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书写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撵人 规巨
B.烫伤 忧患
C.瘦小 省心
D.乖巧 闹翻
2、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______”。
模仿(mó mú) 糊涂(hū hú)
乘车(chéng chèng) 茄子(qié jiā)
3、下列是对本册内容的回顾,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学期我们学习了现代著名女诗人冰心的《繁星》,诗中赞扬了母亲的伟大。
B.《海上日出》为我们讲述了日出至日落的全过程,从中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C.《琥珀》一文通过作者大胆的推测,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地为我们介绍了蚊子和蜘蛛包裹在松脂球中形成琥珀的过程,揭示了大自然无穷的奥秘等待我们去探索、发掘。
D.《芦花鞋》是当代著名作家曹文轩的小说,讲述了青铜一家制作芦花鞋、大雪天卖芦花鞋的故事,详写的是青铜大雪天卖芦花鞋,最后他穿着剩下的一双鞋回来了。
4、下列加点词语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
A.金晖(huī) 涂抹(mā) 徜徉(táng)
B.绽放(diàn) 花穗(shuì) 姗姗来迟(shān)
C.白雪皑皑(ǎi) 白桦(huá) 毛茸茸(róng)
D.绣球(xiù) 潇洒(xiāo) 朦胧(méng)
5、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金碧辉煌 神清气爽 戈壁滩
B.五彩缤分 绚丽夺目 佛香阁
C.绵廷不断 颜色各异 洄水涡
D.隐隐约约 俏壁断崖 刹那间
6、下列对句中“挤压”一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A.“挤压”不仅有“挤”的意思,而且有“压”的意思。
B.“挤压”与前面的“左右和上方的山石”相互照应。
C.“挤压”与“挤”的意思一样,可以去掉“压”,这样更简洁。
D.用词准确,说明作者用心体会,感受很真实。
7、(本题2分)下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率领shuài 冠军guàn 步调diào
B.附和hé 徜徉cháng 刹那chà
C.重荷hè 绽开dìng 余晖huī
D.鸡冠guān 炫耀xuàn 模样mó
8、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并分类。
高______林立 鸡犬相______ 车水马______ 手不______卷
悬梁刺______ 依山______水 五______缤纷 绚丽夺______
描写城市的:___________
描写农村的:___________
描写景色的:____________
描写勤奋读书的:_________
9、课内阅读。
白桦(节选)
在朦胧的寂静中
玉立着这棵白桦,
在灿灿的金晖里
闪着晶亮的雪花。
白桦四周徜徉着
姗姗来迟的朝霞,
它向白雪皑皑的树枝
又抹一层银色的光华。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朦胧—(________) 寂静—(________)
【2】在第一小节中,“玉立”“闪着”这两个词突出了白桦的_____(静态 动态)美,其中“玉立”写出了白桦的_______。
【3】“徜徉”的意思是________,这个词用的修辞手法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_______的生成过程。
【4】读了这两段诗,请谈谈对白桦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歪牙老师
两颗大门牙,竟能把错误“铲”出来,给予一一纠正……哈哈,就是这么神奇!
林老师有两颗特大的门牙——一颗像妈妈下厨时挥动的铲子,一颗像爷爷上山砍树时抡着的斧子。这两颗大门牙“姿态不一,形象各异”,歪歪扭扭地向外暴着。说句实话,第一次见到他,我就心急如焚:这两颗大门牙顶着,怎么教我们语文呢?
没想到这两颗大歪牙还很爱挑(tiāo tiǎo)剔人呢。上课了,老师喜欢让同学挨个朗读。而不管谁读了,都有这样那样的毛病被“铲”出来,给予一一纠正。我从一年级就养成了一个坏习惯:朗读时吐字不清,含含糊糊。这两颗大门牙可就对我大铲特铲了:“你这样不是朗读,而是说梦话。如果你长大了当局长,还是这样给大家作报告,大家都会打呼噜的。”打他上第一节课开始,我就不得不对那两颗门牙刮目相看了。背地里,我曾偷偷地问:“林老师,您的门牙怎么歪的?”他嘿嘿地笑着说:“我从小爱笑,不小心笑歪了。”开始我还半信半疑,后来我便深信不疑。
课堂上,这两颗门牙常常会说出一些使人忍俊不禁(jìn jīn)的话来,令我们开怀大笑。费超同学老是要在老师和组长的催促下才写作业,老师就对他说:“费超,你这种学习方式像挤牙膏,总要在屁股上捏一下才挤出一点点。你以后要不停地捏一捏自己的屁股。”大家听了哄堂大笑。费超的老毛病从此就改掉了。
我真担心有一天我也会笑歪门牙。不过门牙歪了也好,你看,我的心不是被这两颗大门牙死死地钳住了吗?
