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点字的意思与其他两个不同的句子是( )
A.刷子李是个身怀绝技的于艺人。
B.每次干完活,他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C.他亲眼见到了师傅身上的绝活,算是开眼界了。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昼夜(zhòu) 牲畜(chù) 妒忌(jí) 风光旖旎(yī)
B.琴弦(xián) 秉性(bǐng) 手绢(juàn) 碧波万顷(qǐng)
C.弓弩(nú) 颧骨(quán) 矜持(jīn) 老干虬枝(qíu)
D.秽物(huì) 拴住(suān) 发怔(zhèng) 龇牙咧嘴(lié)
3、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着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这段话运用了( )的描写。
A.语言和神态
B.动作和神态
C.动作和语言
4、按课文内容填空。
《草船借箭》一文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______》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变的。课文写________由于嫉妒________的才干,要诸葛亮在十天内造好________支箭,以此来________他,诸葛亮同周瑜斗智,用________向曹操“借箭”,挫败了周瑜的________,表现了诸葛亮________,才智过人。
5、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____机______算 养______处______ 喜不____________
____有______竹 心______胆______ 碧波____________
6、辨字组词。
赏﹙ ﹚ 喷﹙ ﹚
常﹙ ﹚ 愤﹙ ﹚
竞﹙ ﹚ 蚀﹙ ﹚
竟﹙ ﹚ 浊﹙ ﹚
7、用带点的词照样子造句。
8、近义词:选择合适的词填空。
1.聪明——聪颖:“聪明”可指人或动物,兼用于口语和书面语;“聪颖”着重指才能出众,语意较重,多指人,用于书面语。 这个孩子天生( ),智慧超群,他调教的小狗也十分( )伶俐。
2.忠实——忠诚:“忠实”强调老实可靠,是中性词,有时也指真实的意思;“忠诚”强调尽心尽力,是褒义词。 他对组织十分( ),一直( )地执行组织交给的任务。
3.埋怨——抱怨:“埋怨”指因为事情不如意而对自己认为原因所在的人或事物表示不满; 做错事只能怪自己,不能( )别人,更不能( )规章制度的严格。“抱怨”指心中不满,数说别人的不对。
4.清澈——澄澈:“清澈”强调清而透明;“澄澈”强水的干净透明,程度比“清澈”更深。 龙潭山庄的湖水( )见底,附近的村民用( )的湖水洗衣做饭。
5.搭救——解救:“搭救”多指帮助个人;“解救”的对象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 为了( )受灾的同胞,他多次深入重灾区,甚至有一次为了( )两个年幼的孩子而险些丢了性命。
9、重点分析
尼罗河被称为埃及的母亲河。它每年定期泛滥,给河两岸带来肥沃的淤泥。金字塔就建在尼罗河的西岸。
古埃及人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比如,在天文历法方面,他们将一年定为365天,并规定每年12个月,一个月30天,剩余5天作为节日。
古埃及人掌握了精湛的造船技术,这些船能在尼罗河上航行。
【1】关于尼罗河你了解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埃及人做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给别人留一点缝隙
维克多·雨果是法国著名作家。十九世纪初,雨果中学毕业后进入法学院学习。但是他的兴趣在于写作,为此他的叔叔还特意奖励给他一支从英国带回来的钢笔。这种钢笔在当时很少见,所以雨果格外珍惜。
一天中午,雨果从食堂吃饭回来,却发现自己的钢笔不见了!雨果仔细回忆了一下,中午他离开教室时,教室里只剩下同桌贝瑞了,而吃完饭,自己又是第一个到教室里来的,所以钢笔一定是贝瑞拿走的。
下午上课时,同学们都陆续进了教室。普瓦图老师也走了进来。雨果站起来怒气冲冲地说:“老师,我的钢笔不知道被谁偷走了。”听了雨果的话,同学们都表示不是自己所为。“很简单,挨个搜查一下书包就知道了。”雨果说着眼睛瞟向贝瑞,贝瑞则紧张地低下了头。“别这样说,也许是你不小心放在别处忘了呢?”普瓦图老师见状,笑了笑说,“这样吧,大家先帮雨果找一下,说不定就找到了。”
于是,同学们都起身在教室的各个角落找起来,突然听到贝瑞激动的声音:“找到了,老师,我找到雨果的钢笔了!”普瓦图老师笑着接过钢笔递给雨果。雨果张开嘴巴,似乎想要说什么,被普瓦图老师用眼神制止了。
放学后,普瓦图老师把雨果留了下来。雨果不解地说:“我敢肯定就是贝瑞拿走了钢笔,您这样做不是让他逃脱了吗?”普瓦图老师拍了拍雨果的肩膀说:“他拿没拿其实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他以后还会不会再拿。经过今天这次警告,我想贝瑞以后一定不会再做同样的事情。有时候,我们要学着给别人留一点缝隙,给他们一次悔改的机会。我想,这样做比惩罚更有效果。”雨果听完深有感触地点了点头,而普瓦图老师对他的教导也深深印在他的脑海中,并成为他日后交际的一个准则。
【1】这篇短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时间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你认为是贝瑞拿走了雨果的钢笔,你是根据文中的哪些描述作出的判断?用“ ”画出相关的句子。
【3】根据对话前的提示语及人物语言,猜一猜说话者内心的想法。
(1)雨果站起来怒气冲冲地说:“老师,我的钢笔不知道被谁偷走了。”
雨果心想:________________
(2)雨果不解地说:“我敢肯定就是贝瑞拿走了钢笔,您这样做不是让他逃脱了吗?”
