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词语中的“置”,与其他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推心

B.之不理

C.一笑

D.奇妙装

2、进入南北朝以后,占主导地位的字体是(   )

A.小篆 B.楷书 C.隶书 D.行楷

3、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意思不一样的是 (  )

A.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

B.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的。

C.舞蹈演员的手指难道不是常作兰花状吗?

D.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的。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把下列歇后语和谚语补充完整。

1.孔夫子搬家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鞋不用锥子__________________

3.外甥打灯笼____________________

4.兄弟敦和睦,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不在于饰貌。 

6.爱亲者,不敢恶于人;_________________

7.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__

5、解释词语。

无价之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全本课出现的词语,并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交错 ②手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如 ④左____________

(1)上面词语中意思相反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看到词语④,让人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

(3)“________的铁路网”,横线上能填的词语是________。(填序号)

7、文学常识填空。

________写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它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我国四大古典名著。

8、先换部首组成新字,再组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约翰周末晚上出去游玩,爸爸妈妈规定,必须在10点前回家。但是有一次周末,约翰没有按规定的时间回家,是半夜才回来的。回家时怕父母发现,他就从后窗跳进屋子。第二天早上,爸爸见后屋外窗下有一个凳子,就把约翰叫起床,说:你这样做不仅会摔伤,还有遭枪击的危险。因为在美国,别人发现有人在跳窗子,会开枪射击的。然后,爸爸又重申了按时回家的规定,并告诉他这样做的道理。年老的祖父意味深长地说:孩子像牛一样长得越来越大,需要的牧场也越来越大。但不管牧场大小,我们还是要用栅栏将牧场围起。

生活不能没有规则。规则就是人生的红绿灯。这看起来是在限制,实质是在保护。红绿灯是城市交通的指挥官。如果没有控制,整座城市将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人也一样,没有红绿灯的限制,将会无法无天,闯下大祸。

中国世贸组织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一次和几个朋友在瑞士公园里散步,上厕所时,他听到隔间砰砰地响,很是纳闷。这是怎么回事?出来后,一位女士着急地说,儿子进厕所十几分钟都没出来,她请龙永图帮忙看一下。龙永图折回到洗手间,打开那砰砰作响的隔间,见一个七八岁的小孩正在弄抽水马桶,却怎么也冲不出水,累得满头大汗。

你看,小孩也懂得上厕所不冲洗是违反规定的。尊重和遵守规则是一种教养、一种风度、一种文明、一个现代人必备的品格。没有这些,人便无法在社会上生存和立足。没有规则,社会也无法得到和谐与安宁。

1给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写出意思。

①红绿灯是城市交通的指挥官。这句话中,红绿灯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也一样,没有红绿灯的限制,将会无法无天,闯下大祸。

这句话中,红绿灯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写出意思。

孩子像牛一样长得越来越大,需要的牧场也越来越大。但不管牧场大小,我们还是要用栅栏将牧场围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边想边读,回答问题。

①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a引用小约翰________的事例,目的是想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引用瑞士小孩________的事例,目的是想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文章中正反两个事例都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短文观点答题

a生活处处有规则。请列举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具体规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为了引导人们尊重和遵守这一规则,请写一条公益广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三顾茅庐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但都没有见着。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岗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在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功夫,诸葛亮翻了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这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雨雾见到了青天。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了水一样啊!”

1给下列词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茅庐___

A.转过头看;B.注意,照管;C.拜访

青翠___

A.欲望;B.想要;C.将要

2找出文中一个打比方的句子,___。它用___比喻___

3细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看看哪个词语最能表现刘备对诸葛亮的态度,请写下来:___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草船借箭(节选)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

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搬箭的五百个军士已经等在江边了。每条船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条船总共有十万多支。鲁肃见了周瑜,告诉他借箭的经过。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1透过“吃惊”看出鲁肃________;透过“饮酒取乐”看出诸葛亮__________