【1】圈出文中括号内正确的读音。
【2】摘录文中两个描写笑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并试着自己也写两个描写笑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
【3】用“____”画出文中的一句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对林老师的两颗大门牙,起初“我”______,后来,由于林老师“铲”出了“我”朗读吐字不清的错误,而让“我”______;他还“铲”出了费超______毛病,从而让“我们”感受到了林老师两颗大门牙的______。
【5】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林老师有两颗特大的门牙——一颗像妈妈下厨时挥动的铲子,一颗像爷爷上山砍树时抡着的斧子。”这是一句比喻句。( )
(2)“两颗大门牙,竟能把错误‘铲’出来,给予一一纠正。”这句话中的“给予”一词的读音是“gěi yǔ”。( )
(3)“我真担心有一天我也会笑歪门牙。不过门牙歪了也好。”这句话的意思是“我”也想像林老师一样有两颗歪歪扭扭的大门牙。( )
(4)“姿态不一,形象各异”这两个词语写的是林老师的大门牙长得歪歪扭扭,不整齐。( )
(5)“深信不疑”的“疑”意思是“不能解决的”。( )
【6】你认为林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写出你这样想的理由。(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鸟巢是鸟儿的家吗?
许多人认为鸟巢就是鸟儿的家,每当风雨袭来,它们会躲进这个“避风港”,每当夜幕降临,它们会在这个“安乐窝”里睡觉。事实果真如此吗?
科学家发现,狂风暴雨时,许多鸟并不躲在窝里,还有许多也不在巢里过夜。夜晚,野鸭和天鹅把脖子弯曲着,将头夹在翅膀间,飘浮在水面上入睡;鹤、鹳及鹭等长腿鸟类,更是站在地上睡觉。
既然不在朝里睡觉,那么鸟儿辛辛苦苦地筑巢,又是为了什么呢?原来,对于大多数鸟来说,鸟巢( )它们的家,( )它们精心建造的“产房”。雌鸟大都在巢中产卵,产卵以后,它们就呆在里面孵卵,有时雌鸟和雄鸟轮流伏在巢内孵卵。小鸟出壳后,鸟巢里便热闹起来随着小鸟逐渐长大,鸟巢越来越拥挤,以致后来,都没有它们爸爸、妈妈的立足之地了。等到小鸟飞离“产房”后,经风吹雨打后的鸟巢已破烂不堪,这时,它们的使命已经完成,就被鸟儿们抛弃了。
有的鸟是不筑巢的,它们孵卵是不需要“产房”。南极的企鹅,是雄企鹅把卵放在脚面上孵化的。
有没有以巢为家的鸟呢?有,如喜鹊和一些猛禽,一年四季都居住在鸟巢中。在我国吉林省曾发现一个喜鹊窝,喜鹊在里面度过了9年时间。美国有一对秃鹫,在一个直径达2.47米的大巢里住了整整36年。
少数鸟确实以巢为家,但对于大多数鸟来说,它们的巢只是“产房”和“育儿室”,而不是家。
【1】文中多处用到引号,它的作用是( )。
【2】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入第二自然段中的括号内。
①不是……而是…… ②既……又……
【3】阅读短文,理解正确的句子打“√”。
(1)鸟儿都会在鸟巢里过夜。 ( )
(2)鸟类只在繁殖期间才到鸟巢里产卵、孵卵、育雏。( )
(3)鸟巢能够躲避天敌。( )
(4)大多数鸟以巢为家,常年居住在巢里。( )
【4】有人认为,鸟儿筑巢是为了营造一个温暖的家。这种说法正确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百朵千朵丝瓜花
①盛夏的乡下,最美的风景,莫过于满眼的丝瓜花了。
②那花是怎么开的?简直像一群活泼的孩子,在天地间撒野了,草垛上伏着,院墙上爬着,树上攀着。满屋顶的花笑逐颜开,一朵一朵的小花异常兴奋地笑着。
③其实,单朵看丝瓜花,不美。但清纯、朴素的一张笑脸,让你忍不住喜爱。而百朵千朵的丝瓜花一齐开放,就是壮观了。看着它们,心里不能不涌起一种震撼:( )的生命,原来也是有这样的爆发力。
④有首著名的写春天的诗句“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我猜想诗里的花是桃花,或是梨花。若是换成丝瓜花呢?定是千朵万朵压藤低了。那些丝瓜藤,实在美妙得很,细细的,攀援而上。它们是袅娜的,如有着( )的腰肢的少女,一步一步,都藏了生动,藏了语言。
⑤一院的丝瓜花,这朵谢了,那朵又开了,那种浓烈的美好,是记忆里永存的景象。我在怀念丝瓜花的时候,不能不想起我老去的祖母。记忆里的每个夏天,她都会把房前屋后打扮成丝瓜花的乐园。这还不够,她还搭了丝瓜架,专门长丝瓜。她会做很好喝的丝瓜汤,会用丝瓜做许多菜肴,如丝瓜炒鸡蛋,丝瓜炒豆瓣。
⑥一个人可以离去,但她曾经的印迹,会因一株植物而复活。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第③、④自然段的括号里。
纤弱 微弱 软弱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 )单朵看丝瓜花并不美,( )百朵千朵的丝瓜花一齐开放,就很壮观了。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第②自然段画线句中,作者生动地描写出丝瓜花______的景象;句中的“______”“______”“______”这几个词具体写出了它们是怎样“在天地间撒野”的。
