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将相和》中的主要人物是( )

A.赵王  B.蔺相如  C.廉颇  D.秦王

 

2、下面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一声不吭 发怔 茏罩 铃铛 拇指

B.养尊处优 放肆 簇拥 熟练 斩新

C.眼疾手快 喉咙 尊重 垫子 特殊

D.胸有成竹 吓唬 锻炼 眷恋 慈详

3、下面词语填入横线上恰当的一项是(  )

她嘴上说话比蜜还甜,却在暗中 算计人,真是一个两面三刀的人。

A.兜圈子

B.撂挑子

C.下绊子

D.扣帽子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将下面的警句补充完整。

1.“路遥知马力,__________。”人与人之间相处,时间越长,越能知道人的忠诚。

2.“听君一席话,__________。”有时我们就要倾听别人的意见,这样能够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

3.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莫道君行早,____________

读书须用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近山识鸟音。

5、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啼(   涯(   跤(     疆(  

蹄(   崖(   皎(     僵(  

 

6、照样子,写词语

密密层层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闹嚷嚷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很远很远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7、比一比,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望”字组成不同的词填空。

(1)我的( )是长大了当一名老师。

(2)在战争年代,孩子们多么( )有一本教科书啊!

(3)老师( )我们的德、智、体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4)( )已久的“六一”儿童节终于到来了。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是等着有人骑到它背上,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马腿伸开了,马脖子也长了,马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那匹马就变模糊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那条狗十分凶猛,它在前面跑着,后面似乎还跟着好几条小狗。跑着跑着,小狗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接着又来了一头大狮子,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一模一样,也是那么大,也是那么蹲着。可是,一转眼就变了。要想再看到那头大狮子,怎么也看不到了。  

(1)照样子,写词语。梨黄    ________、________

一模一样    ________、________

金灿灿    ________、________  

(2)写近义词。一转眼——________         凶猛——________  

(3)照样子,写出马变化的句子。跑着跑着,小狗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看着看着,________。  

(4)填空第一自然段中的四个一会儿说明了________,这段文字写出了火烧云________的特点。

10、你觉得本课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

 

11、课内语段精读。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试试看吧。”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1选文中的病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描写病人神态的语句。

3文中的叠词“一刀刀”是为了突出手术________________ 。“一次又一次”是为了突出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沃克医生的双手有些颤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凤辣子初见林黛玉》片段,回答下列问题。(12分)

一语未了(liǎo  lē),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zēnɡ cénɡ)迎接远客。 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   )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xì  jì)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近来。这个人打扮与众不同( ):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 zhāo cháo)阳五凤挂珠钗;项下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

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了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1)请在括号里用“√”给本文的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

(2)请为画横线的词语写一个近义词,将其填在旁边德望括号里。(2分)

(3)本片段的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请用_画出描写王熙凤衣着的句子。(2分)

(5)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个片段是节选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_________,文段通过对人物________ _______两个方面的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个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的人物形象。(3分)

 

13、奇奇还搜集到了下面有关会意字的相关资料,也想放置在文化墙上,请你阅读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沿用至今的古老文字系统,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500年以上的历史了。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会意字也是如此。会意字的意义不是简单的意义相加,而是一种整体的凝结和叠加。会意字以它独特的成字方式,反映着中国古人思想发展、认识世界的过程。

(材料依据相关资料编写)

材料二:

会意字趣谈

①会意是一种造字方法,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物形体会合起来,从它们的联系或配合上表示出一种新的意义,通常是抽象的。许多会意字透射出先民们丰富的联想和率真的态度。

②有些会意字,其造字之意颇能反映古人的某些概念,如“盗”字,上半部分“次”,表示张口流出口水之意,下半部分是“皿”,指盛食物的器皿。“盗”在古代有“偷”的意思,古人用“次”“皿”二字来表示好吃的东西是偷的对象,这是一种特殊的联想,由此可见古人造字时表情达意十分大胆率真,也颇具幽默感。“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结合下面“休”字的演变过程及汉字含义,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出字的意义。

“休”字的演变过程及汉字含义:

字形是左边一个人,右边一棵树,人倚靠着树休息。本义是“休息”,引申为歇息、停顿的意思。

③像这样由不同的字组成的会意字叫作异体会意字,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会意字叫作同体会意字,它是由两个或多个相同的字重叠组合在一起的。二字重叠的多是左右并列结构,三字重叠的多是塔形,上下结构,看起来像体操运动中的叠罗汉。例如三个“人”组成“众”,三个“火”组成“焱”,三个“木”组成“森”,三个“日”组成“晶”等。

(摘自《学生天地》,有删减)

材料三:

