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中强盗开山洞的口令是(       )。

A.豌豆,开门吧!

B.燕麦,开门吧!

C.芝麻,开门吧!

D.大麦,开门吧!

2、下列句子中的关联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B.这里虽不能像洞庭湖“八月湖水平”那样有气派,但也颇有烟波浩渺之势。

C.中指不是永远不受外物冲撞,而是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

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黄沙百战穿金甲 (刺穿)

B.惊吓那等客人,便去那厮家里宿歇  (住宿休息)

C.其人能应也 (不)

D.翰林名有素,墨客兴无违。(文人)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正确、工整地抄写句子,力求匀称、美观。

规范语言文字,构建和谐社会。

____________

5、形近字组词。

_________   樱________   玷________

_________   瓢________   垠________

6、读拼音,把字规范地写在田字格里。

sāo____痒 附yōng____àn____然 放sì____ 脚wàn____

dǎo____告 牛dú____ yīng____桃 包fu____ 由zhōng____

7、火眼金睛

彭(______  摩(______  寨(______  瞎(______  祥(______

鼓(______  磨(______  寒(______  割(______  详(______

8、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绝妙——( )     智慧——( )     遐想——( )

反义词:古老——( )     肥沃——( )       精湛——( )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外阅读我能行。

奋斗的另一面

张小失

数十号人来到教授家门前的草坪上。教授指着一棵老槐树说:这里有一窝妈 蚁,与我相伴多年。学生们凑上前观看:树缝里有小洞,小蚂蚁们东奔西跑,进进出 出,很热闹。教授说:近些日子,我常常想办法 jié(   ) 它们,但未能取胜。学生们发现,树周围的fèng xì(   ) 、小洞大多被泥巴、木楔给封住了。可它们总是能从别处找到出路。教授说,我甚至动用樟脑丸、肢水,但是, 它们都成功地躲过了劫nàn (   ) 。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它们唯一的进出口在树顶,这是很不方便的;而一周后,我发现它们重新在树腰的空虚处开辟了 一个新洞口。

学生们表示钦佩。教授说:蚂蚁们的生存环境不比你们广阔,它们的奋斗舞 台实在很狭窄,更重要的是,它们深深理解自己的力量。因此,它们没有与我这个 命运之神,对抗,而是忍让与适应。当它们知道自己无法改变洞口被诸死这一事 实时,它们很快就适应了。而自然界中那些善于pīn bó(   ) 、厮杀的猛兽,如獅子、老虎、熊,目前的生存状况大多岌岌可危,因为它们与蚂蚁相比,似乎不 太懂得奋斗的另一层力量——适应。

教授说:适应环境本身就是奋斗的组成部分,只有在此基础上开辟战场去对抗,生活才有胜算的光明。好了,祝你们奋斗成功。

1根据短文中的拼音写出词语。

2教授想了哪些办法去对付小蚂蚁?小蚂蚁是怎样面对困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画出本文的中心句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②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③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选文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物描写的方法来表现人物形象。

【2】第①段中,画“______”的部分是一位________的心声,画“﹏﹏﹏﹏”的部分是一位________的心声。这样复杂多变的心理,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就是________

【3】结合以下两则资料,分析主席心理活动复杂的深层原因。

资料一:关于“毛岸英”

★1937年,毛岸英到国际儿童院学习,担任少先队大队长;

★1939年,加入了共青团并担任支部书记

★随后,他到司令部任俄语翻译兼秘书,工作积极。

★1950年,毛岸英主动参战,牺牲时年仅28岁。

★这已是毛泽东在革命战争中失去的第六个亲人。

资料二:关于“抗美援朝”

★1950年,战争爆发,先后有240万志愿军援助;

★这些战死的人,原则上都葬在朝鲜,亲人难见最后一面。

★2013年,中朝各地举行“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周年”庆祝活动,中朝友谊永存。

【4】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忠骨”指的是忠烈之士的遗骸,在选文中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B.这两句既是对毛岸英牺牲后长眠于朝鲜这一情况的概括,也是历史上众多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的真实写照

