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审题训练)“新编”是本次习作的题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新编熟悉的故事,人物的性格等基本特征可以与原著大体一致
B.新编,即写出新意,或者编写出新的情节,或者表达出新的主旨等
C.随意想象故事情节,可以荒诞一些,逻辑性不用太强;也可以跟原故事一模一样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对这两句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前一句显示出了将士的高度自信。
B.后一句是对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了战斗的艰苦和将士们奋勇抗敌的精神。
C.这两句诗写出了激烈的战斗场面,气势不凡。
3、“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向了蓝天……”这句话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意思的递进。
C.表示意思的转折。
4、下列反义词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凶恶—和善 勇敢—懦弱
B.柔软—僵硬 沮丧—兴奋
C.熟练—陌生 结实—牢固
D.镇静—慌张 倔强—随和
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琥珀(bó) 恐龙(kǒnɡ) 前俯后仰(fǔ)
B.开辟(bì) 挣扎(zhá) 翻滚怒吼(hǎo)
C.隧道(suí) 澎湃(bài) 繁衍(yán)
D.崭新(zhǎn) 快捷(jié) 头颅(lú)
6、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战役(yì) B.屡次(nǚ) C.摧毁(cuī) D.晕倒(yūn)
7、下列词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暖暖地照着 飒飒地响 猛烈地吹
B.柔嫩的翅膀 高大的松树 透明的琥珀
C.划动长腿 测量故事 冲刷
8、比一比,再组词。
抚( ) 塔( ) 讯( ) 垫( ) 挽( )
扶( ) 搭( ) 迅( ) 热( ) 搀( )
9、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白桦
(俄)叶赛宁
已是傍晚,荨麻上闪着( )的露珠。我站在大道旁,倚靠着一棵柳树。
( )的月光倾泻在我家房顶。远处不知哪里,传来夜莺的歌声。既温暖又惬意,仿佛围着冬天的火炉。
白桦亭亭玉立,如一根根高大的蜡烛。而在树林的尽头,在远处的河对岸, 一个( )的更夫, 敲着( )的梆点。
(选自《叶赛宁诗选》上海译文出版社)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2】这首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___和____。
【3】这首诗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在这幅画中,有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请给你脑海中的这幅图画起一个名字吧________。
【4】结尾处描写更夫敲着梆点, 更突出了乡村傍晚的______
【5】这首诗让我们感受到置身于乡村童话般的世界中,充满了诗人的挚爱,请从诗中选中你最喜欢的一句并用“__”画出来,再展开补充至三四句话,意境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文回顾:(3分)
在本学期学过的课文中,我们游览了祖国的许多名山大川,如被人们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桂林山水;我们也认识了许多让我们敬佩的人,如《生命 生命》中的作者杏林子,她对生命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还了解了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知道了____________是人类的老师。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母鸡(节选)
在夜间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dì tí)叫,顶尖锐,顶凄(qī cī)惨,( )多么贪睡的人( )得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根据意思写词语。
(1)凄凉悲惨。(______)
(2)声音高而刺耳。(______)
12、素养点阅读短文,完成习题。
一曲感人的乐章
①在美丽的校园里,有这样一幅画面:每天早晨到校和下午放学时,在教室门口,总有两个男孩和一位老奶奶合力抱起一位有残疾的同学上下电瓶车。两个男孩并不强壮,当他俩抱起比自己高大的同学时,虽然动作娴熟,但是并不轻松。这两个男孩就是王扬扬和赵荣康。
②照顾残疾同学上下车进教室只是众多“专职服务”中的一项。为了方便照顾这位同学,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王扬扬和赵荣康就主动向班主任提出,他俩乐意坐到这名同学的后面,以便在第一时间为他提供帮助。从此,他俩的专座从三年级保持到四年级,两年来一直没有变。
③每到课间,他俩一个人推轮椅,另一个人拿装着尿壶的手提袋,一起陪这位同学上厕所。在厕所,一个人从后面抱着这位同学,另一个人在前面帮他解裤子递尿壶。因为同学特殊的身体状况,常常会发生尿液滴在他俩的手上,甚至身上的情况,但他俩一点儿也不介意。因为怕同学难为情,所以尽量不让同学发现。
④每到中午吃饭,王扬扬和赵荣康总是先帮同学把饭打好,送到他手中。冬天的时候,他俩怕饭菜凉,就把饭盒捂在胸口,为的是让这位同学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每次他俩都是送完饭后再赶到食堂用餐,急匆匆吃完,又连忙把同学的饭盒送回食堂。
⑤每到放学,王扬扬和赵荣康总是习惯性地帮助这位有残疾的同学整理书本和文具用品。( )在双休日,他俩( )会经常相约去陪这位同学玩耍,推着他到室外晒晒太阳,看看风景。
⑥两年如一日,他俩用瘦小的肩膀和热情的双手,谱写了一曲感人的乐章。他们的事迹在校园内传开后,有更多的同学受到感染,加入照顾残疾同学的行列中,爱心帮扶的队伍越来越大。
(根据《江苏文明网》第四届美德少年评选表彰活动“少年如歌”改编)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1)娴熟: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为情: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在文章第③自然段中画出描写王扬扬和赵荣康两位同学帮助有残疾的同学艰难上厕所的语句。
【3】文章第③自然段“尽量不让同学发现”中“发现”的内容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4】概括第④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⑤自然段的括号里应填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就……
B.即使……也……
C.虽然……但是……
【6】文中的王扬扬和赵荣康两位同学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写出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文章结尾段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渡自然
B.篇末点题
C.总结全文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攀在树梢上的童年
①小小的身子在高高的枝叶间,随着风的舞动而弹跳,当细长的树枝快要承受不住一个儿童的重量时,我终于在小伙伴们的一片惊呼声中,得意地取下那只筑在树梢头上的鸟窝。
②“这伢子很皮。”这是大人们在得知我的一次次树上历险后,给我的童年下的一个评语。可他们不知道,房前屋后、村里庄外、田间坡头,那一棵棵或高大、或粗壮、或繁茂、或遒劲的身姿,给了我多少童年的欢乐!
