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回忆《在仙台》一文,联系上下文,说说:“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这句话中“这样的优待”鲁迅先生指的是( )

A.出自内心真诚的优待。

B.他人地两生给予优待

C.物以稀为贵的优待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赏识  引荐 B.包袱  描准

C.眷恋  侯咙 D.遵重  呐喊

3、下列词语读音、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然(àn 告(dǎo  xìn   匪徒

B.chí想(xiá泥(   樱桃

C.蓝(zàn)琴xián迫(jiǒng  胸膛

D.胎()旖恋( juàn   海欧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四字成语。

1)形容身体虚弱,连风吹都禁不住。 ____________

2)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____________

3)居住的人很少。 ____________

4)形容受惊而愣住的样子。 ____________

5、孔指以示儿曰:“___________  ”儿应声答曰:____________  

6、把四字词语补充完整。

神机______算 情不自____________见血

7、课文内容回顾。(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夸耀自己的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矛盾自相——夸耀自己的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其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形近字组词。

祷(   ) 艇(   ) 纵(   ) 穷(   )

衬(   ) 挺(   ) 丛(   ) 帘(   )

姆(   ) 笼(   ) 哗(   ) 艄(   )

拇(   ) 聋(   ) 桦(   ) 艘(   )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语段阅读

但在五指中,大拇指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叫他揿电铃。

1这段话的结构是(  )

A.分总 B.总分 C.总分总

2这段话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描写的。

3根据提示仿写句子。

空中的白云千姿百态,变化多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读一读,完成练习。

第一场,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齐威王的马遥遥领先。田忌输了,但他不动声色。一点儿都不着急。

接着( )第二场比赛开始了( )田忌用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 )胜了第二场( )田忌微微一笑( )

第三场,田忌用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场。田忌满意地笑了。

比赛结束了。田忌胜两场输一场,赢了齐威王。

1给第二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遥遥领先:__________________

(2)不动声色:__________________

3田忌和齐威王比赛时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比赛结果,田忌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个历史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童年的发现(节选)

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每天夜里做梦我飞,我对飞行是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树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可以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我以为我在同学中间只有我一个人具有飞行的天赋。可是,有一天我终于弄明白了,每到夜晚,我的小伙伴们也都会在梦中飞腾。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

1从选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______的身体   ______的草地   ______的问题   ______的湖面

2在梦中我都做了什么?我的发现与做梦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选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梦中的“我”甚至学会了滑翔。

B.我们决定去让我们的老师来解答关于我们梦中飞行的问题。

C.只有“我”一个人具有在梦中飞行的天赋。

D.“我”非常喜欢飞行的感觉。

12、①有一个巨商,为了躲避动荡,把所有的家财置换成玉器,特制了一把油纸伞,将玉器小心地藏进了伞柄内,然后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普通百姓,带上雨伞准备归隐乡野老家。不料,途中出了意外,他打了一个盹,醒来之后,雨伞竟然不见了!巨商不露声色地仔细观察,发现随身携带的包裹完好无损,断定拿雨伞之人不是专业盗贼,估计是过路人顺手牵羊拿走了雨伞,此人应该就在附近。

②巨商于是就在此地住了下来,购置了修伞工具,干起了修伞的营生。春去秋来,一晃两年过去了,他也没有等来自己的雨伞。但是巨商在修伞过程中,了解到有些人的雨伞坏得不值得一修的时候,就会重新买新的雨伞。巨商于是又改行“旧伞换新伞”,并且换伞不加钱。一时间,前来换伞的人络绎不绝。

③不久,有一个中年人夹着一把破旧的油纸伞匆匆赶来,巨商接过来一看,正是自己魂牵梦萦的那把雨伞,伞柄处完好无损,巨商不动声色地给那人一把新的雨伞。那人离去之后,巨商转身进门,收拾家当,从此消失得无影无踪。

④镇静出智慧。巨商的无言等待,是一种镇静之后的智慧。在突如其来的事件面前,巨商能够沉着应对,从而化险为夷。

⑤对人生而言,学会镇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它让你懂得,一旦出现惊涛骇浪、乌云笼罩,焦虑、苦恼非但于事无补,有时还会使事情变得更糟。而恰如其分的镇静能够让你稳住阵脚、挽回损失。

