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话阐明的道理可以用(  )这句名言来概括。

A.团结就是力量 B.天才在于勤奋

2、下列诗句中,不是表达思乡之情的是( )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B.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C.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D.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下列词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山洪暴发

B.创造斗争

C.轻快的音乐

D.热情地迎接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看拼音,写词语。

1.全军闻令而动,勇挑重担,紧急抽组精兵强将bēn fù(______)疫情防控第一线。

2.台湾是中国不可fēn gē(______)的一部分,shén shèng(______)不可qīn fàn(______)。

3.布满小广告的墙壁被 huī fù(______)原貌,院内车辆摆放有序,zhǎn xīn(______)的垃圾桶已“上岗”……创建文明城市让老旧小区大变样。

5、读句子,写字词。

(1)师fu____提着一tǒnɡ____jiānɡ____,看着曹小三发zhènɡ____shǎ____的样子,笑了。

(2)小林zhànɡ____着自己机灵,喜欢和别人摔jiāo____、掰手wàn____,总想着qī fu______别人,结果被人教训了一顿。

(3)严jiàn____hóu lonɡ______里的痰响得一进一出,五个zhí____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

6、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精神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气 目____________

7、精彩回放。

1.甲骨文是刻在________ 上的;它出土的地方是现在的________

2.按照顺序写出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甲骨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形声字分为形旁和声旁,分别代表了字义和读音。如“星”的形旁是______,声旁是_____。我还可以写出几个形声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把下面句子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并用这个关联词语再写一句话。

您带我走的时候,不许唉声叹气。

您带我走的时候不许闷头不语。

合并:  

写话: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秋之神韵

①我爱秋。不只爱它令人赞美的硕果,不只爱它没有春的缠绵,夏的狂热,冬的冷漠。秋天犹如原野上时而奔跑跳跃,时而戛然而止的骏马,犹如饱经沧桑、豁达开朗的将军,犹如从容飘遮划过夜空的流星……

②秋天是清爽的。头上是高阔的天空,蓝蓝的不杂一丝云彩;脚下是平坦的大地,处处有成熟的金黄,恬静的小街道。风中飘洒黄叶的飒飒声,与清澈见底、欢愉跳跃的小溪轻声伴和。一切都是那样的清纯洒脱。

③秋天是热情的。因酷暑而委顿的人们,在微微的凉意里振作起来了。学生们又满怀信心地开始了新的学年;年轻人也兴高采烈地于重阳远眺,一个个步履轻快,神来飞扬,他们又有了新的期待。

④秋天是真诚的。一阵秋风,吹散了平日的虚伪与私心,人们胸怀坦荡,以诚相待。在这自自然然、爽爽快快的季节里,又怎么会容得下猜疑和做作呢?

⑤清爽、热情与真诚,不加雕琢的自然流露,行云流水般的抒发自如,透露出一种沁人心脾的新意,这就是秋的高洁与潇洒的神韵。噢,秋之高洁,我钦佩你;秋之潇洒,我欣赏你。

1把下面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在这自自然然、爽爽快快的季节里,又怎么会容得下猜疑和做作呢?_____

2短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个方面描写秋之神韵,表达了作者对秋的喜爱之情。

3读第②自然段,作者主要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写出了秋天一切都是那样的清纯与洒脱。

4按要求完成练习。

(1)第①自然段中作者写“我爱秋”,可还提到了春、夏、冬,这里采用了______的写法,好处是__________

(2)“清爽、热情与真诚,不加雕琢的自然流露,行云流水般的抒发自如,透露出一种沁人心脾的新意,这就是秋的高洁与潇洒的神韵。”这里采用了______的写法,好处是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地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庄严的老人带了全家,夹着《圣经》,坐着小艇上教堂去做祷告。

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定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第一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2“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这句话从________面反映了船夫________

3第二自然段属于________(静态  动态)描写,体现了________

4“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方法,用这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________

11、课内阅读

《草船借箭》节选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量 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推脱)。”诸葛亮说:“都督(嘱托 委托),当然照办。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了酒席(招待 招呼)他。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算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1】把文中括号内不恰当的词划掉。

【2】把下面的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

我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

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周瑜问:“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这是周瑜明知故问。___

(2)“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这句话可以看出周瑜并不想为难诸葛亮。____

【4】填空。

(1)三天造十万支箭那么难,诸葛亮为什么主动立下军令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立下军令状后为什么周瑜很高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今天来不及了。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可以看出诸葛亮__________

【5】《草船借箭》选自《__________》你还知道书中的哪些故事?(至少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理解。