2诸葛亮断定曹操不敢出兵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波浪线画出与“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相照应的句子。

4你了解了借箭过程后有什么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威尼斯的小艇(选段)(9分)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这段话的结构形式是 ,是围绕   这句话写的。(2分)

(2)最能表现船夫驾驶技术好的一个词语是:   (1分)

(3)第一句在这段话中的作用是:   (1分)

(4)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这一句从侧面说明了什么?(2分)

 

(5)这段话从哪个方面写出了船夫的驾驶技术好?(3分)

 

 

 

13、阅读材料,把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招募公告

2018年,中国科技馆继续开展暑期“小小志愿者”活动,现面向社会招募小小志愿者。凡报名的小朋友,将统一安排面试。通过面试的小朋友,我们会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老师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表达、礼仪等。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凡考核合格的小朋友将成为中国科技馆的“小小志愿者”,参加日常的志愿服务工作。

招收条件:(1)年龄8至11周岁,身体健康。

(2)具有志愿服务的热情,以及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

报名时间:2018年6月25日至7月10日

报名方式:登录中国科技馆官网,进入“小小志愿者报名系统”(6月25日启用)进行网络报名;不接受电话及上门报名方式。

咨询时间:周二至周五(9:30~11:30,14:00~16:00)。

面试时间:2018年7月12日~13日(9:00~12:00)。

序号

观点

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判断依据

1

2008年出生的王明具有奉献精神,并有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他认为自己有资格申请小小志愿者

 

 

2

20187121500,刘宁和妈妈去参加面试。

 

 

3

9岁的李华沟通能力很强,特别想参加此项活动,于是,他于201872日打电话进行报名。

 

 

 

 

14、课外欣赏。

老军人

初春的一天,我在火车站前等公交车时,几乎是被人拥上了公共汽车。一上车,我的目光便被一位靠窗坐的老军人吸引住了。他年近七十,军帽下露出如雪的鬓发,在鲜艳夺目的领章帽徽衬托下,显示出一种军人的威严。∥

车到了广场站,我终于轮到了一个座位,站得僵直的双腿得到了解脱,这时,上来一位抱孩子的妇女,车厢里立刻响起售票员的声音:“哪位同志给抱孩子的让个座!”我是个年轻人,本想站起来,可又感到站立的滋味实在难受;迟疑之间,那稳重、沉默的老军人突然第一个开口了:“请到这里坐吧!”他扶着椅背吃力地站起来,拉过妇女坐到他的座位上,那军人头顶上的红五星仿佛是一朵鲜红的云霞,在车里闪闪发光。

此刻,我身下的椅子像长出无数钢针,使我疼痛难忍。我第一次体会到坐着的滋味比站着的难受得多,于是我就悄悄地离开了座位,让更需要的人去歇歇吧!谁知,车子猛一停,强大的惯性使我失去了平衡。我身子不由自主地向前裁栽去,一脚踩在老军人的脚背上,可是他竟一点儿知觉也没有。∥

终点站到了,人们蜂拥而下,老军人最后一个走出车门。此时,我看到他的左腿直挺挺地朝前挪动,发出“咯吱”的响声。啊,原来那是假肢!我不由得站定了脚步,望着他那一跛一跛的身影消失在茫茫的人海里……

1用“   ”在文中画出描写老军人外貌的句子。

2当售票员喊“哪位同志给抱孩子的让个座”时,“我”为什么迟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第二自然段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把   当作   来写,表现出老军人的

4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我”为什么站定了脚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当时就在车厢里目睹了这一切,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列短文,完成练习。

雕凤凰

古时候,一个有名的木匠要在木头上雕刻一只凤凰。人们听说了,一窝蜂地跑来看。木匠在木头上勾了个大体轮廓,就不慌不忙地雕刻起来。

当凤头、凤尾还没雕成,羽毛也没刻完的时候,围观的人就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看见凤凰头的人撇撇嘴说:“那是什么凤凰呀,简直像公鸡。”

看见凤凰身子的人斜斜眼说:“雕得一点儿也不像一只凤凰,倒像一只又丑又笨的鸭子。”

其余的人也指指戳截附和着说:“还是有名的木匠呢,真丢人!瞧那笨手笨脚的样子,还想雕刻凤凰呢!”

