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词匹配。
【1】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A.黄河远上白云间
B.奔流到海不复回
C.千古风流人物
D.远近高低各不同
E.芳草萋萋鹦鹉洲
【2】 ,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A.黄河远上白云间
B.奔流到海不复回
C.千古风流人物
D.远近高低各不同
E.芳草萋萋鹦鹉洲
【3】横看成岭侧成峰, 。(苏轼《题西林壁》)
A.黄河远上白云间
B.奔流到海不复回
C.千古风流人物
D.远近高低各不同
E.芳草萋萋鹦鹉洲
【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李白《将进酒》)
A.黄河远上白云间
B.奔流到海不复回
C.千古风流人物
D.远近高低各不同
E.芳草萋萋鹦鹉洲
【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
A.黄河远上白云间
B.奔流到海不复回
C.千古风流人物
D.远近高低各不同
E.芳草萋萋鹦鹉洲
【6】“羌笛何须怨杨柳”的下一句是 。
A.春风不度玉门关
B.一片孤城万仞山
C.不破楼兰终不还
D.孤城遥望玉门关
2、“花甲、而立、弱冠、不惑”四个词语所表示的年龄,正确的一项是( )
A.六十岁 四十岁 二十岁 三十岁
B.六十岁 三十岁 二十岁 四十岁
C.四十岁 三十岁 六十岁 二十岁
D.四十岁 二十岁 六十岁 三十岁
3、下列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出处和作者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刷子李——《红楼梦》——冯骥才
B.小胖墩儿——《小兵张嘎》——徐光耀
C.严监生——《儒林外史》——吴敬梓
D.祥子——《骆驼祥子》——老舍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精卫________ ________卓绝 全________全________
风雨________ ________相照 冲________陷________
5、名句积累。(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古代乡村中的儿童生活是一幅幅趣味横生的图画:“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看到了一幅“小儿种瓜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看到了一幅“稚子弄冰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看到了一幅“牧童晚归图”。
2.“黄河”是古代诗人们经常吟咏的对象,陆游的诗句“______________”,王之涣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都让我们感受到了黄河的雄伟气势。
3.写一条体现君子和小人为人不同的名言:____________________。
4.警察叔叔严肃地告诫罪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名言)
6、岳飞的“莫等闲, ”让我们意识到
7、积累与运用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有顽强意志力和坚定信念,像军神一般的________;还通过《_______》认识了有家国情怀的毛主席;《清贫》一课又让我们认识了_________的方志敏烈士。
8、巧填成语。
文________彬彬 | 点________哈________ |
巧________如簧 | 有口________碑 |
9、阅读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行动游行方阵中精彩亮相的彩车。有70组96辆。其中主题彩车62辆(21辆迎宾车),地方彩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澳门、台湾)34辆。主题彩车由北京市制作;地方彩车由中央台办、国务院港澳办和各省区市制作,北京市统筹指导。
与国庆60周年相比,70周年彩车数量体量更大,科技含量更高,造型工艺更为精美。
其中7辆主题彩车于2019年10月2日至31日在北京馆展出。1辆主题彩车于2019年10月2日至7日在天安门广场展出。34辆地方彩车于2019年10月2日下午2点至10月7日在奥林匹克公元展出,其余主题彩车将于2019年10月5日至31日在朝阳体育中心展出。
【1】在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的方阵中,有___辆主题彩车,___辆地方彩车亮相。共有_____组______辆。
【2】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国庆70周年彩车比60周年彩车科技含量更高。(______)
(2)主题彩车是由中央台办、国务院港澳台办和各省区市制作,北京市统筹指导的。(______)
(3)彩车共在三个地方展出。(______)
【3】2019年10月3日,小明想去天安门广场看广西省的彩车,你觉得可行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精彩片段。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每条船大约有五六千支,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间接叙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回顾课文内容,想一想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方面。
