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词填空。
席地而起 激情洋溢 炉火纯青
(1)时隐时现,眼前是一马平川的荒芜石原,几块嶙峋怪石傲然而立,时而有狂风( ),吹过凹凸不平的石质地面,卷起漫天飞沙走石,打在脸上犹如针砭。
(2)师襄再次来到孔子的住处。刚一进门,他就被( )的乐曲声迷住了。
(3)他的棋艺精深,可以说已达到( )的地步。
参考答案:
2、下面句子中所填写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我们应该多锻炼身体,增强( )力。
这只母鸡永远不( )公鸡。
地震属于不可( )的自然灾害。
A.抵抗 反抗 抗拒
B.抵抗 反抗 抗衡
C.反抗 抵抗 抗拒
D.抗衡 抗拒 反抗
3、拼音小关卡。(11分)
(1)“驼”字如果我们不认识,要用 查字法,先查 ,再查 。它在字典中的读音是 ;在“骆驼”中应该读 。(5分)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6分)
①对于图书角的书,我们不仅要爱护,还(huán hái)要及时归还(huán hái)。
②电子邮件中间(jiān jiàn)用“@”符号把用户名和电脑地址间(jiān jiàn)隔开,使它能通过网络准确无误地传送。
③由于操作人员的失误,挖掘机在作业时来了个“倒(dǎo dào)立”,栽倒(dǎo dào)在废墟中。
4、用“√”选择正确的字。
(1)田野里到处是农民们(芒 忙)碌的身影。
(2)那齐刷刷的麦(芒 忙),犹如乐谱上的线条。
(3)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采 彩)头巾。
(4)玩累了,喊渴了,不知是谁一声招呼,大家(采 彩)集起“茅茅针”来。
5、下面默写正确的一项是( )
A.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
B.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谁家白发翁媪?
C.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月明的园中,藤萝的叶下,母亲的膝上。
D.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信心。
6、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篱笆(lí) 杂技(zá) 锄草(cú)
B.剥莲蓬(bāo) 鸡冠花(guān) 朴素(pú)
C.慰藉(jí) 奢侈(chí) 窥视(kuī)
D.朦胧(lóng) 徜徉(cháng) 漫灭(màn)
7、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8、看拼音,写词语。
bǎn cuì shū jiāo
黑(______) 清(______) 生(______) (______)傲
(______) 图 (______)绿 (______)菜 (______)嫩
yuán yùn jūn yún wéi fàn jǔ jiàn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juān xiàn yǒng héng shèn zhòng máng lù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9、阅读《清平乐·村居》中词句,完成练习。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解词。
相媚好:________
翁媪:________
【2】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解词。
无赖:________
卧剥:________
10、课外阅读。
手机依赖症
(事件回放)
今年高考前,南京考生小李跟家长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原来,父母担心小李用手机会影响他考试,5月份就没收了他的手机,可是已用惯手机的小李一下子变得六神无主、焦躁不安,甚至动辄跟家人吵架,并声称没有手机就不参加高考。南京心理危机千预中心主任张纯表示,小李的这种状泥是典型的手机依赖症,现在患上此症的人越来越多,几乎每天都有这样的“患者”来寻求帮助。
(选自互联网)
(调查统计)
某调查机构对我国某市上班族和学生族使用手机情况调查统计表
每天使用手机时间 | 比例 | 依赖手机的原因 | 比例 |
1小时以下 | 19.23% | 通信需要 | 21.15% |
1~2小时 | 21.15% | 放松需要 | 42.31% |
3~5小时 | 44.23% | 上网查资料 | 19.23% |
5小时以上 | 15.39% | 生活无聊空虚 | 17.31% |
(选自互联网)
【1】从(事件回放)中,你了解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调査统计)表中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天使用手机时间在3~5小时的人数占的比例最多。
B.依赖手机的原因中“放松需要”占的比例最多
C.手机的主要作用是通信需要和上网查资料。
D.生活无聊空虚者使用手机的时间太长。
【3】对于手机的使用,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海上日出(节选)
天空还是一片浅蓝,颜色很浅。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慢慢地在扩大它的范围,加强它的亮光。我知道太阳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不转眼地望着那里。
果然,过了一会儿,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转瞬间——( ) 重担——(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日出前,天空还是( ),转眼间,天水相接的地方( ),红霞的范围( )。 日出时,天空中出现了( ),接着( ),到了最后,( )。
【3】文中画线句子采用了______修辞手法,这样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能用一句话来称赞这美丽的景象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珊珊
①那些天珊珊一直在跳舞。那是暑假的末尾,她说一开学就要表演这个节目。
②晌午,院子里很静。各家各户上班的人都走了,不上班的人在屋里伴着自己的鼾声。珊珊换上那件白色的连衣裙,“吱呀”一声推开她家屋门,走到老海棠树下,摆一个姿势,然后轻轻起舞。
③“吱呀”一声,我也从屋里溜出来。“干什么你?”珊珊停下舞步。
④“不干什么。”我煞有介事地在院子里看一圈,然后在南房的阴凉里坐下。
⑤海棠树下,西番莲开得正旺,草茉莉和夜来香无奈地等候着傍晚。蝉声很远,近处是“嗡嗡”的蜂鸣,是盛夏的热浪,是珊珊的喘息。她一会儿跳进阳光,白色的衣裙灿烂耀眼;一会儿跳进树影,纷乱的图案在她身上漂移、游动;舞步轻盈,丝毫也不惊动海棠树上入睡的蜻蜓。我知道她高兴我看她跳,跳到满意时她瞥我一眼,说:“去!”——既高兴我看她,又说“去”,女孩子真是搞不清楚。
⑥我仰头去看树上的蜻蜓,一只又一只,翅膀微垂,睡态安详。其中一只通体乌黑,我正想着怎么去捉它,珊珊气喘吁吁地冲我喊:“嘿,快看哪你,就要到了。”
⑦她开始旋转,旋转得满身树影纷乱,闭上眼睛仿佛享受,或者期待,她知道接下来的动作会赢得喝彩。她转得越来越快,连衣裙像降落伞一样张开,飞旋飘舞,紧跟着一蹲,裙裾铺开在海棠树下,圆圆的一大片雪白,一大片闪烁的图案。
⑧“嘿,芭蕾舞!”我说。“笨死你,”她说,“这是芭蕾舞呀?”
