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年龄与称呼不相匹配的一项是( )
A.耄耋——人八九十岁 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B.及笄——女子年满十五岁 弱冠——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C.而立——人三十岁 不惑——人四十岁
D.花甲——人五十岁 古稀——人七十岁
2、下列加点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玉磬(qìng) 澄澈( chéng) B.翎毛(líng) 晦气(huǐ)
C.玉镯(zhuó) 哗笑(huà) D.淤泥(yū) 薄弱(báo)
3、选择正确的读音
酒兴 (xīng xìng) 毡笠儿(dìan zhān) 镌着(xìu juān)
青布幔子(maì mǎn màn) 折做两截(zhé shé chaī)
4、比一比,组词语。
恼( ) 蹲( ) 澄( )
脑( ) 遵( ) 橙( )
搭( ) 掺( ) 庞( )
塔( ) 渗( ) 庆( )
5、指出下列书法作品的字体。
, 金文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6、我会辩字组词。(6分)
篙( ) 漠( ) 瞻( )
蒿( ) 寞( ) 檐( )
7、请判断下面的句子分别属于哪种描写方法。
(1)武松心里想道:“我就把这只死大虫拖下冈去。”( )
(2)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
(3)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 )
(4)“你骗谁!像你这样当大官的人会没有钱!”拿榴弹的兵士坚不相信。( )
8、你知道为什么手上的五根手指不一样吗?想一想。
_____________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丰碑(节选)
一个冻僵的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右手的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火已被雪打灭;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
【1】解释下列词语。
镇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安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下面的句子,是比喻句的画“√”,不是比喻句的画“✕”。
(1)萤火虫尾部的一粒发光的东西,好像挂着的灯笼一样。(____)
(2)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____)
【3】填空。
“老战士倚靠光秃秃的树干坐着”,说明他 ;“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说明他 ;“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表现了他 。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哨卡(节选)
早上,将军正在另一个哨卡的战士宿舍。屋外狂风怒号,发出阵阵怵人的尖啸。雪珠夹杂着小冰块击打着门扉,发出啪啪的声响。将军站起身,戴上厚厚的皮军帽,扶正,命令道:“走!”好几个人围过来,面有难色:“首长,路太险,天太坏,下次吧!”将军摆摆手,掀开厚厚的棉帘。他凝望着远处的山峰,全然不顾漫天的飞雪和彻骨的寒风。上校走到将军面前,贴近他的耳朵,几次请求说:“太危险了……”上校是边防团的团长,是从军二十几年的老兵了,长年的高原生活使他的脸色变得紫黑。“战士们更危险,走!”将军说。
经过近三小时的攀登,将军一行终于踏上了海拔五千余米的哨卡。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一行,将军与他们一一握手。一位战士正在哨位上值勤,将军一行向哨位走去。
风雪中,伫立着一位浑身是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忽然,将军注视起他来:这位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他问:“当兵几年了?”“五年。”“一直在这儿?”“不,以前在三千米,前年来的。”
将军的目光严厉起来。他转过身,盯着上校:“不是有高海拔地区执勤年限规定吗?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上校嗫嚅着,盯了哨兵一眼。将军显然是生气了,他提高嗓门:“你就这样带兵?嗯?”上校避开将军的目光,轻声说:“这儿是艰苦,可总得……”“假如是你的亲人,你会怎么样?”这时,一个随员走过来,悄声对将军说:“他是团长的……亲弟弟……”
将军惊愕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持枪的战士。突然,他脚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个军礼。所有的人都立正,向将军行了一个军礼,他们的眼中都闪着泪花。
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汉白玉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群山融为一体,支撑在天地之间。(有改动)
【1】用波浪线画出文中描写山中环境的语句,这样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将军在得知哨兵长时间在高海拔地区执勤时,表现是_______________;在知道那位战士是上校的弟弟后,表现是______________。由此看出将军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的人。
【3】对短文结尾画线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军人们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B.军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显得比别处的人要高得多。
C.作者突出刻画了人物形象,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壮观的画面。
【4】上校为什么将自己的弟弟安排在最艰苦的地方执勤?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课内语段,完成练习。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1】选段中描写猴子动作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些词语中,可以看出猴子越来越____________。
【2】不是孩子处于这样危险境地的原因是( )
A.孩子被猴子逗得恼羞成怒。
B.水手们一次又一次的大笑。
C.孩子非常喜欢那顶帽子。
D.水手们没有及时阻止孩子的危险行为。
【3】当被猴子一次又一次地逗弄时,孩子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老师的腰围
我在一所小学听数学课。老师是个女的,40来岁,胖胖的。讲完厘米、分米和米的概念后,她让学生们测量桌子、铅笔和手臂的长度。两分钟后,被点名的同学报出答案,都得到了表扬,老师说,我们再找找别的东西测量一下。老师的话刚完,一个男孩“噌”地站起来:“老师,我想测测你的腰围。
教室里一下静了。老师低头看了一下自己的腰,然后笑道“好哇,你来量吧!”小男孩拿着尺子,飞快地跑到老师前面,随后他说出了一个答案:“87厘米。”“不错,答案比较接近。其他同学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测得准确一些?”她的话音刚落,一个胖乎乎的女孩站起来说:“老师,我有,我用手。我一掌是11厘来,我看是几掌就知道了。”老师笑了。小女孩的手在老师的腰上爬了一圏之后,报出了答案:“89厘米。”“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笑容在老师的脸上绽放。片刻之后,前排的一个小孩站起来:“老师,你把腰带解下来,我们一量就知道了。”
我没想到这个小小的孩子会想到这种聪明的办法。老师肯定也没想到,老师一边笑,一边真的解下了腰带。小同学量出的是90厘米,这当然是最准确的一个答案。老实说,那位老师并不算漂亮,但这节课却是我听过的最漂亮的一节课。
【1】短文介绍了哪几种测量腰围的方法?
