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眼泪

B.下

C.

D.骗 爆

2、下列词语中带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明晃晃huǎnɡ  拳擦掌(

B.生(jiàn馅儿(lòu   一针见xiě

C.ɡǎn) 豁喇() 情不自jīn

D.恋(juàn) 徘huí)   养尊优(chǔ

3、这是唐代著名书法家(    )的作品。

A.欧阳询

B.颜真卿

C.柳公权

D.虞世南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写出近义词。

黄昏(   情趣(     寂寞(     清脆(

黑暗(  健康(     漂亮(    愿意(  

渴望(    安慰(      柔软(    明亮(  

喧闹(  甜美(  营养(    平静(

 

5、课本链接吧。

1.《景阳冈》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______的有关内容改写的。课文着重叙述武松在酒店______和趁着酒兴上冈______的情形。

2.《草船借箭》改选自我国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______,作者是______,这个故事主要表现了______的神机妙算。事情的起因是______,事情的结局是______

6、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9分)

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字母( ),再查音 )。它在字典中的解有:A.困;B.为难C.使为难。在困窘一詞中取第(   )中解

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 ),再查( ,可组词   )。

字共有( 字解有:A.上端分叉的西;B.女孩子。字的不同解分別组词

 

7、成语专列(填写下列成语并完成练习)

全神______ 喜气______)(______   ______流不息

夸夸______ 专心______)(______   ______精会神

______阳似火 ________常谈 ______寡言

1.请你从上面找出形容精神集中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请你从上面的九个成语中找出一组反义词: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请另外写出3ABCC式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8、组词并填空。

赶:(   )(   )(   )(   )

(1) 人类用火来( )危害自己的猛兽。

(2) 饥饿的狮子( )着一头野牛。

(3) 我们在这项技术上要( )世界先进水平。

(4) 趁熄灯之前,我要( )把《一千零一夜》最后一个故事读完。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外阅读。

那刘姥姥入了坐,拿起著(zhù)来,沉甸甸的不伏手。原来凤姐和鸳鸯商议定了,单拿了一双老年四楞象牙镶金的筷子与刘姥姥。刘姥姥见了,说道:“这又爬子比俺们那里的铁锨还沉,那里拿得动饱。”说得众人都笑起来。

只见一个媳妇端了一个盒子站在当地,一个丫鬟上来揭去盒盖,里面盛着两碗菜。李纨端了一碗放在贾母桌上。凤姐偏拣了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卢说道:

“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说完,却鼓着腮誓子,两眼直视,一声不语。众人先是发怔,后来一想,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撑不住,一口饭都喷了出来。黛玉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哎哟!”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王夫人笑得用手指着凤姐,只说不出话来。薛姨妈也撑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探春饭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惜春离了座位,拉着他的奶母,叫“揉揉肠子”。地下无一个不弯腰屈背,也有躲出去笑去的,也有忍着笑上来替他姐妹换衣裳的。独有凤姐鸳鸯二人撑着,还只管让刘姥姥。

【1】短文写的是(     )的场面。

A.刘姥姥进大观园

B.贾母请刘姥姥吃饭

C.林黛玉进大观园

【2】众人为什么“先是发怔”后来又“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有意拿_________取乐,目的是为了讨好__________让大家开开心。

【4】短文着重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人笑时的情形。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材料一】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其艺术魅力的认识,它越来越受重视。书法艺术,从精神层面上讲是“书为心画”,从人格层面上讲是“字如其人”,从表现层面上讲是“心正则笔正”。隶书的参差俯仰,使其姿态飘逸,轻灵飞动,工整险峻。楷书的方正端庄,使其虚旷、简静、遒劲有力。行书的错落有致,使其若天马行空,雷奔云集。草书的绵婉流转,使其通篇郁郁苍苍,奇姿雄迈。各种书体无不体现线条的和谐之美。