(1)算好天气:____________________
(2)算好受箭方法:_________________
(3)算好人:①鲁肃:___________②周瑜:_____________③曹操:_____________
【3】这个故事的结果表面是(_______),实际是(_______)。
A.诸葛亮神机妙算,周瑜自叹不如 B.诸葛亮如期交箭
11、阅读
课文节选: 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在①逗他生气,。②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外套,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上那头③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④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孩子的父亲——⑤船长从船舱里走了⑥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同时喊道⑦:“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小孩子⑧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人个⑨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40四十⑩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 批注: ①用“在”,表示“逗”的行为在持续进行,而在作者的叙述过程中,那种行为已经成为过去。 ②_______________ ③“横木那头”比“横木上”更精确地指出位置是横木的一头。 ④_______________ ⑤“孩子的父亲——”纯属多余。 ⑥_______________ ⑦删去“同时”,加一道”字,语言更加精简,更突出当时事态的紧迫。 ⑧_______________ ⑨_______________ ⑩全文数字均用汉字表示,统一更好。 |
【1】选文中所写的猴子龇牙咧嘴的一连串恶作剧行为可用“____________”一词来概括;而船长的言行则属于____________,这种智慧源于他的逆向思维能力。
【2】这篇课文原先被多家出版社的小学课本录用,其中某个较好的版本与统编本相比,被修改了10处(带阴影的是统编本删去的,黑体字是新加的)。请对上面的②、④、⑥、⑧、⑨处修改作批注说明。
【3】阅读课文节选后回答下列小题。
(1)孩子如果不跳水,父亲会不会开枪?怎样开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手们为什么觉得四十秒时间太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孩子一定要夺回帽子,可能是出于什么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写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件事过后,孩子会说些什么?船长会说些什么?水手们又会说些什么?展开你的想象,把他们可能想说的话写出来。
孩子可能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船长可能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手们可能会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徐庶走马荐诸葛
①徐庶,字元直。他化名单福,投奔刘备。刘备非常高兴,拜他为军师。徐庶几番设计,帮助刘备大败曹军。败军回许昌,曹操大为吃惊,问左右:“不知何人为刘备献策?”谋士程昱答道:“此人非单福,他是颍川的徐庶。丞相若用此人,召来不难。”便献上一计,曹操按程昱说的,派人把徐庶的母亲接到许昌,又让人模仿徐母笔迹,给徐庶写了一封假信,让他速来许昌相见,以救母命。
②徐庶是个孝子,他幼年丧父,弟弟徐康不久前也死了,家中只有老母亲一人,无人照顾。徐庶见信,泪如泉涌,只得拿着信去见刘备,把情况告诉刘备,请求能让他去与母亲相见。刘备闻言大哭,二人相对而泣,想不出什么好办法。第二日,刘备设筵席为徐庶送行。刘备、徐庶骑着马出了城,至长亭,下马相辞。刘备不忍相离,送了一程又一程。徐庶说:“请您不要再送了,咱们就此告别吧。”刘备拉着徐庶的手说:“先生此去,天各一方,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说罢,泪如雨下。徐庶挥泪告别,刘备骑马立于林畔,目送徐庶。看着看着,目光被一片树林挡住,刘备以鞭指道:“我真想把这片树林砍光,好多看他几眼!”
③忽见徐庶拍马而回,刘备喜出望外:“莫非先生改变主意了?”徐庶勒马对刘备说:“我因心绪如麻,忘了一件大事。有一位奇士,就在襄阳城外二十里的隆中,您何不把他请来,此人必有大用。”这个人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人物——诸葛亮。徐庶详细介绍了诸葛亮的才德,建议刘备亲往隆中相请。刘备欣然接受。
【1】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徐庶离开刘备赶去曹操那里的原因( )
A.曹操实力雄厚
B.曹操求贤若渴
C.徐庶与刘备有矛盾
D.曹操软禁了徐庶的母亲
【2】第③自然段画线的句子中,刘备“喜出望外”的原因是( )
A.徐庶来推荐诸葛亮了
B.诸葛亮要来了
C.以为徐庶改主意了
【3】文题“徐庶走马荐诸葛”中“走马”的意思是( )
A.牵着马走
B.骑着马跑
C.走马上任
D.追着马跑
【4】短文选自四大名著之——《_______》,作者是________。选用文中三个人名,填填歇后语:______进曹营——一言不发;______借荆州——有借无还。
【5】你能猜出文中加点词语的大致意思吗?
