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B.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

C.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我?

D.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

2、我们要消灭这一切”,“这一切在文中是指  [ ]

A. 战争和武器、疾病和破坏

B. 疾病和破坏、憎恨和饥饿

C. 战争和武器、疾病和破坏、憎恨和饥饿、无家可归

3、下列名言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像这样一位海纳百川的君子,又怎会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呢?

A.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B.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C.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D.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给下列生字注音并组词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5、拼一拼,读一读,将音节对应的词语填入句子中。

(1)听到这个好消息,那位cí xiáng___________的老爷爷脸上露出zàn xǔ____________的笑容。因为激动,他的手有些chàn dǒu___________

(2)有些人平日yǎng zūn chǔ yōu________________,习惯了高高在上,不懂得zūn zhòng__________别人,经常让人nán kān__________,这是很不好的。

(3)校足球队苦练了两个月,明天就要比赛了,队员们个个mó quán cā zhǎng______________,跃跃欲试,看起来对获胜已xiōng yǒu chéng zhú___________________

(4)姥姥参加“夕阳红”模特队后,变化真大呀!真可谓yí tài duān zhuāng_______________、qì zhì yōu yǎ_______________

6、课文回顾。

“草船借箭”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诸葛亮____________。“借箭”的成功使____陷害诸葛亮的诡计泡了汤。

7、找出下列四字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项,并改正

专心至志(      )   语重心常(      )    狂风瀑雨(       )   

博博生(      )     坐无虚席(      )    易想不到(       

惊心动迫(        养遵处优(     

 

 

8、巧词妙句。

窗外,一道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大炮轰鸣,使人惊悸。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_____比作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内阅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联系课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操纵自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手忙脚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段中的第一句在本段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这一段作者采用的写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3】“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是为了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文中作者运用了( )描写,再现了小艇往来河道间的情景。

A.静态

B.动态

【5】船夫技术非常好,体现在(多选)( )

A.行船速度极快。

B.不管怎样拥挤,都能挤过去。

C.极窄的地方也能平稳穿过。

10、阅读课外文段《汉字与中国心》,完成下面各题。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适宜于(表明 表达 表现)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和“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靠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吟“明月几时有”;______吟“劝君更进一杯酒”;______吟“漫卷诗书喜欲狂”;______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 强烈 猛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的了。以我国古典诗词为例,全部改成拼音文字以后,还能设想原汁原味诗词的存在吗?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正确的词语,用“√”标出。

【2】文中横线出正确的选项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A.喜悦时

B.慷慨时

C.中秋时

D.送别时

【3】读完文段,你知道汉字有哪些特点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你对选文的理解,说一说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会那么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补充下列有趣的歇后语。

咸菜烧豆腐——______ 隔着门缝吹喇叭——______

【6】我国的汉字经历了从“______——金文——小篆——隶书——______”的演变过程。

【7】读汉字小故事:一位文化水平不高的男青年在外谋生,因下雨,给家里人写信:“人家有命,你儿无命。你儿无命,难归家门。家中有命,快快送命。家中无命,快快买命。”这位男青年因为不能准确地写出“________”字,闹出了笑话。

11、课外阅读。

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汉朝末年(东汉),北海地方出了一个很博学的人,名叫孔融,字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从小就很聪明,尤其长于辞令,小小年纪,已在社会上享有盛名。

他十岁时,跟他父亲到洛阳(今河南洛阳市。洛阳是历代帝王的降都,因位于长安之东,称为东都)。当时在洛阳的河南太守,是很负盛名的李元礼。由于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来的人除了他的亲戚,其余都是当时有才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访,守门的人照例是不通报的。

年仅十岁的孔融,却大胆地去访问这位太守。他到府门前,对守门人说:“我是李太守的亲戚,给我通报一下。”

守门人通报后,李太守接见了他。李元礼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

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子)和你家的祖先伯阳(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有师资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礼节的问题),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当时有很多贺客在座,李氏和他的宾客对孔融的这一番话都很惊奇。其中有一个中大夫陈韪,恰恰后到,在座的宾客将孔融的话告诉他后,他随口说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聪明的孔融立即反驳道:“我想陈大夫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陈韪给孔融一句话难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