_____________
【2】短文中多次描写到老师的一个神态,那就是_______,这个神态表现了老师_______的特点。
【3】画横线的两个句子都是对老师的__________描写,从中可以看出___________。
【4】仔细阅读短文中的这句话,按要求回答问题。
老实说,那位老师并不算漂亮,但这节课却是我听过的最漂亮的一节课。
(1)联系上文和自己的理解可知,第一个“漂亮”的意思是____,第二个“漂亮”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
(2)写出你认为这是“最漂亮的一节课”的几个理由?(至少2个)
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直通车。
荷兰的郁金香
在茫茫花海中,荷兰人最迷郁金香。
走遍荷兰,你会发现郁金香到处开放。那花有光滑碧绿的长叶,叶间伸出一梗壮实的花茎,向上托了朵柔美的花,活脱脱像只典雅的高脚酒杯。郁金香花色缤纷,而且每种颜色都有个美妙动听的名字,像烈焰般炽热鲜红的叫“斯巴达克”;像黑夜般神秘幽深的叫“夜皇后”;白花,镶有浅红花边的,被誉为“中国女性”,真是亭亭玉立,秀姿天成。荷兰人的想象多妙!
荷兰人迷郁金香快痴了。有个老板竟然用他的酿酒厂换一棵罕见的郁金香。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有幢非常美丽别致的小石屋,就像一座童话里的皇宫,门前墙上的一块石头上刻着:“此屋出售,价值三枝郁金香。”所以荷兰人把郁金香定为自己的国花。
其实,郁金香原本生长在我国的青藏高原,现在那儿还有野生的郁金香。很久以前,这花被荷兰人发现,小心翼翼地捧回家,他们那双能变沧海为桑田的神奇的手,轻轻抚弄暗淡柔弱的小花朵,一年、两年……好多年过去了,人们再也辨认不出郁金香那可怜的模样了,她出落得惊人的庄重、典雅,就像有个作家说的: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热( ) 模样( )
有幢小石屋( )
2.短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用“ ”在文中画出来。
3.文章从 、 两方面写荷兰人最迷郁金香。
4.“那花有光滑碧绿的长叶,叶间伸出一梗壮实的花茎,向上托了朵柔美的花,活脱脱像只典雅的高脚酒杯。”这个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
14、阅读。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三国演义》第一回节选)
曹嵩生操,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操幼时,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
操有叔父,见操游荡无度,尝怒之,言于曹嵩,嵩责操。操忽心生一计:见叔父来,诈倒于地,作中风之状。叔父惊告嵩,嵩急视之,操故无恙。嵩曰:“叔言汝中风,今已愈乎?”操曰:“儿自来无此病,因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信其言。后叔父但言操过,嵩并不听。因此,操得恣意放荡。
时人有桥玄者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南阳何颙(yóng)见操言:“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汝南许劭,有知人之名。操往见之,问曰:“我何如人?”劭不答。又问,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操闻言大喜。
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初到任,即设五色棒十余条于县之四门,有犯禁者,不避豪贵,皆责之。中常侍蹇硕之叔,提刀夜行,操巡夜拿住,就棒责之。由是,内外莫敢犯者,威名颇震。
(有改动)
【1】下列括号中对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尝怒之(曾经)
B.嵩急视之(着急)
C.就棒责之(责打)
D.非命世之才不能济(比喻救助)
【2】第二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分别体现了曹操( )的特点。
A.有权谋;多机变
B.多机变;有权谋
C.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
D.好游猎,喜歌舞;有权谋,多机变
【3】第二自然段中曹操忽心生一计,“见叔父来,诈倒于地,作中风之状”。曹嵩急视之时,“操故无恙”的原因是( )
A.曹操确实生病了,后来病好了。
B.曹操的叔父看见操游荡无度,告诉了曹嵩,曹嵩贵打了曹操。
C.曹嵩因叔父的告状责打了曹操,曹操想让曹嵩不再相信叔父的告状。
【4】以下人物对曹操的评价错误的一项是( )
A.南阳何颙:汉室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
B.汝南许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C.桥玄: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D.南阳何颙: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5】下列对曹操“初到任,即设五色棒十余条于县之四门,有犯禁者,不避豪贵,皆责之”的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五色棒”颜色鲜明,能对犯禁者起到震慑的作用。
B.设几十条“五色棒”是为了让人们不敢犯禁。
C.设在“县之四门”是为了在全县各处都起到震慑的作用。
D.“不避豪贵”体现了曹操公平的特点。
15、阅读
威尼斯的小艇
①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错,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②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儿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③我们坐在船舱里,皮垫子软软的像沙发一般。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我们打开窗帘,望望耸立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有说不完的情趣。
