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字义表述为“在金属或砖石上凿刻”这个汉字最有可能是

A.锡

B.瓒

C.錾

D.掖

2、《绿山墙的安妮》中,马修的死因是(     

A.心脏病发作

B.艾比银行倒闭

C.谋杀

D.掉进河里

3、给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pō bó] ( )   血( )

[xuè xiě]  心( )    ( )

[ɡōnɡ ɡònɡ] 应( )  口( )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给下列生字换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___( )   ___( )          

___( )   ___( )

5、按课文内容填空。

(1)古诗中饱含着乐趣,“昼出耘田夜绩麻,____________,童孙未解供耕织,__________”,其中“童孙”的乐趣______________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表达了诗人对沦陷区人民深切同情以及期盼收复失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诗人忽然听到收复蓟北的欣喜心情。

(4)《三国演义》中的_______,《水浒传》中人称“智多星”的________,他们一直被人们视为智慧的化身。

6、联系上下文,查字典,解释加点的词语的意思。

明晃晃_____________

光芒四射_____________

7、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好看—( )               闪烁—( )

存心—( )               随意—( )

8、看拼音,写词语。

máo dùn róng yù dă quán jì cè miáo zhǔn niǔ shā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xìng zhì bó bó yáo yáo lǐng xiān bú dòng shēng sè

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读短文,完成练习。

雪山上的小太阳

1935年6月,夹金山山峦起伏,白雪皑皑。前进的队伍有些迟缓了。突然,风雪中传来一阵充满活力的歌声:“(唱)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雨(里格)绵绵,(介支个)秋风寒……”歌声穿透风雪,驱散了寒冷与疲惫,给前进的队伍带来阵阵暖意。大家抬头望去,山坡上一个小小的红色的身影在唱着,跳着,挥舞着手里的快板,快乐的身影像一团跳动的火焰。

这位唱歌的女战士是红军队伍里的小卫生员,谁也不知道她的名字。她身体单薄,同行的大姐怕她冻坏,把身上穿的一件红毛衣送给了她。①她高兴极了,穿着这件长及膝盖的大毛衣在队伍里跑前跑后,在山坡上唱着跳着,红艳艳的颜色在雪地里分外耀眼,大家开心地叫她“小太阳”。

队伍已经接近山顶了,空气越来越稀薄,连呼吸都困难。许多同志因为疲惫和饥饿坐在了雪地上,这一坐,便成了冰雪的雕像。路边坐着一位受伤的战士,把头埋进臂弯里像在打瞌睡。在这里,停顿就意味着死亡。②“小太阳”拼命地摇着他:“你醒醒,你醒醒,你快醒醒……”而这位战士只是含糊不清地说:“我冷,我冷,我好冷…”③小太阳”毫不犹豫地脱下了身上的红毛衣,披在了战士身上。

队伍依然缓缓地前进着,只是不见了那个快乐的红色身影。战士们到处寻找,在半山坡的雪地里,看到这位年少的卫生员静静地躺着,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军衣,小小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气息,所有的人都沉默了。

她还只是个孩子。那一年,她才15岁。

【1】短文中画“﹏﹏﹏”的部分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品读人物细节,感受人物品质。读句①我感受到了“小太阳”_____的品质;读句②我感受到了“小太阳”_____的品质;读句③我感受到了“小太阳”____的品质。

A.舍己为人 B.乐观开朗 C.关爱战友

【3】从文中第四自然段“所有的人都沉默了”中,我能感受到大家内心的________。此时大家心里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

【4】下列选项中对“小太阳”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太阳”的“小”是指她年纪小只有15岁。

B.卫生员被称为“小太阳”只是因为她穿着一件红衣服,红艳艳的。

C.“小太阳”不仅是大家对卫生员的称呼,也是她美好品质的象征。

D.“小太阳”一点也不“小”,因为她身上具有伟大的精神。

10、阅读理解

迈进后园,( )梅开得正盛(sheng cheng),几(ji ji )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1“/”画去括号里不正确的字或读音。

2       线分别画出描写梅花颜色、形状的句子。

3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字的来历,并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别别别的

