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根据下图的材料,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是(       

中文名:2022年杭州亚运会

外文名:The 2022 HangZhou Asian Games

办会理念:绿色、智能、节俭、文明

办赛原则:“杭州为主,全省共享”,以杭州为主办城市,浙江省内部分城市协办。

上一届:第18届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

下一届:第20届2026年爱知·名古屋亚运会

A.2022年亚运会是第20届亚运会。

B.2022年杭州亚运会的所有比赛项目都在杭州举行。

C.亚运会将迎来很多国外的参赛队伍,所以住宿、餐饮应当安排阔气。

D.亚运会每四年举行一次。

2、下列每组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相同的一组是(   )

A.督 严 B. C.应 提 D.

3、下列汉字形体演变次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A.甲骨文、小篆、楷书、隶书

B.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

C.甲骨文、隶书、小篆、楷书

D.隶书、甲骨文、小篆、楷书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找朋友。(写近义词)

安静——(   )  侵犯——(   )

幼稚——(   )  轻松——(   )

寂寞——(   )  等候——(   )

5、填空答题。

1. 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人,被誉为____________”。

2.全文9个自然段,开头都是体育,你就是……”的句式,如果改成体育是……”这种句式,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填上合适的词语。

( ) 的梅花    ( ) 的泪珠     ( ) 的外祖父

( ) 的秉性      ( ) 的墨梅图         ( ) 的亚麻布

7、补充词语

____无故  翻箱_____  _____头大汗 _____头土脸  难以_____

_____然不同  _____心比心 推己____  _____位思考 _____眉之急 

感恩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  无地自_____

__________  利益______ 依依不______ 小心_____)(_____

1、毫无原因,平白无故。_________

2、指马上要办的事情,形容事情的紧急情况。_________

3、没有地方可以让自己容身。形容非常羞愧窘迫。_______

4、感激他人对自己所施的恩惠而设法报答。_________

5、形容非常流连,舍不得离开。________

6、馋的连口水都流出来了。形容非常贪吃或贪图得到某样东西。________

8、根据原文(原意)填空。

1.学习古典四大名著主要是:_______三国烽烟,_______梁山好汉,_______取经艰难,_______红楼梦断。

2.本学期认识了_______的刷子李,________的“军神”;领略了像________、仿佛________的威尼斯小艇之风采。

3.乡村四月农忙时,用一句诗来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对毛岸英这一英雄儿女为国捐躯事迹的写照。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理解

母亲唱累了,就给我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牛郎织女天河相会的故事……高深莫测的夜空竟是个神话的世界。此时明月已至中天,母亲沉浸在如水的月色里,像一尊玉石雕像。她又为我唱起了幽默风趣的童谣,把我的思绪从天上引到人间。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高深莫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幽默风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片段中省略号省去的内容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画出片段中描写母亲的比喻句,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母亲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烤鸭、烤牛肉、涮羊肉,素称老北京三大名菜。其中尤以烤鸭最具北京特色。

北京烤鸭分为焖炉(暗火)与挂炉(明火)两种。便宜坊以传统的焖炉烤鸭(   ),全聚德以挂炉烤鸭闻名,各有特色,成为闻名中外的京味莱。烤鸭旧称“烧鸭子”,据说最早起源于山东。元大都时已有“南炉鸭”之说。明代在米市胡同有人建了座“金陵便宜坊”,专卖焖炉烤制的“烧鸭子”,用秫先将炉体烧热,然后将(   )好的白条鸭放入炉内,关上炉门不见明火,靠炉体的热量将鸭子烤熟。到了清朝以后,全城又出现了几家便宜坊分店,原店则加一“老”字。

