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喜不自胜(能承受)
B.拖男挈(带;领)
C.拱(弯下)伏无违
D.人而无信(信,用)不知其(其它)可(可以,行)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丞认 破晓 巍峨锥奇 B.拨草 水瓢 风欺雪压
C.桑叶 瞎闹 烟波浩渺 D.逛街 收割 相应成趣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音乐真是迷人啊!”小王叹口气说:“可惜他们不会欣赏。”
B.《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努力。
C.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提供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
D.如何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使用网络资源?是值得大家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
4、读拼音,在括号里写上词语。
1.你别看海面现在是fēnɡ píng lànɡ jìnɡ(_______),两个小时后,就会掀起让人xīn jīnɡ dǎn zhàn(________)的巨浪。
2.听了如何拼接的介绍,同学们xìnɡ zhì bó bó (________),yuè yuè yù shì(_________)。
3.日寇果然钻进布下的口袋,团长真是shén jī miào suàn(_______)啊,战士们qínɡ bù zì jīn(______)兴奋起来。
4.看到小军xiōnɡ yǒu chénɡ zhú(______)的样子,尽管是bàn xìn bàn yí(______),小朱还是紧跟他先前走去。
5.shǒu jí yǎn kuài (_____)是你的优点,但是如果不做充分准备,恐怕就会shǒu mánɡ jiǎo luàn(________)了。
6.他常常干到bàn yè sān gēnɡ(__________),这种敬业精神让人sù rán qǐ jìnɡ(________)。
5、根据提示,把下面这篇读后感补充完整。
1.读《草船借箭》有感
我喜欢看书。我最喜欢的书是《三国演义》,其中《草船借箭》这个故事令我印象深刻。这个故事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草船借箭》的主要内容)我非常佩服诸葛亮。________________(你会用哪些语句来赞美诸葛亮?)最重要的是,诸葛亮之所以能那么顺利地“借”到箭,是因为他作了充分的准备:_______________(诸葛亮作了哪些准备?)从中,我明白了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提前作好准备。
2.记得在四年级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头脑灵活,考前没有花心思复习功课,自信满满地“裸考”。结果在升级考试那天,_______________(在考场上发生了什么事?)不打无准备之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尾点题,再次写出对此故事的感受)
6、写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方法。
1.骆驼队来了,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______
2.这巴掌大的地方什么也种不了。______
3.汉字是一些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啊!______
4.谁能不为他的英雄行为所感动呢?______
7、在下面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 )边疆的工作环境有多艰苦,爸爸( )要带孩子来到这里接受锻炼。
8、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 (______)
(2)难道船夫的驾驶技术不好吗? (______)
(3)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______)
(4)四周全是丝绒般的碧绿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 (______)
(5)这个秋夜,是寂静的,是温和的,是梦幻的。 (______)
9、课外阅读理解。
上天种的花
①记得小时候在院子的墙根处,看到一朵异样的植物,正在玩耍的我们惊奇地叫起来。
②这绝不是一般的植物。它圆而厚的叶盘,肉鼓鼓的,支撑它的也是胖乎乎的根茎,憨态可掬的样子,让人欣喜不已。
③它和我们以前见到的“狗尿苔”有点类似,但这究竟是什么?没人种植,怎么凭空长出了这样一个让人喜欢的东西?它肥硕的根,扎在浅浅的墙根上,阳光照不到它,雨水淋不住它,没有肥沃的土壤,如此贫瘠的环境,却富有生命力地生长着,简直不可思议。我们拉了母亲来看,她说这是蘑菇,是像肉一样可以吃的好菜。
④听着母亲的描述,我们好像已经吃到嘴里。只有春节才可以尝到肉的岁月里,突然知道世上还有和肉一样的好东西,当然是乐不可支了。为了防止鸡、鸭来糟踏,我们日夜严加看守,弟弟找来破碗扣着它,我们不时地揭开碗看看它生长的进度。等稍大了些,在它旁边搭建一圈小篱笆,几颗心像保护宝贝似的既紧张又喜欢。
⑤终于成熟了。我们把蘑菇小心翼翼地摘下,母亲把它洗净后一点点地撕碎。
⑥往日只洒盐巴的素面条,寡淡无味,现在有了这像灵芝一样的蘑菇的浸润,吃起来格外有味道。细腻但富有韧性的蘑菇,虽没有母亲说的如肉一样香,但却没有肉的油腻。我怀疑天地间的精华,都浸透在它身上。
⑦后来就格外留意墙根处了,居然又幸运地等到了几个盛开如花的大蘑菇。
⑧“妈妈,这样好吃的蘑菇,为什么别人家里没有呢?”