上天种的花

①记得小时候在院子的墙根处,看到一朵异样的植物,正在玩耍的我们惊奇地叫起来。

②这绝不是一般的植物。它圆而厚的叶盘,肉鼓鼓的,支撑它的也是胖乎乎的根茎,憨态可掬的样子,让人欣喜不已。

③它和我们以前见到的“狗尿苔”有点类似,但这究竟是什么?没人种植,怎么凭空长出了这样一个让人喜欢的东西?它肥硕的根,扎在浅浅的墙根上,阳光照不到它,雨水淋不住它,没有肥沃的土壤,如此贫瘠的环境,却富有生命力地生长着,简直不可思议。我们拉了母亲来看,她说这是蘑菇,是像肉一样可以吃的好菜。

④听着母亲的描述,我们好像已经吃到嘴里。只有春节才可以尝到肉的岁月里,突然知道世上还有和肉一样的好东西,当然是乐不可支了。为了防止鸡、鸭来糟踏,我们日夜严加看守,弟弟找来破碗扣着它,我们不时地揭开碗看看它生长的进度。等稍大了些,在它旁边搭建一圈小篱笆,几颗心像保护宝贝似的既紧张又喜欢。

⑤终于成熟了。我们把蘑菇小心翼翼地摘下,母亲把它洗净后一点点地撕碎。

⑥往日只洒盐巴的素面条,寡淡无味,现在有了这像灵芝一样的蘑菇的浸润,吃起来格外有味道。细腻但富有韧性的蘑菇,虽没有母亲说的如肉一样香,但却没有肉的油腻。我怀疑天地间的精华,都浸透在它身上。

⑦后来就格外留意墙根处了,居然又幸运地等到了几个盛开如花的大蘑菇。

⑧“妈妈,这样好吃的蘑菇,为什么别人家里没有呢?”

⑨母亲认真地想了想说:“孩子,这是上天种的花。他看咱家的孩子乖,就把他种的花,移给了咱几棵。”母亲用温暖的手抚摸着我们,慈祥地笑着。

⑩怪不得只我们家有,我们骄傲地昂起头。母亲的“上天爱乖孩子”的道理,我们欣然接受。是啊,我们是乖孩子,上天都知道,上天怜惜我们的清苦,把他心爱的花,都赏给我们吃。

早不记得我们那时是不是真的很乖,但从此,我们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尽力听话、懂事,不惹母亲生气。在家里,每当有好吃的,我们再也不争抢。在外面,我们不淘气,不惹厌,友善地与身边的每个人相处。

如今我们都已长大,都是再平凡不过的人,融入到洪大的人流中,就像一滴水涌入江河毫不起眼,但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得到了上天种的花!

【1】在院子的墙根处,这异样的植物是什么?(     

A.蘑菇

B.灵芝

C.野花

D.“狗尿苔”

【2】为了防止鸡、鸭来糟踏,我们姐弟先后做了哪些事?(     

①搭建小篱笆       ②找来破碗扣着     ③日夜严加看守       ④揭开碗看生长的进度

A.①②④③

B.③①④②

C.③②④①

D.③①②④

【3】阅读短文,下列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A.小时候,我们家只有春节才可以尝到肉,日子过得很清苦。

B.第一次品尝到这不一般的植物,没有如母亲说的肉香味,我们感到很失望。

C.文中第②自然段通过描写植物的样子,写出我们对它由衷的喜爱。

D.文章中画线句子是过渡句,突出母亲的话带给我们巨大影响,使我们注意言行,变得乖巧。

【4】结合短文,完成下列表格。

事件发展过程

发现蘑菇→( )( )→品尝蘑菇

人物内心变化

惊奇欣喜→( )→小心翼翼→( )

【5】阅读短文,说说第⑨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春秋时代有一个琴师叫俞伯牙,拜成连先生为师。他苦学了三年,创作了一部乐曲,名叫《高山流水》。他非常高兴地把这部乐曲演奏给老师听。老师听完后,笑笑说□我有个老师比我高明得多□明天我带你去访问他□你一定会有收获□

第二天清晨,成连先生带着俞伯牙划船来到一个海岛上,并告诉他说:“老师就在岛上,你自己去找吧。十天后,我再来接你。”

成连先生走后,俞伯牙怎么也找不到那位高明的琴师。他累得气喘吁吁,心情烦躁地坐在沙滩上。前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身后是高耸入云的山峰。那惊涛骇浪拍击岩石的“哗哗”声,那扣人心弦的阵阵松涛声,使俞伯牙激动得欢呼起来。他忽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立刻面对大海弹起琴来。

十天后,成连先生真的来了。俞伯牙把修改过的乐曲再弹给他听,老师连连夸奖说:“好,好,好极了!”

