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人物、出处与形象三者不相符的一项(   )

A.曹操——《三国演义》——生性多疑

B.孙膑——《史记》——足智多谋

C.严监生——《儒林外史》——勤俭节约

D.杨氏之子——《世说新语》——能言善辩

2、下列带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子(kuài)    血

B.跄(làng)  霹

C.子(chuí)  咆xiào

D.起(lún)  蹿出(cuàn

3、小王子居住的星球,非常小,叫作(  )。

A. B325 B. B328 C. B612 D. B330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形近字组词(6分)

刊(   峰( 署(

刑(   烽( 暑(

灼(   焚( 毒(

钓(   婪( 霉(

 

5、用“然”字组成词语,分别填入下面的句子中。

1.曹小三_____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一直半信半疑,这回非要亲眼瞧瞧。

2.他把随身带的一个四四方方的小包袱打开,_____一身黑衣黑裤,一双黑布鞋。

3.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_____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

6、看拼音,写词语。

qiáo liáng zào yì jiā qí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填空积累。

(1)《采薇》选自____________,“薇”是__________________,这首戍卒返乡诗唱出了从军将士的____________生活和____________的情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四句被后人誉为经典诗句,既是写景记事,又是抒情伤怀。

(2)《送元二使安西》又名《____________》,这是一首____________诗,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真挚的惜别之情,成为千古绝唱。

(3)《泊船瓜洲》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这首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作者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

你还知道哪些诗句也是表达思乡之情的吗?试着写出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卜算子”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送鲍浩然之浙东”是这首词的________。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代的______。“眉眼盈盈处”一句中的“眉”是指____________,“眼”是指_________

(5)《游园不值》的作者是______,题目可以理解为_______________。其中“春*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除了写春景外,还蕴含着“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哲理。

8、把下面的古诗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南望王师又一年。

(2)___________,也傍桑阴学种瓜。

(3)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积极生活就是爱》,回答下面的问题

积极生活就是爱

韩松落

有段时间,很喜欢法国电影,却对法国电影里总要出现的感到不耐烦。

以法国女歌手伊迪斯·皮亚芙生平故事为主线的电影《玫瑰人生》里,记者向坐在海滩上的皮亚芙发问:您对少女们有什么建议吗?

爱。

您对青年们有什么建议吗?

爱。

您对孩子们有什么建议吗?

爱。

……

在法国电影里,爱是最重要的事,电影里的男人女人,不断地告诉自己和别人,要爱,要示爱,要落实爱。

后来读到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的书《爱的多重奏》,这是他在71 岁时一次访谈的文字稿。此时的他,清澈洞明,对这种爱文化有了深刻的理解和深刻的阐述。他所论述的爱,是爱情,但又不仅仅是爱情。人本来是单个的,以单数形式存在,而爱情,却让人从,在这个过程里,人得打破自己身上的封闭,试着通过另一个人的角度去看世界。两个人的爱,是最小的共产主义单位,但这种形式,却是一种更大规模的集体之爱的演习,让从两个人过渡到人民成为可能。

在他看来,爱不是一下就能完成的,得靠忠诚去维护,得不停地宣示爱意,尽管在一开始就已经宣布,爱仍然需要不断地被重新宣布。而这,显然需要巨大的行动力,需要不断激发自己身上的热情和能量,所以,他所谓的爱,是一种更朴实的态度:积极生活。去爱,去行动,去寄托,去反省,去剔除焦虑,去解决不安,去认识命运,去抵抗死亡。

1短文写了__________________里的,还写了_________________里的

2在法国电影里,爱是最重要的事,电影里的男人女人,不断地告诉自己和别人,要爱,要示爱,要落实爱。其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示爱的意思是________落实爱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3爱,是一种更朴实的态度:积极生活。作者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积极的生活就是爱你赞同这个观点吗?简要写出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与理解。

手指(节选)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膀右臂,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因为身体最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和食指去出力,他只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1】用“____”画出本段的中心句。

【2】“无如中指”的意思是:______

【3】画“﹏﹏”的句子巧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将无名指、食指在中指左右比作_______在关公左右,风趣地凸显出中指____的特点。