【1】根据对内容的理解,在横线上填上一个合适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顺手牵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络绎不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巨商的“雨伞”失而复得,这是他智慧的表现。你认为巨商的智慧表现在哪些方面,请说明你的理由。(至少说明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选取典型事例,以巨商的处事方式说明了“____________”的观点,具体表现为巨商的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词句来回答)

【5】短文最后两段话明确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段话在表达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

13、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①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②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毛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报记录稿放在上面。

③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④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选文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物描写的方法来表现人物形象。

【2】第①段中,画“______”的部分是一位________的心声,画“﹏﹏﹏﹏”的部分是一位________的心声。这样复杂多变的心理,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就是________

【3】结合以下两则资料,分析主席心理活动复杂的深层原因。

资料一:关于“毛岸英”

★1937年,毛岸英到国际儿童院学习,担任少先队大队长;

★1939年,加入了共青团并担任支部书记

★随后,他到司令部任俄语翻译兼秘书,工作积极。

★1950年,毛岸英主动参战,牺牲时年仅28岁。

★这已是毛泽东在革命战争中失去的第六个亲人。

资料二:关于“抗美援朝”

★1950年,战争爆发,先后有240万志愿军援助;

★这些战死的人,原则上都葬在朝鲜,亲人难见最后一面。

★2013年,中朝各地举行“抗美援朝战争胜利60周年”庆祝活动,中朝友谊永存。

【4】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忠骨”指的是忠烈之士的遗骸,在选文中指毛岸英烈士的遗体

B.这两句既是对毛岸英牺牲后长眠于朝鲜这一情况的概括,也是历史上众多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的真实写照

C.“马革裹尸”指的是把马儿的尸体包裹起来

D.这两句的意思是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已经不重要了,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14、阅读选文,完成练习。

一杯蜜是炼过几只蜂的(节选)

住处附近有一家卖野蜂蜜的小店,夏日里,我常常到那里饮蜜茶。我常觉得,在炎炎夏日喝一杯冰zhēn zhèn)蜜茶,甘凉沁脾,是人生一乐。

今年我路过小店,冬蜜已经上市,喝了一杯蜜茶,付钱的时候才知道价格zhàng   zhǎng)了一倍有余。我说:“怎么这样贵?比去年涨了一倍。”照顾店面的是个眉目清秀的小女孩,讲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马上应答道:“不贵,不贵,一杯蜜是炼过几只蜂的。”

这句话令我大惑不解,惊问其故。

小女生说:“蜜蜂酿一滴蜜,要飞很远的地方,要探过很多花,有时候摘蜜,要飞遍一整座山头哩!还有,飞得那么远,说不定会迷路,说不定给小孩子捉了,说不定飞得疲juǎn juàn)累死了。”

听了这一番话,我欣然付钱,离开小店。走回家的路上,我一直想着那位可爱的小女生说的话,一任想象力奔飞。

也许真是这样的,一杯在我们手中看起来不怎么样的蜜茶,是许多蜜蜂历经千辛万苦才采集来的,我们一口饮进一杯蜜茶,正如饮下了几只蜜蜂的精魂。

蜜蜂是一种奇怪的动物,飞来飞去,历遍整座山头、整个草原,搜集花的精华,一丝一丝酝liàng niàng),很可能一只蜜蜂一生只能酿成一杯我们一口喝完的蜜茶吧

蜜蜂虽不澡身,但是它每天啖蜜,让人们在夏季还能享受甘凉香醇的蜜茶。在啖蜜的过程中,有许多蜜蜂要死去,未死的蜜蜂也要经过许多生命的熬炼,熬呀熬,才炼出一杯蜜茶。光是这样想,就够浪漫了,够令人心动了。

在实际人生中也是如此。生命的过程原是(   )的,情感的追寻则是(   )的,如何在平凡的生命中酿出一滴滴的花蜜,这花蜜还能让人分享,还能流传,才算不枉此生。虽然炼蜜的过程一定是痛苦的,一定要飞过高山平野,一定要在好大的花中摘好少的蜜,或许会疲累,或许会死亡。

