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旖旎(yǐ nǐ) 倭寇(wō kòu) 华侨(huá qiáo) 挠痒(náo yǎng)
B.丞相(chén xiàng) 忌讳(jì huì) 弓弩(gōng nǔ) 霹雳(pī lì)
C.踌躇(chóu cú) 策划(cè huà) 祸患(huò huàn) 毡帽(zhān mào)
D.窈窕(yǎo tǎo) 黏着(nián zhè) 筹划(chóu huà) 揩油(kāi yóu)
2、下列加点词语的近义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它显然知道大家拿它取乐,因而更加放肆起来。(居然)
B.齐威王轻蔑地说:“那就来吧!”(蔑视)
C.田忌觉得很扫兴,有气无力地离开了赛马场。(失意)
D.猴子用爪子撕,好像故意逗他生气。(有意)
3、甲骨文是( )发现的。
A.王懿荣 B.张乖崖 C.仓颉 D.伏羲
4、拼一拼,写一写。
傍晚时分,夕阳照在xī(___)疏的篱笆上,几只qīng tíng(___)正落在上面休息。
5、比一比,再组词。
锥(______) 辫(_______) 摸(_______) 概(_______)
准(______) 辩(_______) 膜(_______) 溉(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 ,吾将上下而求索。
7、背诵、默写我能行。
(1)_____________,彩丝穿取当银钲。(杨万里)
(2)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_。(王昌龄)
(3)______________,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
(4)白日放歌须纵酒,______________。(杜甫)
(5)______________,仁之端也。《孟子》
(6)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论语》
8、补充成语,并选词填空。
不( )( )数 ( )天立( )( )波( )渺 ( )此不( )
相( )成( ) ( )乡( )井 ( )林( )竹 良( )美( )
不( )( )烦 年( )( )高 ( )波万( ) ( )然大( )
(1)公园里,飞舞的蝴蝶与五彩缤纷的鲜花( ),不远处,( ),绿水环绕,如此美景吸引了( )的游客驻足观赏。
(2)虽然太爷爷( ),但身体健康,天天去公园跑步,( )。
9、课文《祖父的园子》片段阅读,回答问题。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 ”画出。
【2】下列句子哪个更好?好在哪里?
(1)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
(2)花开了,鸟飞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从这两句话中我体会到( )
A.“我”想知道它们是从谁家来,又到谁家去的。 B.它们是自由自在的。
【4】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对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园子里的植物和动物都成活了,长得非常好。
B.园子里的一切植物和动物都十分自由。
C.这个园子没有人管理,任凭园子里的植物和动物自生自灭。
【2】这段话整体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你认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
【3】这段话表达了作者________之情。
【4】仿照选段的开头写句子。
________了,就像________似的。
________了,就像________似的。
【5】读句子,完成练习。
(1)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小月亮”指的是________,“我永远忘不掉”它的原因是________。
①“小月亮”代表着故乡
②“小月亮”与别的地方不同,令人难忘
③“小月亮”只属于“我”
(2)对“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故乡的月亮啊!”理解错误的是(_____)
A.“月是故乡明”照应题目,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B.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C.故乡的月亮比别处的更加明亮,令“我”十分怀念
11、细读课文深感悟。
(1)《再见了,亲人》是一篇______________散文,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口气描写了______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同朝鲜人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为了志愿军,大娘______________,为了志愿军,小金花______________,为了志愿军,大嫂______________,为了志愿军,朝鲜人民____________;为了朝鲜人民,志愿军______________。所以说,中朝人民的友谊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乌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下列四种动植物中文段没有描写的是( )
A.蜻蜓
B.蝴蝶
C.黄瓜
D.倭瓜
【2】文段描写的景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个词语是( )
A.美丽
B.自由
C.明亮
D.孤独
【3】假如请你为全班同学朗读这段,你认为应该读出怎样的语气才能表达作者的感情?( )
A.喜悦、愉快
B.悲伤、难过
C.生气、愤怒
13、请你认真阅读短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雪中送炭
①在长征路上,有一次我不小心跌下河去。醒来时,已经躺在铺上了。同志们告诉我,毯子和被子被水冲走了。这下可糟了!这么冷的天,夜里没盖的怎么办呢?
②过了一会儿,毛主席的警卫员来了。警卫员说:“傅医生,你跌坏了没有?主席派我来看你。”
③主席怎么知道?还派人来看我,我心里一阵热,立刻坐了起来,急忙说:“没什么,你请主席放心吧!”
