的意思,有同样意思的字还有______________等。

【3】把画“ ”的部分缩写到最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耸着尾巴”“大踏步地走来走去”表现了雄鸡的___________

【5】给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画面取个名字:_____________

12、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李大叔在地洞里等了好久,不见雨来来搬缸,就往另一个出口走。他试探着推开洞口的石板,扒开苇叶。院子里空空的,一个人影也没有,四处也不见动静。忽然听见街上有人吆喝:“豆腐啦!卖豆腐啦!”这是芦花村的暗号,李大叔知道敌人已经走远了。

可是怎么不见雨来呢?他跑到街上,看见许多人往河沿跑,一打听,才知道雨来被鬼子打死在河里了!

李大叔脑袋轰的一声,眼泪就流下来了。他一股劲地跟着人们向河沿跑。

到了河沿,别说尸首,连一滴血也没看见。

大家呆呆地在河沿上立着。还乡河静静的,河水打着旋涡哗哗地向下流去。虫子在草窝里叫着。不知谁说:“也许鬼子把雨来扔在河里,冲走了!”

大家就顺着河岸向下找。突然铁头叫起来:“啊!雨来!雨来!”

在芦苇丛里,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还是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扒着芦苇,向岸上的人问道:“鬼子走了?”

“啊!”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

原来枪响以前,雨来就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到河里去了。鬼子慌忙向水里打枪,可是我们的小英雄雨来已经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

【1】请用小标题概括这一部分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与故事内容无关,可以删去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部分内容表现了雨来什么特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大叔脑袋轰的一声眼泪就流下来了他一股劲地跟着人们向河沿。”请结合句中加点部分,推测二下李大叔此时的心理活动,试着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植物趣闻》,完成练习。

植物趣闻——植物也能欣赏音乐

“听”过音乐的番茄长得又多又大。

这是一株番茄,在它的枝干上还悬着个耳塞机,靠近它可以听到里面传出悠扬动听的音乐。奇迹出现了,这株番茄长得又高又壮,结的果子又多又大,最大的一个竟有千克。原来番茄也喜欢听音乐呢。

那么,它到底喜欢听哪种音乐呢?人们继续做实验,对一些番茄有的播放摇滚乐曲,有的播放轻音乐,结果发现,听了舒缓、轻松音乐的番茄长得更为茁壮,而听了喧闹、杂乱无章音乐的番茄则生长缓慢,甚至死去,原来番茄也有对音乐的喜好和选择。

几乎所有的植物都能听懂音乐,而且在轻松的曲调中茁壮成长。甜菜、萝卜等植物都是“音乐迷”。有的国家用“听”音乐的方式培育出2.5千克重的萝卜,小伞那样大的蘑菇,27千克重的卷心菜。

科学工作者还发现,不同植物有不同的音乐“爱好”。黄瓜、南瓜“喜欢”萧声;番茄“偏爱”浪漫曲;橡胶树“喜欢”噪声。美国科学家曾对20种花卉进行了对比观察,发现噪音会使花卉的生长速度平均减慢47%,播放摇滚乐,就可能使某些植物枯萎,甚至死亡。

植物听音乐的原理是什么呢?原来那些舒缓动听的音乐声波的规则震动,使得植物体内的细胞分子也随之共振,加快了植物的新陈代谢,从而使植物生长加速起来。

选自《大自然趣闻》(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1】“奇迹”指什么?( )

A.番茄长得又长又瘦。

B.番茄长得又小又矮。

C.番茄长得又胖又矮。

D.番茄长得又高又壮。

【2】“喜欢”噪声的植物是哪一项?( )

A.番茄

B.黄瓜、南瓜

C.橡胶树

D.玫瑰

【3】第4自然段的“音乐迷”指的什么?( )

A.喜爱音乐的人。

B.音乐促进甜菜、萝卜的生长。

C.从事音乐工作的人。

D.甜菜、萝卜痴迷音乐。

【4】“美国科学家曾对20种花卉进行了对比观察,发现噪音会使花卉的生长速度平均减慢47%”,这句话使用的说明方法是哪一项?( )

A.作比较

B.打比方

C.举例子

D.列数字

【5】番茄对音乐有什么喜好?

答:(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6】“几乎所有的植物都能听懂音乐……”中的“几乎”能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蔡元培的两次拒绝

北京大学在蔡元培未当校长以前,开校务会议多半讲英语,特别是预科的校务会议,全部讲英语。不懂英语的教授,只好像聋人一样坐在那里,痛苦万分。蔡元培接任校长以后,特别提议校务会议一律改用国语,这引起了外国教授的反对,他们用英语表示“我们不懂中国话”。蔡先生针锋相对,回答说:“假如我在贵国大学教书,是不是因为我是中国人,开会时你们就说中国话?”外国教授哑口无言。从那时起,任何会议发言,一律用中国话,不再讲英语。当时,蔡元培刚刚入主北大,还是“新人”,拒绝要求沿袭用英语开会的“资深”外国教授的请求的确是需要勇气的。

蔡先生为人虽然很平和,但有时却很固执。当时北大有两位英国教授品行不端。蔡先生很不高兴,到聘约期满的时候,不再续聘他们。那时,外籍教授多由公使馆介绍而来,英国驻北京公使朱尔典找到蔡元培为那两名教授说情,遭到了拒绝。朱尔典很生气,曾在背后对人说:“我看你蔡鹤卿还能做几天校长!”为了这件事,那两名被解聘的外籍教授告到法庭。蔡元培委托王宠惠做代理人出庭,最后校方胜诉。

(备注)蔡元培(1868 -1940),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字鹤卿,浙江绍兴人。1917年至192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并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使北大面貌焕然一新。1940年3月5日病逝于香港。

1北大在蔡元培未当校长以前,预科校务会议发言使用(  )

A.国语 B.英语 C.法语 D.国语和英语结合

2对“蔡先生为人虽然很平和,但有时却很固执”中的“固执”理解正确的是(  )

A.固定,无法移动 B.坚固,不易攻破

C.古板,不懂变通 D.执着,不肯妥协

3朱尔典背后对人说:“我看你蔡鹤卿还能做几天校长!”目的是(  )

A.求情 B.和好 C.威胁 D.抱怨

4短文讲述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期间做的两件事,请简要概括这两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蔡元培先生对北大影响深远,由这两件事可见一斑。你从中感受到了蔡元培先生怎样的品质?请联系短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 5分)

15、按要求答题。

(1)我们怎么可以白白糟蹋自己的生命呢?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种子(在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茁壮生长。

扩写句子:一轮红日___________________,冉冉升起。

(3)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不能动弹了。

加上合适的关联词:______我的手指稍一用力,它______不能动弹了。

六、修改病句(共3题,共 15分)

16、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公路盘曲而上。山上映山红开满了,无论花朵还是叶子,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油桐也正开花,这儿一丛,那儿一簇,特别多,很不少。山上沙土呈粉红色,在别处似乎没有见过。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亮。

17、修改下列句子。

(1)我爱看《灰尘的旅行》、《穿过地平线》、《小学生学习报》等课外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要我们注意安全,防止不发生事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下面的语段。(共5处毛病)

颐和园的春天是最美的地方。我首先第一个想要和你们介绍的是长廊,颐和园长廊横槛(jiàn)上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等……园内裁满了花木,昆明湖边的建筑和树丛中的鸟鸣真好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19、作文。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仔细观察校园、公园、郊外、田野等地方选择一处你喜欢的地方,以“春到    ”为题写作,注意用上你所积累的好词佳句。(4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