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的作者是( )。
A.老舍 B.叶圣陶 C.李清照
2、读了《铁杵成针》,了解了老妇人用铁杵磨绣花针的过程,我不由得被她( )的精神所鼓舞。
A.持之以恒
B.奋不顾身
C.无坚不摧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呼唤 勇猛 预备 狂吠 B.局促 田坝 焕散 附近
C.搞纸 讨厌 啼叫 敏捷 D.解闷 忠厚 既将 仰首
4、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反问)
B.到了下蛋的时候,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夸张)
C.抖去水珠的凤蝶儿,在木叶间自在闲游。(拟人)
D.她仿佛感到自己的身体正在一点点地化为泡沫。(比喻)
5、下列四组成语中,不是古人读书求学故事的一组是( )
A.囊萤夜读 手不释卷 B.凿壁偷光 程门立雪
C.全神贯注 眉开眼笑 D.悬梁刺股 铁杵成针
6、下列词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柔嫩(róu lèn) 折腾(zhē téng) 馈赠 (kuì zèng)
B.蝙蝠(biǎn fú) 孔隙(kǒng xì) 浙江(zhé jiāng)
C.拮据(jié jū) 侵蚀(qīn shí) 山峦(shān luán)
D.手腕(shǒu wǎn) 蘑菇(mó gu) 凯旋(kǎi xuán)
7、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剥皮(bāo) 剥夺(bō)
B.率领(suài) 效率(lǜ)
C.挣扎(zhá) 扎针(zhā)
D.屏息(bǐng) 屏风(píng)
8、读拼音,写词语。
yān zhī pénɡ pài lù dì měi cān jì huà xiánɡ x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课外阅读
瀑布
叶圣陶
还没看见瀑布,
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站在瀑布脚下仰望,
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时时来一阵风,
把它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1】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_____
①陪衬;衬托 ②衬在里面的 ③在里面或下面托上一层
(2)站在瀑布脚下仰望_______
①依赖 ②敬慕 ③脸向上(跟“俯”相对)
(3)一座珍珠的屏_______
①形状像屏风的东西 ②屏风 ③遮挡
【2】这首诗是按照( )的顺序描写的。
A.由上到下
B.由远到近
C.由近到远
D.由外到内
【3】作者分别在什么位置观察瀑布?( )(多选)
A.山顶
B.山腰
C.远处
D.瀑布脚下
【4】诗中最能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是( )。
A.先听见瀑布的声音
B.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C.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D.好伟大呀,一座珍珠的屏
【5】结合诗歌内容,完成下列练习。
(1)作者分别把瀑布的声音与形态比作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感受到瀑布的声音_______________,瀑布的形态__________。
(3)你从诗歌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笔下的瀑布真美啊!请你发挥想象,写几句描写瀑布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感悟。
生命的微尘
①腊尽春回,百花盛开。当你摘下一朵美丽的鲜花时,你是否注意到同时散落一些淡黄色的粉末?这就是种子植物的雄性繁殖器官——花粉。花粉是极微小的生命体,用显微镜放大几百倍甚至数千倍才能弄清它们的面目。最大的花粉也不过200多微米,大约是一粒芝麻的五分之一大小,最小的只有几微米,所以人们称它们为“生命的微尘”。
②花粉虽然微小,但是其形态结构复杂。每一种植物的花粉,都有它自己(单独 独有)的形态结构,通过(鉴定 确定),可推知其原植物。小麦的花粉像个皮球,松树的花粉像个元宝。有的花粉像鸡蛋,有的花粉像哑铃,有的具有各种各样的花纹、图案……
③植物花粉的数量,通常都是很多的,有的多得惊人。一株玉米的花粉,竟达5000万粒;松树的一个花序,就有花粉16万粒;一朵芍药的花粉,居然多达365万粒。有趣的是,松柏类植物的花粉还背着气嚢,能随风升至2000米以上的高空,飘移到1000多公里以外去远游。因此,每当松树盛花之际,经风一卷,花粉便飞舞在松涛林空,宛如淡黄色的“轻雾”;若遇春雨,便降金色的“花粉雨”。
④______。花粉富含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和酶类等,可做高级营养品,还可以酿酒和食用。有的花粉可供药用,例如马尾松的花粉,有润肺、益气、止血之效。但是,也有对人体有害的花粉,这是需要注意的。例如,细叶紫荆的花粉,含有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有抗原性),飘浮在空气中,有过敏性体质的人,只要吸入了这种花粉,就会产生过敏反应,轻者像感冒,重者气喘不止。还有少数植物,花粉含有毒的生物碱及其他成分,被人误食可引起中毒;混有这些植物花粉的蜂蜜,吃后也会中毒。
⑤“蜂儿酿造百花蜜,只愿香甜满人间。”花粉与养蜂业的关系更加密切。蜜蜂在采蜜过程中,同时采集花粉作为蜂粮。通过花粉分析,就可知道哪些是荔枝蜜、枇杷蜜、紫云英蜜……还可以知道是否含有毒花粉,蜜蜂采访区的蜜源植物情况等。
【1】圈出括号里合适的词语。
【2】文中“生命的微尘”是指______,它们被称为“生命的微尘”的原因是什么?请你用“___”画出。
【3】“植物花粉的数量,通常都是很多的,有的多得惊人。”这句话中的“通常”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
【4】在第②自然段画线句中,作者举了很多例子,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
【5】第④自然段的横线处,最适合填入的一句话是( )
A.花粉对人类的健康有许多益处。
B.花粉与人类健康有密切的关系。
C.花粉可做成高级营养品和药品。
D.食用花粉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6】“蜂儿酿造百花蜜,只愿香甜满人间”这一诗句,让你想到了身边的哪些人?写写你的感受。(字数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
11、阅读理解
老鼠买鱼
①一天,老鼠倾巢出动,窜上大街要把所有的鱼全买下来。
②鱼行老板问:“你们不愁吃喝,买那么多鱼干啥?”