雨果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讲述的是_____(谁)的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5】在这件事情上,你同意普瓦图老师的观点吗?说说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默读短文,回答问题。
罗盛教(节选)
①1952年1月2日早晨,朝鲜石田里的山野上铺着厚厚的雪。几个朝鲜小朋友在河面上滑冰。突然喀嚓一声,冰破了,一个孩子惊叫一声,掉进了冰窟窿。他的同伴都吓得哭了起来。
②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罗盛教正好走过这里。他听到叫声,知道出事了,就急忙向河边跑去。他一边飞奔,一边脱棉衣。冰窟窿里泛着水花,罗盛教猛地跳了下去。冰下的水流很急,不知把孩子冲到哪里去了。他在水里摸了好一阵,也没摸到。
③罗盛教钻出水面吸了口气,立刻又钻了下去。孩子们站在冰上,焦急地盯着冰窟窿。一会儿,水面上伸出两只小手,接着是孩子的脑袋。罗盛教把孩子托上来了!孩子用两只胳臂扒住了冰,______(使劲 使尽)往上爬。没想到哗啦一声响,冰塌了一大片,孩子又掉进水里了。
④罗盛教钻出水面,他的脸和脖子全冻得发紫了。他深深地吸了口气,第三次钻进水里。过了好一会儿,才看见孩子慢慢地露出水面,是罗盛教用头和肩膀把他顶出来的。孩子得救了,罗盛教已经______(使劲 使尽)了全身的力气,光荣地牺牲了。
【1】在文中括号内选择合适的词语。
【2】读了罗盛教故事,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___________
12、课外欣赏。
老军人
初春的一天,我在火车站前等公交车时,几乎是被人拥上了公共汽车。一上车,我的目光便被一位靠窗坐的老军人吸引住了。他年近七十,军帽下露出如雪的鬓发,在鲜艳夺目的领章帽徽衬托下,显示出一种军人的威严。∥
车到了广场站,我终于轮到了一个座位,站得僵直的双腿得到了解脱,这时,上来一位抱孩子的妇女,车厢里立刻响起售票员的声音:“哪位同志给抱孩子的让个座!”我是个年轻人,本想站起来,可又感到站立的滋味实在难受;迟疑之间,那稳重、沉默的老军人突然第一个开口了:“请到这里坐吧!”他扶着椅背吃力地站起来,拉过妇女坐到他的座位上,那军人头顶上的红五星仿佛是一朵鲜红的云霞,在车里闪闪发光。
此刻,我身下的椅子像长出无数钢针,使我疼痛难忍。我第一次体会到坐着的滋味比站着的难受得多,于是我就悄悄地离开了座位,让更需要的人去歇歇吧!谁知,车子猛一停,强大的惯性使我失去了平衡。我身子不由自主地向前裁栽去,一脚踩在老军人的脚背上,可是他竟一点儿知觉也没有。∥
终点站到了,人们蜂拥而下,老军人最后一个走出车门。此时,我看到他的左腿直挺挺地朝前挪动,发出“咯吱”的响声。啊,原来那是假肢!我不由得站定了脚步,望着他那一跛一跛的身影消失在茫茫的人海里……∥
【1】用“ ”在文中画出描写老军人外貌的句子。
【2】当售票员喊“哪位同志给抱孩子的让个座”时,“我”为什么迟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第二自然段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把 当作 来写,表现出老军人的 。
【4】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我”为什么站定了脚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当时就在车厢里目睹了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
又是一个中秋夜,阿炳在邻家少年的搀扶下,来到了二泉。月光似水,静影沉璧,但阿炳再也看不到了,只有那淙淙的流水声萦绕在他的耳畔。他想起了师父说的话,想到了自己坎坷的经历。渐渐地,渐渐地,他似乎听到了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1】“他想起了师父说的话”,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片断对月色的描写非常美,请你写两句描写月色的古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片段结尾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4】阿炳之所以能从泉声中听到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
14、阅读《祖父的园子》片段,回答问题。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选文中都写了哪些事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些庄稼、农作物在园子里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段落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快手刘(节选)
冯骥才
①快手刘是个摆摊卖糖的胖大汉子。他有个随身背着的漆成绿色的小木箱,在哪儿摆摊就把木箱放在哪儿。箱上架一条满是洞眼的横木板,洞眼插着一排排廉价而赤黄的捧糖。他变戏法是为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十分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个白瓷小茶碗,四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就这再普通不过的三样道具,却叫他变得神出鬼没。