⑨母亲认真地想了想说:“孩子,这是上天种的花。他看咱家的孩子乖,就把他种的花,移给了咱几棵。”母亲用温暖的手抚摸着我们,慈祥地笑着。
⑩怪不得只我们家有,我们骄傲地昂起头。母亲的“上天爱乖孩子”的道理,我们欣然接受。是啊,我们是乖孩子,上天都知道,上天怜惜我们的清苦,把他心爱的花,都赏给我们吃。
⑪早不记得我们那时是不是真的很乖,但从此,我们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尽力听话、懂事,不惹母亲生气。在家里,每当有好吃的,我们再也不争抢。在外面,我们不淘气,不惹厌,友善地与身边的每个人相处。
⑫如今我们都已长大,都是再平凡不过的人,融入到洪大的人流中,就像一滴水涌入江河毫不起眼,但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得到了上天种的花!
【1】在院子的墙根处,这异样的植物是什么?( )
A.蘑菇
B.灵芝
C.野花
D.“狗尿苔”
【2】为了防止鸡、鸭来糟踏,我们姐弟先后做了哪些事?( )
①搭建小篱笆 ②找来破碗扣着 ③日夜严加看守 ④揭开碗看生长的进度
A.①②④③
B.③①④②
C.③②④①
D.③①②④
【3】阅读短文,下列描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小时候,我们家只有春节才可以尝到肉,日子过得很清苦。
B.第一次品尝到这不一般的植物,没有如母亲说的肉香味,我们感到很失望。
C.文中第②自然段通过描写植物的样子,写出我们对它由衷的喜爱。
D.文章中画线句子是过渡句,突出母亲的话带给我们巨大影响,使我们注意言行,变得乖巧。
【4】结合短文,完成下列表格。
事件发展过程 | 发现蘑菇→( )→( )→品尝蘑菇 |
人物内心变化 | 惊奇欣喜→( )→小心翼翼→( ) |
【5】阅读短文,说说第⑨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
动物运动会上,小猴荣获爬竿冠军。在回家的路上,小猴一会儿拍拍小松鼠的肩膀,一会儿向小白兔眨眨眼睛,意思是说,瞧,我的本领多大呀!这时,路边有一位姑娘喊道:“小猴,你说你爬竿的本事比谁都强,这里有根竹竿,你来爬爬看!”小猴子这才注意到,在那位姑娘旁边,确实有筷子般大小的细竹竿。小猴搔搔头说:“这么细的竹竿,我可不行。”小猴看得目瞪口呆。小白兔趁机向小猴子介绍说:“这位姑娘叫牵牛花,又叫喇叭花。”
小猴红着脸说:“今天我才知道,什么叫能人背后有能人,以后我可再也不敢骄傲了。”
【1】给短文加一个标题_____。
A. 动物运动会 B. 小猴比本领 C. 我再也不骄傲了
【2】短文中的“姑娘”指的是________。
【3】“小猴一会儿拍拍小松鼠的肩膀,一会儿向小白兔眨眨眼睛”是因为什么?_____
A. 小猴很好动。 B. 小猴很喜欢他们。 C. 小猴心里很得意:瞧,我的本领多大呀!
【4】读了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类文阅读
钢铁般的意志
战斗仍在继续。突然一股暗藏的敌人向他们开火了,子弹疯狂地扫射过来。刘伯承看到一个士兵射击时身体暴露过多,很危险,便赶紧朝他扑过去,大声喊:“危险!快趴下!”话音未落,敌人射来的一颗飞弹击中了他,从颅顶穿过,又从右眼眶飞出。刘伯承当即昏倒在地,血流如注。
旁边的战士们见到连长这样,慌忙围拢过来,进行抢救。这时,刘伯承苏醒过来,他用手摸了摸伤口,黏糊糊的都是血块,在那血块中,他又摸到了一个圆球,这是什么?啊?眼珠!原来他的右眼打坏,眼珠又掉出了眼窝。战斗还在继续,他试着用手把眼珠塞回眼眶,可是没用,刚一松手,眼珠又掉了出来,他明白,这只眼睛已经废了。
看着激烈的战斗,他把扶着他的士兵一把推开,又用手指着正在进攻的敌人,大喝道:“管我干啥!快去!”说完,一狠心,抓起身边的一把大刀,把牵连着那已掉出的眼珠经络割断,紧紧地攥住那颗眼珠,又昏了过去。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猛烈( ) 隐藏( ) 显露( ) 清醒( )
【2】刘伯承为什么会受伤?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伯承的伤势很严重,这可以从下列哪一句看出来?( )
A.看着激烈的战斗,他把扶着他的士兵一把推开,又用手指着正在进攻的敌人,大喝道;“管我干啥!快去!”说完,一狠心,抓起身边的一把大刀,把牵连着那已掉出的眼珠经络割断,紧紧地攥住那颗眼珠,又昏了过去。
B.刘伯承看到一个士兵射击时身体暴露过多,很危险,便赶紧朝他扑过去,大声喊:“危险!快趴下!”话音未落,敌人射来的一颗飞弹击中了他,从颅顶穿过,又从右眼眶飞出。刘伯承当即昏到在地,血流如注。