C.“马革裹尸”指的是把马儿的尸体包裹起来

D.这两句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已经不重要了,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11、课外阅读。

和氏璧

春狄时期,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住在荆山脚下。

有一天,他去见楚厉王,说在山上找到一块罕见的美玉,特地来奉献给大王。楚厉王左看右看,觉得不过是一块比较光滑的普通石头,认为卞和在戏弄他,是欺骗君王。一怒之下,砍掉了卞和的左脚。厉

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跛着一条腿,再次入宫去献玉。谁知武王同样不识货,砍掉了他的右脚。武王死后,继位的是文王。卞和捧着那块美玉,坐在山脚下哭泣,连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就派人去问,是不是因为前两位国君砍了他的双脚而委屈难受。卞和说:“我不是为失去双脚难受,我痛心的是宝石被当做石头,一片忠心却成了罪名。”楚文王召见了他,命人将玉石仔细打磨,果然是一块熠熠发光的美玉。文王十分感动,因为这块玉是卞和奉献的,就命名为“和氏璧”。

【1】在短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蒙骗——__________ 贡献——__________

【2】短文一共写了_______个人物,___________是主要人物。

【3】短文用一件物品贯穿全文,展开情节,这件物品是___________,它是全文的写作____________

【4】对这篇短文所说明的道理,叙述正确的是( )

A.主要说明楚王的愚蠢、残暴和玉匠的无知。

B.主要说明卞和有耐力、有毅力,是玉石鉴别专家。

C.主要说明卞和出于忠诚,不怕挫折和摧残,敢于坚持真理终能战胜谬误。

12、课外阅读

     

大地回春了,河流揉揉它那沉睡的眼睛,叮叮咚咚欢乐地流着,树木、野草又获得了新的生命,开始吐出它那嫩绿的幼芽,散发出芬芳扑鼻的清香。燕子怀着愉快的心情从南方回来了,自由自在地在碧蓝的天空中飞翔。这时,春雨也伴随着春风来到了人间。这是第一场春雨。我打开窗子,向远处望,。雨丝细细的,像花针一样,又好像无数断了线的珍珠从天而降,断断续续地直插到地里,将祖国的山河绣得更加美丽。远处的房屋、树木在茫茫的雨帘中,似轻烟笼罩;近处的青枝、绿叶,青翠欲滴;小草贪婪地吮吸着 贵如油的春雨。你看吧,杏花开得一片片白,桃花开得像一片片绯红的云;小树苗的枝头上吐出一串串绿珠子般的小芽,小芽上顶着一颗颗透明的雨珠,亮晶晶的……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春雨图啊! 

(1)照样子,写词语。(3分)  

亮晶晶: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断断续续: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2)找出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写在下面,你还能再写2个这样的词吗?(3分)

(文中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波浪线画出一句打比方的句子,它是把(       )比作了(         )。(2分) 

(4)“——”画出文把河流当作人来写的句子。 你也能写一个拟人句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双横线画出文章的中心句。(1分) 

(6)你能这篇文章加一个标题吗?(1分)

 

13、比较阅读,完成下面练习。

(一)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 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二)威尼斯之夜(节选)

威尼斯蓝天的妖媚和夜空的可爱是无法用语言来描绘的。在那明净的夜晚,湖面水平如镜,连星星的倒影也不会有丝毫的颤动。泛舟湖心,四周一片蔚蓝、宁静,真是水天一色,使人仿佛进入绮丽的梦境一般。空气那么清澈、透明,抬头望去,这里的星星似乎远比我们法兰西北部夜空中的星星要多。夜空布满星辰,那深蓝的夜色都变得暗淡了,融入了一片星辉。