有一天,学校开大会向同学们宣布了一条新规定,内容是“除了校徽,胸前别别别的”。同学们听了感到莫名其妙。

上课时,王老师解释说“:这三个‘别’字意义各不相同。第一个‘别’字是 的意思,第二个‘别’字是 的意思,第三个‘ 别’字是 的意思。”同学们这才恍然大悟。

【1】文中三个“ 别”字各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生活简朴的周恩来

在人们的印象中,周恩来总是那样衣冠楚楚,风度翩翩。殊不知,他仅有的几套料子服装,大都穿了几十年,有的破损了,精心织补后继续穿。有一次,他穿织补过的衣服接待外宾,身边工作人员说这套“礼服”早该换换啦。他笑笑说:“穿补丁衣服照样可以接待外宾。织补的那块有点痕迹也不要紧,别人看着也没关系。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才难看呢!”他的衬衣磨破了,换上新的领口和袖口照旧穿。1963年,他出访亚非欧14国,到了开罗,他换下缝补多次的衬衣,随行工作人员不便拿到外国宾馆去洗,只好请我国驻埃及使馆的同志帮忙,并叮嘱洗时不要用力,以免搓破。大使夫人看到后,感动得边洗边流泪。至于周恩来穿用了几十年破旧的睡衣、皮凉鞋和第一代上海牌国产手表等,已作为珍贵文物,存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周恩来的饭菜很简单,主食经常吃些粗粮,副食一般是一荤一素一汤。他规定的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他说:“四菜一汤既经济又实惠。”他在外地视察或主持会议,同大家吃一样的饭菜,不搞特殊,离开时一定付清钱和粮票。他不仅自己这样做,还要求其他领导干部也这样做。一位专机机长的回忆,颇为传神地反映了周恩来在饮食方面的律己要求。有一次,这位机长看他吃饭,掉了个饭粒在桌上,他连夹两次才夹住放进嘴里,笑着吃了。看到这种情景,这位机长后来感慨地说:“我心里不禁百感交集,什么叫廉洁,看看总理就知道了。”

同周恩来接触较多的一些知名人士,对他廉洁俭朴的生活作风也是赞不绝口。宋庆龄说:“周总理在个人生活和作风上,和他在政治上一样,是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衣冠楚楚:_____________________

百感交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方面表现了周恩来总理简朴的生活。

【3】对画“____”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周总理想着国家大事,不在意个人形象。

B.周总理怕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被人笑话。

C.周总理认为穿织补的衣服不丢人,讲排场、搞浪费,丢掉革命者艰苦奋斗的传统才令人耻笑。

【4】文中写大使夫人流着泪为周总理洗衣服和专机机长回忆周总理夹饭粒两件小事,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输给昨天的自己

奥朗德

他出生在法国北部城市鲁昂市,从小便有着与众不同的政治天赋,他在小学时就参加学校里面组织的无数演讲,许多老师说他天生好口才,加上相貌端庄,聪明伶俐,他一直担任班级里的班长职务。

中学时,他已经是首屈一指的风云人物了,学校里组织的几乎所有比赛,他都会欣然前往,全力以赴。

高中二年级时,他有幸成为新年晚会的总编辑,负责整场晚会的文字准备与编辑工作,他将自己关在宿舍里好多天,闭门造车的结果是他整理出来一大堆无用的文字,无论是主持人的台词还是晚会的串词,都是漏洞百出。

晚会的总导演法克先生,是教务处的副主席,法克先生认为编辑工作是整场晚会的支柱,如果编辑不到位,或者是根本就不会组织,整场晚会就无法顺利完成。他以十分轻蔑的眼光瞅着面前这个一度不可一世的“混世魔王”,二话不说,要求学校教务处撤销他的总编辑资格。他很快收到了通知,通知里一句话简洁明了:总编辑工作另觅他人。这对于一个刚刚十七岁的孩子来说,无异于五雷轰顶。

他的眼泪肆无忌惮地攻击着自己的脸颊,他找到了总导演与学校里的一些官员们,要求他们收回成命,自己会从头再来,下一次肯定会取得成功。

没有人理睬一个孩子的心情,一些好事的学子们将此事传得沸沸扬扬,他们的潜台词就是:做人不要太自以为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这个孩子思考片刻后,将自己重新关在宿舍里,这一次,他组织了两位同学,一个有着良好的声乐天赋,一个具有表演天才,两天两夜时间,他重新将整理好的文字放在总导演法克的书案上。