(2)“满屋顶的花笑逐颜开,一朵一朵的小花异常兴奋地笑着。”这句话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3)第⑤自然段中“记忆里永存的景象”具体指的是_________。
【4】文中哪些句子描写了丝瓜藤?请用“______”画出。
【5】联系短文内容,理解句子含义。
一个人可以离去,但她曾经的印迹,会因一株植物而复活。
(1)“一个人”和“一株植物”分别指什么?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拓展提升。
有趣的现象
有人特别爱观察,在自然界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
加拿大的作物管理专家彼特曼曾研究发现,生长的西红柿在缺水时会发出“呼喊”,如果“呼喊”后得不到水“喝”,“呼喊”就变成了“呜咽”。他解释说,这种声音是那些从根部向叶子传输水分的导管在萎缩时发出的,萎缩的力量相当于轮胎气压的25倍,会造成含有水分的导管破裂,从而发出“哭泣”的声音。
对于植物为什么会像动物一样“哭泣”,美国科学家从化学的角度作出了解释。他们认为,当植物生存受到威胁或直接危害时,体内的亚麻酸就会发生变化,转化为茉莉酮酸,能帮助植物抵御外界的侵袭,茉莉酮酸的产生,就是植物“哭泣”的物质原因,也是抑制“疼痛”和医治创伤的良药。
事实上,人们还发现了不少类似的事情。这些发现让我们看到,自然界是那样的( ),又是那样的“有秩序”。( )地破坏、侵犯,是会遭到报复的。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到最后一段的括号里。
奇怪 神奇 任意 随意
【2】短文中“有趣的现象”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在正确的说法后面画“√”。
(1)西红柿在生长时“哭泣”,是因为生长时缺水。( )
(2)美国的科学家发现了西红柿“哭泣”这一现象。( )
【4】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请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白鹅(节选)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
【1】这段话主要写鹅_____________。
【2】选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用“ ”画出来。
【3】仿照画“ ”句子,用上“先……再……然后……”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对鹅的( )之情。
A.喜爱
B.讨厌
C.尊敬
D.舍不得
15、按要求写句子。
(1)少先队员挥舞着花束。(把句子写具体)
( )的少先队员( )挥舞着花束。
(2)秋天到了,稻子熟了,高粱红了。(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九寨沟秋天的景色我觉得十分美丽。(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语段。
“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不仅内容有趣,语言也非常深动,我很早就想看了。今天终于借到了,我非常高兴极了。放学一回到家,我就迫不急待地读起来。读了这本书,我为科学世界里有那么多的奥秘而奇怪。
1.第一句中,把_________改为_________,把“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2.第二句中,删去“_________”或“_________”。
3.第三句中,把“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4.第四句中,把“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17、修改下面这段话。(错字、病句、标点有错误都要修改哦。)
秋天的早晨,当你来到我们学校的时候,就会看到美丽的鲜花和诱人的香味。有桂花,月季花,菊花和桃花等,它开得最美。操场上空,五星红旗迎风飘荡;教室里,窗明几静,同学们大声地阅读着课文。我们的校园真美丽、漂亮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左右。
19、习作天地。
童话是孩子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动植物有了语言,生命。请以两种动物或植物为主人公,创编一个童话故事。注意语句通顺,字数不少于350字,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