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量词全部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
A.一付字画 一篇文章 一门艺术
B.一头黄牛 一场报告 一轮圆月
C.一项字谜 一次调查 一列火车
2、诸葛亮非常机智,明知周瑜想害他,为什么还要答应三天造十万支箭呢?( )
A.他胆大包天
B.他好面子
C.他早已胸有成竹,而且当时孙刘联盟,答应三天造十万支箭是为了顾全大局,达到联合东吴抗击曹军的目的。
3、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道题太难了,我绞尽脑汁也没有做出来。
B.动物园里的老虎过惯了养尊处优的日子,它们只会每天睡觉、吃肉,已经不再是我心目中的“百兽之王”了。
C.曹小三对师傅刷子李的绝活深信不疑,非要亲眼去瞧瞧。
4、比一比,组成词语。
梁______哨______稍______弛______
粱______躺______捎______驰______
5、我能在框里填上表示颜色的词语。
( )的杜鹃 ( )的迎春
( )的牵牛 ( )的茸毛
6、日积月累,古诗文默写。
(1)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故人”是指__________,“黄鹤楼”在现在的___________省。
(3)补全歇后语。隔着窗户吹喇叭——___________
(4)古时,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称_________________,人活到六十岁时称作___________之年。
(5)“坏事干多了,一定会自取灭亡”源自《左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
(6)童年的生活纯真、美好,在诗人的笔下,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但是,“__________”,有模有样的;又如“稚子金盆脱晓冰,_____________”;还有横骑在牛背上的牧童,“____________”。多么有生活情趣呀!
7、比一比,再组词。
莞( ) 姹( ) 锦( )
完( ) 诧( ) 绵( )
8、填空。
甲骨文字形,上面像跽跪着的人,下面像两只手。合起来表示跽跪的人被双手捧着或接着。本义:捧着。
“承”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再查音节_____;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部,再查____画。结合下图内容判断,下面哪个词语中“承”的意思是本义?______
A.承认B.承重C.继承D.承担
9、按原文填空。
(1)一身( )的羽毛,一对( )的翅膀,加上( )的尾巴,凑成了( )的小燕子。
(2)才下过几阵( )的细雨。微风( )着千万条才展开带( )的( )的柳丝。( )的草,( )的叶,各色( )的花,都像( )似的( )来,形成了( )的春天。小燕子从( )赶来,为春天( )了许多( )。
(3)几对燕子( )了,落在电线上。( )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 )细线,多么像( )啊。停着的燕子成了( ),谱出一支正待( )的( )的赞歌。
10、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选段是围绕哪两句话写的?用“____”画出来。如果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选段的内容,最合适的是“_______”。
【2】文中描写祖父园子里的很多景物,目的是说明( )
A.祖父的园子里很乱
B.祖父的园子没人管
C.祖父的园子里是自由快乐的
D.祖父不勤快,任由它们玩耍
【3】读选段,完成练习。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后生可畏
“哦!爸爸认输了,爸爸认输了!”随着弟弟的叫喊声,响起了爸爸爽朗的笑声:“是啊,我认输了,认输了。”爸爸一边摸着弟弟的小脑袋,一边用慈爱的眼光看着我。我看着弟弟那高兴的样子,脸上也浮现出自豪的笑容。
在我家里,爸爸是权威,说起话来疾言厉色,妈妈也要让他三分。不过,爸爸对我们很好,虽然有时也教训我们几句,但我和弟弟知道,那是为我们好。
这天,爸爸刚送走客人,也不知道哪里来的气,在吃饭桌上就教训起我们来“大人说话,小孩插什么嘴。不说话,还怕把你们当成哑巴?”弟弟受了顿训,虽然很委屈,张一张嘴便不知怎么说,只好向我投来求援的眼光。我会意了,忙说:“小孩子插嘴有什么不好?你这种做法有点‘家长制’作风。”正当爸爸吐完一根鱼刺要反驳时,我又紧接着抛出两个有力的理由“您知道美国的旧金山公立学校吧。他们有一份推荐智力超常儿童的行为表,其中第二十一条就是‘在大人说话时经常插话’。爸爸,您对这一条怎么理解呢?”不等爸爸回答,我又接着“放炮”:“我国唐朝有个太守阎伯屿重修滕王阁,想请人作序。但是在场名人不敢放肆,都一一谦虚地谢绝了。只有王勃这个年仅14岁,乳臭未干的孩子,年少气盛,一口答应。结果呢,他写出的《滕王阁序》名垂千古。爸爸您对这件事又怎么看呢?”