听了这些,木匠并不理会,仍然专心致志地雕刻着。

围观的人觉得没多大意思,便三三两两地散开了。只有一位白胡子老头仍津津有味地欣赏着。

没过几天,凤凰雕成了,还添上了鲜艳的色彩。人们又从四面八方赶来观看。

只见凤凰翠绿的冠子高高耸立,鲜红的爪子闪闪发光,色彩缤纷的身子格外耀眼,鲜艳美丽的翅膀跃跃欲飞。

木匠用刻刀轻轻一点,给凤凰刻上了一双明亮的眼睛,凤凰立即扑棱棱地拍打翅膀,腾空飞起,在屋梁上回旋飞翔,三天三夜没有降落。

这时围观的人齐声称赞,一致惊叹凤凰的精美,夸奖木匠技术非凡。

那位白胡子老头听了。扭过头来,说:“别忘了,开始的时候你们是怎样议论的啊!

【1】照样子,写词语。

(1)不慌不忙(ABAC)__________________

(2)三三两两(AABB)__________________

(3)津津有味(AABC)__________________

(4)七嘴八舌(含数字)_________________

【2】凤凰雕成以后是什么样子的?请用“﹏﹏﹏”在文中画出。

【3】人们听了白胡子老人的话后会有什么反应?请在短文结尾处的横线上续写故事。

【4】这个故事给了你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

16、挑战课外阅读。

修车师傅

①我家门对面有个露天修车铺,修车师傅是个聋哑人,虽然我每天上学放学总要经过这个修车铺,但是我却从来没有正眼瞧过他。在我眼里他如同街边的枯树,路边的残草。

②一个冬天的傍晚,寒风呼啸。“咚咚”,我听见敲门声,打开门一看,只见站着一个穿着又脏又破的衣服的人,脸上手上沾满油灰——正是那位修车师傳。他焦急地用手不停地比划着,嘴里发出急促的“啊啊”的声音。我怎么也不能明白他的意思,心里还有些害怕,赶紧关上门。隔着门,我听见他又敲响了邻居家的门。

③晚上,爸爸突然想起,中午他把自行车推到修车铺修理,到现在还没拿回来。我突然想起修车师傅敲门的情景,恍然大悟,他在一家一户寻找车主啊!我和爸爸跑到修车铺,只见黑暗中那位修车师傅正站在凛冽的寒风中,搓着双手,踩着双脚,不时地往手上哈气,旁边放着的正是我家的自行车。他不声不响地从口袋里掏出钥匙,塞进爸爸手中。爸爸紧握修车师傅的手说:“真是太谢谢你了!您把车锁上就可以回家了呀!”修车师傳好像听懂了爸爸的意思,用冻僵的手从口袋里摸出纸和笔,在手心里嗦嗦地写了几个字:我怕你晚上要用车。

④我的眼睛有些湿润,想到他挨家接户寻找车主的情形,想到他在刺骨的寒风中久久地等待车主的画面,他在我心中的形象突然变得高大起来。寒风依然凛冽,回头望去,他却像苍翠、高洁的松柏屹立在街头。

1用“   ”画出一处对修车师傅的外貌描写。

2第②段“他焦急地用手不停地比划着,嘴里发出急促的“啊啊”的声音。”修车师傅“焦急”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画“﹏﹏”的句子是对修车师傅的_________描写,说明修车师傅在寒风中感到很_______ ,但是他依然为了________________而没有离开。

4文中多次描写凛冽的寒风,对其作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渲染爸爸着急用车的心情。