可是痛苦算什么呢?每一杯蜜都是炼过几只蜂的。

1给选文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2短文中画横线的语段运用了( )等描写方法。

A.外貌、语言 B.神态 C.动作

3在( )里选择合适的词语。

A.平淡无奇 B.雪上加霜 C.出奇制胜

4画波浪线的句子,与诗句( )描写的意境是一致的。

A.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

B.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C.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一杯在我们手中看起来不怎么样的蜜茶,是许多蜜蜂历经千辛万苦才采集来的”一句中的“千辛万苦”具体指什么?请在文中用虚线画出相关的语句。

6“光是这样想,就够浪漫,够令人心动了。”此时的作者,对蜜蜂产生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余老五

余大房何以生意最好?因为有一个余老五。余老五是这行的状元。余老五何以是状元?他炕出来的鸡跟别家的摆在一起,来买的人一定买余老五炕出的鸡,他的鸡特别大。刚刚出炕的小鸡照理是一般大小,上děnɡ称,分量差不多,但是看上去,他的小鸡要大一圈!那就好看多了,当然有人买。怎么能大一圈呢?他让小鸡的绒毛都出足了。鸡蛋下了炕,几十个时辰。可以出炕了,别的师傅都不敢等到最后的限度,生怕火功水气错一点,一炕蛋整个的废了,还是稳一点。想等,没那个胆量。余老五总要多等一个半个时辰。这一个半个时辰是最吃紧的时候,半个多月的功夫就要在这一会见分晓。余老五也疲倦到了极点,然而他比平常更警醒,更敏锐。他完全变了一个人。眼睛塌陷了,连颜色都变了,眼睛的光彩近乎疯狂。脾气也大了,动不动就恼怒,简直碰他不得,专断极了,顽固极了。很奇怪,他这时倒不走近火炕一步,只是半倚半靠在小床上抽烟,一句话也不说。木床、棉絮,一切都准备好了。小徒弟不放心,轻轻来问一句:“起了吧?”摇摇头。——“起了吧?”还是摇摇头,只管抽他的烟。这一会正是小鸡放绒毛的时候,这是神圣的一刻。忽而作然而起:“起!”徒弟们赶紧一窝蜂似地取出来,简直是才放上床,小鸡就啾啾啾啾纷纷出来了。老五自掌炕以来,从未误过一回事,同行中无不赞叹佩服。道理是谁也知道的,可是别人得不到他那种坚定不移的信心。这是才分,是学问,强求不来。

余老五炕小鸭亦类此出色。

注:炕鸡:孵小鸡。

(节选自《汪曾祺全集卷一鸡鸭名家》)

【1】联系上下文,猜一猜文中“戥子”这件东西相当于现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老五之所以被称为炕鸡这一行的状元是因为(          )(可多选)

A.余老五炕出来的鸡特别大,买的人多。

B.余老五人品好,同行都很佩服他。

C.余老五炕鸡从来没有失败过。

D.余老五博学多才,很有学问。

【3】请把文章的题目补充完整。并写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完成下面表格和相关题目。

小徒弟言行

余老五言行

小徒弟心理变化

轻轻地问:“起了吧?”

摇摇头

焦急

又问:“起了吧?”

摇摇头,继续抽烟

_______

赶紧一窝蜂似地取出

作然而起:“起!”

_______

简直是才放上床,小鸡就啾啾啾啾纷纷出来了。

_______

(1)为什么要反复写余老五摇摇头,汪曾祺是想告诉我们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汪曾祺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笔墨来描写小徒弟的言行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知识巩固。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1“他”的外貌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写几句外貌描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读短文,完成练习。

雪山上的小太阳

1935年6月,夹金山山峦起伏,白雪皑皑。前进的队伍有些迟缓了。突然,风雪中传来一阵充满活力的歌声:“(唱)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雨(里格)绵绵,(介支个)秋风寒……”歌声穿透风雪,驱散了寒冷与疲惫,给前进的队伍带来阵阵暖意。大家抬头望去,山坡上一个小小的红色的身影在唱着,跳着,挥舞着手里的快板,快乐的身影像一团跳动的火焰。

这位唱歌的女战士是红军队伍里的小卫生员,谁也不知道她的名字。她身体单薄,同行的大姐怕她冻坏,把身上穿的一件红毛衣送给了她。①她高兴极了,穿着这件长及膝盖的大毛衣在队伍里跑前跑后,在山坡上唱着跳着,红艳艳的颜色在雪地里分外耀眼,大家开心地叫她“小太阳”。