和会意字有关的小故事

从前,有一个富家子弟,天天游手好闲,结果坐吃山空,很快便把祖业败光。一天,他闷闷不乐地在院子里踱步,抬头看见一株根深叶茂的老树,他竟悟出自己贫困的原因。他连忙把儿子叫过来,说:“你看!四方形的院子中央种着一棵树,不就是一个困字吗?我们快把这害得全家倒霉的老树砍下吧!”儿子深知,就是父亲好吃懒做,他们家才很穷,所以砍树也无补于事,便说道:“没有木头,便剩下你一个人站在院子中央,‘困’变成了‘囚’,不是更糟糕吗?”为免沦为阶下囚,他便听从儿子的话,放弃砍树。

(摘自《语文世界》(小学生之窗口),有删减)

【1】(信息提取)结合材料二将会意字的含义补充完整。

会意字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____________会合起来,从它们的联系或配合上表示出一种____________的字,从____________中便可想象出字的意义。

【2】(内容理解)下面对于会意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的使用历史源远流长,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

B.会意字都是由两个或多个同样的字重叠组成的,所以会意字又叫同体会意字。

C.“休”是一个会意字,字中的部件“木”代表“树”,“休”字表示“人”倚靠着“树”休息。

D.“困”和“囚”两个字都是异体会意字,其中“口”可表示四周范围有限制。

【3】(字义推断)请仿照材料二中对“休”的字义演变过程的介绍,对“从”字进行介绍。

字形是两个人,一个人紧跟在另一个人后面走。由此可推出本义是__________,引申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

【4】(字义推断)下面是奇奇找到的两个会意字,请你根据字形试着说出它们的意思。

(1)鸣=__________+__________          意思:__________

(2)焚=__________+__________          意思:__________

14、阅读

暴风雨

①闷热的夜,令人窒息,我辗转不眠。窗外,一道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大地轰鸣,使人惊恐。

②一道闪光,一声清脆的霹雳,接着便下起了瓢泼大雨,宛如天神听到信号,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

③狂风咆哮着,猛地把门打开,摔在墙上,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④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

⑤一小股雨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

⑥不一会儿,铿锵的乐曲变成节奏单一的旋律,那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着沉睡人儿的疲惫躯体。

⑦从窗外躲进来的第一束光线,报道了人间的黎明。碧空中飘浮着朵朵白云,在和煦的微风中翩然起舞,把蔚蓝色的天空 得更加明亮。

⑧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迎接喷薄欲出的朝阳。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⑨常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迎着朝霞,披上玫瑰色的丽装;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⑩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

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

【1】第⑥段中,“铿锵的乐曲变成节奏单一的旋律”实指_____________

【2】第⑦段“ ”处应填的动词是( )

A.点缀

B.擦洗

C.洗涤

D.擦拭

【3】“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题为“暴风雨”,却又花了将近一半的篇幅写“更加绚丽的早晨”,意在表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学类文本阅读。

迎着风走

①一群探险者,听说某地新发现一个岩洞,兴冲冲地赶去探险。他们爬上山坡时,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一进洞,他们便被洞中的天然钟乳岩所吸引,一路观赏,不觉越走越深。虽然岔路很多,他们并不害怕,每到一个岔路口,他们都会留下一个标记。

②不知过了多久,手电筒的光暗下去时,他们还没有走到岩洞的尽头。于是,他们决定往回走。走来走去,才发现迷了路。每一个岔路口都有标记,每一条通道都似曾相识,他们有些手足无措,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在等待着他们。

③终于,他们的手电筒全熄灭了,周围一片黑暗。一开始,他们还想寻觅洞口微弱的光亮,可是走到哪里都是无尽的漆黑,他们互相牵着的手已经沁出了汗水。夜光手表显示已是下午六时,外面应该暗下来了,而且他们被饥饿包围着,原以为洞不会太深,所以他们没有准备食物。绝望渐渐爬上他们的心头。

④沉默了一会儿,领队忽然问谁有打火机,有人将打火机递给他。他点燃打火机,屏住呼吸,一动不动地看着那簇火苗。忽然,火苗微微地倾斜了一下。领队看了一下,熄灭打火机,带着大家向与火苗倾斜相反的方向走去。就这样,每到一个岔道口,他都用打火机微弱的火苗捕捉那一丝微风。大家仿佛看到了希望。可是打火机里的汽油很快便用完了,人们的心再度沉下去。

⑤领队忽然脱光上身,站在岔道口,静静地感觉那极微弱的风。其他人也纷纷效仿,就这样,他们又走了许久。风渐渐大了起来。终于,他们找到出口,人们纷纷赞叹领队的智慧与冷静。