法克正在为此事烦恼,因为晚会已经逼近,短时间内无法找到合适的文字编撰人员,他试着写了几页,却感觉不堪一击。

放在案头的文字似一道闪电,打开了法克先生的心门,法克一边看着,一边手舞足蹈起来 , 台词出类拔萃,串词惟妙惟肖,整个文字与整场舞台相接融合顺畅,游刃有余。

法克的目光盯在组织者的名字上:弗朗索瓦·奥朗德。

奥朗德在宿舍里模拟了整场晚会的全部节目,与两位同学一块儿锤炼语言,尽可能做到每句台词都逼真地反映现场的气氛。他以一场经典的传奇式的补救措施,惊艳全校,学校通讯社认定他注定是一个惊天动地的人才。

奥朗德在一周后的校报上刊登了专栏文章《打败昨天的自己》:人最大的对手不是敌人,而是自己,人无时无刻不在与昨天的自己斗争,你的目标是打败昨天的你,不能让昨天的你凌驾于今天的你和明天的你的脖子上面。

奥朗德大学毕业后便踏入了政坛,开始只是个无名小卒,后来一路顺风顺水地由一个“潜力股”飙升为“绩优股”,他擅长演讲,且极富有“煽动性”,2001年至今,他一直担任法国社会党的领袖,2012年,他以社会党推荐候选人的身份与人民运动联盟候选人现任总统萨科齐一起角逐法国总统。

在竞选演讲中,他提出了“号召全民力量,振兴经济”的口号,他带头提醒大家:学会反省自我,昨天的我不堪一击,今天和明天的我一定是最优秀的,我们的国家同样如此,虽然面临经济停滞,但只要全民同心,与昨天的国家斗争,明天的国家一定会充满希望,朝阳就在我们的前方。

5月6日下午,在第二轮选举中,奥朗德击败了萨科齐,众望所归地成为法国新一任总统。

1文中划线句子描写了法克先生的动作,是为了表达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描写了奥朗德的哪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的眼泪猛烈地攻击着他的脸颊,用了什么的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他从一支潜力股变成了一支绩优股,这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欢乐谷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无论长得多么高,多么大,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当个孩子呀!

做大人,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

宋妈临回她的老家的时候说:

“英子,你大了,可不能跟弟弟再吵嘴!他还小。”

兰姨娘跟着那个四眼狗上马车的时候说:

“英子,你大了,可不能招你妈妈生气了!”

蹲在草地里的那个人说:

“等到你小学毕业了,长大了,我们看海去。”

这些人都随着我的长大没有了影子了。他们是跟着我失去的童年一起失去了吗?

“英子,去把这些钱寄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

“爸爸!”

“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许多事,将来好帮着你妈妈。你最大。”

于是他数了钱,告诉我怎样到东交民巷的正金银行去寄这笔钱——到最里面的台子上去要一张寄款单,填上“金柒拾元整”,写上日本横滨的地址,交给柜台里的日本人!

我虽然很害怕,但是也得硬着头皮去——这是爸爸说的,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闯练,闯练,英子。”我临去时爸爸还这样叮嘱我。

我心情紧张地手里捏紧一卷钞票到银行去。等到从最高台阶的正金银行出来,看着东交民巷街道中的花圃种满了蒲公英,我很高兴地想:闯过来了,快回家去,告诉爸爸,并且要他明天在花池里也种满了蒲公英。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来,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短文中第1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英子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简要概括出我去正金银行寄钱时的心理变化过程。

( )( )( )

【3】短文中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在“我”的生活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怎样理解“爸爸的花儿落了”与“我已长大了”之间的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一间房子,一个屋顶四面墙,先刷屋顶后刷墙。屋顶尤其难刷,蘸了_______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

但刷子刷过屋顶,立时_______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有人说这蘸浆的手法有高招,有人说这调浆的配料有秘方。曹小三哪里看得出来?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_______,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_______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屋顶尤其难刷,蘸了________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掉?一掉准掉在身上。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

