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世纪宝鼎”的“鼎”一共有(       )

A.9笔

B.10笔

C.11笔

D.12笔

2、下列句子中,比喻句有(          

A.蜜蜂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花上一动不动。

B.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C.可是白云一来,一大团一大团的,从祖父的头上飘过,好像要压到了祖父的草帽上。

D.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韭菜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3、下面词语中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

A.盾(yù)

B.盾(máo)

C.荣(yǜ)

D.入(xiàn)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学过的,我知道。

①一玩儿起来,它不知要______多少跟头,但是_____倒了马上起来,再____________。它的头_____在门上,桌腿上,_____疼了也不哭。

句中所填的词语都是______(词性),这段话表达了 _________________

②说到刘三姐,你想到的四字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谈起海鸥,老人的眼神立刻______起来。

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欧群,眼睛里带着_______

读着以上两个句子,可以想象出老人当时的表情,还可以体会到老人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④范仲淹是北宋初年杰出的___________。著名的______________就出自他的笔下,文章中的千古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后人广为传颂。成语____________的就是根据他艰苦生活而来的。

年幼的她欲哭无泪,再也无法忍受这种牛马不如的生活,便决心冲出牢笼。从这句话中你能看出年少时的黄道婆是一个怎样的人吗?

_______________

5、生字扩词。

桅:__________________ 撕:__________________

逗:__________________ 唬:__________________

6、补充词语

___口呆  莫______ 心___)(___ 

苦心___ ___)(___不舍 ______

根据画线部分的意思写成语。

①秀才的话让米芾感到很奇怪,不知道是怎么回事。_________

②米芾看到包裹中的五两银子,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_________

7、诗词欣赏与运用。

(1)远远的树下,几个小孩子像模像样地拿着锄头锄地,把瓜子丢进土里,《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中“______________”形象地描写了这一有趣的场景。

(2)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

(3)我至今还记得上大学的前一天,母亲在灯下为我整理衣服的情景,“谁言寸草心_______”,母亲对我的爱和恩情,我永生难忘。

8、比一比,再组词。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外阅读。

在逆境中成长

英国某小镇上,有一对贫困夫妇,生了一对双胞胎,但家庭条件使他们没有能力负担这对双胞胎。于是这对夫妇发出启事,愿意把一个儿子送给别人抚养。一对年老的百万富翁夫妇,好心地收养了双胞胎中的哥哥。而弟弟则继续留在原来的家中。20年后,哥哥(沦落 流落)为街头的流浪汉,而弟弟却进了英国著名的牛津大学学习深造。原来在这20年中,这对双胞胎兄弟过着完全不同的生活。哥哥在进入富裕的家庭后,过着所谓的上流社会的生活,被花花世界冲昏了头脑,不思上进。最终,愤怒的富翁老夫妇没有把遗产给他,而他又毫无谋生技能,所以只能流浪街头。弟弟始终过着(贫穷 清苦)的生活,甚至连最基本的读书都不能完全(保障 保证),但在父母的激励下,成功地通过了牛津大学的入学考试。

卢梭曾说过:“一只雄鹰在练习飞行时,总是随风而飞,如果遇到危险就转过头来逆风而飞,反而飞得更高。”你知道种子吗?即使落在瓦砾中、悬崖上,也不(悲观 悲伤)和气馁,照样生根发芽。科学家研究表明,种子在发芽时,竟可以承受起超越自身几十倍的压力。

大自然创造了万物,一切生物都是有灵气的,逆境中前进是生物的进化本能的反映,其他的生物都能如此,我们又为何不能做到如此呢?