【1】选段(一)是通过哪些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威尼斯的夜晚?请补充图示。

【2】假如你要在《朗读者》节目上朗读选段(二),下面这句话的朗读怎样停顿比较合适(   

A.威尼斯/蓝天的妩媚/和夜空的可爱/是无法用语言来描绘的。

B.威尼斯蓝天/的妩媚和夜空的/可爱是无法用语言来描绘的。

【3】在选文(一)中用“    ”画出一句表现动态美的句子。在选文(二)中用“﹏﹏﹏”画出一句表现静态美的句子。

【4】选文(二)三次写到星星,每次各起什么作用?请选择。

(1)在那明净的夜晚,湖面水平如镜,连星星的倒影也不会有丝毫的颤动。(______

(2)抬头望去,这里的星星似乎远比我们法兰西北部夜空中的星星要多。(______

(3)夜空布满星辰,那深蓝的夜色都变得暗淡了,融入了一片星辉。(______

A.写星星多,突出夜色美。

B.写星星多且明亮,突出夜空美。

C.写星星衬托湖面的平静。

14、阅读理解。

汉字的敬畏(节选)

中国的汉字,只要你用得巧妙,就是在字里行间的空白处,你也觉得有味;中国人发明的字终究像中国人:含蓄。有时,表面上淡淡数语,内里却有含藏不尽的意蕴。方块字这种言简意赅的特点,确实与集成电路板相似,面积小,所包含的信息量却是惊人。譬如一提到“翠”字,我们就有一种玉石的感觉,润润的;一提到“风”字,我们仿佛见到了飘飞的柳絮;一提到“雨”字,我们又见到了江南水乡的朦胧。这些分开的字,要是请一位书法高手写下来,可以悬挂起来当作名画欣赏。可要是再把这些字叠连在一起,又会是什么景象?一位诗人曾在西湖留下过这样的楹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章节有快有慢,大声念出来,也像大声唱出来一样愉快。作者所使用的也就是十个字,它所渲染出来的,却是一幅气象万千的图画。方块字的空间调度能力,在此展示给我们。

【1】根据词语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形容言语简练而意思完整。_________

(2)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巧妙——_______ 含蓄——_______

渲染——_______ 敬畏——_______

【3】中国的汉字和中国人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方块字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方块字的特点确实与集成电路板相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

到得松树边石头上,不见了娘,只见朴刀插在那里。李逵叫娘喝水,杳无踪迹。叫了几声不应,李逵心慌,丢了香炉,定住眼,四下里看时,并不见娘;走不到三十余步,只见草地上团团血迹。李逵见了,一身肉发抖;趁着那血迹寻将去,寻到一处大洞口,只见两个小虎儿在那里舐一条人腿。李逵把不住抖,道:“我从梁山泊归来,特为老娘来取他。千辛万苦,背到这里,倒把来与你吃了!那鸟大虫拖着这条人腿,不是我娘的是谁的?”心头火起,赤黄须早竖起来,将手中朴刀挺起,搠那两个小虎儿。这小大虫被搠得慌,也张牙舞爪,钻向前来;被李逵手起,先搠死了一个,那一个望洞里便钻了入去。李逵赶到洞里,也搠死了。李逵却钻入那大虫洞内,伏在里面,张外面时,只见那母大虫张牙舞爪望窝里来。李逵道:“正是你这孽畜吃了我娘!”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李逵在窝里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李逵使得力重,和那刀靶也直送入肚里去了。那母大虫吼了一声,就洞口带着刀,跳过涧边去了。李逵却拿了朴刀,就洞里赶将出来。那老虎负疼,直抢下山石岩下去了。李逵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那大虫望李逵势猛一扑。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颔下。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那大虫退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那李逵一时间杀了子母四虎,还又到虎窝边,将着刀复看了一遍,只恐还有大虫,已无有踪迹。李逵也困乏了,走向泗州大圣庙里,睡到天明。

1给这段文字加一个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下面的这句话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武松和李逵都打过老虎,他们打虎有哪些不同?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遇虎起因不同:武松为探望兄长,途经景阳冈;李逵接母上梁山,途经沂岭。

B.杀虎原因不同:武松自卫;李逵报吃母之仇。

C.杀虎难度不同:武松在明处,且醉酒,无防备;李逵在暗处,而且是偷袭老虎。

D.杀虎后心情不同:武松心情释然;李逵尚存余悸。

4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李逵的什么性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十二跑到大汉身前,左手从后边搂大汉的腰,右手把滚烫的湿手巾往大汉脸上一捂,连鼻子带嘴紧紧捂住,大汉给憋得大叫,使劲挣,王十二死死搂着捂着,就是不肯放手。大汉肯定脏话连天,听上去却呜呜的赛猪嚎。只见大汉憋得红头涨脸,身子里边的气没法从鼻子和嘴巴出来,胸膛就鼓起来,愈鼓愈大,大得吓人,只听“砰”的一声,钉在墙缝里的肋叉子自己退了出来。王十二手一松,大汉的劲也松了,浑身一软,坐在地上,出了一声:“老子活了。”