【材料二】认识文房四宝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美感,无所谓好坏。

B.文房四宝指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书写工具,即笔、墨、纸、砚。

C.南唐时期的文房四宝均产自安徽。

D.在宋朝时,文房四宝特指安徽宣城宣笔、安徽徽州徽墨、安徽徽州宣纸、安徽歙砚(甘肃洮砚、广东端砚)。

【2】请根据每种字体的特征,将字体和对应的特点及人物用线连起来。

隶书绵婉流畅太极武术家

楷书方正端庄侠客

行书豪放自由君子

草书轻灵飘逸舞者

【3】请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运用对联知识写出下联。

上联:参差俯仰隶书轻灵飘逸   下联:_____

11、阅读下面的“影片简介”,并回答问题。

A.白皇后

B.红皇后

C.时间

D.疯帽子

【3】阅读了“影片简介”,你想看这部电影吗?请写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

从背后照来的灯光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灯光,在我心里也有一道永不熄灭的灯光。

一个寒风料峭的冬夜,万籁俱寂,我急匆匆地向数学老师家走去——一道题难住了我。我知道。虽然这么晚了,明天又没有数学课,但这个时候老师不会休息。我忐忑不安地走到老师家,轻轻一叩,门开了,老师出现在眼前。我惭愧地提出了问题,老师慈母般的脸上浮现出一层淡淡的笑意:“坐,坐下。”(       )她 ǎi地笑着,(       )我却觉得老师在责备我,不由惭愧地低下了头。老师移开身旁一摞作业本,取出纸,认认真真地给我讲解。这时候,在明亮的灯光下,我忽然发现,粉笔灰已染白了老师的头发,老师那装满智慧的额上,也被岁月碾出了条条深沟……

老师讲完了题,夜色更浓了。我想赶快离开,她却一点也不放松:“自己再做一遍!”我吃惊地接过一张雪白的纸做起来。不一会儿,顺利地做完了,我抬起头来,望着老师批改作业的侧影,不禁想起那堂不平常的课。

那是新年后的第一堂课,铃声响了,老师走上讲台,刚说了半句话突然哽住了。大家这才发现她脸上还留着lèi hén,教室里顿时安静了。她似乎发现了什么,立即huī 常态,认真地上起课来。但我们总觉得她在抑制自己,她借着在黑板上写字的机会,擦起泪水,用书本挡住同学们询问的目光。下课了,我们才明白,老师的父亲在元旦之夜突然病倒,经抢救才略有好转,第二天她就从医院准时赶到课堂。老师就这样用全部心血浇灌着我们……“做完了?”“嗯!”老师脸上浮现出赞许的笑容。我向老师告别,思绪万千地走出老师的家。

前面一片黑暗。忽然,背后有一道光照来。我回头一看——是老师!她擎着台灯,倚在门口。灯光照亮了我面前的道路。我觉得好像有一股暖流通过全身,激动不已。这不是普通的光,这是老师生命的光。

从此,这道从背后照来的灯光,始终亮在我心中,时刻zhào yào着我前进!

【1】看拼音写词语。

hé ǎi       lèi hén       huī fù       zhào yào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2】在文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读句子,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再填空。

(1)我忐忑不安地走到老师家,轻轻一叩,门开了,老师出现在眼前。

“忐忑不安”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我”忐忑不安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这不是普通的光,这是老师生命的光。

第一个“光”指的是______________,第二个“光”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赞美了老师的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

(1)我急匆匆地向数学老师家走去——一道题难住了我。( )

(2)我回头一看——是老师!( )

【5】文章中多处写了“我”的心理活动,读其中两处,说说每处心理描写表现了老师怎样的品德。

(1)我知道,虽然这么晚了,明天又没有数学课,但这个时候老师不会休息。( )

(2)老师讲完了题.夜色更浓了,我想赶快离开,她却一点也不放松……( )

13、课内阅读

《老人与海鸥》(片断)

那是一个普通的冬日。我和朋友相约来到翠湖时,海鸥正飞得热闹。

在喂海鸥的人群中很容易认出那位老人。他背已经驼了,穿一身褪色的过时的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诉我,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从城郊赶到翠湖,只为了给海鸥送餐,跟海鸥相伴。

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立刻便有一群海鸥应声而来,几下就扫得干干净净。老人顺着栏杆边走边放,海鸥依他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谱。

1细读第二自然段,从三个褪色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自然段作者写出来一幅什么画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中的字用的特别精彩,说说这样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鸥依他的节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飞的白色,飞成一篇有声有色的乐普。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部分国家人均读书量(2014年抽样调查统计)

材料二: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低头玩手机。”这个网络上流传很广的抱怨,正是很多人真实生活的写照。一项网络调查显示,中国人33%的休闲时间用在了互联网上,尤其是手机上;17%的休闲时间用在看电视上,10%的休闲时间在进行纸质书本阅读。许多中国人自侵晨至深夜一天都有手机相伴,“手机依赖症”已经成为社会“流行病”。

【1】根据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社会正在倡导全民阅读。请你为“全民阅读”活动写一句公益广告词,提高大家读书的积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扩展训练。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有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了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

【1】这段话运用了( )( )描写方法,说明毛主席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展开想象,省略号里,毛主席会想写什么?试着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文本,完成练习。