⑥生活中,我们常常在挫折与磨难中陷入困境,不知何去何从。更多的时候,我们总是选择逃避,可是路越走越艰难。人生际遇就像故事中黑暗的岩洞,只有迎向生活的风雨,我们才会在没有光亮的情况下找到光明的出路。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1)滋于言表: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手足无措: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领队分别用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带领大家在黑暗中找到出口,领队的智慧与冷静受到大家的赞叹。

【4】读第④段划线的句子“可是打火机里的汽油很快便用完了,人们的心再度沉下去。”联系上下文,此时,人们的心里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启发?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铁骨铮铮(节选)

在中华民族的史册上,爱国主义是其光辉灿烂的篇章,志士的名字如繁星浩瀚,壮烈的业绩与日月同光。民族英雄们以“铁骨铮铮”挺起了中华民族坚贞勇毅、自强不息的脊梁。

抗元将领文天祥,于国家危亡之际,竭诚全力,率兵抗元,被俘后坚贞不屈,从容赴死。他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遗言,成为激励后人、砥砺气节的千古绝句。抗金名将岳飞,以“还我河山”为铭言,为收复失地,率领岳家军精忠报国,冲锋陷阵,二十年金戈铁马,边关鏖战,英雄们的名字让敌人闻风丧胆。爱国诗人陆游心系国家的危亡,两鬓苍苍仍壮心不已,临终时仍在嘱咐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苏武出使被扣,荒漠牧羊十九载,仍手持节杖,心向汉廷。史可法扬州死节,戚继光痛击倭寇,于谦、张煌言、辛弃疾、严常山……这些古代民族英雄一腔浩然气,耿耿忠烈心,历来被人们景仰和称颂。他们的爱国精神浇铸了后人的钢筋铁骨,鼓舞着近现代英雄与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封建主义做拼死的抗争。从林则徐到孙中山,从农民的太平天国到资产阶级的共和国,从起义改良到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多少英豪“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前赴后继,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

……

同学们,请注视国旗下笔直的旗杆吧!它迎风坚挺,岿然不动,那不就是中华英雄铮铮铁骨的象征?让我们继承前人的遗志,挺起钢铁般的脊梁,在进军现代化的路上续写中华民族灿烂的篇章!

1请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排比句。

2(1)他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遗言。

这句话中的引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史可法扬州死节,戚继光痛击倭寇,于谦、张煌言、辛弃疾、严常山……

这句话中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哪些爱国诗人留下的爱国名篇?把它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家是什么

家是什么?

家是风雨中一间小屋,家是大雪天的一把酒壶。

家是什么?

家是锅碗瓢盆油盐酱醋,

家室高堂孺子共伴红烛。

家是什么?

家是远行时的一声声叮嘱,

家是重逢时流落的泪珠。

家是什么?

家是姑舅叔伯彼此相助,

家是赵钱孙李兄弟手足。

家是亲情的归宿,

家是半夜梦醒依旧未眠的慈母,

家是人生课堂——

读不完的一部长书……

【1】1小节诗中,作者把家说成   ,这是因为

【2】诗中,作者运用比喻手法来描写家。在这一系列比喻中,你喜欢的说法是  

这是因为  

【3】读了这首诗,请用一两句话说说你的感受。

 

 

 

18、带着问题来读书

(1)课文以“与象共舞”为题体现了( )

A.泰国人与大象之间的关系十分亲密和谐

B.大象给泰国人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乐趣

(2)课文是按照先__________后__________的顺序叙述的

 

19、阅读课文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在逗他生气,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扎进一样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哭笑不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孩子哭笑不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孩子走上桅杆顶端横木上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画“____”的句子可以看出孩子的处境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画出两处猴子十分放肆的句子。用“﹏﹏﹏”画出两处孩子感情变化的句子。

5回答问题: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是怎样做的?你认为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一句中短暂的“四十秒钟”和后面的“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里互相矛盾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改句子(5分)

(1)这个笑容恰像你所看到的维苏威火山边上那些小块平地上凝固起来的波状的满是蛆虫似的一片一片的熔岩一般。(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民代表走进人民大会堂(扩句提示:来自哪的?怎样走进?什么样的大会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黛玉连忙起身接见(改成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把墙刷得又白又匀很不容易(改成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只蜘蛛在墙角荡来荡去(改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改为转述句。

(1)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过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武松道:“这可奇怪了!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请把下面的反问句变为陈述句。

(1)怎么,难道你还不服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样好的天气,难道我们不应该出去游玩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题目:他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可以填“感动”“生气”“伤心”等,注意写出事情的经过和这个人当时的样子及表现,突出他的内心活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