③我想,有多少种树生长在我的童年里,我的童年就该有多少快乐吧。
④春天来了,椿树发芽。在大人手中的竹竿够不到的时候,就轮到我了。一溜烟,我就窜上了树的半腰。因椿树的枝丫是脆的,站在粗壮点的枝杈间,得意地接过递上来的竹棍,一茎茎散发着浓浓香馨的香椿头就落在春天的怀抱里。
⑤当槐花把一座座村庄笼罩在它纯净的香气里时,透过垂悬的一串串洁白花瓣,中午静静的阳光总可照见我及小伙伴们攀在树头的身影。芬芳的四月被一篮篮地拎回家,看母亲把它揉进面粉里,包成几个玲珑剔透润玉般的水饺。
⑥我的童年时代,没有肯德基、麦当劳,没有超市里的各色零食与水果。馋了,自己向大自然要。春摘野桃,夏打酸枣,秋偷青柿,冬掏鸟蛋,不会爬树,那你就只好在树下流口水吧。
⑦也在树上吃过不少苦头。比如摘桑果时被一种叫“羊辣子”的毛虫辣了,采槐花时被尖刺扎进了肌肤,打栗子时被黄蜂将额头蜇出一个大包……但仍乐此不疲地将小小的童年悬挂在乡村的树梢上。
⑧想起那首叫《童年》的歌曲:“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歌声里,童年随着那只蝴蝶越飞越远了,不禁有一丝忧伤。只是不知,故乡里那一棵棵给我欢乐的身姿是否依然健壮葱茏,那上面,是否还攀附着一个个小小快乐的童年?
【1】文章第④自然段中画“ ”的句子使用了( )的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对比
【2】把描写“我”攀树时吃过不少苦头的句子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芬芳的四月被一篮篮地拎回家,看母亲把它揉进面粉里,包成几个玲珑剔透润玉般的水饺。”句子中的“芬芳的四月”指的是_______________。作者这样写,不仅表达了“我”对___________的喜爱,还表达了“我”攀上树梢的_______之情。
【4】文章主要表现“我”童年攀树的快乐,第⑦自然段却写了不少“我”攀树时吃过的苦头。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在正确的后面打“√”。
(1)表现攀树留给“我”的痛苦回忆。( )
(2)对比突出攀树带给“我”的乐趣。( )
(3)反映“我”童年生活的艰难。( )
(4)侧面衬托“我”对攀树的喜爱之情。( )
【5】文章以“攀在树梢上的童年”为题,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课文选段,完成下列问题。
①扁鼻子军官的目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时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
②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星,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③鬼子打得累了,雨来还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④扁鼻子军官气得暴跳起来,嗷嗷地叫:“枪毙,枪毙!拉出去,拉出去!”
【1】根据提示,在文段中找出两个与例词具有相同特征的词语,填在横线上,并选择其中一个写一句话。
例词:榜样(部首相同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文段起一个小标题,可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①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情感。
【4】用“○”圈出文段①中描写鬼子打雨来动作的词,从这些词语可以看出敌人的 ,同时也表现了雨来的 。
【5】“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中的“半天”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雨来被敌人打得脑袋嗡嗡叫、眼冒金星、鼻子流血的时候,心里可能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文段中画曲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多选)
A.这是一处语言描写,表明了雨来誓死保护交通员、和敌人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坚强意志。
B.体现了中国人民不惜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祖国的决心。
C.既写了当时的情景,又将鲜血和爱国巧妙的联系在一起,引发读者丰富的想象和无穷的回味。
15、用比喻的手法将下列句子写得更生动。
(1)那芦花,看着,心里就觉得暖和。
示例:那芦花很像鸭绒,看着,心里就觉得暖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河河面上结了冰。
示例:黄河河面上结了冰,就像一条绵延万里的玉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修改病句。
1.李明德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期间,多次被评为训练先进单位和后勤保障模范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宫》这部电视剧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相反,其中一些情节的负面作用倒是不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慢羊羊句子秘籍:
修改病句要遵守两条原则:A.尽量保持原句的基本意思不变。B.尽量少改。
修改病句的常用方法:
1.补法,多用于修改成分残缺的病句。
2.删法,一般用于修改重复啰嗦、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等病句。如:当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使我想起许多往事。(没有主语,去掉“使”。)
3.换法,多用于修改搭配不当、用词不当、指代不明等病句。如:无论谁违背纪律,都要受到批评。(“违背”换成“违反”)
17、修改病句。
1.小明端正了学习态度,学习成绩增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的词汇和句子都很通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的错别字大大降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了保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带着锅、碗、瓢、盆、蔬菜等炊具到郊外去野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修改病句。
1.我有另外别的打算。
_________
2.老师给我们讲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
_________
3.在作文竞赛中,两个四(2)班的同学获了奖。
_________
4.王刚同学的性格对王老师非常了解。
_________
5.他说起话来口若悬河,夸夸其谈。
__________
19、妙笔生花
在你的生活中,一定有让你十分敬佩的人,也许是你的爸爸,也许是经常关心你的妈妈,也许是你周围的小伙伴……无论是谁,请你写写发生在他(她)身上的事,说清楚为什么敬佩他(她)。
要求:(1)语句要通顺,内容要具体,标点正确,书写工整。(2)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