【1】联系上下文,用斜线划掉文中不恰当的词语。

【2】文中用两个事例证明了在逆境中有利于成长,请你将这两个事例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年后,哥哥成了街头的流浪汉,如果你是他的弟弟,你将怎样劝告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从石头缝中长出的小草在逆境中成长的情景,用拟人的手法写一段话。

小草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语段阅读

刷子李干活还有一个规矩。每刷完一面墙,必得在凳子上坐一会儿,抽一袋烟,喝一碗茶,再刷下一面墙。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那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遍,居然连-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1刷子李干活的规矩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小三做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南丁格尔不仅帮助伤病员(排除  解除)肉体上的痛苦,还给予他们精神上的(安慰  慰问)。她常常(细心  耐心)地安慰重伤患者,并帮助他们往家里写信,把剩余的钱给家里寄去,以补贴家用。她还亲自写信给死亡士兵的家属,表示(安慰  慰问)。在她的(亲切  亲近)关怀和(用心  精心)照料下,伤病员的身体状况和精神面貌大大改观,重伤患者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她成了英国的传奇人物。

1“√”选出括号中合适的词语。

2哪句话能概括南丁格尔为救护伤病员作出的贡献?请用   ”   画出来。

3对文中标序号的三个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①解除身体痛苦,②慰问家属,③工作成果。

B. ①②③既解除伤病员肉体痛苦,又给予精神安慰。

C. ①给予伤员精神安慰,②给予死亡士兵家属精神安慰,③她   的工作成果。

4下面哪一项概括本段中南丁格尔的表现最为合适?(  

A. 无微不至关怀伤病员。   B. 忘我工作。   C. 不顾个人安危。

5为什么说南丁格尔是英国的传奇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春联小史

春节来临,千家万户在门或大门两边贴上大红的、写着吉祥联语的对联 ,以烘托新年的气氛,这是古代的遗风。

战国时,中原百姓在门旁挂桃梗,堪称春联之滥觞。所谓桃梗,就是用桃木刻的木偶,据云可以驱邪恶,保平安。后来渐渐变成挂桃符。桃符也叫门神,是用桃木板刻上神荼郁垒的字样,相传是两个能降伏恶鬼的神。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1000多年前五代十国时期的后蜀皇帝孟昶写的,现在公认是流传下来最早的一副对联。

春联这一名称诞生于明朝。据载:朱元璋在南京建都后,曾在除夕传下圣旨:公卿士庶家,须加春联一副。要各家各户贴上春联,并微服出巡,观赏取乐。朱元璋还亲题一联赠文臣陶安。联曰: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经统治者这么一提倡,自此,春联之风流行民间。

1滥觞一词在本文中的含义,应该是(    )。

A. 水少,只能浮起酒杯。

B. 水少,只能浮起坏酒杯。

C. 江河发源的地方。

D. 事情的起源。

2根据全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春联这种艺术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

B. 奋联这种艺术最早起源于战国时期。

C. 春联这种艺术最早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

D. 春联这种艺术最早起源于明朝时期。

3根据文意,不属于春联产生原因的一项是(   )。

A. 烘托新年气氛。 B. 驱妖降魔。

C. 嘉节喜庆。 D. 统治者提倡。

13、阅读课外短文《九寨沟》,完成练习。

九寨沟

在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有几条神奇的山沟。因为山沟周围散布着九个藏族村寨,所以人们称它“九寨沟”。

从南坪西行40千米,就到了九寨沟。一进入景区,就像来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①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②湖水清澈见底,湖底石块色彩斑斓(lán)。③从河谷至山坡,遍布着原始森林。④由于河谷高低不平,湖泊与湖泊之间恰似一级级天然的台阶,⑤由此形成的一道道高低错落的瀑布,宛如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wèi)为壮观。

继续向纵深处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注意,这时你已经走到珍稀动物经常出没的地区了。也许,就在不远处,有一只体态轻盈的金丝猴,正攀吊在一棵大树上,眨巴着一对机灵的小眼睛向你窥视。也许,会有一群善于奔跑的羚羊突然窜出来,还没等你看清它们,又消失在前方的丛林中。也许,你的运气好,会在远处密密的竹丛中,发现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正若无其事地坐在那里咀嚼鲜嫩的竹叶。也许,你还会看见一只行动敏捷的小熊猫,从山坡跑到谷底,对着湖面美滋滋地照镜子。

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憨态可掬:_____________

异兽珍禽:_____________

【2】写出九寨沟名字的来历。

__________________

【3】第3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请用文中的3个词语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用动态和静态描写,展示了九寨沟独有的美。写        是静态描写,而写        等则是动态描写。

【5】把下面的句子插入到第3自然段中,放在什么位置比较合适? (  )