左右:____________ 筵席:_____________ 隆中:_____________
【6】文中描写哭的词语有很多,请你找出来并写下来。(写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
【7】小说中的人物总是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篇文章虽短,却有三个人物的形象跃于眼前,请选择一个人物,摘录人物言行,并写下有什么性格特点。
我选择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
人物言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格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赵王到了渑池,会见了秦王。秦王要赵王鼓瑟。赵王不好推辞( ),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赵王对秦王鼓瑟。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秦王拒绝( )。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缶 。蔺相如也叫人记录下来,说在渑池会上,秦王为赵王击缶 。
【1】给文中加点的词换个词语,意思不变。
【2】按要求改写句子。
(1)蔺相如走到秦王面前,请他为赵王击缶。
改成直接叙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改成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渑池之会”突出了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嫦娥工程”
我国启动的“嫦娥工程”是指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预先研究,利用先进仪器对月球的资源和能源分布以及特殊环境进行全面的探测。
我国航天的能力已经具备了探月的水平。这次我国的月球探测工程将分为“绕”“落”“回”三个阶段实施。第一期工程的目标是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探测月壤(rǎng yǎng)厚度,探测地月空间的环境;第二期工程的目标是发射月球探测器登陆月球;第三期工程的目标是实现月球表面巡视勘察与采样返回。
在古老的神话故事里,月亮上有仙女嫦娥居住的广寒宫,还有桂花树和捣药的玉兔。而在现实中,月球是解开诸多宇宙谜团的一把钥匙,它上面还储备着极其丰富的资源。半个多世纪以来,月球探测一直是各国激烈竞争的科研领域。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星球。月球很早以前就进入宁静阶段,保留了大量的原始信息,是研究宇宙起源的很好的载(zǎi zài)体。月球上已知的有100多种矿物质,其中有6种是地球上没有的。在月球表面厚厚的尘土里,蕴藏着一种重要的能源——氦-3,它在地球上十分罕见,是可供(gōng gòng)核聚变的主要原料之一。据估算,月球上有300万~500万吨的氦-3储量,能够支持地球7000年的需电量。月球上这些特有的矿产和资源,对我们人类来说是个大宝库。
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就进行了有关月球探测方面的研究和讨论,月球正在成为我国科研的新大陆。我国的探月工程虽然起步较晚,但在运载火箭、有效载荷(hé hè)的卫星部分、测控系统方面具有自己的优势。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什么是“嫦娥工程”?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这个工程将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实施。
【3】文章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试选择一种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月球是研究宇宙起源的很好的载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文章最后一段话,我们应如何评价我国的探月工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片段,完成练习。
草船借箭(片段)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1】文中“大雾漫天”中的“漫”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音序____,用部首查字法查___部。“漫”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水过满,溢出。来;②满、遍;③没有限制。文中“漫”字应选____
