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歇后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身体一向很好的王老师生病住院了,同学们想选出三个代表去看望他,大家问班长都选谁。班长说:“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B.一片好心却把事情办糟了,我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了。
C.奶奶的医术可真是“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啦!连外省的人都辗转奔波来找她治病。
D.奶奶第一次来我家,做饭的时候找不到盐,我对她说:“这不是‘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吗?您怎么就看不到呢?”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古今意思不一样的是( )
A.吾盾之坚
B.吾矛之利
C.以子之矛陷子之盾
D.其人弗能应也
3、下列朗读停顿划分最正确的一项是( )
A.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B.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C.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D.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4、填空。
1.对,就是开得旺! , ,花儿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 , , ,舒展出 , 。
2.“朋友,春天在哪里?当你 ,记住‘ ’是 !”对这两句话,我是这样理解的: 。
3.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原名_ _______,现代著名作家,著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换成意思相近的词语。
(1)田忌觉得很扫兴______,垂头丧气______地准备离开赛马场。
(2)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败为胜______。
6、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并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诣:___________ 乃: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未:_______________ 闻: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7、写近义词。
问候—(_________) 慌忙—(_______) 登时—(_________)
吩咐—(_________) 打量—(________) 气派—(_______)
8、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在非洲,许多孩子没有玩具,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药品,甚至喝不上干净的水。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了。”句中加点词“足够”可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瑞恩的事在社会各界都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对此,你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乌干达的孩子们是怎样迎接瑞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 )
一位美国的教育家要在我国的小学生中做一个实验。一天,她来到一所学校,请校长找来三个四年级的学生。
她从手提包里拿出一只瓶子,又取出系着绳子的小铅锤。她把瓶子放在地上,把三个小铅锤分给三个学生,让他们拿着绳头,先后把小铅锤都放在瓶子里。
她对三个学生说:“这只瓶子是一口井,不过现在井里没水。你们手里拿着的铅锤代表你们自己,你们现在正在一口没有水的井里玩。井口很窄,一次只能让一个人上来。”说完以后,她又问:“记住了吗?”三个小朋友齐声回答:“记住了!”
美国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她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
小梅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三”字刚喊完,三个小朋友各自安稳地把小铅锤提了出来。那位教育家问小梅:“你刚才跟他们说了些什么?”小梅如实地告诉了她。“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教育家又问。小梅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当然让别人先出去!”
那位教育家激动地抱起了小梅。抱了好久才放下,她对校长说:“美国这样的实验我做过多次,但每次都由于争着先往外拉铅锤,总要把瓶子掀翻。”
(1)给短文加一个题目,写在短文前的括号里。
(2)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3)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什么启发?
10、
新春佳节之际,妈妈买来了一幅画。我粗粗一看,这幅画并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我心想:书店里有那么多色彩鲜艳的年画,妈妈为什么要买这幅呢?我一边琢磨,一边细细欣赏起来。
这是一幅国画,画的背景是巍峨挺拔的高山,被淡淡的烟云笼罩着,使群山若隐若现,令人格外神往。山坡下横插过来一株苍劲的松树,松树下是一对飞奔的骏马。奔在前头的是一匹枣红马,它浑身火红,仰天长嘶,红色的鬃毛高高飘起,全身的肌肉结实得像拳击场上的运动员,一块一块地凸出来,显得十分健美有力。枣红马腾空而起,柔软而漂亮的马尾巴甩得很起劲。紧挨着枣红马旁边是一匹白马,从头到尾一片洁白。连一根杂毛也没有,像一团白云轻轻飘来,显得那么洒脱矫健,分明是一匹千里马。
我越看越着迷,似乎听到了它们“得得”的马蹄声,看到了他们身后卷起的阵阵尘土,仿佛看见它们自由自在地飞驰在广阔的原野上。
这时,我猛然想起刚才的疑问,便跑去问妈妈。妈妈神秘地笑了,反问我:“你属什么呀?”我恍然大悟,抢着说:“知道了,知道了,我属马,这年画上的马象征着我。您希望我努力学习,不怕挫折,永远向前飞奔,对吗?”妈妈满意地点点头。
啊!马儿,你知道这是妈妈对我殷切的期望,我决心要让它变成现实。
【1】填空。
(1)这幅国画画的是 、 、 、 ,主要画的是 。
(2)妈妈买这幅画的目的是 。
【2】用横线画出写“我”观画时联想的句子。
【3】用‖把文章分成3段,用简洁的语句写出文章的叙述顺序。
【4】写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5】给短文加标题。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非洲的自然景观是彩色的,非洲人的日常生活也无一不是彩色的。他们特别注重服装颜色的鲜亮耀眼。不管男女老少都喜欢穿花衣服,妇女则更讲究颜色的搭配,喜欢颜色有较大的反差,那些蓝底白花、黄底红花、红绿相间的大花布,最为畅销。你在节日的市场上放眼望去,看到的是花花绿绿的衣服交汇成的彩色河流。在富裕人家的餐桌上,牛排上有殷红的血,水果沙拉五光十色,各种饮料像是流动的颜色;在不太宽裕的家庭,木薯是粉红的,香蕉是金黄的,西瓜是红沙瓢的,取之不尽的芒果则黄中透红。非洲人的住房,虽然大都是不甚宽大的白铁顶房屋,但许多房子掩映在绿树红花之中。你若住在宾馆里,房内房外皆是五颜六色。在扎伊尔戈马的卡里布宾馆,满眼都是鲜花爬满的围墙,鲜花点缀的庭院,鲜花铺满的小径。在这个城市的乐尼拉宾馆,大堂和餐厅的装饰都是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最具特色的是,门厅陈列着大小不一的三个独木舟,舟为黑红色,是用上好的木材凿成的,舟里种着绿草红花。置身这座宾馆,仿佛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沉醉在一种古朴、悠远的境界之中。
