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火眼金睛识错字,下面的词语书写全对的一组是( )

A.振定自若 天高地阔 铁杵成真 依山傍水

B.点晴之笔 城门立雪 无忧无虑 左顾右盼

C.从容不迫 扬长而去 空空如也 变化多端

D.小心翼翼 势不可当 相题并论 文丝不动

2、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还有很多小朋友,好像一群鱼,在河里钻上钻下,藏猫猫,狗刨,立浮,仰浮。

B.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儿似的。

C.有个蜘蛛慢慢爬过来,想把那只苍蝇当作一顿美餐。

D.凤蝶儿把它五彩的智慧书页,曝着阳光一开一收。

3、小明这次考得不好,他闷闷不乐地说:“真倒霉,这次老师出的题目太难了,上课的时候我又没听懂,怎么能考好!”你作为同桌,这个时候可以用“(   )”来劝慰他。

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B.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C.不怨天,不尤人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白鹅》一课中,作者丰子恺笔下的白鹅十分高傲,体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B.①“在这次海岛游中,他体验了一回潜水。”②“群主发话了,潜水的同志也请出来冒个泡。”这两句话中的“潜水”是同一个意思。

C.如果把直径为1纳米的小球放到乒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丘球放在地球上,可见纳米有多么小。这句话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D.《小英雄雨来》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少年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不畏强敌、机智勇敢的品质。

5、没有写错的一组是  ( )

A.欣慰  聚精会神  杂草从生  芦苇

B.阻挡  以防万一  永住人间 防备

C.凝神  不速之客  飘飘幽幽  经济

D.精通  知已知彼  出其不意 逻辑

 

6、胜利的红旗在隆化中学上空迎风飘扬。这句话要读成(   )

A.平缓 B.紧张、惊险  C.高亢、有力

 

7、下面每道小题中,哪一个词语和加点词语的意思最接近?请你把它找出来,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1】轻灵的鸽子和五彩斑斓的孔雀似乎毫不相干。( )

A.毫不相让

B.漠不关心

C.毫不相关

D.关系密切

【2】我很喜欢在乡间独自徜徉。( )

A.伫立

B.徘徊

C.驻足

D.惝恍

二、填空题(共1题,共 5分)

8、品读句子完成,完成练习。

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1句子中一个“____”让作者知道了作者逆流而上。句子用了两组反义词“_____——_____”和“_____——_____”,写出了溪流____的特点。

A.奔流而下,时快时慢   B.缓缓流淌,声音响亮  

C.宽窄不一,缓急不一。

2句子中的四个“时而”可以替换成________

3用加点词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阅读(共1题,共 5分)

9、   游子谣

戴望舒

海上微风起来的时候,暗水上开遍青色的蔷薇。游子的家园呢?

 

篱门是蜘蛛的家,土墙是薜荔的家,

枝繁叶茂的果树是鸟雀的家。

 

游子却连乡愁也没有,他沉浮在鲸鱼海蟒间:

让家园寂寞的花自开自落吧。

 

因为海上有青色的蔷薇,

游子要萦系他冷落的家园吗?还有比蔷薇更清丽的旅伴呢。

 

清丽的小旅伴是更甜蜜的家园,游子的乡愁在那里徘徊踯躅。

唔,永远沉浮在鲸鱼海蟒间吧。

(选自《小学课本中的名家作品赏析大全》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对文中的两个问句分析正确的是(   )。

A.第一个是疑问句,第二个是反问句

B.第一个是反问句,第二个是疑问句C.全是疑问句

2暗水上开遍青色的蔷薇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将_________比作青色的蔷薇。

3全诗共_______小节,第二小节写蜘蛛的家薜荔的家鸟雀的家,通过对比,流露出作者_______ 之情。

4理解诗歌,完成判断。

1)第三节写游子常年漂泊在外,思念家园也就成了一种奢望。________

2)第四节还有比蔷薇更清丽的旅伴呢表明作者虽然心系家园,但身处的地方更让他流连忘返。________

3)第五节一个字,表达了游子经过沉吟之后想要挣脱乡愁,面对现实的决心。________

4)本诗以游子的情感构成往复不已的循环:乡愁不断地萌生,又不断地被理智所抑制。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 25分)

10、阅读理解。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连半朵小梅花也不肯印在稿纸上!

它什么都怕□总想蔵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见蛇也敢斗一斗。——选自《猫》

1填空,根据以上选段的主要内容。

以上选段主要讲了猫的表现很矛盾,高兴的时候__________的时候很冷漠;有时候很_____,有时候又很_____

2读文中画“ ”的句子,体会冒号的用法,再从下面词语中选一个,仿照着写一写。

茂盛的大树   活泼的小狗   严厉的老师   漂亮的文具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把猫的脚印说成“小梅花”,从中你体会到作者对猫怎样的感情?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以下哪个词语和“解闷”的意思差不多(   )

A.烦闷 B.散心 C.解除

5为上文第二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1、阅读芳草地。

一个母亲的心

①见到江生时,他蜷躺在靠窗的病床上,床边坐着他瘦弱的母亲,母亲正认真地向他描述窗外的情景:“今天天气多好啊!看,阳光都照到你床上了。窗外,油菜花开了,金灿灿的一片。草坪上……咦!那不是小玉吗?她跟你得的是一种病,这不,现在自己能在院子里散步了……”

②病房的窗外其实是一堵光秃秃的墙,什么都没有。江生的脑肿瘤压迫了视神经,入院时他已经失明,几乎没有治愈的可能性。可这位坚强的母亲不愿放弃,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她在大路边摆摊卖鸡蛋饼,为了给儿子治病,她已卖掉了居住的房子,还卖过血……

③街邻亲友都不忍心与她照面。她无论见到谁,都会上前拉住他的手(要求 恳求)道“给我儿子打个电话吧。”她对儿子说:“瞧,那么多人关心你呢!”