全聚德采用的是挂炉烤鸭法,烤鸭是用北京填鸭烤制的。其鸭体肥、肉嫩。烤制时,油脂渗出,将鸭皮炸脆;鸭腹内烤岀的油将鸭肉烹熟。烤鸭用的燃料为枣、桃、梨等果木,烤出的鸭子有果香味道;且果木燃尽后不扬灰,可避免烤鸭被污染。烤鸭的烹制过程既(   ),又简单。烤鸭不能用冷冻鸭,要用当天屠宰的鸭,去净鸭毛和内脏后,在皮和肉间吹进(压进)空气,在鸭外涂满麦芽糖浆在进烤炉前,还要用滚烫的开水把鸭膛内烫一遍,然后才入炉。烤鸭关键在把握好火候,夏天约25分钟,冬天则需40分钟方可出炉。时间过短,不熟;时间过长,就焦了。烤鸭师傳用一根长长的烤杆,挑起肥鸭放进炉膛,挂在炉梁上,其间还要有规律地转动鸭体。如此,烤出的鸭子像枣红色的绸缎一样光洁、闪亮、诱人;口感细膩、香酥、皮脆、肉嫩。

据说,技艺(   )的片鸭师傳能将一只熟鸭均匀地片成大小薄厚一致的108片,且每片上都有皮、有肥肉、有瘦肉。由于火候掌握得好,吃起来肥而不膩,瘕而不柴,香酥可口。吃时,一般用荷叶薄饼(老北京人称之为“片儿饽饽”)抹上甜面酱铺上葱白丝,卷起来吃;也有用空心烧饼夹着吃的。根据季节不同,还要配着萝卜条或黄瓜条。“逛长城,听京戏,吃烤鸭”是北京旅游的三大特色。有机会请你也去尝尝正宗的北京烤鸭。

1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____________

2选择下列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内(所填的词不能重复)。

娴熟   清理   著称   繁杂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素称老北京三大名菜,尤以烤鸭最具北京特色。

4用“   ”画出焖炉烤制的“烧鸭子”的制作方法。

5片烤鸭时有什么讲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短文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部分内容?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春天放纸鸢

季羡林

夜幕降临,漫步在乡间道路上,除了春风扑面柔和的感觉之外,忽而传来阵阵熟悉的风筝葫芦声,会不由得勾起我对童年的回忆。

在我十二三岁时,每到春季,父亲总要扎个风筝去放飞,供我们赏玩。父亲(  )风筝时,左邻右舍好多人帮着(  )竹篾(miè)、打面糊、糊纸等。风筝准备就绪,还是那批人帮助(  )着风筝到田野里,拉绳的和(  )风筝尾巴的就配合我父亲放风筝,一旦风筝飞到了空中,个个看了心里甜滋滋的。

后来,父亲见到别人风筝上挂葫芦,在空中嗡嗡作响,几里以外的人都能听到。于是,他也制作风筝葫芦。他先弄来几个干燥的瓠(hù)瓜,在瓜蒂处用刀截去一部分,大约留住整个瓠瓜的三分之二吧,然后,用一块圆形木块盖住截口,同时用松香封住接合处,以免漏气,最后在木块中间雕出一个倾斜的口子,这样,风筝葫芦就算制作完成了。在风力的作用下,那葫芦就发出“嗡嗡”的响声,挂在风筝上,老远就能听到时高时低的风筝葫芦声。

受父亲的熏陶,我也喜欢制作风筝。开始时,我只是用麦秸秆和旧报纸制作简单的小风筝。后来,我又萌发了制作大风筝的念头。同伴们看我要制作大风筝了,个个鼎力支持,跟着我溜溜转。我制作的风筝飞上了天空,我和伙伴们高兴得手舞足蹈。从那以后,每到冬春大风时节,我就有制作和放风筝的习惯。

我在同伴中是放风筝的高手,贪玩的小伙伴都很听我的话,否则我们放风筝时就不带他去。

蓝天中的风筝,承载了我童年的美好回忆,让我的思乡之情又倍增几分。

【1】把下边表示动作的词填入第2自然段的括号内。

         

【2】下列对风筝葫芦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做风筝葫芦的原料是瓠瓜,在瓜蒂处用刀截去一部分,大约留住整个瓠瓜的三分之一。

B.用一块圆形木块盖住截口,同时用松香封住接合处,以免漏气。

C.最后要在木块中间雕出一个倾斜的口子。

D.风筝上挂着的葫芦,在空中嗡嗡作响,能发出时高时低的声音,几里以外的人都能听到。

【3】文中画横线句中“贪玩的小伙伴都很听我的话”的原因是什么?请联系上下文写出两条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