⑨无论如何,我相信这就是芭蕾舞,而且我听得出珊珊其实喜欢我这样说。在一个九岁的男孩看来,芭蕾并非一个舞种,芭蕾就是这样一种动作——旋转,旋转,不停地旋转,让裙子飞起来。那年我可能九岁。如果我九岁,珊珊就是十岁。
【1】这篇短文回忆儿时____________的事,表现了“我”和儿时玩伴之间纯真的友谊,也表达了“我”对_____________之情。
【2】某同学对短文提出了几个问题,请给问题分分类。
A.针对文章内容 B.针对文章写法 C.联系生活经验
(1)文中大量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_____)
(2)“既高兴我看她,又说‘去’”体现了珊珊什么样的心理?(_____)
(3)平时我们应该如何对所学技能进行巩固练习?(_____)
【3】对第⑤段前两句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描写自然景物,暗示文章中心
B.描写了夏日生机勃勃的特点,渲染了欢乐的氛围,衬托“我们”愉快的心情C.描写夏日景色,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D.描写夏日的热,花草昆虫的烦躁,衬托文中人物无所事事的情态
【4】画“ ”的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生动形象地描写出____________。
【5】认真阅读短文,说说珊珊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基本信息 |
|
中文名称 | 中国环境标志 |
俗称 | 十环 |
图形组成 | 青山、绿水、太阳及周围的 十个环 |
表示 | 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等 |
类型 | 证明性商标 |
标准 | ISO14020系列标准 |
左上图是我国颁布的“中国环境标志”的图形。
“中国环境标志”图形由中心的青山、绿水、太阳及周围的十个环组成。图形的中心结构表示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外围的十个环紧密结合,环环相扣,表示公众参与,共同保护环境;同时十个环的“环”与环境的“环”同字,其寓意为“全民联合起来,共同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1】“中国环境标志”中包含的图形有(多选)( )
A.青山
B.绿水
C.月亮
D.十环
【2】解说文字在介绍“中国环境标志”时未曾介绍的内容是( )
A.色彩搭配
B.图形组成
C.造型特点
D.图形寓意
【3】“___________”俗称十环。
【4】当今社会,乡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你能写一条适合乡村的环保标语,提醒人们保护环境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内阅读。
白鹅(节选)
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引吭大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局促不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鹅的特点。如用鹅与狗的__________对比,用鸭与鹅的_________对比,写出了鹅___________的特点。
【3】选文中还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用波浪线画出相关语句,并写出这样写的好处。
【4】“傲慢”是一个贬义词,作者用在这里是批评鹅高傲、目中无人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改写句子。
1.都是你自己找的,我帮不了你的忙。(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
2.今晚的月亮真亮。(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
3.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黄鼠狼的叫声还有尖些。(仿写对比句)
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指南针和造纸一样,都是古代我国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来到扬州,把瘦西湖、个园、何园这三个著名景点基本上都游览了一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修改下面这段话。
西游记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在世界文化史上享有盛名,书中塑了唐僧,孙悟空和众多人物形象。内容生动有趣,让人爱不失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老师要求同学们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爱看《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小荷报》等课外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富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春天的景色我觉得十分美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必须一定要认真负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老师上课时对我们的态度非常严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我们课外阅读的数量和质量都明显提高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习作天地。
你最喜爱的是什么呢?是一个人、一件物品还是一处景物?你为什么喜爱它(他)呢?请你用具体的事例向我们介绍一下,和你一起分享快乐。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