【2】诸葛亮料定曹操一定不敢出兵,是因为( )
A.曹操的兵力少,而东吴和蜀汉联手,兵力非常多。
B.曹操生性胆小怕事,面对诸葛亮他心里充满畏惧。
C.曹操生性多疑,在大雾天气而且不了解对方的情况下,他绝对不会贸然出兵。
【3】片段中画“____”的句子运用_____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__,这也暗示诸葛亮借箭能够成功。
【4】诸葛亮为什么下令把船一字摆开,后来还要掉头?(多选)( )
A.船一字摆开,可以增加受箭面积,确保箭的数量多。
B.为了让曹军看清楚东吴军队的阵势之大,以产生畏惧之心。
C.掉头可以让船的两面都受箭,以增加箭的数量,利于保持船的平稳,也为借箭成功后离开节约了时间。
【5】请简要概括诸葛亮的人物形象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神圣的路程
公元前490年,在雅典城外的马拉松平原,雅典军队与波斯军队展开了一场恶战。这一战对于雅典人来说( ),这是保卫雅典的最后防线。当时,波斯军队的兵力远远超过雅典军队,雅典城处境危急。
雅典军队的主帅派人去斯巴达,请求出兵支援。他把任务交给了传令兵菲迪皮茨。菲迪皮茨年轻勇敢,他日夜兼程,跑了两天两夜,才到达斯巴达城。但是,斯巴达人没有答应出兵救援。菲迪皮茨只好失望地回到马拉松平原,将情况报告主帅。
没有援兵,雅典人只能( )了。雅典将士没有一个退缩,他们( ),浴血奋战,终于战胜了强大的波斯侵略军。
此刻,菲迪皮茨又受命将胜利的消息,传达给雅典城中的百姓。他手拿火炬,向雅典城跑去。在艰苦的战斗之后,菲迪皮茨已经很疲惫了,而且,他还负了伤,胳膊上的伤口还在淌血。渐渐地,他觉得自己的腿越来越沉,这段路也显得格外( )。为了让雅典城的人民尽快得到胜利的喜讯,菲迪皮茨在心中默默地念道:“快跑,快跑。”路在他脚下一点点儿地缩短,雅典城在他眼前渐渐( )起来,快到了,快到了……
菲迪皮茨终于到达了雅典城。“同胞们,我们胜利了!雅典胜利了……”他兴奋地喊着,用尽最后的力气冲进沸腾的人群,倒下了。
为了纪念这位英雄,发扬他顽强拼搏的精神,1986年,人们在雅典举行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时,设立了名叫“马拉松”的长跑项目,从马拉松平原的起跑点出发,到雅典城,全场40公里,也就是菲迪皮茨当年传送捷报时跑过的全程。
现在,马拉松长跑不仅是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一个比赛项目,而且成为全世界人民喜爱的一项群众性体育活动。
【1】把下面的词语填入文中相应的括号里。
清晰 漫长 斗志昂扬 至关重要 孤军作战
【2】找出文中最能表现菲迪皮茨精神的一个词语,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句子里加点词语的意思。
(1)菲迪皮茨年轻勇敢,他日夜兼程,跑了两天两夜……
日夜兼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长约40公里,也就是菲迪皮茨当年传送捷报时跑过的全程。
捷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短文,你知道了关于马拉松长跑的哪些知识?请你写出三个要点。
①
②
③
【5】“神圣的路程”指的是哪段路程?为什么把这段路程称成为“神圣的路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欢乐谷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哭了,我们毕业生都哭了。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怕呢!当我们回到小学来的时候,无论长得多么高,多么大,老师!你们要永远拿我当个孩子呀!
做大人,常常有人要我做大人。
宋妈临回她的老家的时候说:
“英子,你大了,可不能跟弟弟再吵嘴!他还小。”
兰姨娘跟着那个四眼狗上马车的时候说:
“英子,你大了,可不能招你妈妈生气了!”
蹲在草地里的那个人说:
“等到你小学毕业了,长大了,我们看海去。”
这些人都随着我的长大没有了影子了。他们是跟着我失去的童年一起失去了吗?
“英子,去把这些钱寄给在日本读书的陈叔叔。”
“爸爸!”
“不要怕,英子,你要学做许多事,将来好帮着你妈妈。你最大。”
于是他数了钱,告诉我怎样到东交民巷的正金银行去寄这笔钱——到最里面的台子上去要一张寄款单,填上“金柒拾元整”,写上日本横滨的地址,交给柜台里的日本人!
我虽然很害怕,但是也得硬着头皮去——这是爸爸说的,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闯练,闯练,英子。”我临去时爸爸还这样叮嘱我。
我心情紧张地手里捏紧一卷钞票到银行去。等到从最高台阶的正金银行出来,看着东交民巷街道中的花圃种满了蒲公英,我很高兴地想:闯过来了,快回家去,告诉爸爸,并且要他明天在花池里也种满了蒲公英。
快回家去!快回家去!拿着刚发下来的小学毕业文凭——红丝带子系着的白纸筒,催着自己,我好像怕赶不上什么事情似的,为什么呀?