——选自《俗世奇人神医王十二》

1作者通过____________等一系列细微的动作描写,正面写出了王十二面对突发事件时________的特点;作者还通过________________等词,刻画了大汉的神态与外貌,侧面突显出神医王十二的________。这种“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方法值得学习。

2“救活”大汉后,众人有什么样的反应?试着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写一写。

_____

17、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   )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   )。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   )。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   )。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整个天地都暗下来。狗不叫,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

1选文按照____顺序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

2把下列词语还原到选文中的括号里。(填序号)

A.平静   B.默默无言   C.寂静   D.严肃沉默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此时的荷兰牧场有着________的特点。

3画“﹏﹏”的部分属于____(静  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诗句“________________”也采用了这样的写法。

4文中画“____”的句子中反复出现“了”字,既写出了________,又写出了________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选文写晚霞,既点明了时间,又巧妙衬托出了此时的宁静

B.“挤奶的人更是(   )”表现了荷兰的生活因过于平静而显得单调,令人沉默

C.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D.从“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可以感受到这里奶牛多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买鹿制楚

管仲把齐国治理得很好,征服了许多割据一方的诸侯国,辅助齐桓公称霸中原。可楚国不听齐国的号令,齐若不征服楚,华夏就仍不能统一。那么,如何征服楚国呢?

当时,齐国有好几位大将军纷纷向齐桓公请战,要求奉重兵去打楚国,以兵威震慑楚国称臣。但担任相国的管仲连连摇头,说:“齐楚交战,旗鼓相当,够一阵拼杀的。一则我们得把辛辛苦苦积蓄下来的粮草用光,再有齐楚两国万人的生灵将成为尸骨。”

一番话把大将军们说得哑口无言。

管仲说完,带大将军们看炼铜去了。他们不知道管仲有何妙计征服楚国。

一天,管仲派100多名商人到楚国去购鹿。当时的鹿是较稀少的动物,仅楚国才有。但人们只把鹿作为一般的可食动物,二枚铜币就可买一头。管仲派去的商人在楚国到处扬言:“齐桓公好鹿,不惜重金。”

楚国商人见有利可图,纷纷加紧购鹿,起初三枚铜币一头,过了十几天,加价为五枚铜币一头。

楚成王和楚国大臣闻知后,颇为兴奋。他们认为繁荣昌盛的齐国即将遭殃,因为10年前卫懿公好鹤而把国亡了,齐桓公好鹿是蹈其覆辙。他们在宫殿里大吃大喝,等待齐国大伤元气,他们好坐得天下。

管仲却把鹿价又提高到40枚铜币一头。

楚人见一头鹿的价钱与数千斤粮食相同,于是纷纷放下农具,做猎具奔往深山去捕鹿;连楚国官兵也停止训练,陆续将兵器换成猎具,偷偷上山了。一年间,楚地大荒,铜币却堆积成山。

楚人欲用铜币去买粮食,却无处买。管伸已发出号令,禁止各诸侯国与楚通商买卖粮食。

这样一来,楚军人黄马瘦,大丧战斗力。管仲见时机已到,即集合八路诸侯之军,浩浩荡荡,开往楚境,大有席卷之势。楚成王内外交困,无可奈何,忙派大臣求和,同意不再割据一方,欺凌小国,保证接受齐国的号令。

管仲不动一刀,不杀一人,就制服了本来很强大的楚国。

(改编《管子·轻重戊第八十四》)

【1】联系上下文“管仲见时机已到”中的“时机”具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带大将军们看炼铜去了”,其实是去为买鹿的铜币作准备。

