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将下列句子排列成一段通顺的话,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因为细胞这种旺盛的生长过程如不加抑制地发展下去,细胞病变生成肿瘤的可能性极大

②当人体处于生长发育期时,体内细胞生长迅速

③但是,衰老程序一旦启动就不可逆转

④但这一细胞迅速生长的过程同时也给人体带来了危险

⑤这一在人类年轻时启动的保护程序,最终发展成了人类的死亡程序

⑥为了避免这种危险,人体就会启动衰老程序。通过一些功能基因降低细胞增殖能力

A.⑤②①⑥③④ B.②⑥①④③⑤

C.②④①⑥③⑤ D.⑤⑥②③①④

2、下列说法有错误的是(    

A. 下次再来非躲开四月不可是说下次再来一定躲开四月

B. 无论什么季节,乡下人家都是一幅极其优美的风景画。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C. 《渔歌子》中的西塞山在现在的浙江省湖州市。

D. 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是同时代的人。

3、下列不属于景物描写的一项是(  )

A.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

B.圆月逐渐升高,她那银盘似的脸,流露着温柔的光芒。

C.竞相开放的花儿,五彩缤纷的蝴蝶,富有生机的动物们,构成了一幅春景图。

D.夏天阵雨来了,孩子们顶喜欢在雨里跑跳,仰着脸看闪电。

4、我能猜出“臀”字大概是指(   

A.身体部位

B.地理名称

C.时间概念

D.动物种类

5、下列词语中,最适合填入画线处的一项是( )

狐狸来到葡萄架下,它用力往上—— ,没能—— 到葡萄。它又想沿着架子 上去,但也失败了……

A.爬 够 蹦

B.蹦 够 爬

C.钻 摸 攀

D.蹬 摸 跳

6、下列带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晋察(yì)        赖 (wú)   清平(yuè)

B.倔(jiànɡ)一(lǚ)   于(chán)

C.应 (hè)    (lǜ)   (pō)

7、(同音字)下列选项中,同组加点字不完全是同音字的一项是(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共1题,共 5分)

8、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___   蔬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钝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嚷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彻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阅读(共1题,共 5分)

9、古诗对比阅读。

《田园乐(其六)》

(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第一首古诗是_____朝诗人_____写的,第二首古诗是____朝诗人_______写的。

2第一首诗中的“宿雨”一词,意思是_______,让我们想到第二首诗中的一句__________。第二首诗中“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中提到了__________,在第一首诗中是这样写的:__________

31)第一首古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享受自然美景的闲适心情,体现了诗人_______的乐趣。(2)第二首古诗抒发了诗人________、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四、现代文阅读(共5题,共 25分)

10、阅读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1)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3)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咕噜地给自己解闷。这可都凭它的高兴。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连半朵小梅花也不肯印在稿纸上!

(4)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可是它又那么勇猛,不要说见着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5)这种古怪的小动物,真让人觉得可爱。

(6)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妈妈的尾巴,一根鸡毛,都是它们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一玩起来,它们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和彼此的头上,撞疼了也不哭。它们的胆子越来越大,逐渐开辟新的游戏场所。它们到院子里来了。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它们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们,它们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1】用上文中的词语或句子填空

猫这种古怪的小动物,真让作者觉得_____。满月的小猫们让院中的花草遭了殃,它们所过之处,_______。作者见了绝不会责打它们,觉得它们是那么__________________

【2】第(2)自然段写了猫的哪些古怪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写猫温柔可亲的表现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3)自然段中的“小梅花”是指_________,第(6)自然段中的“撞疼了也不哭”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我们从这些描写可以看出,作者对猫的______之情。

【5】第(1)自然段中的“古怪”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猫的性格有趣好玩

B.猫的性格稀奇少见

C.猫的性格奇怪难懂

D.猫的性格怪僻,难以接近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个母亲的心

①见到江生时,他蜷躺在靠窗的病床上,床边坐着他瘦弱的母亲,母亲正认真地向他描述窗外的情景:“今天天气多好啊!看,阳光都照到你床上了。窗外,油菜花开了,金灿灿的一片。草坪上……咦!那不是小玉吗,她跟你得的是一种病,这不,现在自己能在院子里散步了……”

②病房的窗外其实是一堵光秃秃的墙,什么都没有。江生的脑肿瘤压迫了视神经,入院时他已经失明,几乎没有治愈的可能性。可这位坚强的母亲不愿放弃,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她在大路边摆摊卖鸡蛋饼,为了给儿子治病,她已卖掉了居住的房子,还卖过血……

③街邻亲友都不忍心与她照面。她无论见到谁,都会上前拉住他的手(要求  恳求)道:“给我儿子打个电话吧。”她对儿子说:“瞧,那么多人关心你呢!”

④她日复一日地陪着病床上的儿子,默默地坐在床边看着儿子接听自己(精心 用心)安排的来电。

⑤谁都难以相信,她能接连几天通宵不眠,四处奔走,打听儿子同学、朋友的住址。“给我儿子打个电话吧。”她说。

⑥医生们尽了最大的努力,江生还是在一个静悄悄的黎明走了。

⑦大路边,人们又看到了那个卖鸡蛋饼的手推车和那个更瘦、更憔悴的身影。儿子那部手机伏在母亲胸口贴身的布袋里。

⑧每个清晨和黄昏,她胸口那部手机都有人发来问候的信息:“妈妈,我们爱你。”

1联系上下文,用“√”选出括号里恰当的词语。

2母亲从没放弃身患绝症的儿子,为了儿子她( )