【4】文中的中指“只参加做事不出力,养尊处优”,你会想到生活中哪些像中指一样的人呢?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关公是小说《_______》里的人物,我还知道他的故事有(任写两个):_______

11、阅读《田忌赛马》选段,完成问题。

田忌赛马(选段)

田忌和齐威王的对阵就要开始了。比赛双方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观众们也兴致勃勃地猜测着比赛结果。就在这时,孙膑把田忌请到一边,悄悄地把办法告诉了他。

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齐威王的马遥遥领先。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急。

接着,第二场比赛开始了。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田忌微微一笑。

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田忌满意地笑了。

比赛结束了。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1“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急。”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田忌对这场比赛的结果无所谓。

B.田忌对这场比赛的结果无可奈何。

C.田忌对这场比赛的结果已在意料之中。

2根据选文内容,连一连。

齐威王

田忌

结果

上等马

中等马

下等马

上等马

中等马

下等马

田忌胜

田忌败

田忌胜

 

3“孙膑把田忌请到一边,悄悄地把办法告诉了他。”孙膑告诉田忌什么?把他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汉朝末年(东汉),北海地方出了一个很博学的人,名叫孔融,字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从小就很聪明,尤其长于辞令,小小年纪,已在社会上享有盛名。

他十岁时,跟他父亲到洛阳(今河南洛阳市。洛阳是历代帝王的降都,因位于长安之东,称为东都)。当时在洛阳的河南太守,是很负盛名的李元礼。由于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来的人除了他的亲戚,其余都是当时有才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访,守门的人照例是不通报的。

年仅十岁的孔融,却大胆地去访问这位太守。他到府门前,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太守的亲戚,给我通报一下。”

守门人通报后,李太守接见了他。李元礼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

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子)和你家的祖先伯阳(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有师资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礼节的问题),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当时有很多贺客在座,李氏和他的宾客对孔融的这一番话都很惊奇。其中有一个中大夫陈韪,恰恰后到,在座的宾客将孔融的话告诉他后,他随口说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聪明的孔融立即反驳道:“我想陈大夫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陈韪给孔融一句话难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后来的人便引用这段故事中的两句话,将“小时了了”引为成语,来说明小孩子从小便生性聪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因为下文有“大未必佳”一语,故这句成语的意思便变成了:小时虽然很聪明,一到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才的。表面上虽是赞扬的话,骨子里却是讥诮人、轻蔑人的。所以我们应用时便不能将它用来称赞别人,否则将被人误解你有心讥刺、轻视人了。

一个小孩子,先天的聪明自然是好的,但若无后天的培养和努力,也会变成一块无用的材料;很多人自恃生性聪明,不肯好好学习,聪明反被聪明误,长大后反会变成最无用之人。

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反对—____________轻视一____________讥讽一____________ 聪慧一____________

2“长于辞令”中“长”的意思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两点之间的距离大。 ②长度。  ③长处。  ④对某事做得特别好。  ⑤剩余

结合下文,可以知道“长于辞令”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赞美人吗?它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孔融是东汉末年人,是孔子的二十世孙。 ________

(2)孔融是李太守的亲戚,所以敢去拜访。 ________

(3)中大夫陈韪夸奖孔融非常聪明,觉得孔融长大后必有一番作为。 ________

(4)孔融反驳陈韪的话的意思是:陈韪小时候很聪明,长大了却没有什么作为。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聪明的你觉得怎样做才不会“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你是军人!”沃克医生一针见血地说,“我当过军医,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

病人微微一笑,说:“沃克医生,你说我是军人,我就是军人吧。”

沃克医生的目光柔和了,他吩咐护士:“准备手术。”

沃克医生正在换手术服,护士跑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珠,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试试看吧。”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1“一针见血”这个词表明沃克医生当时说话的语气是(  )的。