后来的人便引用这段故事中的两句话,将“小时了了”引为成语,来说明小孩子从小便生性聪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因为下文有“大未必佳”一语,故这句成语的意思便变成了:小时虽然很聪明,一到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才的。表面上虽是赞扬的话,骨子里却是讥诮人、轻蔑人的。所以我们应用时便不能将它用来称赞别人,否则将被人误解你有心讥刺、轻视人了。

一个小孩子,先天的聪明自然是好的,但若无后天的培养和努力,也会变成一块无用的材料;很多人自恃生性聪明,不肯好好学习,聪明反被聪明误,长大后反会变成最无用之人。

1在文中找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反对—____________轻视一____________讥讽一____________ 聪慧一____________

2“长于辞令”中“长”的意思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两点之间的距离大。 ②长度。  ③长处。  ④对某事做得特别好。  ⑤剩余

结合下文,可以知道“长于辞令”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赞美人吗?它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孔融是东汉末年人,是孔子的二十世孙。 ________

(2)孔融是李太守的亲戚,所以敢去拜访。 ________

(3)中大夫陈韪夸奖孔融非常聪明,觉得孔融长大后必有一番作为。 ________

(4)孔融反驳陈韪的话的意思是:陈韪小时候很聪明,长大了却没有什么作为。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聪明的你觉得怎样做才不会“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人们都说,少年不吃后悔药。可我每看到毛(róng  rōng)茸的小鸡,就会想起小时候做的一件令我后悔的事。‖

  我5岁的一天,妈妈从集市里买回来三只可爱的小鸡。全身的毛都是金黄色的,在太阳底下显得格外漂亮。一个尖尖的黄嘴,一双乌黑的圆眼,一对细细的小瓜,惹人喜爱。我马上取来一个纸箱,在阳台上给它们安了家。

  一个星期六的早上,我看完动画片,就抓了一把米送到了喂它们的小碟子里,它们看了,一边“叽叽”地叫着,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我给它们的米,好像在说:“小主人,谢谢你!”吃完了,它们不管三七二十一,又在纸箱里乱蹿乱跳,你追我赶玩耍起来,把喂它们喝水的小碟子也(nòng  nèng)翻了,身上(zāng  zhāng)脏的。看着它们,我又好笑又生气。哎,平时我弄脏了,妈妈就要给我洗澡。现在小鸡这么脏,我也给它们洗洗澡吧。

  想到这儿,我连忙小心翼翼地抱起纸箱,三步并作两步,来到了卫生间。我往盆子里倒上满满的一盆温水,就开始给小鸡洗澡了。

  小鸡一只一只被放在水里。可它们总是扑腾着小翅膀,挣扎着要上来。我按住了这只,那只又来了。我手忙脚乱,只好一边不停地哄它们说:乖,洗个澡,身上干净。”一边硬把它们浸在水里抹上香皂,好不容易才把它们洗干净。

  洗完澡,三个小鸡浑身发抖。我赶紧用干毛巾把它们身上的水擦干净,放在我的小床上,盖了小毛巾,让它们睡觉。我高兴极了,满以为妈妈回来会表扬我。没想到,妈妈回来一瞧,小鸡全死了。妈妈问我怎么回事  我结结巴巴地说我我给它们洗澡了  说完哇地哭了出来妈妈抚摸着我的头说:每种动物都有它们自己的生活习性,比如说小鸡,就不能像小鸭那样在水里活动。”我(shì  sì)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这件事隔了多年,我仍后悔小时候太幼稚,好心做了坏事,断送了三只小鸡的生命。

(1)给文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给第6自然段没加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3)给句子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干净:①没有尘土、杂质等;②形容利索、干脆;③比喻一点儿不剩。

  A.好不容易才把它们洗干净。(   )

  B.我赶紧用干毛巾把它们身上的水擦干净。(   )

(4)“我”后悔些什么?为什么那三只小鸡会死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已用“‖”分好了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请你按“买鸡——喂鸡——洗澡——后悔”的顺序,把余下的部分用“‖”分成四段。