【1】本段文字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____”标出。
【2】在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画上波浪线。
【3】文中从三个方面写非洲人的日常生活是彩色的:
①____;②____;③____。
12、自己建造的房子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
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员工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都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好木料,做出的却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了他。
“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我送给你的礼物。”
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现在他得(děi de)住在一栋粗制滥造的房子里!
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 )积极行动,( )消极应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关键时刻不能尽(jǐn jìn)最大的努力。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早已深困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
把你当成那个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进去一颗钉,加上去一块板,或者竖起一面墙,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创造,不能抹(mā mǒ)平重建,( )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 )要活得优美、高贵,墙上铭牌上写着:“生活是自己创造的。”
【1】用“√”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消极应付_______ 粗制滥造________
【3】“无地自容”一词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木匠无地自容的原因是_________。
【4】给画线的句子加关联词。
【5】将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天还没亮,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了就回去。”
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他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天渐渐亮了,雾还没有散。这时候,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接着叫二十条船驶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这边的船顺风顺水,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1】在文段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接近——(__________) 呼喊——(__________)
真假——(__________) 仍然——(__________)
【2】用波浪线画出文段中的一个比喻句。
【3】下列句子体现出诸葛亮“神机妙算”的打“√”,不能体现的打“×”
A.算好了天气,文段中多次提到的大雾在他的预料中;这些船如此“顺风顺水”也是在诸葛亮意料之中的。(__________)
B.了解曹操的多疑性格,确定曹操在大雾中不敢出兵。(__________)
C.算好了受箭方式,先是“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后是“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两边受箭。(__________)
【4】填空。
(1)诸葛亮要求士兵“擂鼓”“呐喊”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从画横线的句子中,我们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理解。
月光启蒙
母亲患了老年痴呆症,失去了记忆。我赶回老家去看她时,她安详地坐在藤椅里,依然那么和蔼、慈祥,但却不知我从哪里来,不知我来干什么,甚至不知我是谁。不再谈她的往事,不再谈我的童年,只是对着我笑,笑得我泪流满面。
微风吹乱了母亲的满头白发,如同故乡的天空飘满愁絮……
坐在面前的母亲忘却了她给我的那份爱。故乡的天空不会忘记:是母亲那一双勤劳的手为我打开民间文学宝库,给我送来月夜浓郁的诗情,让明月星光陪伴我的童年,用智慧的才华启迪我的想象。
苦涩童年的夏夜却是美妙的。暑热散去了,星星出齐了,月亮升起来,柔和的月色立即洒满了我们的篱笆小院。这是在孩子眼里最美的时辰。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月亮出来亮堂堂,打开楼门洗衣裳,洗得白白的,晒得脆脆的。”
“月姥娘,八丈高,骑白马,挎腰刀……”
“月儿弯弯像小船,带俺娘们去云南,飞了千里万里路,凤凰落在梧桐树。凤凰凤凰一摆头,先盖瓦屋后盖楼。东楼西楼都盖上,再盖南楼遮太阳。”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那时,我们虽然过着清贫的日子,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疯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颍,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落(又叫数来宝)的民间艺人。母亲把故乡给予的爱,亲人给予的爱,融为伟大的母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混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地又为我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小红孩,上南山,割荆草,编箔篮,筛大米,做干饭。小狗吃,小猫看,急得老鼠啃锅沿。”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喝,下不来——老鼠老鼠你别急,抱个狸猫来哄你。”
“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轿。毛娃醒,吃油饼。毛娃睡,盖花被。毛娃走,唤花狗,花狗伸着花舌头。”
民谣童谣唱过了,我还不想睡,就缠着她给我说谜语,让我猜。母亲说:“仔细听着: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是什么呀?”