【4】“受父亲的熏陶,我也喜欢制作风筝。”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    

A.点明中心

B.承上启下

C.借物抒情

D.总起全文

【5】文章结尾部分中加点的“美好”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

12、现代文阅读

清贫(节选)

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guā guà)库,与几双féng fèng)上底的线袜,已交给我的妻放在深山 )里保藏着怕国军进攻时,被人抢了去,准备今年暑天拿出来再穿;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1】用“——”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传世宝______________

(2)齿冷__________________

【3】把下面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

岂不要叫哪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______________

【4】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和课文第一自然段是什么关系?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理解、分析。

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好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儿给弄坏了。她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草。她的衣服全是车黑的,但通过好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1第一段中作者刻意描写外祖母的黑衣服她的眼睛,主要运用的写法是什么?其作用又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外祖母说话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说外祖母在我心中是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全文,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 kuà kuā )一掀。 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复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sù shù) 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晴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把只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打得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歇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躺着一个锦布袋。

【1】圈出文中括号里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换一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线句中连用几个“闪”,写出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描写老虎“一扑,一掀,一剪”,写出了老虎的什么特点?这对刻画武松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发现枕头里有个世界

从小,我就有落枕的毛病,早晨起来,常常是歪着脖子,疼得哭爹喊娘。母亲自然是小心地替我揉来揉去,可这毕竟不是个长久之计。

母亲看着我痛苦的样子,决定给我特制一个枕头。棉花是最如意的材料,可是太软了不行,太硬了也不行,母亲就一把把地tiāo  tiǎo)选着棉花,感觉适zhòng  zhōng)才放进枕袋。两天后,我感激地接过母亲的这只花枕头,它那么轻,却又那么重。把头放上去,花枕的中间正好凹下去,将我的头包在里面,棉籽轻轻按摩着我的头部,就像是静静的深夜,躺在海边沙地上,看满天繁星,吸清新空气,舒畅极了,呼吸之间全是妈妈的一瓣心香。

可是夏天来了,棉花被汗水一浸,就会发出霉味。于是,我索性撇开枕头,仰着头睡觉。结果自然是我又睡歪了脖子,母亲又有了心事。

没办法,母亲只好托人从外地带回一大包绿豆壳用它又缝制了一只新枕头。这只枕头可比棉花的好多了,睡在上面,只要我轻轻一动,就会有一种“沙沙”的声音,像是没有歌词的童谣,在静静的夜空弥散,连夜的精灵都会因此止住脚步,我当然睡得格外香。后来我才知道,那些绿豆壳花了父亲近半个月的薪水,或许是因为太喜欢这只绿豆枕了,我做作业时都会捧着它。终于有一天枕布破了,看到满枕的绿豆壳散落满地,我的眼泪也一下子落了下来:这可是父母第二次为我做的枕头啊!

后来,母亲sāi)给我一只新枕头,新枕头溢着一股股药香,沁人心脾。母亲说,这是父亲特地上南通买的。在学校住宿的每一天,枕着药枕,我进入了甜蜜的梦乡,在梦里我一手拉着父亲,一手拉着母亲,来到了落叶林,看一地金黄,满是温馨。

岁月流逝,我渐渐明白,在这变化的枕头里有个不变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一种情感无时无刻不在延续。也许,关于这个世界的故事并不精彩,可它会伴我一生一世……

注:枕(lào  zhěn):睡觉时脖子受寒,或因枕枕头的姿势不合适,以致脖子疼痛。

1给文中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在短文中给下列词语找反义词。 

苦涩________    糟糕________    污浊________

3“我”枕过三种枕头,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枕着这三种枕头,产生了许多联想,请在短文中用横线分别画出来。