A.卖掉了房子、卖血,并且日复一日地陪伴,跟儿子聊天

B.陪儿子看油菜花,在草坪上玩耍

C.时常打电话给朋友

3画“ ”的部分是_______描写。从这段文字中我体会到了_____(填序号)。

A.窗外景色很美丽  B.那位母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C.儿子的病会好起来

4结合选文,说说为什么大家都给这位母亲发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沙漠中的绿洲》(片段)

阿拉伯朋友告诉我们,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这里,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 底)得上培养一个孩子。原先这里是沙漠,地面全是白花花的盐碱,好像罩着一层硬硬的(qiào  )这里,土是咸的,水也是咸的,简直是块不毛之地!恶(wù è)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难阿联酋人民。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mái  mán)下自来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阿拉伯朋友这样说。

1在括号中把不正确的音节或汉字划去。

2短文中的不毛之地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这段话,阿拉伯人民给你留下的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能为保护环境拟一则公益用语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两弹”元勋邓稼先(节选)

“在研制氢弹和新的战略核武器的过程中,作为一位组织者和参加者,邓稼先立下了汗马功劳!”邓稼先的同伴们这样说。每一次新的战略核武器的重大突破,每一次里程碑式的试验的成功,都是和邓稼先的名字连在一起的。在特种材料加工的车间里,在爆轰物理实验场和风雪弥漫的荒原上,一年到头,他风尘仆仆,四处奔波,哪里有困难就到哪里去,哪个岗位最危险他就出现在哪里。

那是一次地下核试验,马上就要开始了,试验场上的千军万马在等待着庄严的“零”时的到来。核装置徐徐下井了,各种测试仪器一起开动了。核装置下到深处的时候,突然有个信号测不到了。

“怎么办呢?”科技人员回到帐篷里反复商量,有人主张把装置从井里提上来拉回厂房查清原因;有人主张就地解决问题后再下井。大家从夜里一直讨论到天亮,最后邓稼先决定——在现场采取妥善办法处理。他跟科技人员来到井口附近,一起探索解决办法。戈壁滩上风沙呼啸,寒风刺骨,气温是零下30多摄氏度!见他太疲倦了,有人劝他:“邓院长,你回去吧!”

邓稼先严肃地拒绝:“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能走!”故障排除后,他才和大家一起离开现场。试验成功后,他兴奋极了。由于过度劳累,几天吃不好饭,他只喝了一小杯酒,竟当场晕倒了。在场的人赶紧扶他躺下,一量血压竟是零。

医生整整抢救了一夜,邓稼先才睁开了眼睛。苏醒后,他问的第一件事是:“核爆的测试结果如何?各种数据拿到了没有?”他仍然不肯休息,随后又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中。

1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1)汗马功劳:______________

(2)风尘仆仆: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_____”的句子是环境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不,这里就是战场,我不能走”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仔细阅读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这两句话中的两个“竟”字起什么作用?( )

A.两个“竟”字表示惊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B.两个“竟”字在文中突出了邓稼先忘我工作、身先士卒的精神。

C.两个“竟”字说明邓稼先的身体比较虚弱,病倒了。

5阅读全文后,你觉得邓稼先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飞龙

我国民间有龙能升天的传说。世界上真有这样的“飞龙”,那就是1.9亿年前出现的翼龙。

翼龙是恐龙的一种,是飞上天的爬行动物,把它说成是“飞龙”,也没有大错。

巨大的恐龙怎么会飞起来了呢?因为它的前肢和身体中间长出了一张薄薄的皮膜,当它在空中飞来飞去时,活像一只大蝙蝠,难怪当它被发现时,有人说它是蝙蝠的祖先,有人说它是一只怪鸟。过了很久,人们才明白,原来它是恐龙家族里的一员,给它取名叫翼龙。

翼龙的“皮翅膀”虽然很大,但中间没有肢骨支撑,不能像蝙蝠一样用力拍打,在空中自由自在飞翔,更不能远距离飞行。它只能在林间空地上滑翔一会儿,或是像后来的水鸟那样,从空中一下子俯冲下去,捞起一条小鱼就赶紧飞起来,飞行本领并不高明。人们传说“飞龙”可以腾驾雾,飞上高高的天空,它更加沾不上边了。

1请你为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mé mó    蝠(biān  biǎn  

chēnɡ  chěnɡ 龙(jì yì    

地(kōnɡ  kònɡ   中(kōnɡ  kònɡ

2先看看例子的一对词语是什么关系,再在后面的四对词语中找出关系相似的一对。

(1)恐龙    翼龙________________

A.医生   病人        B.船    码头

C.文具   钢笔        D.香蕉   苹果

(2)水鸟   小鱼________________

A.母鸡  鸡蛋         B.山羊   青草

C.老鼠           D.果树   果实

3翼龙为什么会飞呢?从文中找出,用“_____”标出。

五、语言表达(共1题,共 5分)

15、仿写诗歌。

这些事——

是永远不忘的画面:

阳光中的花园,

树荫下的秋千,

奶奶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修改病句(共3题,共 15分)

16、修改病句。

(1)指南针和造纸一样,都是古代我国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来到扬州,把瘦西湖、个园、何园这三个著名景点基本上都游览了一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面这段话。(错字、病句、标点有错误都要修改哦。)

秋天的早晨,当你来到我们学校的时候,就会看到美丽的鲜花和诱人的香味。有桂花,月季花,菊花和桃花等,它开得最美。操场上空,五星红旗迎风飘荡;教室里,窗明几静,同学们大声地阅读着课文。我们的校园真美丽、漂亮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平静的海面上,船在温柔地航行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到了镇上一看,街上几乎完全没有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穿着一件灰色的上衣,一顶蓝色的帽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教室里传来美妙的歌声和舞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19、习作。

我学会了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把事情的经历、体会写清楚;③语句通顺,标点正确。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