④警卫员又指着手里的被子说:“这是主席叫我送来的。”
⑤被子!送给我?这哪儿行呢?长征途中每人带的东西很少。毛主席也只有一条被子和一条也子,现在主席把被子给了我,夜里只有一条毯子,怎么能抵挡严定呢?不管我怎么说,警卫员还是把被子盖在我身上。
⑥我双手抚摸着柔软的被子,一股暖气从手上直流到全身。我越想心里越温暖,好像太阳晒在我身上一样暖和。
【1】“雪中送炭”本义是指在___________时,给别人送___________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文中的意思是指在战士遇到困难时,毛主席派警卫员给战士送___________。
【2】“这下可糟了!”中的“糟”表现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夜里只有一条毯子,怎么能抵挡严寒呢?”换一种表达方式而不改变句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越想心里越温暖,好像太阳晒在我身上一样暖和。”这句话是对“我”的_________描写,表达了“我”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
微缩图书
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电视唱片”书以及缩微型的书,等等。
会说话的书,是在书里装有微型唱片或者录音带,有的在文字下面印上发音代号,通过电子仪器可以还原成为人的声音。一些儿童读物,在封底上镶有微型唱片和唱针。唱针接触唱片以后,随着唱片的转动,就可以听到书中出现的人物的声音。
更有趣的是一种叫做“电视唱片”的书,也叫“视盘”,它的外形像普通的唱片。它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激光方法,把图像和声音录到视盘上,收看的时候,把放像机接到电视机上,就可以把图像和声音还原。根据学习和研究的需要,还可以使画面随时停下来。出版某种重要的学术著作或者论文,可以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原理和不容易看到的实验情况,录在视盘上,跟书籍一起出售。视盘既可以显示物体运动情况,也可以显示许多微妙的现象。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物质的分子运动,甚至原子核的破裂等情形,都可以用动画的办法显示。
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缩微图书保存和使用都很方便,如果把1万种每种15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5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15公斤。
科学在发展,书也在不断演变,它以越来越丰富的营养,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1】选文提到了多种书籍,文中哪个词最能体他们共同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第④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
任选一种说说这种方法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画线句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缩微图书”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理解。
平分生命
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他是她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了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液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的费用,但是不输血又不行,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啊!
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与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勇敢,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稍一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终于郑重而严肃地点了点头,仿佛作出了一个极其重大的决定,脸上洋溢着勇气与责任。
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后,男孩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目不转睛地看着医生将血液注入妹妹体内。一切手术完毕,男孩停止了微笑,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医生正想笑孩子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孩子的勇敢震撼了:这个10岁的小男孩,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妹妹。在那一瞬间,男孩所作出的决定付出了一生的勇敢,并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水,他握紧了男孩的手说:“放心吧,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能活到100岁,小伙子,你很健康!”
男孩从床上跳到地上,高兴得又蹦又跳。他在地上转了几圈,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挽起了胳膊——刚才被抽血的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人每人活50年!”
所有的人都被震撼了,这不是孩子无心的承诺,而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1)互相依靠着生活,不可分离。(________)
(2)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________)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文章写了男孩为了给妹妹献血,甚至想到会死去,却仍旧愿意献血给妹妹,并想和她平分生命的故事。(________)
(2)“医生的手心渗出汗”是因为医生抽血技术差,所以紧张。(________)
(3)“男孩在抽血时一声不响,只对妹妹微笑。”微笑里包含着哥哥对妹妹的关心与疼爱。(________)
【3】这篇短文运用了动作、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描写,刻画了一位__________的男孩。
【4】“男孩稍一犹豫,10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终于郑重而严肃地点了点头……”此时男孩可能考虑了哪些问题?