②他两只手各拿一个茶碗。他就这样把两只碗翻来翻去,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好像真有什么看不见的神灵做他的助手,四个小球儿忽来忽去,根本猜不到它们在哪里。你明明看见每个碗下边扣着两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动一下,嘿!四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个茶碗下边去了,难道这球儿是从地下钻过去的?这种戏法比舞台上的麾术难变多了!舞台只一边对着观众,街头上的土戏法,前后左右围着一圈人,人们的视线从四面八方射来,容易看出破绽。
③有一次,我亲眼瞧见他手指飞快地一动,把一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禁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哪,我看见了!”
④“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跟着换了一种正经的神气对我说:“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
⑤“行!我说准了!”我亲眼所见,所以一口咬定。自信使我的声音非常响亮。
⑥谁知快手刘哈哈一笑,突然把右边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
⑦咦,碗下边怎么什么也没有呢?只有碗口压在黄布上一道圆圆的印子。难道球儿穿过黄布钻进左边那个碗下边去了?我满心疑惑。快手刘好像知道我怎么猜想,伸手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什么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边。怪,怪,怪!我惊讶不已。
⑧“怎么样?你输了吧!不过在我这儿输了决不罚钱,买块糖吃就行了。这糖是纯糖稀熬的,单吃糖也不吃亏。”
⑨我臊得脸皮发烫,羞得满脸通红,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到人圈后边去。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
⑩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无比神奇了。这也是我童年真正钦佩的一个人。
(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第③~⑨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①自然段中加点部分“再普通不过的”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②自然段中画“___“的句子把街头上的土戏法和舞台上的魔术进行对比,这样写强调了______________。请你也用上对比的表现手法,照样子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③~⑨自然段,作者在观看快手刘变戏法的过程中,心理发生了这样的变化:(______)——疑惑——惊讶——(______)。
【5】“快手刘”得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与理解。
牧场之国(节选)
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 平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在舒缓平稳地行驶。满载着一罐一罐牛奶的汽车、火车,不停地开往城市。车船过后,一切又恢复了(寂静 平静)。最后一抹晚霞也渐渐消失了,整个天地都暗了下来。狗不叫了,圈里的牛也不再发出哞哞声,马也忘记了踢马房的挡板。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
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用“√”标出恰当的词语。
【2】用“____”画出短文中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
【3】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
①这句话描写了牧场傍晚时分的景色,表现了景物的_____(A.静态美 B.动态美)。
②写远处的汽笛声的作用是_____。(A.以动衬静 B.以静衬动)
③请运用这样的手法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段描写的是__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7、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作业。
丑石
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的那块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huàn洗) 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bì)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yǎn)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它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去了。
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走去,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呢!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土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奶奶说:“真看不出!它那么不一般,却怎么连墙也垒不成,台阶也垒不成呢?” “它是太丑了。”天文学家说。 “真的,是太丑了。”
“可这正是它的美!”天文学家说,“它是以丑为美的。” “以丑为美?”