(6)读了这篇短文,你体会到了什么?请把一两点体会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熬鹰

这是一只刚刚成年的苍鹰,嘴尖锐而弯曲,披一袭铁灰色毛羽,带有铁爪的四趾苍劲有力,但腿却被一条特意打造的细铁链拴住。第一天,猎人就在隐秘的处所开始了对它的磨练;在鹰的周围布上绳网,绳网的外面故意摆放着鲜嫩的羊肉和清水。苍鹰对此不屑一顾。在荆棘中不慎撞入猎人的机关,被冰冷铁链锁住的瞬间,苍鹰就表现出暴烈悍野的气质。两只虬劲的鹰爪不停地抓挠,将铁链哗哗抖响,它发出一阵阵愤怒的唳啸,啸声苍凉、悲壮。猎手在网绳外冷笑着,于是雄鹰更加愤怒,一次次飞起向他扑去,想用铁喙啄他,用利爪撕袭他,但一次次都被铁链拽回,石块般重重摔倒在地。徒劳的扑击中,雄鹰的体力在一点点耗去。

夜暮降临,大地沉入无边的暗夜,深秋的风带着砭骨的寒意吹来。猎手拾来枯枝,在场地边生起一堆火,不断添加的枯柴使火焰噼啪爆响。火光下,雄鹰的两只眼血红,怒视着不怀好意的猎手。猎手的眼睛也是血红的,鼓着凶光和它对峙着,谁也不愿处于下风。

第二天,当第一缕晨光染上雄鹰的苍羽时,它更加愤怒急躁了。它隐隐觉出腹中的饥饿,猎手殷勤地将羊羔肉捧到它眼前。雄鹰凶猛地撑开门扇般的翅膀向猎手扑去。猎手急忙躲闪,但还是被凌厉的劲风扫了个趔趄。惊魂不定的猎手看到,鹰对鲜嫩的羊肉置之不理,只用铁喙去啄击铁链,啪………………发出爆响,但铁链依然,只是鹰喙已鲜血淋漓。鹰仿佛不知疼痛,一如既往地啄击着。鲜血,一点点滴下来,浸湿了爪下的黄土、岩石。

又是一夜对峙。

两天两夜过去了,猎人依然与鹰对峙着。对峙的过程是人驯服鹰的过程;一点点磨灭鹰的野性,消磨它的意志,使它产生对人的敬畏心理,猎手看到,夜深后,在无边黑夜的包围下,苍鹰的戾气一点点消散,但猎手不敢松懈,他怕稍一不慎即前功尽弃。

当第三天阳光普照时,鹰嘴已结满黑硬的血痂,瘀血甚至堵塞了鼻孔,眼中集结的怒气消散殆尽,疲弱的身躯仿佛再也拖不动沉重的铁链,蕴满黄金般光泽的眼睛不时半眯,似随时都会睡去。猎人手里拿了一根棍子,不停地撩拨它。无可忍耐之下,苍鹰的怒气又一下子凝聚,但已没有了锐气。它喑哑的叫声缺乏底气,少了威慑,多了悲伤与无奈。秋风袭来,鹰的毛羽显得苍老凌乱毫无光泽,再也找不出昔日天之骄子的神情……猎手看到,雄鹰从体力到意志都濒临崩溃。

又一个白日过尽寒夜降临。在猎手精心安排的场地上,响起阵阵野兽的嗥叫,声音中充满嗜血的欲望。雄鹰拢紧身上的毛羽,将身体畏畏缩缩移向火堆,它感到自己的孤独无助。野兽的嗥叫又逼近,鹰身上开始有了明显的颤栗。猎人清楚地看见鹰眼里戾气消尽,闪过一丝乞怜。猎人走进网围将鹰抱入怀中,抚摸鹰的头部,它不再挣扎啄击,任猎人的手指从头顶滑下,顺着修长的脖颈儿,抚摸到宽阔的背脊。鹰驯服地舒展开身体,眼睛里透出温和与顺从的光。再将鲜嫩羊肉托上掌心时,鹰迅捷地一块块叼入口中……一只鹰熬成了!这时猎手的体能也快熬尽了,把鹰交给帮手后,便翻身倒下睡上三天三夜才能恢复元气。