我问:“朝哪里猜?”
母亲说:“朝吃的猜”。
我歪着头想了一会硬是解不开。母亲笑着说:“你真笨,这是咱种的花生呀。”
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她在月光下唱的那些明快、流畅、含蓄、深刻的民歌民谣,使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飞向诗歌的王国。母亲失去了记忆,而我心中却永远珍藏着那一轮明月……
【1】课文作者通过回忆自己小时候,母亲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事情,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2】联系上下文,在括号里写出“长”的不同意思。
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______五谷,却疯长______歌谣。
【3】那时我们过着清贫的生活,但是_____________。(根据课文补充句子)
【4】文中引用童谣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标题“月光启蒙”理解最贴切的项是( )
A.月光下,母亲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吟唱,让我初步了解了许多民歌童谣。
B.在故乡明亮的月光下,母亲教会我要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磨难。
C.在故乡的天空下,月光启迪我领悟了浓郁的诗情和生活的真谛。
D.明月星光下,母亲用智慧和才华陪伴我的童年,启迪我的想象和诗情。
15、课外阅读。
包公审驴
一天,刘五牵着驴驮了木炭到小市镇上,他把驴拴在市镇门口外的树上,自己背了一袋木炭去卖。等卖完木炭回来,他大吃一惊。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的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刘五想: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我的驴这么一会儿就病成这个样子了!他惊慌失措,东奔西走,到处寻找,可是,自己的驴还是踪影全无。刘五又气又恨,懊恼极了,他想了想,把这头瘦驴牵去告官,可是不知道被告该是谁,最后决定告这头瘦弱的驴。
包公来到公堂,开始审理案件。轮到刘五时,他把瘦驴牵上公堂,道:“包大人在上,这畜牲不知来自何方,竟敢冒名顶替!”驴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给它吃,别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
三通鼓罢,包公升堂,他命令衙役们立即把驴牵来。这驴的嘴已陷下去了,脑袋耷拉着,看上去怪可怜的。包公一拍惊堂木,大声叫道:“喂,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
“是!”衙役们齐声答道,纷纷拿起板子痛打驴子。
十下,二十下,三十下,足足打了四十下,打得驴子又蹦又跳,放声大叫。末了,包公下令道:
“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儿就上哪儿。”
这头瘦驴三天没吃没喝,又挨了四十大板,受够了惊吓。于是飞奔出了公堂,跑得那个快啊,一下子就不见了。
包公随即命令一个差役和刘五一起跟踪前去,看个究竟。
刘五便和差役去了,跟他们一起去的还有许许多多的看热闹的人。他们走了整整十五里路,看到那头驴跑进了某田庄的一户人家,人们跟着走了进去。当然,他们在那里找到了刘五被偷走的那头好驴,也捉住了狡猾的小偷。
【1】文中画横线的三句话运用了(______)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填序号)
①语言描写 ②环境描写 ③动作描写
④神态描写 ⑤外貌描写
【2】包公“审驴”的做法是:关驴→(________)→(________),从他的做法中,我们了解到包公是一个____________的人。
【3】包公为什么下令“现在把它(瘦驴)放了,随它爱上哪儿就上哪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除了包公使用了计谋,还有谁也使用了计谋,你是怎样知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理解。
草船借箭(节选)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到雾散时,诸葛亮下令返回。船两边的草把子上都插满了箭。诸葛亮吩咐军士们齐声高喊“谢谢曹丞相的箭”。曹操知道上了当,可是诸葛亮那边船轻水急,已经驶出二十多里,要追也来不及了。
【1】结合全文,我们得知诸葛亮借箭的起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借箭的经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操为什么不敢派兵出来?在文中用“﹏﹏﹏”画出来。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诸葛亮那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
【4】“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一定”说明什么?你从诸葛亮的谈笑风生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密西西比河的风光
密西西比河两岸( )。西岸,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浪逶迤而去,在处同蓝天连成一片,三四千头一群的野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漫游。有时一头年迈的野牛劈开波涛,游到河心小岛上,卧在高深的草丛里。看它头上的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飘拂的长髯,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它( ),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两岸风光