A.霸道 B.疑惑 C.肯定 D.不屑

2“一刀刀”“一次又一次”表现出手术过程很______,这是从____(正  侧 )面描写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3选文中②处画“ ”的部分主要运用了________描写。请从这两句话中体会刘伯承当时的心理活动,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①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写了沃克医生前后的不同表现,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了。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清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撒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文段内容选自课文《________》,它是根据元末明初罗贯中的长篇小说《___________》相关内容改写的。上面的文段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

【2】从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妒嫉( )   危急( )     款待( )

【3】第2自然段主要抓住了人物的__________描写,从中,我体会到周瑜是个___________的人,诸葛亮是个__________的人。

【4】按要求改写句子。

(1)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

(2)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

【5】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后,周瑜很高兴,其原因是(       )(填序号)

A.周瑜为解决了军中缺箭这个难题而高兴。

B.周瑜为诸葛亮有胆识而高兴。

C.周瑜为陷害诸葛亮的阴谋要得逞而高兴。

15、阅读理解。

清贫(节选)

两个国方兵士,在树林中发现了我,而且猜到了我是什么人,他们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哪知道从我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他们于是被激怒了,猜疑我是把钱藏在哪里,不肯拿出来。他们之中有一个,左手拿着一个木柄榴弹,右手拉出榴弹中的引线,双脚拉开一步,做出要抛掷的姿势,用凶恶的眼光盯着我,威吓地吼道:

“赶快将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

“哼!你不要做出那难看的样子来吧!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想从我这里发洋财,是想错了。”我微笑着,淡淡地说。

“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决不相信。

“绝不会没有钱的,一定是藏在哪里,我是老出门的,骗不得我。”另一个兵士一面说,一面弓着背将我的衣角裤裆过细地捏,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

“你们要相信我的话,不要瞎忙吧!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也没有,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我再次向他们解释。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企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搜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意外之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中第一段两个国民党兵士动作的词语,品读思考一下,你有什么发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想对那两个兵士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是革命烈士方志敏生前所作,读完文章后,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贱卖海张五”(节选)

只见人家泥人张似乎没听见,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手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把那些话在他手里的泥上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一撂,起身去柜台结账。

1找出表现泥人张手艺高超的一组动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泥人张是如何回敬海张五的挑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把文中的字改为字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从孩子得到的启示(片段)

丰子恺

晚上喝了三杯老酒,不想看书,也不想睡觉,捉一个四岁的孩子华瞻来骑在膝上,同他寻开心。我随口问:

“你最喜欢甚么事?”

他仰起头一想,率然地回答:“逃难。”

我倒有点奇怪:“逃难”两字的意义,在他不会懂得,为甚么偏偏选择它?倘然懂得,更不应该喜欢了。我就设法探问他:

“你晓得逃难就是甚么?”

“就是爸爸、妈妈、宝姊姊、软软……娘姨,大家坐汽车,去看大轮船。”

啊!原来他的逃难的观念是这样的!他所见的“逃难”,是“逃难”的这一面!这真是最可喜欢的事!

一个月以前,上海方面枪炮声响了,大家惊惶失色,立刻约了邻人,扶老携幼地逃到附近江湾车站对面的妇孺救济会里去躲避。其实倘然此地果真进了战线,或到了败兵,妇孺救济会也是不能救济的。不过当时张遑失措,有人提议这办法,大家就假定它为安全地带,逃了进去。那里面地方大,有花园、假山、小川、亭台、曲栏、长廊、花树、白鸽,孩子一进去,登临盘桓,快乐得如入新天地了。忽然兵车在墙外过,上海方面的机关枪声、炮声,愈响愈近,又愈密了。大家坐定之后,听听,想想,方才觉得这里也不是安全地带,当初不过是自骗罢了。有决断的人先出来雇汽车,往租界。每走出一批人,留在里面的人增一次恐慌。我们集合邻人来商议,也决定出来雇汽车,逃到杨树浦的沪江大学。于是立刻把小孩们从假山中、栏杆内捉出来,装进汽车里,飞奔杨树浦了。