④她日复一日地陪着病床上的儿子,默默地坐在床边看着儿子接听自己(精心 用心)安排的来电。

⑤谁都难以相信,她能接连几天通宵不眠,四处奔走,打听儿子同学、朋友的住址。“给我儿子打个电话吧。”她说。

⑥医生们尽了最大的努力,江生还是在一个静悄悄的黎明走了。

⑦大路边,人们又看到了那个卖鸡蛋饼的手推车和那个更瘦、更憔悴的身影。儿子那部手机伏在母亲胸口贴身的布袋里。

⑧每个清晨和黄昏,她胸口那部手机都有人发来问候的信息:“妈妈,我们爱你。”

1联系上下文,用“√”选出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2母亲从没放弃身患绝症的儿子,为了儿子她( )(多选)

A.卖掉了房子,卖过血

B.陪儿子看油菜花,在草坪上玩耍

C.时常打电话给朋友

D.日复一日地陪伴儿子,跟他聊天

 

3画“_______”的部分是___________描写。从这些文字中我体会到了______

A.窗外景色很美丽 B.这位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C.儿子的病会好起来

4选文塑造了母亲瘦弱却坚强的形象,请仿照例子在下面横线上作批注。

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选文,说说为什么大家都给这位母亲发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下面是小源做的一项小调查,用数据说明了一些问题。请你认真看一看,帮小源做个简要的调查分析吧!

某市小学四年级100名学生学习、生活情况调查表

调查项目

家庭作业情况

睡眠状况

体育锻炼情况

调查情况

2小时

以上

2小时

以下

8小时

以上

8小时

以下

1小时

以上

1小时

以下

人数汇总

84

16

27

73

21

79

【1】从调查中可以看出,该市小学四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每空不超过8个字)

【2】根据以上调查,你想给相关教育部门提出如下建议:____________

13、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①我把心中那个不解之谜说了出来:“我看你们走得很慢,怎么反而常常跑到我们前头去了呢?你们有什么近道吗?”

②他听了,黑生生的脸上显出一丝得意的神色。他想了想说:“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和你们是一条道?你们走得快,可是你们在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停下来呗!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功夫。我们得一个劲儿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③我(               )地点着头,感到这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               )的哲理。没等我细细体味,他就担起挑儿又起程了。

④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作家。他的作品题材广泛,形式多样,选取素材的角度新颖,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底蕴,咀嚼人生百味。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这句话中的“它”指的是_____。我需要“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3】我( )地点着头,感到这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 )的哲理。     

(1)在空格内先填上合适的词语,再造句。

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是指哪几句?这几句包蕴着什么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我们得一个劲往前走。”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松鼠(节选)

[法]布封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它们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动物,常吃的是杏仁、榛(zhēn)子、榉()实和橡栗()。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yīnɡ)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松鼠不躲藏在地底下,经常在高处活动,像飞鸟一样住在树顶上,满树林里跑,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它们在树上做窝,摘果实,喝露水,只有树被风刮得太厉害了,才到地上来。在平原地区是很少看到松鼠的。它们不接近人的住宅,也不待在小树丛里,只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在清朗的夏夜,可以听到松鼠在树上跳着叫着,互相追逐。它们好像很怕强烈的日光,白天躲在窝里歇凉,晚上出来奔跑、玩耍、吃东西。

1第一自然段中写松鼠讨人喜欢的原因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____”画出第一自然段中说明“松鼠最不像四足兽”的理由的句子。

3比一比,下面哪个句子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①尾巴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

②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从词语运用的角度分析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作者运用“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这些词语,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松鼠的________特征及身体________等特点。

5第二自然段着重介绍了松鼠(  )方面的特征。

A.饮食习惯 B.生活习惯 C.玩耍习惯

6下面句子中“漂亮”一词的含义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  )

A.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

B.春天的花园百花齐放,漂亮极了。

C.这件事你处理得干净利落,皆大欢喜,干得漂亮。

7你喜欢松鼠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 5分)

15、按要求写句子。

(1)营参谋长说:“好,我相信你一定能完成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仿写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勇敢地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着车厢,上了窗口。(注意加点字,仿写一组含有连续动作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看到了一池美丽的荷花和一阵清香。(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共3题,共 15分)

16、修改病句。

1.鸟类虽然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中生代时期,鸟儿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恐龙。

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面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和一个病句

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很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人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但是挺着脖儿,表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蹄叫,顶尖锐,顶凄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平静的海面上,船在温柔地航行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到了镇上一看,街上几乎完全没有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穿着一件灰色的上衣,一顶蓝色的帽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教室里传来美妙的歌声和舞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19、熟读《回乡偶书》这首诗,根据内容,将其改编成为一则小故事。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