当这只鹰再次出现时,不是蹲踞在猎手的肘上肩上,就是在猎手的头上低飞盘旋。待到远方猎物闪现,不待指令它便会迅猛出去……猎手开剥猎物时,会大度地将动物的肠子、肝肺扔给它……一个桀骜不驯的灵魂从此消失。

1用下列词语组成两组意思不同的句子。

在一个隐秘的处所  火光下 猎人 苍鹰 怒视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与猎人的较量过程中,苍鹰的野性发生了哪些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文章,你认为下列观点与作者不一致的是( )。

A. 一只充满野性的苍鹰补猎人驯服了,人类的力量太伟大了。

B. 一个自由的灵魂在慢慢地消失,它只懂得讨主人欢心,被主人利用,可悲。

C. 桀骜不驯的雄鹰消失了,这一切下是人类征服自然所制造的悲剧。

14、

每逢国庆节,伟的父亲总是穿上褪了色的旧军装把庭院打扫干净,在门前挂一面鲜红的国旗,然后默立,肃穆庄严。

一天,伟的父亲又要爬上木梯,亲手挂红旗。父亲有些气喘, 动作迟钝,臂膀抬不高手发抖。突然,伟看见父亲像根没立稳的木桩从梯子上横落下来。

伟的父亲住进了医院,打氧输液仍昏迷不醒,伟整日守在病床边。

清晨,伟打开父亲床头的窗户时听见一曲国歌奏响,原来是医院举行升旗仪式。清爽的空气携着激昂的乐曲从窗口涌进,狭窄的病房里就有庄严的回响震颤胸口,这时,伟看见一直昏迷的父亲正渐渐苏醒,先是双腿立正似的合拢,接着手慢慢向头部挪,样子像在敬礼, 最后双眼缓缓睁开。

国歌浑厚雄壮,国旗冉冉升起。

伟发现父亲的眼里有了硝烟,耳里有了冲锋号角,那是一场难忘的反击战:在暴风骤雨般的枪声中,伟的父亲终于高高挂起血染的五星红旗,庄严敬礼。

国歌戛然而止,伟的父亲望着窗外的国旗,面带笑容永远闭合了双眼。

此后,每年国庆节,伟像父亲一样把庭院扫干净,在门前挂一面鲜红的国旗。

【1】给短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2】每逢国庆假,伟的父亲是怎样升国旗的?请用“ ”在短文中画出来。

【3】从父亲的升旗仪式中,你体会到他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

【4】父亲去世后,伟为什么要每年在家门前升国旗?

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

猴王出世(节选)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 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

1写出画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主要是对石猴的_______描写,从石猴的话中可以看出石猴_______的特点,也可以看出他做事_____________

3石猴能当上大王,下列说法不恰当的是(  )

A.他来历非凡,是受日月精华而形成的石猴,非一般的猴子能比。

B.他没有其他猴子没有的勇气和非凡的本领,以及高远的眼光。

C.他有很强的演讲才能,说话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16、课外阅读我能行。

竹子竹子是极平凡的,然而,竹子和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青青翠竹,全身是宝。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破的原料;竹皮可编织竹器;竹沥和 竹茹可供药用;竹笋味道鲜美,助消化,防便秘。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矿”。

我赞美竹子的无私奉献精神,更欣赏竹子那种顽强不屈的品格。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时,新笋就悄悄地在地下舒展身子。春雨一过它就像一把利 剑穿过顽石,刺破土层,脱去层层笋衣,披上一身绿装,直插云天。暑尽冬 来,迎风斗寒,经霜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充分显示了竹子不畏困难、不 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这是一种人们看不见而确实存在的品格。

自古以来,它和松、梅被人们誉为岁寒三友,竞相为诗人所题咏,为画家所描绘,为 艺术家所雕刻,为游人所向往。

我想,竹子的品格体现的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吗? 们每个人,需要的不也是这种精神吗?