______________
【5】男孩的诺言是什么?找出文中的话写在答题纸上。为什么说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
________________
16、倾听与思考。同学们请认真听录音两遍,之后完成下列题目。
今年 6 月 6 日是第 24 个“全国爱眼日”。6 月 5 日,由健康时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 2019 年全国爱眼日专家研讨会暨“守护眼健康”倡议活动在京举行。澎湃新闻从研讨会上获悉,根据北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教授团队发布的《国民视觉健康报告》,预期到2020年,近视人口将达7亿,患病率近50 。
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数据,2018 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 ,近视防控任务艰巨。
李玲教授指出,“在现有政策环境下,到 2020 年,我国 5 岁至 15 岁群体近视患病率将达到77.42 ,16岁至24岁群体近视患病率将达到94 。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居高不下,会降低我国未来人口素质与国民健康素质,将对国家、社会、经济甚至国家安全都产生重大影响。健康中国离不开儿童青少年的视觉健康,而防控近视还需要补抓手,成立国家综合防控青少年近视办公室很有必要。”
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说,近视防治的“主战场”要提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黄一飞教授表示:“0-6 岁是孩子视觉发育的关键期,防控孩子近视,在孩子入学前就要更早的干预。研究发现,孩子多在户外活动,即使同样看书、看电子产品,近视发病率也会减少。”因此除了其他各种综合性措施外,还要鼓励孩子多在阳光下做户外活动,家长、学校要将孩子领出去,让孩子暴露在阳光下。
此次会议上,眼科领域权威专家等共同发起“共筑光明未来、助力健康中国”——守护眼健康行动倡议,号召媒体、学术机构、医者专家、企业等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绵力齐聚,呵护好儿童青少年的眼睛,增强全民爱眼护眼意识。
【1】2019 昨 6 月 6 日是第个“全国爱眼日”;根据国家卫健委最新发布的数据,2018 年全 国儿童育少年总体近视率为,近视防控任务艰巨。以上要填的数据,正确的选项依 次是( )。
A. 6 B. 24 C. 50% D. 53.6%
【2】下列表述,不是孟京大学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教授的讲话内容的是( )。
A. 到了 2020 年,我国 5 岁-15 岁群体近视患病率将达到 77.42%
B. 我国儿童竟少年近视患病率居高不下,将对国家、社会、经济甚至国家安全都产生重大影响
C. 防控近视还需要补抓手,成立国家综合防控青少年近视办公室很有必要
D. 0~6 岁是孩子视觉发育的关键期,防控孩子近视,在孩子入学前就要更早的干预。
【3】专家指出,0-6 岁是孩子视觉发育的关键期,防控孩子近视,除了其他各种综合性措施外, 还要( )。
A. 鼓励孩子多阅读 B. 鼓励孩子多晒太阳
C. 鼓励孩子多在阳光下做户外活动 D. 鼓励孩子多吃营养食品
【4】眼科领域权威专家等共同发起的“共筑光明未来、助力健康中国”一守挨0 艮健康行动倡议的主要意图是( )。
A. 号召全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绵力齐聚
B. 要增强爱眼护眼意识,多做户外运动
C. 呵护好儿童青少年的眼睛
D. 要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和国民健康
【5】表则新闻主要想传达的意思是
A. 我国近视人口越来越多 B. 要增强爱眼护眼意识,多做户外活动
C. 专家们有重大研究和发现 D. 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和国民健康
17、课外阅读。
张大力,原名叫张金璧,津门一位武夫,身强力蛮,力大没边,故称大力。津门的老少爷们喜欢他,佩服他,夸他。但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张大力就有这么一件事,当时无人不晓。
侯家后一家卖石材的店铺,叫聚合成。大门口放一把死沉死沉的青石大锁,锁把也是石头的。(A)锁上刻着一行字: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聚合成设这石锁,无非为了证明它的石料都是坚实耐用的好料。
可是,打石锁撂(liào)在这儿,没人举起过,甚至没人能叫它稍稍动一动,好像它跟地壳连着,除非把地面也举到头上去!(B)
一天,张大力来到侯家,看见这把锁,也看见上边的字,便俯下身子,轻轻一撼,竟然摇动起来,这就招了许多人围上来看。只见他手握锁把,腰一挺劲,大石锁被他轻易地举到空中。胳膊笔直不弯,脸上笑容满面,好像举着一大把花儿!(C)
众人叫好呼好喊好,张大力举着石锁,也不撂下来,直等着聚合成的伙计老板全出来,看清楚了,才将石锁放回原地。老板上来笑嘻嘻地说:“原来张老师来了,快请到里头坐坐,喝杯茶!”
张大力听了,道:“老板,您别跟我弄这套,您的石锁上写着嘛,谁举起它,赏银百两,您就快把钱拿来,我还忙着呢!”
谁料聚合成的老板并不理会张大力的话。待张大力说完,他不紧不慢地说道:“张老师,您只瞧见石锁上边的字了,可石锁底下还有一行字,您瞧见了吗?”