C.这时,刘伯承苏醒过来,他用手摸了摸伤口,黏糊糊的都是血块,在那血块中,他又摸到了一个圆球,这是什么?啊?眼珠!原来他的右眼打坏,眼珠又掉出了眼窝。
12、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
丁雅诵
看中国诗词大会,很多人有这样的感受:自己脑子里残存的诗词记忆好像一下子被激活了。当电视屏幕上那些零零散散的字句呈现出来的时候,或许你已记不清诗的作者是谁,也说不出上下句还有些什么内容,但那些很久以前、在学生时代念过的诗,似乎自然而然地就被勾了出来。
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小时候熟记的古诗文,长大后也很难忘记,即使长时间不用,但只要一提起,与之相关的记忆便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这种扎根在脑海深处的诗词印象、浸透在血液之中的古文积淀,正是传统文化内化于心的表现,也是“童子功”的厉害之处。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想要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多读多记是必要条件。若是腹内草莽,必然不可能口吐莲花。诗词大会舞台上,选手们出口成章的背后,又何尝不是从小的阅读背诵和长年的储存积累。
【1】短文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怎么理解“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于2016年推出的大型演播室文化益智节目。请根据自己的了解回答以下问题。
(1)你觉得中央电视台推出这档节目的意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2)请写出两句带“花”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零分之约
曾经,我是一个让老师感到头疼的学生,调皮、厌学,每次考试,成绩都是雷打不动的“C”,教过我的老师都无计可施。直到卡尔森老师来教我们班后,这一切才发生了改变。
第一天上课,她冲我( )地笑了笑,说:“你就是整天梦想当个赛车手的斯蒂文弗吗?”“是的。”我感觉她的话里有一些鄙夷的成分,声音不禁高亢起来,富有挑衅地说:“舒马赫是我的偶像,他像我这么大还考过零分呢,现在不一样当了世界顶尖级赛车手?”卡尔森老师爽朗地笑了起来,说:“但你从来没有考过零分啊!”她竟然笑话我没考过零分!我控制住心头的怒火,气冲冲地说:“哼,下次我考零分给你看!”
她仿佛一下子抓住了我的“小辫子”,说:“好啊,咱们做一个约定,你要是考了零分,在班级里一切自便;可你一天没考零分,就要好好学习!不过,考试时必须把试卷答完整。”这还不简单!我( )地答道:“没问题!”
很快迎来了考试。发下试卷后,我开始答卷,我故意把知道的写错,可在做后面的题时,由于不知道哪个是正确答案,只得硬着头皮做,像以往那样乱蒙一通。
走出考场,我忽然发现,手心里竟然出了汗。我第一次感觉,考零分竟然跟考满分一样难!我的心情沮丧极了。考试成绩又是“C”,卡尔森老师走过来,狡黠(xiá)地提醒道:“加油!向零分冲刺!”我低下头,既羞愧,又暗骂自己不争气。
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我一次又一次地向零分冲刺。我发奋学习,慢慢发现自己有把握做错的题越来越多,换句话说, 。
一年后,我终于成功地考了第一个零分!卡尔森老师大声地宣布:“斯蒂文弗,祝贺你考到了零分!”我脸红如枣,羞愧难当。“按照我们的约定,你可以在班级内做你想做的事情了。”
泪水突然涌出我的眼眶,我哽咽着说:“谢谢您,老师,在我没有成为世界一流赛车手之前,我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学生……”
【1】联系上下文,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到文中括号里。
A.意味深长 B.郑重其事 C.不假思索 D.不慌不忙
【2】联系上下文,分析“换句话说”后面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与零分的距离会越来越远
B.我必须要细心,唯有细心才能与零分无缘
C.有把握把题目全部做错,得零分就会有希望
D.我只有战胜自己的虚荣心,才会获得零分
【3】“一年后,我终于成功地考了第一个零分!”从“终于”你体会到了什么?( )
A.考零分真是太容易了!
B.考零分真是志在必得。
C.考零分极其艰难,付出的努力真多!