1作者从          的用途出发,表现了青青翠竹,全身是宝”。

2短文重点写了竹子不畏困难、不惧压力的强大生命力。请你用  画出表现竹子生命力顽强的语句,用 画出作者由竹子引发联想的语句。

3短文在写法上同《白杨》一课相似,都是_______ 的文章。

4字的解释有:

A. 呼吸时进出的气。   B. 停止。

C. 消息。   D. 利钱;利息。

短文中的息息相关应属  项解释,自强不息应属  项解释。

5把文中画“”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判断下列表述的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 这段文字写了竹子的用途和品格。 ( )

(2) “岁寒三友指的是竹、松、菊。 ( )

(3) 短文把翠竹比作绿色的宝矿,用来说明竹子全身都是宝,用途非常广泛。( )

17、阅读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

王若飞同志是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解放前,他因从事革命工作,被敌人逮捕了。

在监狱里,他经常对难友们说:“敌人要摧残我们,我们一定要爱护自己的身体,我们是革命者,决不能向恶劣的环境屈服,要坚决斗争。”  

王若飞同志的身体不好,为了坚持对敌斗争,他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条件锻炼身体。

王若飞同志在狱中的锻炼方法之一是日光浴。他利用每天短暂的放风时间到院子里晒太阳。后来,他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敌人被迫允许他每天晒一两小时太阳。他就利用这个机会,躺在院子里让太阳晒全身,把皮肤晒得紫红紫红的。  

冷水擦身,是王若飞锻炼身体的另一种方法。那时,反动派百般折磨政治犯,别说洗澡,就连喝的水也不供给。但王若飞的言行感动了出身贫苦的老看守员,他偷偷地给王若飞买了几只大碗,王若飞同志每天用它盛冷水,用毛巾蘸着擦身,擦到全身发红为止。  

王若飞同志在狱中还有一种锻炼方法,叫做“室内体操”。体操包括伸腿、弯腰、曲臂等动作。不管三九天,还是三伏天,他都坚持锻炼。  

一次,一个难友问王若飞:“我有一事不明白,你骂日本人,骂蒋介石,天不怕,地不怕,真是好汉。可是,你坐在牢房里,还天天做操,又好像很爱护自己的身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王若飞同志说:“我不怕死,是因为敌人害怕我们的真理,我们必须拼死去保卫我们的真理;我爱护身体,是因为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更有力地保卫真理。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

1给短文拟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想方设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若飞狱中锻炼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_____”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5“我生为真理生,死为真理死,除了真理,没有我自己的东西。”这里的“真理”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拿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②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他怕师傅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

③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仔细瞧瞧吧——

④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来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⑤刷子李看着曹小三发怔发傻的模样,笑道:“好好学本事吧!”

⑥曹小三学徒的头一天,见到听到学到的,恐怕别人一辈子也不一定能明白呢。

1根据图示中的关键词,找出描写曹小三心理的语句,摘录下来,并体会他的内心。

2选文的主人公是刷子李,能否删掉描写曹小三的语句?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小三没有拜错师傅 B.师傅技艺高超,有此绝活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C.师傅奇特的规矩是为了引人关注 D.有本事的大有人在,不要轻易怀疑别人

19、课内阅读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遇到风沙还是雨雪,(  )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  )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  )不动摇。

......  ......

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2请用直线把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画出。这段话点明了白杨树的的精神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写到爸爸一手搂着一个孩子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了沉思。请发挥想像,说说爸爸可能在沉思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杨》一文表面上写 ),实际上是写   ),作者借白杨树的精神 来比喻边疆建设者(   ,借小白杨树迎着风沙成长比喻 )。这是(   )的写法。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写句子

1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国王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使节(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条路将我们联系在一起(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4%

(1)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天空中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缩句)

(2)我们不能随意破坏学校里的花草树木。(改成反问句)

(3)雨点落下来。(扩句,至少两处)

(4)同学们迎着早晨的朝阳认真地做操。(修改病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按要求写作文

在课本里,我们认识了小嘎子、祥子、严监生、刷子李……在生活中,我们与形形色色的人接触,如家里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学校的同学、老师,邻居的叔叔阿姨……

请选择一个人,选取他(她)的一两件典型事例,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表现这个人的特点。题目自定,字数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