③“虽不愁吃喝,可要平安无事总得破费些钱财呀!”老鼠狡黠地笑了笑。
④鱼行老板仍听不明白,却狠狠地敲起竹杠来。一下子,鱼价抬高了好几倍。买完鱼后,小老鼠们有的把鱼扛在身上,有的举在头上,有的抱在手上。
⑤这时,一个小老鼠跑到老鼠头领面前说 头儿 咱们买这么多鱼干啥呀
⑥老鼠头领说:“笨蛋!咱们虽然不愁吃,但是有老猫在,就过不了安稳日子。猫爱吃鱼,咱们送些鱼,不就和猫化敌为友了吗?哈哈……”说着,露出得意的笑容。
⑦小老鼠仍听不明白,但也不想去问了,心想:头儿让我干啥,我就干啥。跟着头儿干准没错。
⑧因为老鼠把鱼买完了,所以街上没有鱼卖。猫只好自认晦气。不过,从此每天都有老鼠给猫送鱼,猫非常高兴,果真与鼠“化敌为友”了。
⑨不久,该市鼠患成灾,鱼行老板这才猛然醒悟,叹息道:“我虽然赚了点小钱,却上了老鼠的当,给全市带来如此灾难,真是悔不当初。”
【1】“猛”字按音序查字法,查大写字母 ;按部首查字法,查部首 。“猛”在字典中的解释:①气势大;②凶暴;③突然。“猛然”的“猛”,应选第 种解释。
【2】给短文第⑤段“ ”中,选择合适的标点符号( )
A. ,“ , ?” B. :“ , ?” C. :“ , !”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明白(__________) 安定(__________)
【4】读文中画“—— ”的句子,写出老鼠搬鱼的动词 、 、 。
我也能运用“有的……有的……有的……”这样的句式,写一句含有3个动词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造成该市“鼠患成灾”,第一责任应由 (谁)承担,因为 ;第二责任应由 (谁)承担,因为 。
【6】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 老板不能把鱼卖给老鼠。 B. 老鼠是人类的天敌,要设法消灭它们。
C. 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敌我不分。 D. 猫不能贪图享乐,而与老鼠做朋友。
12、课内阅读我最棒。
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河里长着很多芦苇。河边有个小村庄。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因此,这村就叫芦花村。十二岁的雨来就是这村的。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把____比作____。请你也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
【2】芦花村的特点是_________。
【3】在这段话中作者写芦花村的环境的作用是( )
A.想吸引游客到这里来参观。
B.介绍雨来天天到河里游泳的大环境。
C.写雨来家乡的美丽可爱,为下面故事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4】这段话主要写的是( )
A.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点以及人物。
B.芦花村里住着十二岁的雨来。
13、一声虫鸣,那就是乡村的眼睛
李丹崖
草里的虫子一开腔,春天就走向深处了。
乡村里,除了人语,最喧嚣的就是虫鸣。人语人人懂,虫鸣却未必任何人都能了悟。更多的时候,它以歌唱的形式被我们发现。乡村里,雄鸡一唱天下白,人们开始劳作;虫子一唱,村庄里万籁俱寂,人们已经入睡,犬也不吠了,唯有虫子跳上草尖,在开演唱会。
有人说,月亮是乡村的眼睛,这似乎显得有些呆板了。没有律动感不说,若是遇到阴雨天,整个乡村都该闭眼了吗?我认为虫鸣才是乡村的眼睛。不止是萤火虫,还有那些不会发光的虫子,叫声就是它们的光芒。
乡村的夜晚,是虫子们布置起来的音乐场,是虫子唱起的赞美诗。一只蛐蛐是独唱,两个黄鹂是二重奏,一坑蛤蟆是合唱。乡下人把鸟与青蛙也称为“虫子”,可见他们是爱这些小精灵的。
到了夏天,草木繁盛,虫子们的演唱会就更加多样了,蚂蚱在青藤上擦响自己背上的“两把刷子”,入我床下的蟋蟀发出金属质感的鸣唱,躲在树上的蝉一声高过一声……
我曾无数次在故乡的田园里打量过这些虫子。它们生活在最隐秘的角落,唱的却是最阳光的歌谣,抒发的也是乡村里最为原始的心事。它们是乡村的唱诗班,也是乡村的宣传员。
想起《诗经》里的那些虫子:“喓喓①草虫,趯趯②阜螽③;未见君子,忧心忡忡。”草里的蝈蝈和蚱蜢只是蹦跶它们的,人却因为思念远方的故人,心如万千只小虫在跳着。那个在远方的他(她),是否会在此刻也想起故乡的虫唱呢?这些裹挟在虫鸣里的故事,虫子不说,恐怕也没人能说得清。
(选文有删改)
(注释)①喓(yāo)喓:虫鸣声。②趯(tì)趯:昆虫跳跃之状。③阜(fù)螽(zhōnɡ):即蚱蜢,一种蝗虫。
【1】(词句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句子的意思,并完成练习。
(1)万籁俱寂: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的诗句出自《诗经·国风·召南》第三篇《草虫》,对此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
A.它们讲述的是蝈蝈和蚱蜢等生活在草里的虫子跳跃、鸣叫的画面。
B.它们讲述的是蝈蝈和蚱蜢等生活在草里的虫子思念亲人的样子。
C.这些诗句借物抒情,以跳跃的昆虫喻内心跃动的情思,表达自己对心上人的深切思念。