童年的狂欢

我的父亲是村里扎灯笼的高手。元宵节的早上,父亲喂完猪,将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就坐在院场上给我们姐弟几个扎花灯。我们则替他做小工,拿竹篾、硬纸,找铁钉、蜡烛。父亲先扎一大堆椭圆形、菱形、长方形的篾架子,然后一一组合,糊上彩纸,再把精心剪成的各种图案贴在彩纸上作点缀,一只只色彩鲜艳的花灯便( )。他扎的兔儿灯、田鸡灯、荷花灯( ),( )。有时候我们自己也学着做,做的当然是最简单的灯,如四四方方的箱子灯、棱角分明的三角灯。

元宵节的晚上,我们吃完汤圆,便赶到队里的打谷场上遛灯。打谷场上早已聚满了前来遛灯、赏灯的孩子和大人们。那些大大小小、五颜六色的兔儿灯、金鱼灯、狗儿灯以及 孩子们自制的三角灯、五星灯、箱子灯,把个小小的打谷场照得( )。从远处望去,真似浩繁星光,也像渔火点点。那一盏盏蜡烛在灯笼里绽放着亮丽,欢乐和幸福也映 现在每一张小脸上面。我提着那( )的兔儿灯,在小伙伴们惊叹和羡慕的目光中炫耀着走来走去,心里洋溢着前所未有的欢愉。

在场上遛了一会儿灯,我把兔儿灯交给姐姐,就去和小伙伴扔火把、放哨火。扔火把 必须是男孩,因为男孩有力气,火把扔得高。在我的家乡有这样的说法,元宵夜谁的火把 扔得高,谁家今年地里的收成就高。用作火把的是家里刷锅用剩的高粱把儿或者是扫地扫 秃了的笤帚把儿。大人们把它们废弃了,可小孩子们却留了个心眼儿,将它们精心收藏起来,留作来年元宵节当火把扔。为了使火把易燃、耐烧,我们白天就将火把在生产队里的拖拉机柴油箱上反复地、使劲地蹭,谓之“揩油”。我们点燃手中的火把,一边扔一边唱着儿歌:火把儿,流流星,一棵麦子收一升。火把儿,金银灯,照得粮囤满满的。火把 儿,光明灯,照得年年好收成。我们举着火把在田野里奔跑,再用力抛向天空。火把在乡 间的麦田上此起彼落,远看如夏季的流萤。

【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惟妙惟肖 璀璨夺目 憨态可掬 逗人喜爱 大功告成

【2】用“ ”画出文中的两个比喻句。

【3】父亲为我们扎过__________________。父亲扎灯时,先______,然后______,再______

【4】短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回忆童年时的狂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梅花魂》片段,回答问题。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1仿照句子“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用“分外”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

这两句话前后形成了明显的_______,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说明文《肠道细菌知多少》

肠道细菌知多少

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光冈知足50年来一直潜心研究肠道细菌和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对酸奶等功能性食品的应用也给予了很多的关注。在人类的肠道中,以大肠为中心,寄生着100%种细菌,其数量超过100万亿个。这些细菌集团像棉花丛和草丛一样生活在我们的肠道内,我们称之为肠内菌群。主要的菌群包括能帮助我们维持健康的“有益细菌”,如乳酸菌群,还有会危害我们健康的“有害菌群”,比如说大肠杆菌、魏尔希氏杆菌等腐败菌群。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厌氧菌群。“有益菌群”和“有害菌群”在我们的肠道内平衡共生。在人体内“有益菌群”中最重要的就是乳酸菌群家族的乳酸杆菌。肠道内的菌群因人而异。如果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不发生变化,他肠道内的菌群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改变。但是如果一个人年届60岁,由于身体老化,其肠道内菌群间的平衡状态就会被破坏,因为乳酸杆菌的数量大大减少,腐败菌——魏尔希氏杆菌的数量骤增,大肠杆菌也在逐渐增多。如果一个人精神压力过大或者是总偏好肉食,那人体内的细菌就会发生和人体衰老时相类似的变化。另外很多生活习惯不良的人,或患胃癌、大肠癌和溃疡性结肠癌的人体内的菌群也会发生特殊的变化。老年痴呆症肠道内的魏尔希氏杆菌会异常增多。

总之,菌群的平衡和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保持乳酸杆菌的绝对优势,使其遏制有害菌的生长从而维持肠道内细菌的平衡,对于我们保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光冈教授等人曾经做过一个实验,给白鼠喝酸奶,实验结果有:“喝了酸奶的白鼠体内的乳酸杆菌数量比没有喝的增加了10倍,寿命也因此延长了”和“酸奶能抑制某种癌细胞繁殖并能控制血压的升高”,等等。(文字来源于网络,有删减)

【1】文中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光冈知足50年来一直潜心研究的是什么?( )

A.酸奶等功能性食品的应用。

B.肠道细菌和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

C.“在益菌群”和“有害菌群”在我们的肠道内平衡共生。

D.老年痴呆症肠道内的魏尔希氏杆菌会异常增多。

【2】划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 )说明方法?