进了家门来,静悄悄的,四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坐在院子里的小板凳上,他们在玩沙土,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是因为爸爸今年没有收拾它们——修剪、捆扎和施肥。
……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1】短文中第1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写出了英子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2】简要概括出我去正金银行寄钱时的心理变化过程。
( )→( )→( )
【3】短文中的爸爸是个怎样的人?在“我”的生活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中画波浪线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怎样理解“爸爸的花儿落了”与“我已长大了”之间的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
特殊的圣诞礼物赛珍珠
(1)圣诞节前夜,鲍勃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想着第二天要干的事。他家里并不富裕,过圣诞节最使他高兴的,就是吃火鸡和母亲做的馅饼。他姐姐每年都要缝制一些圣诞礼物,而父母总给他买些他需要的东西,比如说一本书什么的。而他呢,也总是把零用钱攒起来,给他们每个人都买份礼物。
(2)他很爱他的父亲,可他父亲从没意识到他的爱,这让他感到很失落。他想,这个圣诞节他就十五岁了,该送给父亲一份更好的礼物,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老是到商店里去给他买条普通的领带。他侧身躺在阁楼的床上,眼睛望着窗外,心里琢磨着。
(3)记得小时候父亲告诉过他,耶稣是在牲口棚里诞生的。还说牧师和圣人来到牲口棚,给人们带来了圣诞礼物。想到这,他忽然闪过一个念头:对啊,我为什么不能在牲口棚里送给爸爸一件特殊的礼物呢?我可以早早起床,悄悄地去牛棚里,一个人给牛添草加料,把奶挤了,并将牛棚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样,爸爸进去挤奶的时候,就会发现所有的事情都干完了。这不就是给父亲的最好礼物吗?他凝望着满天的星斗,不觉得.意.地笑了。
(4)这一夜,他醒了好多次,每次都要擦根火柴,借着火光看他那只旧表。
(5)凌晨两点半他就起了床,悄悄下楼,轻轻拉开房门,蹑手蹑脚地走向牛棚。牛棚里,一头奶牛睡眼惺忪地望着他,显出惊奇的样子,好像在说:“你好早啊!”
(6)过去,他从来没有独自挤过奶,现在觉得似乎要做一件极不简单的事。他开始干起来:给牛添草加料,挤奶,接着打扫牛棚……诸事完成后,他便小心翼翼地关上牛棚的门。
(7)回到房间,他一看表,离四点只差5分钟了。他赶紧脱掉衣服,跳上床,像地鼠一样钻进被窝,用被子捂住头,尽力控制自己激动的喘息声,生怕父亲听见。这时,房门开了。
(8)“鲍勃,”父亲的声音,“虽然是圣诞节,但我们也得起来干活啊,孩子。”
( 9)“好——吧——”他故意装作还没睡醒的样子。
(10)“那我先去了,我得把事情先干起来。”
(11)门关上了。他仍躺在床上,忍不住笑出了声,想到等一会父亲就会明白一切时,他的心跳得都快蹦出来了。
(12)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他终于听到了父亲的脚步声,接着门开了。
(13)“鲍勃!”
(14)“嗯,爸爸——”
(15)“你这小鬼,”父亲激动得话也被哽住了,“你这家伙骗了我,是不是?”
(16)“这是给您的圣诞节礼物,爸爸!我爱您!”
(17)父亲紧紧地搂住了他,双臂在他的后背上下抚摸着,滚烫的泪水滴到了他的面颊上。
(18)“我也爱你!孩子,我真谢谢你!再没人比这干得更棒了!”
(19)那一瞬间,他心里猛然一暖,眼睛一下子湿润了,原来爱是需要表达的!
(选自《中学生阅读》有删改。赛珍珠,美国作家,193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特殊的圣诞礼物”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请摘录原文语句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3分)
不觉得意地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第②段中说“可他父亲从没意识到他的爱”,读完文章,请说说父亲是否意识到了他的爱,并简述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从人物描写或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⑦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后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简要回答。(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读片段,完成后面的练习。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1】凡卡称老板的孩子为“小崽子”带有的感情( )
A. 亲热 B. 蔑视 C. 仇视 D. 喜爱
【2】“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的“捞”字意思是( )
A. 从水里取东西 B. 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
C. 顺手拿或拉 D. 得到机会
【3】节选部分是从哪几方面写出凡卡当学徒的痛苦生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照样子,改句子。
例:你们不能这样做。
你们怎么能这样做呢?
(1)淤泥承受不住这样重的老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尔内看到主人倒下,发疯似的扑到凶手身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展示台。
题目:与名著中的人物聊聊天
提示:走进名著,用心阅读名著,放飞想象,穿越时空,和书中的人物聊聊天,或聊聊自己的梦想,或谈谈未来的打算,或讨论社会热点问题……作文应围绕某一话题,内容要具体,条理要清楚,语句要通顺,情感要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