B.“齐桓公好鹿是蹈其覆辙”,意思是说齐桓公好鹿,会让齐国灭亡。

C.管仲把鹿价提高到40枚铜币一头,是为了让楚人放弃本业而疯狂捕鹿。

D.“楚成王内外交困”,国内困境是钱多腐败,国外困境是外敌压境。

【3】阅读短文,推测管仲买鹿制楚的思维过程,用简洁的语言写一写。

遇到问题

分析当时的情况

选择合适的方法

(1)楚国不听齐国号令,华夏难以统一。

(2)齐楚实力旗鼓相当,若交战,_________

鹿比较稀少,楚国才有,且价廉。

如果_______________

(1)扬言“齐桓公好鹿,不惜重金”。

(2)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

【4】楚国被制服后,楚王进行了深刻反思,他可能会从这件事吸取哪些教训?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丰碑

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群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chā chà]的队伍。

军长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一条通路。等待着他们的将是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可能吃不上饭,可能睡雪窝,可能一天要走一百多里路,可能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将军思索着……

队伍忽然放慢了行军的速度,前面有许多人围在一起,不知在干什么。

军长边走边喊:“不要停下来,快速前进!”

“……前面……有人冻死了……”警卫员跑回来告诉他。

军长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风雪太大了,他步履有些踉跄,眼睛有些迷离。

一位冻僵的老战士,倚靠一棵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不动,好似[sì shì]一尊sù xiàng     )。他浑身都落满了雪,无法biàn rèn     )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ān xiáng     ):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象在向战友借火。单薄[ báo bó ]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军长的脸上顿时阴云密布,嘴角边的肌肉抽动了一下。忽然他转过脸向身边的人吼道:“叫军需处长来!”

一阵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军长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

听见没有 警卫员 叫军需处长跑步过来 军长两腮的肌肉抖动着 不知是由于冷 还是由于愤怒

终于,有人小声告诉军长:“他就是军需处长……”

军长愣住了,他zhèng zhèng     )地伫立了足有一分钟。雪花无声地落在他的眼睑上,融化成了闪烁的泪珠……他深深地呼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那位跟巍巍群山化为一体的牺牲者敬了一个军礼。

大雪很快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jīng yíng     )的丰碑。

【1】在[   ]中划去错误读音。

【2】根据短文中出现的音节写词语。

【3】给文章画线句子加上标点。

【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个故事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呼啸的狂风淹没了军长的话音。没有人回答他,也没有人走开。”这是为什么(用“√”选出正确答案)

(1)战士们不知道冻死的是谁,又没听清将军的问话,不知道怎么回答。(     

(2)见到将军发怒,战士们害怕,不敢回答。(     

(3)战士们心情沉重,因为知道冻死的就是军需处长,此时除了沉默,还能说什么呢?(     

【6】课题“丰碑”的含义是(用“√”选出正确答案)

(1)赞颂军需处长一心为公、恪尽职守的精神,他高大的形象在将士们心中永不磨灭。(     

(2)指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后,看上去像一座高大洁白的石碑。(     

(3)丰碑就是指高大的石碑。(     

【7】从文中找出描写军长情感变化的语句画出来(至少3处),联系上下文说说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写句

(1) 邱少云自觉严格遵守纪律的精神和钢铁般的坚强意志深深地感动了我。(缩句)

 

(2) 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改为反问句)

 

 

 

 

21、按要求改写句子。

1.无锡惠山的一泓清泉是天下第二泉。(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通过琴声把积淀已久的情怀倾吐给这茫茫月夜。(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司马迁想到《史记》还没有成,便打消了这个念头。(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用了大概整整13年时间。(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仿写)你从第一个盲盒中开出了三个字,要求你从中选择一个,仿照下面的例句进行造句。

      

例句:冷——雪后的天多冷啊,蛇冷得身体僵硬,猫冷得躲在窝里不愿出来,鸟冷得不知如何是好。

造句: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不试不知道一试真奇妙!

《童年的水墨画》何止是街头溪边江上的只要你留心身边的一切校园花丛郊外集市村头的大榕树……它都可能是一幅独特的水墨画你能仿照《童年的水墨画》一诗也来写几句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