5读读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沁人心脾”造句。 

_______________

6对于文中画横线句子的理解正确的是(   

A. “不变的世界”指枕袋,“有一种情感”是对枕头的喜爱。

B. “不变的世界”指枕袋里的东西,“有一种情感”是睡觉时对枕头的依恋。

C. “不变的世界”指父母对孩子的爱,“有一种情感”是指亲情。

16、课外阅读。

杯弓蛇影

晋朝制有个当官的名叫乐广,性情恬淡,非常好客。他有个朋友常到他家来喝酒,聊天。可是有长时间,不见那个朋友来家中做客了。乐广很思念他,便前去看望,登门后,只见朋友卧在病床上,样子很憔悴,使便关心地问道“你怎么病成啦?好些了吗?”那夜朋友有气无力地回答说:“上次去你家作客,端着酒杯喝酒时,见杯中有条蛇,心中十分厌恶。可是当时有好几个朋友在座,不便说出,也不好不喝,只得硬着头皮把酒喝了下去。回家之后总觉得恶心,不知怎的就病倒了。”

乐广觉得奇怪,想来想去,终于记起他家墙上挂有一张弓。他料想这位朋友所说的蛇一定是弓的影子倒映在酒杯中了。

看罢朋友,乐广归家。为了医治朋友的病,乐广又在原地置酒招待那位朋友。当把那位朋友请来后,乐广硬扶他坐在那天喝酒的位置上,斟上满满的一杯酒,恭敬地请客人喝。那朋友连连摆手说:“杯里有蛇,我不喝,我不喝!”这时乐广哈哈大笑,指着墙上的弓说明原委,那朋友豁然开朗,眉头舒展,疾病顿时痊愈。

后来人们把这个故事概括为“杯弓蛇影”,用来比疑神疑鬼,神经过敏,自相惊扰。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原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豁然开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乐广朋友得病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乐广是怎样治好朋友的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在文中画出“杯弓蛇影”的比喻义。

【5】谈一谈“杯弓蛇影”给你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若在故乡,每当新秋的早晨,门前经过许多的乡人:男的紫赤的臂膊和小腿肌肉突起,躯干高大且挺直,使人起康健的感觉;女的往往裹着白地青花的头巾,虽然赤脚却穿短短的夏布裙,躯干固然不及男的这样高,但是别有一种康健的美的风致;他们各挑着一副担子,盛着鲜嫩玉色的长节的藕。在藕的家乡的池塘里,在城外曲曲弯弯的小河边,他们把这些藕一濯再濯,所以这样洁白了,仿佛他们以为这是供人体味的高品的东西,这是清晨的图画里的重要题材,假若满涂污泥,就把人家欣赏的浑凝之感打破了;这是一件罪过的事情,他们不愿意担在身上,故而先把它们濯得这样洁白了,才挑进城里来。

向来不恋故乡的我,觉得故乡可爱极了。我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起这么深浓的情绪?再一思索,实在很浅显的:因为在故乡有所恋,而所恋又只在故乡有,便萦着系着不能离舍了。譬如亲密的家人在那里,知心的朋友在那里,怎得不恋恋?怎得不怀念?但是仅仅为了爱故乡吗?不是的,不过在故乡的几个人把我们牵着罢了。若无所牵,更何所恋?像我现在,偶然被藕与莼菜所牵,所以就怀念起故乡来了。

【1】作者通过回想,从人、物、景三方面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故乡新秋图,请概括在下图中。

_____

_____

_____

【2】联系上下文可以猜测出“濯”的意思______。是为什么人们把这些藕“一濯再濯”?用“ ”画出具体原因。

【3】认真阅读第二自然段,联系其中表达的情感,用一句话给短文补充一个开头。

18、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又称为“有形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和人类文化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包括口头传说和表迷、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和礼仪与节庆、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等。

材料二:世界遗产公约的标志(如右图),它象征着文化遗产与自然遗产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央的正方形是人类创造的形状,圆圈代表大自然,两者密切相连。这个标志呈圆形,既象征全世界,也象征着要进行保护。

 

材料三:中国自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规定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截至2019年7月,中国已有55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世界文化遗产37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4项,在世界遗产名录国家排名第一位。其中首都北京拥有7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遗产项目数量最多的城市。

材料四:①中国的《世界遗产名录》中有反映中华民族多民族文化的遗产,如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之一,建于两千多年前,后连成万里长城。甘肃敦煌莫高窟,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组成的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建成至今已有600年,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