谁知我这两个理由竟把爸爸“镇”住了,还是妈妈替他解了围。爸爸感慨地对妈妈说:“是呀!孩子对问题认识得这样深刻,真是后生可畏啊!”说完,他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弟弟也仰起小脸望着我。看着弟弟那天真的小脸,我脸上浮现出一丝胜利的微笑。
【1】根据下列解释,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指青年人是新生的力量,很容易超过他们的前辈,令人敬畏。(______)
(2)身上的奶腥气还没有完全退掉,形容人幼稚不懂事理。(______)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与“看着弟弟那天真的小脸,我脸上浮现出一丝胜利的微笑”相照应的句子是_______。
【4】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这篇文章中“我”的思维过程非常缜密,首先说明爸爸的观点不对:_________,然后举出两个事例反驳:一是_________;二是______。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难忘的八个字
①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与众不同”。我气恼、我愤恨——怎么会一生下来就是裂唇!我一跨进校门,同学们 开始嘲笑,讽刺我。我心里很清楚,对别人来说,我的模样令人厌恶:一个小女孩,有着一副畸形难看的嘴唇,弯曲的鼻子,倾斜的牙齿,说起话来还结巴。
②同学们问我:“你的嘴巴怎么会变得这样?”我撒谎说小时侯摔了一跤,被地上的碎玻璃割破了嘴巴。我觉得这样说,比告诉他们我生下来就是兔唇要好受点。我越来越敢(决定 肯定):除了家里人以外,没人会爱我, 没人会喜欢我。
③二年级时,我进了老师伦纳德夫人的班级。伦纳德夫人很胖,很美,温柔可爱。她有着金光闪闪的头发和一双黑黑的、笑眯眯的眼睛。每个孩子都喜欢她。 ,没有一个人比我更爱她。 这里有个很不一般的缘故——
④我们低年级同学每年都有“耳语测验”。孩子们(排队 依次)走到教室的门边,用右手捂着右边的耳朵,然后老师在她的讲台上轻轻说一句话,再由那个孩子把话(背诵 复述)出来。可我的左耳先天失聪,(根本 几乎)听不见任何声音。我不愿把这事说出来,因为同学们会更加嘲笑我的。
⑤不过我有办法对付这种“耳语测验”。早在幼儿园做游戏时,我就发现没有人看你是否真正捂住了耳朵,他们只注意你重复的话对不对。所以每次我都假装用手盖紧耳朵。这次和往常一样,我又是最后一个。每个孩子都兴高采烈,因为他们的“耳语测验”做得挺好。我心想,老师会说什么呢?以前,老师一般总会说:“天是蓝色的。”或者“你有没有一双新鞋?”等等。
⑥终于轮到我了。我把左耳对着伦纳德老师,同时把右手抬起一点。这样就足以听清老师的话了。
⑦我等待着……然后,伦纳德老师说了八个字。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这八个字抚慰了我受伤的、幼小的心灵,这八个字改变了我对人生的看法。
⑧这位很胖,很美,温柔可爱的老师轻轻说道:
⑨“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1】根据上下文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不是 而是 虽然 但是 甚至 只要 就 因为 所以
【2】用“/”划去文中( )里用得不恰当的词。
【3】“我气恼,我愤恨——怎么一生下来就是裂唇!”这里“——”的用法是( )
A.表示底下是解释部分或说明部分。
B.表示意思的递进或转折。
C.表示声音的延长。
【4】“这八个字仿佛是一束温暖的阳光直射我的心田”,这句话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它在文中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我希望你是我女儿!”一句理解正确的有( )(多项选择)
A.表明伦纳德夫人已经识破了我的作弊,她希望我听清这句话。
B.表明伦纳德夫人十分理解我的作弊,并利用了我的作弊。
C.表明伦纳德夫人已经关注我很久了,她用关爱体谅着我,分担着我的痛苦。
D.她对我的理解是一瞬间的闪念,而不是长时间关注的结果。
13、阅读理解
埃及的金字塔(节选)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shà xià)。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230万块巨石砌(qiè qì)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1】用“/”划去不正确的读音。
【2】这段文字是围绕哪句话来展开的,用曲线画出来。
【3】文中划直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划虚线的词语“差不多”能否去掉?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早(节选)
迈进后(园 圆),蜡梅开得正(盛 胜),几(jǐ jī)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漂 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 翻)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1】在文中括号里用“____”标出正确的读音或字词。
【2】用“ ”画出一个打比方的句子。