1在第1自然段的“□”内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用“√”在括号里给下列词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白:(1)明亮(  )   (2)清楚(  )   (3)公开(  )

学:(1)痛苦(  )   (2)像胆汁或黄连的味道(  )   (3)有耐心地,尽力地(  )

3仔细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再填空。

俞伯牙修改乐曲时,面对的是   ,身后是   。“高明的琴师”主要指点的两种声音是    

4“他忽然明白了老师的用意”一句中,“他”指的是______,“老师的用意”是_______

5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横线上。

14、阅读

碧螺春

如果说看制作碧螺春茶有一种新奇感觉的话,那么品尝碧螺春茶就更有一种陶醉的感受了。夕阳西下,明月初升。在院中摆上一张桌子,几个人团团围坐,取一套青花陶瓷茶具,倒上七八十度的温开水,然后分别放入一小撮碧螺春茶。茶叶如青螺入水,旋转着飞速下沉。这时叶芽伸展,茸毛轻舒,一旗一枪,嫩绿透亮,姿态极其动人。整个白瓷杯中,汤色碧绿清澈,清香扑鼻而来。轻轻抿上一口,清新爽人。茶水入肚,口中仍感到甜津津的,让人回味无穷。朋友相聚,品茶谈心,那份真诚的情谊随着浓郁的茶香飞溢四周……

【1】用来反映碧螺春*香味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能写出平时积累的形容香味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

【2】用课文中的话来概括这一段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这一段叙述来看,你觉得品尝碧螺春茶最大的乐趣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

每天下午,她都要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身,但并不能掩盖住她的典雅的气质。

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楼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有了(反映 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下一趟的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居然 仍然)没有明白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 和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厉 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想:这人真多事。

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篮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呢?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 拣)起那枝玫瑰,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这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温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

但她没有想到,她的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的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且触动了上行按钮。神经病!”女士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泻 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噢,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另一个人接着说。

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

【1】选择括号内正确的字词打 √。

【2】用~~~画出文中的过渡句。

【3】短文为了塑造“她”这个鲜明的人物形象,重点描写了哪几件事,请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这篇短文分成三个部分,用 // 在段末画出来,并概括第二部分段意。

【5】短文以“病人”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ー个关节。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叫他撒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1】用“ ”在文中画出描写大拇指形状不美的句子。

【2】文中画“ ”的句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文中画“﹏﹏﹏”的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是( )

A.总领全段

B.承上启下

【4】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从大拇指的体形、头形、构造三个方面说明大拇指形状算不上美。

B.给人搔痒,表明大拇指很能吃苦。

C.拉胡琴时,大拇指相帮扶住琴身,表明大拇指很会讨好生活。

17、课内阅读。

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其中最大的是开罗近郊的胡夫金字塔。

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当于40层高的摩天大厦。绕金字塔一周,差不多要走1千米的路程。塔身由约230万块石材砌成,这些石块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有人估计,如果将这座金字塔的石块铺成一条三分之一米宽的道路,可绕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车装运,需要60万个车皮。这些石块磨得很平整,石块与石块之间砌合得很紧密,几千年过去了,这些石块的接缝处连锋利的刀片都插不进去。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曝晒下干活儿。全部工程用了整整30年时间。

【1】选段以_______________为例,写出金字塔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平整—( )          紧密—( )          锋利—( )

【3】用“ ”画出写塔高的句子,

【4】用“﹏﹏﹏”画出写金字塔精巧的句子。

【5】“为了建造这座金字塔,经常有10万人在烈日……整整30年时间。”从这句话加点的字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你为胡夫金字塔设计一条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

  浩瀚的太空从此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留下了中国人的脚印。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想,今朝终于成真了!

1浩瀚在本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2最后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下了”“留下了表达了中国人发自内心的________)(________之情。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起来——跌坐在椅子上。

再起来——又没有成功。

又试了一次——又失败了。

帕尔曼笑了笑,平静谦和,甚至带一点儿歉意,他的同伴,他的观众热切地望着他,大会堂里静极了。他又试了第四次,这一次他终于站了起来!

全场寂静着,继而是雷鸣般的掌声。

1当帕尔曼前三次试图起来,却没成功时,他的神态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的观众热切地望着他,此时,观众在想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场寂静着,继而是雷鸣般的掌声”,观众为什么把掌声送给了帕尔曼?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写句子。

(1)朋友正陷入困境,有些灰心丧气,我用雪莱的名言来鼓励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正如歌德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要学习处理和搜集信息的能力。(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清澈见底的小溪从脚下慢慢地流过。(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爸爸的咳嗽和东南风有关系。(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句子练习。

(1)假如我被人捉去,关在笼里,永远不得回来呢,我的父亲母亲岂不心碎?

  变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缩句:母亲偶然捉了一条小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修改病句: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一起过年,而且过得分外喧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我们学过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设问句,你知道下面的句子是什么句吗?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这是一个什么句?你能再写一个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这是一个什么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作文。 

选择一处你感兴趣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写一份简介。内容全面生动,重点突出,字数不少于400字 。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