④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⑤商人夹了大包的货物,匆匆走下小艇,沿河做生意。青年妇女在小艇里高声谈笑。许多孩子由保姆伴着,坐着小艇到郊外去呼吸新鲜的空气。老人带了全家,坐着小艇上教堂去作祷告。
⑥半夜,戏院散场了,一大群人拥出来,走上了各自雇好的小艇。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消失在弯曲的河道中,远处传来一片哗笑和告别的声音。水面上渐渐沉寂,只见月亮的影子在水中摇晃。高大的石头建筑耸立在河边,古老的桥梁横在水上,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1】文章围绕小艇是威尼斯“主要的交通工具”,写了独特的外形特点、______、______三方面内容。
【2】读文章第②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小艇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自然段,采用了静态描写表现出了古城威尼斯夜晚的宁静之美,这样写的好处是( )
A.与白天的动态描写相对应,进一步体现出小艇给威尼斯带来的情趣
B.突出威尼斯是一座古老的城市、美丽的城市,到了夜晚非常的安静
C.突出了威尼斯河道多,船夫驾驶技术好,是世界上文明的水上城市
【4】从文中找出一句动态描写,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生活在威尼斯,结合文章内容,简单说一下某一时间段的生活情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课文片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一些人认为,居里夫人在对待镭的问题上固执得让人难以理解。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都可以解决了吗?居里夫人后来在自传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们所说的并非没有道理,但我仍相信我们夫妇是对的。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的人。”
居里夫人一生曾拥有过三克镭。这三克镭,展示了一位科学家伟大的人格。
【1】以上片段选自课文《 》。
【2】把文中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这三克镭,展示了一位科学家伟大的人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居里夫人在回答问题时,谈到了哪两种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以上片段,你想对居里夫人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快乐阅读。
泥人张(节选)
手艺人靠手吃饭,求谁?怵谁?故此,泥人张只管饮酒,吃菜,西瞧东瞅,全然没把海张五当个人物。
但是不一会儿,就听海张五那边议论起他来。有个细嗓门的人说:“人家在台下一边看戏,一边手在袖子里捏泥人。捏完拿出来一瞧,台上的啥样,他捏的啥样。”跟着就是海张五的大粗嗓门说:“在哪儿捏?在袖子里捏?在裤裆里捏吧!”随后一阵笑,拿泥人张找乐子。
这些话天庆馆里的人全都听见了。人们等着瞧艺高胆大的泥人张怎么“回报”海张五。
只见人家泥人张似乎没听见,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 底下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的手还灵巧。
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真捏绝了!就像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桌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不过只有核桃大小。
海张五在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着正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
【1】读一读,体会下面动词的妙处。
只见人家泥人张似乎没听见,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下抠下一块泥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泥人张是在什么情况下捏海张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曲线画出写泥人张捏得逼真的句子。
【4】泥人张捏的泥人很逼真,你会想到哪些成语呢?请写三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下列两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海张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泥人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画线句子是对海张五的什么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阅读。
换一扇窗子
一个美国的小男孩天生就有一只大鼻子,因为这只大鼻子,他在学校几乎成了每个学生嘲笑的对象。他因此成天闷闷不乐。他不爱和同学打交道,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只是常常趴在教室的最后一扇窗户边看风景。
他的老师玛利亚发现了小男孩的忧郁。一次课后,她走到小男孩身边问;“你在看什么呢?”