【3】填空。
(1)这段话共四句,第一句写 ;第二句写梅花的色泽,表明色泽的词语主要是 、 ;第三句写梅花飘香而送暖;第四句写 。
(2)作者写梅花的用意是 。
(3)鲁迅书桌上也有个“早”字,这个早字实际上是 。
(4)课文教育我们要 。
15、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①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②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做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做谷穗留着。
【1】文中“我”是_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家。
【2】“祖父就把锄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句中“头” 上的引号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选取的两个片段中共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几件事,其中_____________这件事写得最详细。
【4】阅读片段,联系全文,用准确的词语填空。
( )的园子 ( )的我
( )的祖父 ( )的童年
【5】用“______”划出可以概括段落②主要内容的句子。
16、课外拓展阅读
雕塑一般的姿势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司马迁的名言。自然,人在弥留之际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个姿势,越细品,越意味深长。
最让人感慨万千的,我认为是化学家卜拉克的姿势。
卜拉克是因心脏病猝发突然去世的,死时手中端着满满一杯牛奶。令人惊奇的是,那杯子端得极其平稳,里面的牛奶居然一滴也不曾泼洒出来——他就这么稳稳当当地坐着,从从容容,一如雕塑。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位化学家有个超越凡人的“绝对一丝不苟”的“好习惯”——做化学实验时,总是把盛放化学药剂的器皿端得平衡至极。于是,他的死有了一个堪称天下第一的姿势。
最让人惊心动魄的,则是母爱的姿势。
那是在大兴安岭火灾现场,当人们扑灭大火后,突然惊呆了,因为他们发现:一位母亲虽然已被大火活活烧死,但她却镇静地保持着一个极稳妥的姿势——紧紧地蜷曲着上肢!果然,她被烧死了,怀抱中的孩子依然活着。显然,正是因为她义无反顾地坚持着这个姿势,才硬是在熊熊烈火中护住了她的孩子!
面对着这个最能象征母爱的雕塑般的姿势,消防队员潸然泪下。
再试想,人在弥留之际的姿势尚且如此引人关注,何况日常生活中活生生的人!
是的,人总是有姿势。正所谓“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所有的姿势都昭示着人的状态和人的境界。
那么你呢?你的姿势是挺拔如松,还是颓然如泥?
这,你想过吗?
【1】先给带点字注音,再解释词语意思
猝发(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潸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颓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昭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弥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反义词
挺拔如松( ) 重于泰山( ) 站有站相( )
【3】“最让人惊心动魄的,则是母爱的姿势”,为什么不用“母亲的姿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说:“所有的姿势都昭示着人的状态和人的境界”。这句话怎么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照上面的理解,我们说化学家雕塑般的姿势昭示着对化学实验的认真,母亲的“姿势”则是______。
【6】下面词语运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惊心动魄”是形容母爱的姿势使人感受至深,震动大。
B. “义无反顾”表现出母亲不因大火烧身而退缩犹豫的精神。
C. “潸然泪下”反映消防官兵为母爱的姿势而悲痛的心情。
17、课外阅读。
孔乙己(节选)
中秋之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我整天的靠着火,也须穿上棉袄了。一天的下半天,没有一个顾客,我正合了眼坐着。忽然间听得一个声音,“温一碗酒。”这声音( )极低,( )很耳熟。看时又全没有人。站起来向外一望,那孔乙己便在柜台下对了门槛坐着。①他脸上黑( )瘦,已经不成样子;穿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见了我,又说道,“温一碗酒。”掌柜也伸出头去,一面说,“孔乙己么?你还欠十九个钱呢!”孔乙己很颓唐的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笑着对他说,“孔乙己,你又偷了东西了!”( )他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取笑?要是不偷,怎么会打断腿?”