队伍已经接近山顶了,空气越来越稀薄,连呼吸都困难。许多同志因为疲惫和饥饿坐在了雪地上,这一坐,便成了冰雪的雕像。路边坐着一位受伤的战士,把头埋进臂弯里像在打瞌睡。在这里,停顿就意味着死亡。②“小太阳”拼命地摇着他:“你醒醒,你醒醒,你快醒醒……”而这位战士只是含糊不清地说:“我冷,我冷,我好冷…”③小太阳”毫不犹豫地脱下了身上的红毛衣,披在了战士身上。

队伍依然缓缓地前进着,只是不见了那个快乐的红色身影。战士们到处寻找,在半山坡的雪地里,看到这位年少的卫生员静静地躺着,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军衣,小小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气息,所有的人都沉默了。

她还只是个孩子。那一年,她才15岁。

【1】短文中画“﹏﹏﹏”的部分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品读人物细节,感受人物品质。读句①我感受到了“小太阳”_____的品质;读句②我感受到了“小太阳”_____的品质;读句③我感受到了“小太阳”____的品质。

A.舍己为人 B.乐观开朗 C.关爱战友

【3】从文中第四自然段“所有的人都沉默了”中,我能感受到大家内心的________。此时大家心里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

【4】下列选项中对“小太阳”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太阳”的“小”是指她年纪小只有15岁。

B.卫生员被称为“小太阳”只是因为她穿着一件红衣服,红艳艳的。

C.“小太阳”不仅是大家对卫生员的称呼,也是她美好品质的象征。

D.“小太阳”一点也不“小”,因为她身上具有伟大的精神。

18、阅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传染源:目前认为,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无症状感染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粪便及尿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注意粪便及尿对环境污染造成气溶胶或接触传播。

临床表现: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人从感染到发病的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新型冠病毒肺炎患者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泻等症状。

预防措施:

常消毒:高频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椅、玩具等应该进行清洁处理,必要时可用250—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接着用水洗干净;至少每周消毒1—2次;卫生间地面,墙面可能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洗手池、便池等每天清洗,每周消毒1—2次。

戴口罩:尽量避免到人群聚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不聚餐,外出时可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勤通风:做好空气消毒,每天室内通风换气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勤洗手:外出回家后,应及时用洗手液(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洗手总时间至少20秒。采用七步洗手法进行洗手,口诀是:内—外—夹—弓—大—立—腕。

1短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介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有关知识。

2根据材料判断正误(正确的用√,错误的用×)。

(1)室内通风换气每周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_________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病的潜伏期都是3—7天。_________

(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唯一的传染源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_________

(4)外出回家后,应及时用洗手液(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洗手总时间至少20秒。_________

3结合以上材料,说说在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做好预防工作,请向家人提供两条科学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理解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杨柳的主要的美点,是其下垂。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其样子可恶;你们是靠他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上面,绝不理睬他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他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

杨柳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好像一群的活泼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但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旁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看了觉得非常可爱。杨柳树也有高出墙头的,但我不嫌它高,为了它高而能下,为了它高而不忘本。

【1】这段话选自____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

【2】当你读到“千万条陌头细柳”时,你想到的一句古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作者的眼中,杨柳具有哪些品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作者眼中,世界万物都是有灵性的,他给它们起了很多别样的名字,请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

扁豆秧( ) 阿咪( ) 白象( )

①日月眼 ②不生眼睛 ③混血美女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写句子。

(1)难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改为陈述句)

(2)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改为肯定句)

(3)她的眼睛在烛光下显得异常可爱。(改写成比喻句)

(4)楚国的大臣们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缩句)

 

21、按要求完成句子

(1)蒲公英轻盈地飞了起来。(改写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2)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

(3)这正是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画面。(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2、按要求写句子。

1、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难出来啦?

(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风的时候,湖面非常平静。(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晏子的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晏子的巧妙回击维护了国家的尊严。(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年轻的女教师一本正经板起面孔讲人的起源。(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补充句子。

(1)   ,洒去犹能化碧涛。(对酒.秋瑾)

(2)真金在烈火中炼成,     。(古罗马.塞涅卡)

(3)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   。(鲁迅名言)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