②有的反映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如西藏的布达拉宫,始建于7世纪,是藏王松赞干布为远嫁西藏的唐朝文成公主而建的。云南丽江古城,是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中国罕见的保存相当完好的少数民族地区的古城。云南红河哈尼梯田,总面积约100万亩,是哈尼族人民1300多年来生生不息“雕刻”出的山水田园风光画,表现出哈尼族地区农田种植和管理的特点。

(节选自《新华文摘》,有删改)

【1】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的正误。

(1)美丽的敦煌莫高窟、秦兵马俑、南京明孝陵、南京云锦都属于物质文化遗产。(______

(2)世界遗产公约的标志中,正方形代表人类创造的形状,圆圈代表大自然,两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______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规定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文化遗产日”。(______

(4)截至2019年7月,中国是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项目总数最多的国家。(______

(5)材料四选段②中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西藏布达拉宫、丽江古城、哈尼梯田等例子,形象具体地说明了有的文化遗产能反映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______

【2】请你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加强对传统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水乡威尼斯

威尼斯这地方,不像是属于人间的。

来以前,便知道它美。但是,我不曾期盼,它竟美得令人魂飞魄失。

最妙的是,白天的威尼斯和夜晚的威尼斯,有着截然不同的气氛和魅力。

其一:白的威尼斯

热闹,热闹,热闹。

纵横交错的运河上,船只往来不绝。快艇、汽艇、玻璃罩船、无盖舢板,都有。每一艘船,都满满地载着游客。远远望去,窄河如沟、船如落叶,沟水长流而落叶纷纷,一片繁忙景象。

岸上,样式古老的建筑,一幢接一幢排列着。尽管屋子色漆剥落而砖瓦破损,然而,这不但无碍于观瞻,反而平添古雅之气。建筑物间的巷子,当然是窄窄的;路呢,当然是石板铺的。屋子里的人,一站到阳台上,便可以和对户人家亲昵地交谈:而两家的饭香与花香,也趁机窜来窜去,亲热交缠。

广场里,鸽子和游人一样多。卖鲜花与水果的摊子也不算少。

买一公斤桃子,翘起脚来,坐在运河旁边的石级上,把热闹收进眼里,把桃子收进肚里。

这时,耳边飘来了嘹亮的歌声。结实黧黑的船夫,头戴竹笠,双手撑桨;脸呢,笑得连阳光也晃动。歌声来自站在船首的歌手,他中气充沛,歌词由口中流出来时,并没有含糊地涣散在清冷的空气里,依然是一句一句完完整整的,有若浑圆的珍珠,顺顺当当地滑进了别人的耳朵里。听着、看着、啃着,夜就这样不经意地来了。

其二:黑的威尼斯

夜初来时,威尼斯依然像煮沸了的开水,喧喧嚷嚷的,处处是人,处处是声音。夜渐深、人渐少、声渐稀。

子夜过后,天与地,都寂寂无声了。

河,一条一条的河,薄薄地镀着一层一层银色的月光。河上,是拱桥。拱桥之后依然是拱桥、拱桥、拱桥。无穷无尽的拱桥、数不胜数的拱桥。

夜极深,然而,色不沉,它半明不暗。河上的拱桥,便趁机借着暧昧的天色,把它美丽的影子,牢牢地印在河里了。结果呢,河上的拱桥与河下的拱桥,虚实不分地相连在一起,好像是一颗一颗汪着水光的杏形眼珠,含情脉脉地对你凝望。

河水是静止不动的,可是,此刻,你却清清楚楚地听到了水流潺潺的声音。原来呵,河里的水正缓缓地流进了你的内心深处,在那儿铸成了一幅永生不灭的图画!

【1】作者眼中的“水乡威尼斯”是怎样的?在“黑的威尼斯”的第二段中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拱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笔下的景物都别有一番情趣,如“两家的饭香与花香,也趁机窜来窜去,亲热交缠”。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这样的句子。

【3】“白的威尼斯”第六段中歌手的歌声有什么特点?本段中加点部分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俺家的酒是村酒。 俺家的酒比得上老酒的滋味。

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变一变。

1、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很久十余年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像你这样的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写作。

题目:一件难忘的事

要求:回忆自己的成长历程,选取一件让你印象深刻的事情来写,要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做到内容具体,重点突出,并写出当时的感受。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