但刷子刷过屋顶,立时________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

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________,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________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曹小三,最关心的还是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

2写出近义词。

尤其________       悠然________       雪白________

3找出文中的比喻句,画上“ ”。

4这段话主要写了________,包括他刷墙的________________,反映了“刷子李”________

16、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1新冠肺炎的症状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预防新冠病毒期间,小文的妈妈不戴口罩去亲戚家串门,如果你是小文,应该怎样劝阻妈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

______________

①我们的毛发为什么会有颜色呢?毛发的色调主要由两种黑色素构成:真黑色素和类黑色素。真黑色素呈黑色或棕色,类黑色素呈黄色或红色。两者都是在黑色素细胞中的酪酸酶的作用下,经一系列反应由酪氨酸生成的。两种黑色素的相对含量决定了毛发的颜色。

②人老了头发变灰白是一个生理过程。一根根头发就像一根根管子,其中充满了细胞和色素,细胞和色素之间的空隙全是液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头发越长越慢,黑色素细胞的活动开始减弱,酪氨酸酶促使的一系列反应逐渐缓慢。接着,生出的头发因含有的黑色素减少而变浅。头发中的液体也越来越少。最后,黑色素细胞完全停止生产黑色素,头发中的空隙全部为空气所充满,头发也就变白了。

③头发变白是毛发正常的老化,但是影响毛发变白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遗传、疾病和精神因素也会使头发变白。在我国,头发早白具有家族集聚的特点,一个家庭的父母头发早白,其遗传基因使子女的头发十有八九也会早白。许多疾病会打破人体内原有的平衡,使内分泌紊乱,导致人过早地产生白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以及贫血、营养不良等都可能使人头发变白。不少人由于极度紧张、忧愁、悲伤而引起体内发生一系列急剧变化,造成内分泌严重失调,在很短时间内出现白发,有如民间传说的“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

(选自《科学画报》2005年第12期,有删改)

1请给本文加一个标题。

2开头第①段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③段说“头发变白是毛发正常的老化”,这里为什么要强调是“正常”的?请结合上下文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一位同学才15岁就已经有不少白发,而她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是一头黑发。请你根据本文内容分析她早生白发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对伍子胥了解吗?试着说一下他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内阅读

草船借箭(节选)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過近曹军水寨受箭。

到雾快要散时,诸葛亮下令返回。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1】文中画“ ”的句子既写出了诸葛亮的________,又写出了曹操的_______

【2】文中画“﹏﹏﹏”的句子是______句,把_______比作________

【3】结合选文,说说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

【4】“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当曹操听到这话后,可能会对诸葛亮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理解

以勤奋为起点

我在少年时代,曾见过不少天资聪明、敏锐过人的学生,可是,有些人自以为才华超群,忽视了勤奋努力,结果他们的天才一天天地暗淡下去,落得一事无成。这就应验了中国一句古话:聪明反被聪明误。而相反的例子也不少见,有的人并无天才,但很有自知之明,终于勤奋不怠;遇事寻根究底,终于在攀登科学高峰的道路上,作出了优异的成绩。这些事例说明了一个共同的道理:天才并不可靠,只有勤奋才靠得住。

       , 我要告诉全国少年一句心里话:你们在现在的学习和将来的工作中,____相信天才”,     相信勤奋     这样,你们    能看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艰巨性,才会愿意付出艰苦的努力,去攻克学习和工作的难关,锻炼成攀登科学高峰的勇士。

在向四个现代化的雄伟目标进军的时候,少年儿童是我们未来的希望所在。然而,我们现在希望的,却是要求你们在刚刚开始迈步的时候,就要以勤奋作为自己的起点!

1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下面的关联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因此    不但……而且……       与其……不如……

因为    只有…………         只要…………

3文中的最后一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   按要求写句子。

1)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木桥开始___________,开始________ (补充拟人句)

21、按要求写句子。

(1)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钱财,害我性命?(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松见大虫扑来,沉着应战,抡起哨棒胡乱地向大虫打去。(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虫大吼一声。(改成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时,我却怎地斗得他过?(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写一个人,可以是身边熟悉的人,也可以是偶然见到的陌生人。注意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同时要用典型事例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题目自拟,400字左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