“我看见一些人正在埋葬那条可爱的小狗。”小男孩悲伤不已。“那我们到前面的一扇窗户边看看吧。”玛利亚牵着小男孩的手走到另一扇窗户边,“孩子,你看到了什么?”
窗外是一片玫瑰花,开得灿烂,小男孩的悲伤顿时一扫而光。
“孩子,你开错窗户了。”玛利亚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你知道吗? 在老师的心目中,你的鼻子是最可爱的。”
“但大家都笑我啊。”小男孩深感委屈。
“那是因为你没有换一扇窗户,把你鼻子最可爱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啊!”
恰好学校要演出一个小型话剧,一个角色很符合小男孩。在玛利亚的指导下,小男孩鼓起勇气参加了演出,并获得了成功。因为他的大鼻子,人人都记住了这个校园里的小明星。后来,小男孩参加美国在线节目的演出,也名声大振。再后来他进入好莱坞,成了最受欢迎的明星之一。这个小男孩叫斯格特,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滑稽明星之一。
是的,当我们因某些缺陷而愁闷苦恼时,我们是否想到要换一扇窗?换一扇窗,你会看到别样的风景;换一种思考和行动方式,你开启的将是成功的大门。
【1】用横线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2】小男孩先在窗子边看到______,心情_____;在老师的引导下,他又在另一扇窗户旁看见了____,他____的心情______。
【3】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_______________
19、现代文阅读
生活中的小镜头
我热爱生活,热爱生活中那一个个精彩的小镜头。然而,我更偏爱图书馆里一个个小镜头。
清晨,图书馆的大门敞开了,各种各样的人便争先恐后地涌进了图书馆。留披肩发的,梳辫子的,剃平头的,梳分头的,黑发的,白发的……穿皮鞋的,穿布鞋的,穿球鞋的,高跟的,矮跟的……宽敞的图书馆似乎显得拥挤了些。
人们进了图书馆,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欣慰地笑了笑,似乎这封闭一夜的图书馆空气很清新似的。紧接着,那双眼皮,那丹凤眼,那眼角布满鱼尾纹的眼睛,都各自盯上自己的目标;那粗糙的手,细腻的手,宽大的手,纤细的手,都小心翼翼地拿下书,极温柔地抚摸着,就像抚摸着孩子光滑的脸蛋儿……
图书馆里骚动了一阵之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偶尔听到翻书的声音,显得极小,极短。人们完全沉醉在书的海洋里了……
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一边看着,一边伏案疾书,有时,还停下来皱紧眉头想想什么,时不时地扶扶那已滑落到鼻梁上的眼镜;一位梳披肩发的姑娘,此时已顾不及去整理那有些散乱的长发,只是用大眼睛在书上贪婪地扫着,不时地甩一下那束垂到额前的刘海儿,看那神情,要是有把剪刀的话,她一定要把那束刘海儿剪了;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鼻梁上架着老花镜,眯着眼睛,把书拿得远远的,显得很费力,但仍旧舍不得把书放下;几个孩子趴在桌上,用手指着字,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着,很吃力,却很专注……
我没有打扰任何人,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国书馆。但这生活中的小镜头,我却怎么也忘不了。它似乎告诉了我什么,到底是什么呢?
【1】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的手 ______的图书馆
______的脸蛋儿 ______的空气
【2】“这生活中的小镜头,我却怎么也忘不了。它似乎告诉了我什么,到底是什么呢?”根据你的理解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
【3】学习作者细致生动的描写方法,把你观察到的生活中的一个精彩场面写下来。
____________
20、句子训练场。(按要求完成句子)
(1)从文殊院到光明顶的途中,有一株松树。(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山松的枝条具有团结力。(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株团结松的树干很粗壮。(改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完成句子
(1)蒲公英轻盈地飞了起来。(改写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
(3)这正是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画面。(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2、句子加工厂。
(1)飞机在山势险峻、丛林密布的山区绕圈儿飞行。(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比赛结束了,我紧张的心渐渐平稳下来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救援卫星怎能管得了这么具体、这么细的事情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学习了课文《再见了,亲人》一文,如果你是文中的小金花,看着疾驰的列车载着亲人志愿军即将离开这片土地,你想说些什么?请写下来。要求:语言得体,表述清楚,合乎身份。4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