“是的,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正因为它不是一般的顽石,当然不能去做墙,做台阶,不能去雕刻,捶布。它不是做这些玩意儿的,所以常常就遭到一般世俗的讥讽。”
奶奶脸红了,我也脸红了。
我感到自己的可耻,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的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1】近义词:
细腻:______憧憬:_____
【2】我们对陨石的情感变化经历了四个阶段,请从文中选出能体现这种变化的四个词填入下面的括号里。
___—___—___—___
【3】在文中用横线画出作者写丑石“无用”的语句,这些句子作者运用了 ( )的方法突出了丑石的无用。
【4】能准确理解文中语句“眼光立即就拉直了”具体含义的是哪一项?( )
A.要仔细、专心地看一看这块石头。
B.发现这块石头时的惊喜与对它的高度重视。
C.表明发现这块石头后感到莫名其妙。
D.对这块石头的颜色、姿态感到奇怪。
【5】作者所以赞扬丑石“伟大”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又有什么感受呢?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特别的爱
妈妈对儿女的爱各不相同,我妈妈对我的爱就很特别。小时候,我摔了跤,妈妈从不扶我一把,非要我自己爬起来。学校组织春游,妈妈不给我冰糕( )钱,叫我带水壶。平时,( )是扣子掉了,带子断了,( )鞋袜脏了,妈妈都叫我自己处理。
从我上幼儿园的时候起,妈妈就逼我到机关食堂去买早餐。我家住在六楼,每天早晨六点半钟,我就被妈妈从梦中叫醒,无可奈何地揉揉眼睛,嘟着小嘴,拖着无力地双腿走向食堂……
一个冬天的早晨,天特别的冷,我两手端着盛满稀饭的饭盒,一步一挨地在回家的路上走着。进了宿舍,快上楼了,我两手发烫,双臂酸( )疼,脚下一滑,滚烫的稀饭泼了一身。我烫得跳了起来,边哭边看,两只手背都烫红了一大块。妈妈闻讯跑下楼来,拉着我的手看了看说:“没什么,不就烫红了一点皮吗?路路是个勇敢的孩子,这点小事算不了什么,快回家洗一洗,换身衣服,重新去打早饭。”我想:妈妈怎么这么不心疼我呢?
晚上睡在床上,不知什么时候,我被痛醒了。听见隔壁房间爸爸妈妈在议论着什么,只听妈妈说:“一个人就是要多吃点苦头,多受点磨难,才能成为强者。我这样对待孩子,虽然无情了点儿,但是培养了她坚忍不拔的性格,独立自主的能力和不断进取的精神,这会让她终生受益的……”
说话声渐渐没有了。我感觉妈妈来到我身边,替我把被子盖严后,轻轻走出了房间。顿时,我的泪水禁不住顺着我眼角流了出来,我想:原来,妈妈就是这样在爱着我。我该怎样做个妈妈所希望的孩子呢?
【1】给文中加点的字注音。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退缩——(________) 软弱——(________)
【3】为文中划线的句子中空白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4】你觉得“我”应该怎样做一个妈妈希望的孩子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十二跑到大汉身前,左手从后边搂大汉的腰,右手把滚烫的湿手巾往大汉脸上一捂,连鼻子带嘴紧紧捂住,大汉给憋得大叫,使劲挣,王十二死死搂着捂着,就是不肯放手。大汉肯定脏话连天,听上去却呜呜的赛猪嚎。只见大汉憋得红头涨脸,身子里边的气没法从鼻子和嘴巴出来,胸膛就鼓起来,愈鼓愈大,大得吓人,只听“砰”的一声,钉在墙缝里的肋叉子自己退了出来。王十二手一松,大汉的劲也松了,浑身一软,坐在地上,出了一声:“老子活了。”
——选自《俗世奇人神医王十二》
【1】作者通过____、____、____等一系列细微的动作描写,正面写出了王十二面对突发事件时________的特点;作者还通过________、________等词,刻画了大汉的神态与外貌,侧面突显出神医王十二的________。这种“正面和侧面相结合”的方法值得学习。
【2】“救活”大汉后,众人有什么样的反应?试着运用恰当的描写方法,写一写。
_____
20、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用加点的词语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在西安市玉祥门外。
缩句:
(2)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
改为肯定句:
(3)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改为感叹句:
改为反问句:
(4)魔术师的精彩表演,让在场的人们惊呆了。
改为“把”字句:
改为“被”字句:
(5)《草原》这课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写的。
修改病句:
22、句子乐园。
【1】李丽坚持练习书法。李丽能写一手好字。(用关联词语使两句合并为一句)
【2】“神舟”5号顺利升空了,全国人民无不欣喜万分。(改成反问句,句子意思不变。)
【3】妈妈不小心摔坏了小芳的文具盒。(改成“把”字句)
【4】我的讲义从头到末藤野先生都用红笔添改了。(改成“被”字句)
【5】每个小学生都应该上课专心听讲的好习惯。(修改病句)
【6】老师详细而又简略地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修改病句)
23、习作。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遨游了汉字王国,感受了汉字的乐趣,了解了汉字的文化。那么,我们身边有哪些使用汉字不规范的现象呢?请在同学当中开展一次调查,然后学写一份简单的研究性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