②孔乙己低声说道,“跌断,跌,跌……”③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此时已经聚集了几个人,便和掌柜都笑了。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④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
【1】选择相应的词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而且 却 虽然 但
【2】写出本段的具体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1)时间:____________;
(2)地点:________;
(3)人物:________________;
(4)事件:_________。
【3】分析文中带序号语句的描写方法和作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句是外貌描写,说明孔乙己的悲惨遭遇,是因为他的好喝懒做,四体不勤。
B.②句是语言描写,表明孔乙己以谎言来维持“尊严”,精神麻木可悲。
C.③句是行动描写,说明孔乙己深怕旁人揭他的短处,想在瞒和骗中苟且偷生。
D.④句是动作描写,“摸”字形象地写出了孔乙己舍不得花掉仅有的四文钱的吝啬心理。
18、阅读《将相和》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把璧真的撞碎了,连忙是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1】在文中画出表示蔺相如动作的词语。
【2】画线的句子说明秦王__________,因此蔺相如才敢假意撞璧。
【3】把括号中的词换个意思相近的词,这个词是________。
【4】蔺相如要秦王举行一个隆重典礼的原因有二:一是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
19、仔细阅读选文,按要求答题。
一朵蒲公英
①在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被老师挑选扮演一部剧中的王子。母亲知道后十分高兴,和我一起对台词。然而尽管在家里背得滚瓜烂熟,可是一到舞台上排练,我就忘得一干二净。老师不得不撤换了我的角色。她解释说剧中还需要一个叙述者,让我去担任。老师的话虽然说得很委婉,但仍然使我难过。
②那天回家吃午饭时,我并没有告诉母亲所发生的一切,可是她已经察觉出我的不快。母亲没有提出背台词,而是问我愿不愿意到院子里去散散步。
③这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院里的玫瑰花枝繁叶茂。我们来到大榆树下,可以看见黄色的蒲公英花在草地里开得到处都是,好像为我们的院子轻轻地抹上了一层黄色。母亲在一丛蒲公英边蹲下,提议道:“孩子,我想还是把所有的草拔掉。从现在开始,我们的花园就只留下玫瑰花好了。”边说边用力连根拔起一棵蒲公英。
④“可我喜欢蒲公英,”我反对说,“妈妈,所有的花草都是美的,蒲公英也不例外!”
⑤这时候,母亲脸色严肃地看着我说:“是的,每一种花草都有各自争奇斗艳的方式,对吗?”她若有所思地问我。我点了点头,为自己能说服她而感到高兴。
⑥“孩子,人何尝不是如此呢?”母亲十分动情地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王子’,所以大可以不必为此而感到难为情。”我眼睛一热,情不自禁地倒在她怀里哭了。
⑦“你完全能演好新角色!在戏中,叙述者和王子一样重要。”她鼓励道。
⑧演出的那天晚上,我在后台有点紧张。就在戏开演前几分钟,老师走了过来,对我说:“苏珊娜,你妈妈请我把这个转交给你。”
⑨这是一朵蒲公英,它的金黄十分漂亮。我把它小心翼翼地放在衣服口袋里,一股暖流涌上心头,顿时信心倍增。演出结束后,我欢快地回到家里。母亲和我热烈拥抱,夸奖我演得好。我随后将已经有点发皱的蒲公英轻轻摆弄好,放进一本大词典中。
⑩很多年过去了,但我仍然珍藏着那朵夹在词典中的小蒲公英。
【1】请从文中找出反映“我”心情变化的三个词语,填在题卡上对应的括号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欢快)
【2】短文第③自然段画线句子是环境描写,它的作用是( )
A.说明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了。
B.表达“我”非常喜欢蒲公英。
C.预示“我”的心情即将发生变化。
【3】“我”在剧中扮演的角色由____换成了______,调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4】开始,“我”不同意拔掉蒲公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很多年过去了,“我”仍然珍藏蒲公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5】母亲借蒲公英想告诉“我”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大家的眼睛都集中到了主席台上。(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妈妈对我说:“你好好养病吧,我已经向你的老师请假了。”(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种境界难道不耐人寻味吗?(改成陈述句)
2.我对德国人爱花之真切不能不感到吃惊。(改成肯定句)
22、把下面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作文大秀场
学校不久会有其他学校的老师来进行参观交流,每个有代表性的地方都需要一名学生代表来引导和介绍。请你用上本单元课文中动静结合等写作方法,选一处学校内的景物或建筑进行介绍。介绍时可以重在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也可以客观具体地介绍相关信息。题目自拟,字数在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