A.作比较

B.分类别

C.作假设

D.打比方

【3】下列属于有益的细菌是( )

A.大肠杆菌

B.腐败菌

C.乳酸杆菌

D.魏尔希氏杆菌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肠道细菌只有乳酸菌、大肠杆菌、魏尔希氏杆菌、厌氧菌等几类。

B.人由于身体老化,其肠道内菌群也能保持一定的平衡。

C.光冈教授的白鼠试验说明了菌群的平衡和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

D.保持乳酸杆菌的绝对优势,遏制有害菌的生长,对于我们保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5】“如果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不发生变化,他肠道内的菌群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改变。”这句话中“大的”一词可否删掉?请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文说明的是肠道细菌,文章开头和结尾都提到“酸奶”。酸奶作用是什么?请结合短文内容简要写下来。(至少概括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约法三章

“和群众同吃住同劳动”这是毛主席对自己儿子的“约法三章”。一些领导干部的腐败,常常都是因为子女二引发的,如果他们也用毛主席的这个“约法三章”,党内又何来因子女而产生的腐败呢?

田志芳,四川广安人。1933年参加红军,抗日战争时期曾任营长、团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东北军区后勤部车管处处长、沈阳军区后勤部军事代办处顾问。如今回想起,198312月他跟我说的延安时期毛主席对儿子毛岸英严格要求的故事,使我对毛主席的崇敬之情再一次油然而生。

1946年初夏的一天,在中央机关大食堂吃晚饭时,田志芳发现新来了一位同志,①高个、宽肩、体格健壮,着一身洗得干干净净的蓝布军装,显得很精干。他发现这个人有些面熟,在哪儿见过呢?可寻思半天,怎么也没想起来。

吃完晚饭,田志芳来到杨家岭沟口的花园,在一个石羊背上坐下,掏出文件准备看上两页。这时,只见自然科学院院长徐特立和一个青年慢慢走来,细瞧,正是那位面熟的新同志。他们一边走,一边亲切交谈,从他身旁走过。他连忙问身边的一位同志:“和徐老在一起的是谁啊?”

“那是毛岸英,刚从苏联回来。”

“毛岸英?”

“就是毛主席的儿子。”

哦!田志芳猛地拍了一下脑门,恍然大悟:怪不得面熟呢,原来是毛主席的儿子。

可他又有了疑问:“怎么毛主席的儿子还和咱们一起吃大灶?他刚从苏联回来,能吃惯咱这小米饭、山药蛋?”

那位同志瞥了田志芳一眼说:“毛主席一向对自己要求严格,给毛岸英‘约法三章’,要他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啊,原来是这样。

过了一段时间,看不到毛岸英同志来大食堂吃饭了。后来,在国民党向解放区大举进攻的前夕,毛岸英又回来了。②他的脸变黑了,身体也瘦了。一打听,原来是毛主席把自己的儿子派到最艰苦的山区,上“劳动大学”去了。在那儿,他与农民同吃同睡同劳动。

身为领袖的毛泽东同志,对自己的子女严厉要求,使边区军民很受教育。由于党的领导同志都这样以身作则,所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延安才得以蔚然成风。

1从文中找出符合下列解释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____________)  

(2)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____________

2“约法三章”在文中具体指什么?请用“﹏﹏”画出相关词句。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①②都是对人物的________描写。对比语句①,从语句②中可以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艰苦奋斗的精神在延安才得以蔚然成风”的原因的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

A.毛岸英不和大家一起吃大灶。

B.毛岸英到最艰苦的地区参加劳动。

C.毛泽东对自己的子女要求严格。

D.党的领导同志都以身作则。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改为反问句。

这个故事使我感动得流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把下面的句子改成陈述句。

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樱桃树和李子树都不大结果子。觉得它们并不存在。(用合适的关联词语连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园子留下回忆。(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作文。

题目:我怎样才能长大

要求与提示:这个题目很有意思,可以写自己的疑问——怎样才能长大;也可以写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做过的傻事或错事,反思自己为什么总是犯错、长不大。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