B.衬托修车师傅的形象。

C.象征街坊四邻冷漠的心。

D.只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17、阅读

蜜蜂的赞美

1)人们对于蜜蜂的赞美,尤其充满哲理的情趣。在思想史、艺术史上,许许多多人歌颂过蜜蜂。这不仅仅因为蜜蜂能够酿蜜,而且也由于蜜蜂酿蜜的方法,给人以重要的启示,它能够博采,又能够提炼,终于,黄澄澄、香喷喷的蜜糖给酿造出来了。它的酿造可以说是一种卓越的创造。

2)蜜蜂采蜜时的辛勤,可以从这么一个有趣的统计里面看出来:一只蜜蜂要酿造一公斤蜂蜜,必须在五百万朵花上采集原料,假如蜜蜂采蜜的花丛同蜂房的距离平均是一公里半,那么,蜜蜂采一公斤蜜,就得飞上四十五万公里,差不多等于绕地球赤道飞行十一圈。

3)看了这样的材料,尝过那味道浓郁的甜蜜,你怎能不对这世界上这种神奇的小昆虫由衷的赞美呢!

4)蜜蜂,这小小的昆虫,人们献给它多少赞美之词!它的酿 蜜方式,使人想起了一切成功的学习、工作和经验。

5)由于广泛的吸收,来源就丰富了。

6)由于接受每一朵花中最甜美的东西,而不是杂乱地搬取, 材料就比较上乘了。

7)由于搜集来的东西是经过自己的重新酿造,蜂蜜就比一般鲜花和甜汁要甜美和精粹得多。虽然人们还能从蜜糖的色泽和味道上分辨它们究竟是橙花蜜、荔枝蜜、栆子蜜或者苜蓿蜜,但是在蜜糖中已看不到橙花、荔枝花、栆子花或者苜蓿花的影子了。甚至作为花的甜液的那种状态也已经不见了。蜜成花不见,它是经过蜜蜂的一番重新创造的。

蜜蜂采蜜的 8 字舞

当春暖花开的季节,一些作侦察工作的蜜蜂就飞出去寻找蜜源。当侦察兵在外面找到了蜜源,它就吸上一点花蜜和花粉,很快地飞回来。回到蜂群后,它就不停地跳起舞来,舞蹈是蜜蜂用来表示蜜源的远近和方向的。蜜蜂舞蹈一般有圆形舞和8字形舞两种。如果找到的蜜源离开自己不太远,就在巢牌上(蜜蜂用来装蜜孵育小蜜蜂和住宿的地方)表演圆形舞;如果蜂蜜离得比较远就表演8字舞。在跳舞时如果头向着上面,那么蜜源就是在对着太阳的方向,要是头向着下面,蜜源就是在背着太阳的方向。

1《蜜蜂的赞美》中第(2)段中的统计数字证明了________的观点。

2《蜜蜂的赞美》中的第(6)(7)自然段和《蜜蜂采蜜的 8 字舞》都表现了蜜蜂是一种________的动物。

3结合第(7)段的有关语句,说说蜜成花不见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

4蜜蜂的工作方式,能让你得到什么启示?试着写一点。

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课文精彩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毛主席想。然而,他很快打消了这种念头。②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眷恋——____   永别——____   意愿——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①属于____描写,由此我体会到毛主席___________;句子②属于____描写,由此我休会到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

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 !“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 !”主席想。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记录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不由自主——______

悲痛——______

踌躇——______

【2】为什么主席要“强忍着心中的悲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主席想把毛岸英的遗体运回国吗?文章的哪一句话最能体现主席的这种意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最后一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缩写下面的句子。

两只可爱的狐狸轻松自在地在屋里踱来踱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乐园。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把下面一句话用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出来。

土匪打伤了我的眼睛,请您给治治。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爸爸对我说:“我今天加班,晚上要晚些回来。”(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丽的姑娘说,她是智慧的女儿。(改为直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学校里的校长、老师、同学,维护秩序的交通警察、卖早餐的小贩……选择一个人,可以抓住他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也可以选取最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他的特点。题目自拟,不少于4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