东岸的风光同西岸形成令人赞叹的对比。河边、山巅,岩石上、幽谷里,各种颜色的树木花草,散发着各种气味。大树高耸入云,野葡萄、喇叭花在树下交错生长,往树枝上攀缘,一直爬到顶梢。它们从槭树延仲到鹅掌楸,从鹅掌楸延伸到蜀葵,形成无数洞穴、无数拱顶、无数柱廊。那些在树间攀缘的藤蔓常常迷失方向,它们越过小溪,在水面搭起花桥。木兰树在丛林之中挺拔而起,耸立着它静止不动的锥形圓顶;它树顶开放的硕大的白花,俯瞰着整个丛林。除了在它身边摇着绿扇的棕榈,没有任何树木可以同它媲美。
丛林中无数的动物,更给这个世界带来魅力和生气。在小路尽头,有几只因为吃饱了葡萄而醉态酩酊的小熊,在榆树的枝丫上蹒跚;群鹿在湖中沐浴;黑松鼠在茂密的树林中嬉戏;麻雀般大小的弗吉尼亚鸽从树上飞下来,在长满红草莓的草地上来回走动;黄嘴的绿鹦鹉和火焰般的红雀在柏树顶上飞来飞去;蜂鸟在佛罗尼达茉莉上( );而捕鸟为食的毒蛇倒挂在树枝交织而成的穹顶上,像藤蔓一样摇来摆去,同时发出阵阵嘶鸣。
如果说河对岸的草原上( ),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鸟喙啄击橡树干的笃笃声,野兽穿越丛林的沙沙声,动物吞噬食物或咬碎果核的咂咂声;潺潺的流水、啁啾的小鸟、低哞的野牛和咕咕叫的斑鳩使这荒野的世界充满一种亲切而粗犷的和谐。如果一阵微风吹进这深邃的丛林,摇晃这些漂浮的物体,使白色、蓝色、绿色、玫瑰色的生物混杂交错,使所有的色调浑然一体,使所有的声音汇成合唱,那是多么奇伟的声音,多么壮观的景象!可是,对于没有亲临其境的人,这一切我是无从描绘的。
【1】将下列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踌躇满志 万籁无声 风光旖旎 熠熠发光
【2】文章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那些在树间攀缘的藤蔓常常迷失方向,它们越过小溪,在水面搭起花桥”中的“它们”指______;“越过”“搭起”这两个词语写出了植物的_____(静态 动态)美,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密西西比河两岸的风光主要有什么不同?
西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东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儿童诗两首
《我想》节选
我想把我自己
________春天的_________。
变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为________和________,
更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会飞啊,飞——
飞到________的地方。
溪边
垂柳把__________当做________________,
山溪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影给________________,
钓竿上立着________________。
忽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草地上___________鱼儿和笑声。
【1】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2】“不过,飞向遥远的地方,要和爸爸妈妈商量商量……”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全诗表达了儿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的梦想是什么?用诗句的形式写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
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儿,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______盆______碗,______灶______床,______过来,______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1】将下面动词选填到文中“____”上。
争 夺 占 抢 移 搬
【2】“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等词写出了猴子________的性格特征。
【3】“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表现了猴子们________的心情和________的个性。
20、按要求写句子。
1.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师望了我一眼。老师皱皱眉头。老师不动声色地继续讲课。(把三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孙膑对田忌说,他有个办法,保证能让田忌在赛马时获胜。(改为直接引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训练场。(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从文殊院到光明顶的途中,有一株松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山松的枝条具有团结力。(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株团结松的树干很粗壮。(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改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淮南的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楚王仗着自己国事强胜,想乘机侮辱晏子。(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脸了。(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快乐习作抒真情。
在你的生活中,有很多的事让我们难忘,是因为它们曾经给了我们感动,给了我们启迪,给了我们教育……请你选择其中一件写下来。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感情真挚,400字左右,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