D.作者借诗句表达了对远方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3)像这样描写田园画面的诗句还有(____)(多选)
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C.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2】(内容探究)读文章第4~6自然段,照样子给每段描绘的画面取一个名字。
第4自然段:夜晚的赞美诗
第5自然段:______________
第6自然段:______________
【3】(品析句子)读句子,体会作者在写法上的特点和表达的情感,完成练习。
(1)草里的虫子一开腔,春天就走向深处了。
“开腔”的意思是__。本句作者运用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对____的喜爱之情。
(2)蚂蚱在青藤上擦响自己背上的“两把刷子”,入我床下的蟋蟀发出金属质感的鸣唱。
作者把蚂蚱背上的两只翅膀比作___,它们和蟋蟀一样,都是通过振动___发声的。不同的音调、频率,表达不同的意思,乡村生活多有趣啊!
(3)乡下人把鸟与青蛙也称为“虫子”,可见他们是爱这些小精灵的。
从“___”这个词语中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对乡村里的虫子们的喜爱之情,这里运用了___的修辞手法。
【4】(语言运用)读下面的例句,任选一句进行仿写。
例①:一只蛐蛐是独唱,两个黄鹂是二重奏,一坑蛤蟆是合唱。
例②:蚂蚱在青藤上擦响自己背上的“两把刷子”,入我床下的蟋蟀发出金属质感的鸣唱,躲在树上的蝉一声高过一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短文一
蝙蝠和雷达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
蝙蝠是在夜里飞行的,还能捕捉飞蛾和蚊子;而且无论怎么飞,从来没见过它跟什么东西相撞,即使一根极细的电线,它也能灵巧地避开。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一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1)我会划掉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
系(jì xì )着 蒙(mēng méng )上 塞(sāi sè) 上
(2)我会写出近义词。(4分):灵巧( ) 敏锐( ) 启示( )
(3)照样子写含有两个数字的四字词语。
横七竖八: 、 、
(4)科学家做了 次试验,目的是弄清楚
(5)这个问题,最后得出结论是: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小苍蝇飞舞。(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响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鸟类和恐龙有亲缘关系。鸟类和恐龙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用关联词语将两句话合为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球上的第一种恐龙大约出现在两亿四千万年前左右。(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下面这段话有五处错误,请进行修改。
我特别喜欢游泳,每天都坚持练习。工夫不负有心人,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学校组织了一次游泳竟赛,同学们都忍不住情不自禁地为我鼓掌,我果然获得了一等奖。老师告诉我们,好成绩的取得,跟是否勤学苦练有很大的关系。
___
17、修改语段。
“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不仅内容有趣,语言也非常深动,我很早就想看了。今天终于借到了,我非常高兴极了。放学一回到家,我就迫不急待地读起来。读了这本书,我为科学世界里有那么多的奥秘而奇怪。
1.第一句中,把_________改为_________,把“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2.第二句中,删去“_________”或“_________”。
3.第三句中,把“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
4.第四句中,把“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在班级讨论会上,他首先第一个进行了发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书角有《儿童文学》《少年文艺》《中国少年报》等课外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
你喜欢小动物吗?选择一种我们生活中熟悉的小动物或者家里养的动物,写一写吧,题目自拟,注意抓住动物的外形、习性等方面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