D.那一刻“我”的心里十分难受。
【4】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文中的卡尔森是一个怎样的老师?
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文段,完成练习。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 )历经多少磨难,( )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 )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 )在怎样的境遇里,( )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在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
【2】梅花有什么样的秉性?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画上“____”。
【3】“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这句话运用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赞美了梅花_________的特点,借以歌颂中华民族______________的民族精神。
【4】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把这些人物与相关的事迹用线连起来。
郑成功 抗击金兵,精忠报国
岳飞 收复台湾,维护国家统一
文天祥 不怕得罪洋人,虎门销烟
林则徐 抵抗元兵,守护大宋河山
15、阅读《和田的维吾尔》,回答问题。
有些维吾尔老乡喜欢把洗过的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远远望去___那大大小小___五颜六色___形态各异的衣服___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___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___穿了这种带有大地和太阳气味的衣服,也许会更有精气神吧。
和田维吾尔聚餐形式花样繁多,规格不限,有时给巴朗子起个名字、施个礼,甚至耳朵要扎个眼,亲朋友都要聚餐唱歌跳舞,以示庆贺。
【1】在文中加上合适的标点。
有些维吾尔老乡喜欢把洗过的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远远望去______那大大小小______五颜六色______形态各异______ 横七竖八的衣服像一幅巨大的抽象画______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______穿了这种带有大地和太阳气味的衣服,也许会更有精气神吧。
【2】第一段话运用______的说明方法,进一步说明了和田维吾尔人对土地的______。
【3】最后一句话运用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和田维吾尔聚餐的特点是______。
16、( )的蜘蛛
小蚂蚁看着蜘蛛伸开八支脚,舒舒坦坦地趴在蜘蛛网上,根本不用东奔西跑,食物就自动送上门来,真是羡慕极了。他央求蜘蛛说:“蜘蛛姐姐,把你吐丝和织网的本领都教给我吧!如果我能像你一样,织一张网,往上一躺,一辈子不饿肚子,一劳永逸该多好呀!”
“一劳永逸?“蜘蛛感到奇怪,“在我们蜘蛛的生活里,不存在一劳永逸呀!”蜘蛛想了想又接着说:“小蚂蚁,你最好在这儿过一夜,看看我们是怎么生活的,行吗?”小蚂蚁同意了。
夜幕降临了,小蚂蚁又饿又累,打起瞌睡来了。然而蜘蛛却忙碌起来:她在网上爬来爬去,把蛛网上的丝一根根吃进肚里,好好的一张蛛网给蜘蛛拆了,只剩下几根搭架的蛛丝。
蚂蚁睁开朦胧的睡眼,疑惑不解的看着眼前的变化。蜘蛛把丝吃掉以后,一刻也不停歇,重新把丝从腹部的喷丝口喷出来,又开始织网。他从天黑忙到天亮,才织好新网。
小蚂蚁问蜘蛛:“你为什么把网拆了重织?”
蜘蛛答道:“如果不把干了的蛛丝吃进肚子,从新织网,网就没有粘性,第二天就粘不住飞虫,我就得饿死了。”
蚂蚁又问:“你每天夜里都这样干活吗?”
蜘蛛说:“是的。我为了生存,每天不得不通宵达旦地干活,一天也不敢间断。我的网总是拆了织,织了拆。不过我总是在夜里工作,许多人都不知道,以为我织成一张网就一劳永逸了。”
蚂蚁再也没问什么,下爬去。他一边爬一边想。他明白……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一劳永逸:
(2)小蚂蚁“一边爬一边想。他明白了……”蚂蚁明白什么了?(4)
语言的运用 (40)
17、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媒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
读书时间 | 读报时间 | 看电视时间 |
15.38分 | 18.91分 | 98.85分 |
2018年中美两国国民阅读调查表
调查项目 | 中国 | 美国 |
公共图书馆数量 | 3076个 | 8951个 |
人均拥有图书馆数量 | 个/44万人 | 个/1.3万人 |
人均拥有图书馆藏书量 | 0.58本 | 50本 |
公民拥有图书证比例 | 7% | 62% |
人均年阅读量 | 4.39本 | 7本 |
图书畅销类型 | 教辅、养生、食谱、营销等 | 小说、科技等 |
【1】你从两张调查表中得出了什么结论?请至少写出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两个与读书有关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一句你最喜欢的读书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②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③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选文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物描写的方法来表现人物形象。