张大力一怔。刚才只顾高兴,根本没瞧见锁下边还有字。不单他没瞧见,旁人也都没瞧见。于是他上去一把又将石锁高高举到头顶上。可抬眼一看,石锁下边还真有一行字,竟然写着:惟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把这石锁上边和下边的字连起来,就是: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惟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张大力见了, 。
(选自《俗世奇人》稍作修改)
【1】读短文拟题目:________,拟题目的依据是__________。
【2】当时“无人不晓的事”是“张大力____________”这一件事。
【3】(A)句用_______这个词直接写出青石大锁的重,(B)句则是通过人们_____间接写出青石大锁的重。描写石锁的重,是为了__________。(C)句抓住张大力的动作_________(至少写出两个)与神态_____,写出了他的身强力蛮。
【4】天津人有自己夸人的方法,这里的办法是指( )
A.大门口放一把死沉死沉的青石大锁。
B.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
C.石锁上的文字:凡举起此锁者赏银百两,惟张大力举起来不算。
【5】联系上下文,我认为张大力是个 的人。结合具体的语境,我把短文结尾补充完整。
18、阅读理解。
后生可畏
在我家,爸爸是权威,说起话来疾言厉色,妈妈也要让他三分。不过,爸爸对我们很好,虽然有时也教训我们几句,但我和弟弟知道,那是为我们好。
这天,爸爸刚送走客人,也不知哪里来的脾气,在饭桌上就训起我们来:“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不说话,还怕把你们当成哑巴不成?”弟弟挨了训,虽然很委屈,但张一张嘴又不知怎么说,只好向我投来求援的目光。我会意了,忙说:“小孩子插嘴有什么不好?你这种做法有点儿‘家长制’作风。”正当爸爸吐完一根鱼刺要反驳时,我又紧接着抛出两个问题:“您知道美国的旧金山公立学校吧。它们有一份推荐智力超常儿童的行为表,其中第二十一条就是‘在大人说话时经常插话'。爸爸,您对这一条怎么理解呢?”不等爸爸回答,我又接着“放炮”:“我国唐朝有个太守阎伯屿,他要重修滕王阁,想请人作序,但是在场名人不敢放肆,都一一谦虚地拒绝了。只有王勃这个年仅14岁、乳臭未干的孩子,少年气盛,一口答应。结果呢,他写出的《膝王阁序》名垂千古。爸爸,您对这件事又怎么看呢?”
谁知我这两个问题竟把爸爸“镇”住了,还是妈妈替他解了围。爸爸感慨地对妈妈说:“孩子对问题认识得这样深刻,真是后生可畏啊!"说完,他用慈祥的目光看着我,弟弟也仰起小脸望着我。看着弟弟那天真的笑脸,我脸上浮现出一丝胜利的微笑。
【1】用“____”画出文中休现爸爸“疾言厉色”的句子。
【2】爸爸原来认为大人说话时小孩子不应该插嘴,通过“我”举的哪两个例子进行反驳,爸爸最后心服口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生”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爸爸说“后生可畏”是因为____________。
19、新闻链接
【材料1】
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2019-nCoV。2月11日,世卫组船点干事谭德塞在记者会上宣布,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冠病毒正式命名为“COV1D-19”。
【材料2】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 、感染范围最 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截至2020年5月31日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3017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78307例,累计死亡病例4634例,治愈率94.3%,二率5.6%。
【材料3】
自1月24日除夕至3月8日,全国共调集346支国家医疗队4.26万名医务人员、900多名公共.共卫生人员驰援湖北。19个省份以对口支援、以省市的方式支援湖北省除武汉市以外16个地市,各省在发生疫情、防控救治任务十分繁重的情况下,集中优质医疗资源支援湖北省和武汉市。
表1:疫情发生以来调往湖北省医疗物资情况(截至4月30号)
序号 | 类别 | 品种 | 单位 | 数量 |
1 | 医疗设备 | 全自动测温仪 | 台 | 20033 |
2 | 负压救护车 | 辆 | 1065 | |
3 | 呼吸机 | 台 | 17655 | |
4 | 心电监护仪 | 台 | 15746 | |
5 | 消杀用品 | 84消毒液 | 吨 | 1874 |
6 | 免洗洗手液 | 万瓶 | 71.4 | |
7 | 防护用品 | 医用手套 | 万副 | 198,7 |
8 | 防护罩 | 万套 | 773 | |
9 | 医用N95口罩 | 万只 | 498 | |
10 | 医用非N95口罩 | 万只 | 2720 | |
11 | 防控用品 | 磷酸氯喹 | 万片 | 40 |
12 | 阿比多尔 | 万片 | 360 |
【1】新型冠状病毒正式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_。
【2】联系材料内容,在【材料2】空白处各填一个字。
【3】【材料2】中运用了 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这样写好处是 ____________
【4】从【材料3】和【表1】中我们可以获得的信息是__________这让你想到_______这个成语和____________这句名言。
【5】面对新冠疫情,我们可以如何进行个人防护?(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黄昏后,我躺在坑边场院的地上,数天上的星星。(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我们学过比喻句、拟人句、反问句、设问句,你知道下面的句子是什么句吗?
“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这是一个什么句?你能再写一个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这是一个什么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子练习
1.难道我们不应该这样做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鲤鱼消失在水中。(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座公园真美丽。(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题目:我最喜欢的______________
要求:1.请补充完整题目,如可以填电视栏目、一本书、一个人、一个景点、一种动物或植物等。2.突出自己喜欢的原因,感情真挚,条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