所以决定逃到沪江大学者,因为一则有邻人与该校熟识,二则该校是外国人办的学校,较为安全可靠。枪炮声渐远弱,到听不见了的时候,我们的汽车已到沪江大学。他们安排一个房间给我们住,又为我们代办膳食。傍晚,我坐在校旁黄浦江边的青草堤上,怅望云水遥忆故居的时候,许多小孩子采花、卧草,争看无数的帆船、轮船的驶行,又是快乐得如入新天地了。

这是“逃难”。这是多么惊慌,紧张而忧患的一种经历!然而人物一无损丧,只是一次虚惊;过后回想,这回好似全家的人突发地出门游览两天。我想假如我是预言者,晓得这是虚惊,我在逃难的时候将何等有趣!素来难得全家出游的机会,素来少有坐汽车、游览、参观的机会。那一天不论时,不论钱,浪漫地、豪爽地、痛快地举行这游历,实在是人生难得的快事!只有小孩子真果感得这快味!他们逃难回来以后,常常拿香烟簏子来叠作栏杆、小桥、汽车、轮船、帆船; 常常问我关于轮船、帆船的事;墙壁上及门上又常常有有色粉笔画的轮船、帆船、亭子、石桥的壁画出现。可见这“逃难”,在他们脑中有难忘的欢乐的印象。所以今晚我无端地问华瞻最欢喜甚么事,他立刻选定这“逃难”。原来他所见的,是逃难的这一面。

唉!我今晚受了这孩子的启示:他能撤去世间事物的因果关系的网,看见事物的本身的真相。我在世智尘劳的实生活中,也应该懂得这撤网的方法,暂时看看事物本身的真相。唉,我要向他学习!

1从结构上来说,短文记叙“逃难”的情节属于_________描写。

2从行文中,你能感受到丰子恺散文的哪些语言特色?请结合具体词句指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孩子们最喜欢“逃难”是因为(   )。

A.“逃难”非常好玩

B.“逃难”所到之处景色非常美

C.孩子并不知“逃难”背后的紧张危险,只享受过程的新奇愉快

4“我”受到的启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三顾茅庐(节选)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助自已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到诸葛亮。

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联系上下文写出词语的意思。

(1)三顾茅庐:____________________

(2)茅塞顿开: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下面的比喻句。

(1)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这句话把______比作_________

(2)“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句话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

3读文章完成练习。

(1)这篇文章选自古典名著________,作者是_______

(2)刘备拜访诸葛亮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二自然段写_________。第三自然段具体地写出了_________的经过。我们从文中“轻轻敲门”“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快步走进”等词语可以体会出刘备重视人才。第四自然段写表现出诸葛亮是________,表现出诸葛亮是_______的一个人。

19、延伸阅读

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箸(zhù筷子)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来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给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 “这个叉爬子,比我们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拿得动他?”说得众人都笑起来。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帮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茶都喷了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得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却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坐位,拉着他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蹲着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1】选择最恰当的答案,把字母填在括号里。这两段话写的是(  )的场面。

A.刘姥姥进大观园

B.贾母请刘姥姥吃饭

C.林黛玉进大观园

【2】众人为什么“先是发怔”? 后来又为什么“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_________________

【3】这里是写____________有意拿______取乐,目的是讨好______,让大家开开心。

【4】第二段着重写这些人笑的具体情形,在文中把相关句子用横线画下来。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把下列句子改成反问句。

(1)花生的品质很高尚。

_____________

(2)这件事让人很感兴趣

_____________

(3)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不会忘记。

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端起搪瓷碗,觉得它很重。(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的心灵中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大家迈着轻松的步子和愉快的心情来到公园。(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妈妈问我:你了解什么是诺贝尔奖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仿写句子)

老师教给我,要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乐园。

1张军坚持锻炼身体。张军长得很结实。(用关联词语使两句合并为一句)

2一群孩子从公园里挤了出来。(改成比喻句)

3李时珍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改成字句)

4黄山笼罩着轻纱似的薄雾。(改成字句)

5近几年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又有了改善。(修改病句)

6老师要求学生们明确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修改病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作文

题目:忘不了你____________

同学们,成长的道路上一定有不少人曾给予你关心、帮助、鼓励……请补充文题,选择对你影响最大的一个人的一件事来写,做到叙事清楚、具体、语句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