【2】第①段中,画“______”的部分是一位________的心声,画“﹏﹏﹏﹏”的部分是一位________的心声。这样复杂多变的心理,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就是________。
【3】结合以下两则资料,分析主席心理活动复杂的深层原因。
资料一:关于“毛岸英” ★1937年,毛岸英到国际儿童院学习,担任少先队大队长; ★1939年,加入了共青团并担任支部书记 ★随后,他到司令部任俄语翻译兼秘书,工作积极。 ★1950年,毛岸英主动参战,牺牲时年仅28岁。 ★这已是毛泽东在革命战争中失去的第六个亲人。 | 资料二:关于“抗美援朝” ★1950年,战争爆发,先后有240万志愿军援助; ★这些战死的人,原则上都葬在朝鲜,亲人难见最后一面。 ★2013年,中朝各地举行“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周年”庆祝活动,中朝友谊永存。 |
【4】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忠骨”指的是忠烈之士的遗骸,在选文中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B.这两句既是对毛岸英牺牲后长眠于朝鲜这一情况的概括,也是历史上众多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的真实写照
C.“马革裹尸”指的是把马儿的尸体包裹起来
D.这两句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已经不重要了,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19、阅读理解。
少年林肯
林肯曾任美国总统,是一位在世界上享有崇高威望的资产阶级政治家。
林肯的少年时代家境困窘,他每天要花很多时间参加劳动。在空闲的时候,他就抓紧学习,认真读书。他用木炭在木板上做算术,蘸着自制的黑墨水练字。到了夜晚,他就利用火炉里射出来的亮光看书。他读的书大多是借来的,有时为借一本书要跑上很远的路。
有一次,他向邻村大叔借到一本向往已久的《华盛顿传》,他高兴极了。但这本书因为屋漏被雨淋湿了,真是乐极生悲。林肯皱着眉头,暗暗思忖:向人家借来这样珍贵的书,现在弄湿了,该怎么办呢?第二天清早,林肯哭丧着脸赶到邻村那个大叔家里,先诚恳地道了歉,接着说:“我没钱赔书,请让我给您干三天活儿吧!”于是,他拼着力气,在大叔家劈柴、烧饭,整整忙了三天。这位大叔被林肯诚挚的行动感动了,和蔼地说:“林肯呀,你可真是个少有的好孩子,为了奖励你,这本书送给你吧!”
林肯喜出望外,小心翼翼地接过珍爱的《华盛顿传》,回家了。
【1】在文中用“ ”画出表现林肯刻苦学习的句子来。
【2】文章刻画人物的主要描写手法是( )
A.心理描写 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C.心理描写 神态描写
【3】大叔为什么要把《华盛顿传》送给林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像一排士兵似的排列在宽阔而笔直的马路两旁。(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重罚。”(改为不带引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下面的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我们怎么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忘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阅读下面的资料,按要求完成。
北京代号:“京”兵强将,1215人 河北代号:“冀”来之,则安之,1090人 内蒙古代号:别害怕,“蒙蒙”达,798人 吉林代号:逢凶化“吉”,1179人 上海代号:“沪”你周全,1608人 浙江代号:“浙”风挡雨,1985人 福建代号:国泰“闽”安,1366人 山东代号:“鲁”大壮,1782人 湖南代号:“湘”互扶持,1458人 广西代号:兵“桂”神速,961人 重庆代号:“渝”战愈勇,1614人 贵州代号:“贵”人相助,1401人 陕西代号:“秦”劳勇敢,919人 青海代号:“青”囊相助,239人 新疆代号:同“新”协力,387人 人民解放军:闻令而动,4000多人 | 天津代号:“津”字招牌,1289人 山西代号:竭“晋”全力,1509人 辽宁代号:“辽”表寸心,2045 人 黑龙江代号:夜再“黑”,终见光明,1534人 江苏代号:“苏”大强,2757人 安徽代号:“皖”无一失,1324人 江西代号:“赣”做敢当,1201人 河南代号:随“豫”而安,1262人 广东代号:“粤”来越好,2452人 海南代号:“琼”尽全力,843人 四川代号:“蜀”你最好,1458人 云南代号:拨“云”见日,1132人 甘肃代号:“甘”苦与共,776人 宁夏代号:安国“宁”家,387人 兵团代号:勤力同“新”,107人 |
同学们,上面这份资料来自网络。据不完全统计,抗击新冠疫情期间,全国有31支医疗队,42000多人支援湖北,每支医疗队还起了一个代号。你看,北京的代号叫“京”兵强将,“京”是北京的简称,与“精”谐音,代表着北京派出了最精锐的医疗队伍,给湖北武汉最有力的帮助。援手相助,医者仁心,让人感动。
你读懂了哪个代号的含义?看到这份资料你又想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呢?请围绕这些内容写一两段话。字数在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