每当天气晴朗时,蓝天、白云、雪峰,森林,都倒映在湖水中,构成了一幅幅五彩缤纷的图画,难怪人们把这些湖泊叫作“五彩池”呢。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⑤之间

【6】作者描写了哪些动物?分别有什么特点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本文的中心句是(  )。

A.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B.继续向纵深处行进,四处林深叶茂,游人逐渐稀少。

C.在四川北部南坪、平武、松潘三县交界的万山丛中,有几条神奇的山沟。

D.一座座雪峰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

14、(三)阅读(14分)

忆儿时(节选)

丰子恺

那是我五六岁时,我的祖母在时的事。我的祖母是一个豪爽而善于享乐的人,良辰佳节不肯轻轻放过。养蚕也每年大规模地举行。其实,我长大后才晓得,祖母的养蚕并非专为图利,叶贵的年头常要蚀本;然而她喜欢这暮春的点缀,故每年大规模地举行。我所喜欢的是,最初是蚕落地铺。那时我们的三开间的厅上、地上统是蚕,架着经纬的跳板以便通行及饲叶。蒋五伯挑了担到地里去采叶,我与诸姐跟了去吃桑葚。蚕落地铺的时候,桑葚已很紫很甜了,比杨梅好吃得多。我们吃饭之后,又用一张大叶做一只碗,采了一碗桑葚,跟了蒋五伯回来。蒋五伯饲蚕,我就可以走跳板为戏乐,常常失足翻落地铺里,压死许多蚕宝宝,祖母忙喊蒋五伯抱我起来,不许我再走。然而这满屋的跳板,像棋盘街一样,又很低,走起来一点也不怕,真有乐趣。这真是一年一度的难得的乐事!所以虽然祖母禁止,我总是每天要去走。

蚕上山之后,全家静静守护,那时不许小孩子们噪了,我暂时感到沉闷。然而过了几天,采茧,做丝,热闹的空气又浓起来。我们每年照例请牛桥头七娘娘来做丝。蒋五伯每天买枇杷和软糕来给采茧、做丝、烧火的人吃。大家认为现在是辛苦而有希望的时候,应该享受这点心,都不客气地取食,我也无功受禄地天天吃多量的枇杷与软糕,这又是乐事。

七娘娘做丝休息的时候,捧了水烟筒,伸出她左手上的短少半段的小指给我看,对我说,做丝的时候,丝车后面,是万万不可走近去的。她的小指,便是小时候不留心被丝车轴棒轧脱的。她又说:“小囝囝不可走近丝车后面去,只管坐在我身旁,吃枇杷,吃软糕。还有做丝做出来的蚕蛹,叫妈妈油炒一炒,真好吃哩!”然而我始终不要吃蚕蛹,大概是我爸爸和诸姐都不吃的缘故。我所乐的,只是那时候家里的非常的空气。日常固定不动的堂窗、长台、八仙椅子,都收拾去,而变成不常见的丝车、匾、缸。又不断地公然地可以吃小食。

丝做好后,蒋五伯口中唱着“要吃枇杷,来年蚕罢”,收拾丝车,恢复一切陈设。我感到一种兴尽的寂寥。然而对于这种变换,倒也觉得新奇而有趣。

现在我回忆这儿时的事,常常使我神往!祖母、蒋五伯、七娘娘和诸姐都像童话里、戏剧里的人物了。且在我看来,他们当时这剧的主人公便是我。何等甜美的回忆!只是这剧的题材。现在我仔细想想觉得不好:养蚕做丝,在生计上原是幸福的,然其本身是数万的生灵的杀虐!《西青散记》里面有两句仙人的诗句:“自织藕丝衫子嫩,可怜辛苦赦春蚕。”安得人间也发明织藕丝的丝车,而尽赦天下的春蚕的性命!

我七岁上祖母死了,我家不复养蚕。不久父亲与诸姐弟相继死亡,家道衰弱了,我的幸福的儿时也过去了。因此这回忆一面使我永远神往,一面又使我永远忏悔。

1“我”为什么喜欢蚕落地铺?(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单的语言概括本篇文章的主要内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满屋的跳板,像棋盘街一样,又很低,走起来一点也不怕,真有乐趣。”这句话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有何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结合文章内容,说一说祖母是怎样的人并找出相关语句。(请至少写出两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如何理解“这回忆一面使我永远神往,一面又使我永远忏悔”?(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文片段阅读理解。

(1)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的星星,天河显得很清楚,仿佛为了过节。

仿佛为了过节,课文中的这个节日指的是  

天空撒满了快活地眨着眼的星星,这句话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请你也仿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出自南宋诗人 写的《   》一诗,诗句中的意思是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16、阅读检阅台

晏子的思辨术

历史上以个子矮小而闻名者,西方有拿破仑,中国则有晏子。拿破仑因其军事天才留名青史,晏子则以处世聪慧让人叹服。若谈思辨技巧,晏子则更胜拿破仑一筹。

齐景公死了一匹心爱的马,勃然大怒,拿起戈要击杀养马的人。晏子出面说:“你这样刺死他,他死得糊里糊涂,我替你宣布他的罪状,也好让他死而无憾。” 晏子将戈接过来,指着养马人的心窝,大声说:“你罪大恶极,一死都不足抵罪。第一,你替国君养马却让马死了,该死!第二,你让国君为了一匹马,要杀养马的人,又该死!第三,你让国君为了一匹马杀了养马者,丑名闻于诸侯,更该死!”景公听到这里恍然大悟,赶紧说:“把他放了吧,免得伤害我仁义的名声。”晏子说出了景公未曾思虑过的问题,点醒了景公,救了养马人一命。

另一次,景公生了病,大臣梁丘据请求杀掉负责祈祷的官员。晏子又出面了,他说:“如果祈福对人有好处,能使人得到神灵的庇护,那么诅咒就会让神灵发怒,对人也有伤害。今天国内诅咒君王的人太多了,就算祈祷的官员恪尽职守,天天为君王祷告,又怎能敌得过成千上万人的诅咒呢?所以主公得病,和他没关系, 不能归罪于他。”这又是从另一个角度出发的思辨。

晏子用这种方法来劝诫君王,对个人是相当危险的。但是晏子敢于挑战迷信,更敢于直言进谏,看得出他的智慧和勇气。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勃然大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恪尽职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晏子是怎样巧妙地解救养马人的?如果晏子直接请求景公不杀养马人,会怎么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篇短文,你看出晏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如你是齐景公,你会从这两件事中明白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晏子的思辨术给了你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zhī   zhǐ) 很多,他操纵自如,(豪 毫)不手忙脚乱。 怎么拥挤,他 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 能平稳地穿过, 速度非常快, 能作急转(zhuǎn   zhuàn)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的往后倒(dào   dǎo)退,我们的眼(晴 睛)忙极了,不知看(哪 那)一处好。

【1】画去括号内不正确的读音或汉字。

【2】在“_____”上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3】选文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这是一个___________句。船夫的驾驶技术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选段的写作方法是先________,后________

18、课内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这段话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丽风光。

2﹏﹏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3对最后一句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草原上的牛马懂得欣赏美景,也陶醉了。

B. 作者借物喻人,间接赞美了草原的美丽景色。

C. 草原上的牛马多,突出了草原景色的特点。

19、再次品味课文,我们会有新的收获。

《清平乐·村居》是 代诗人   的作品,其中描写孩子生活情境的诗句是    

请你回味课文,分别用几个词语概括出对这些人物的评价,再次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

《晏子使楚》中的晏子

《草船借箭》中的诸葛亮

细细品读下面语段,相关问题。

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有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起来。

爸爸在沉思:

爸爸之所以微笑,是因为他看到:  

爸爸之所以微笑,更因为他所看到的景象在自己心中有着另一层深刻含义: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无锡惠山的一泓清泉是天下第二泉。(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司马迁想到《史记》还没有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用了大概整整13年时间。(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换个说法,不改变原句的意思。

1.淮南的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

                                 

                                 

 

2.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22、按要求写句子。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你最喜欢的人是谁?他(她)的什么品质或特点让你特别喜欢?请细细回忆,给大家介绍。要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任务的特点。题目自拟,注意语句通顺,表达具体,有真实情感,400字左右。习作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