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对《古诗三首》和《祖父的园子》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描写农村冬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是为了表现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B.《稚子弄冰》描绘了孩子弄冰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C.《村晚》描绘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D.《祖父的园子》写了“我”在园中自由自在的童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跳水》的作者是英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B.《自相矛盾》是一则寓言故事,选自《韩非子·难一》。

C.《田忌赛马》是根据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相关内容改写的,故事反映了人的思维很重要。

D.生活中,遇到任何问题,我们都应该先具体分析当时的情况,再选择恰当的办法去解决。

3、对下面句子的意思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

A.手术台上的沃克医生。

B.手术台上双手颤抖。

C.沃克医生双手颤抖。

D.沃克医生一向从容镇定。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按查字典知识填空。

(1)“瑟”按部首查字法,应查   部,再查   画。组词    

(2)“怯”按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 ,再查音节  

“胆怯”的意思是  

 

5、辨字组词。

( )          ( )          ( )       ( )

( )          ( )          ( )       ( )

6、按拼音写词语。

luò  tuo   mián  ǎo   bēng  dài   sū  ruǎn

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bù  fá quán  tou gōng  jiàn  zhěn  suǒ

_____ _____   ______ _____

guān  fǔ   yóu  zhōng   xià  hu   hǎi  ōu

_____ ______   _____ _____

7、照样子写词语。

膀大腰粗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红扑扑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匀匀实实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8、同音字组词。

jiàn  ______队  琴______ ______设  ______康 看______

yuè  山______  音______  飞______  超______  检______

jiē ______示  ______受  __________________

dòng____________  山______ ______

xiù ______ ______丽  ______花  生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外挑战

字字皆辛苦

唐朝诗人李绅的写作态度很认真,他每写完一首诗,都要十几遍甚至几十遍地诵读、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其中《悯农》就是经过这样的千锤百炼才写成的。

李绅从小和劳动人民生活在一起,亲眼看到农民冒着酷暑,顶着烈日锄草,很是辛苦。于是他决心写一首诗,来表达他对农民的同情。他写《悯农》时,正值盛夏酷暑,天气闷热,蚊蝇叮人。人们都摇扇乘凉,唯有李绅坐在蒸笼似的小屋里埋头写作。他脸上、身上满是汗水,衣衫全湿透了。然而,他把这一切全置之度外!想啊,改啊,他苦苦思索了三四天,经过十几次的修改,《悯农》一诗终于写成了。其中一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短小精练,通俗易懂,很快就流传开了。人们赞美这首诗的同时,对李绅刻苦认真写作的态度更是赞叹不已,说他写诗“字字皆辛苦”。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闷热_____  湿透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炼(带数字)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用“______”画出短文第二自然段中表示“字字皆辛苦”的句子。

4由《悯农》这首诗我们会想到宋代诗人范成大写的《___________》,这两首诗都是写____________的情景。

5唐朝诗人李绅的写作态度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他想了一会儿,对儿子和小女儿说:“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1】这段话选自 《_______》,爸爸向孩子介绍了白杨的三个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划线的句子是( 

A.外貌描写

B.神态描写

C.动作描写

【3】这篇文章运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读了这段话,我感受到了 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

到电信大楼营业厅去缴电话费,队伍排得很长,只有慢慢地等。终于我是第二个了,在我前面的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妇人,从步履神态上看好像已经年逾六旬。

请问您的电话号码?”营业员问老妇人,老妇人脱口就说出一个电话号码。营业员在电脑上点出之后,又问:“是叫李强吗?”老妇人说:“不是的,这是我儿子的名字!”然后她又说了一个电话号码,还是脱口而出,没有一点儿犹豫。营业员在电脑上点出之后,问:“是叫李捷吗?”老妇人说:“不是的,这是我女儿的名字!”营业员说:“对不起,阿姨!您家的电话号码到底是什么?”老人歪着脑袋在柜台前想了足足有几分钟,就是想不起来。后面有人开始不耐烦了,叽叽喳喳有些骚动。

可能是她觉察到了后面的骚动,便转过身来,半是自言自语半是道歉地对大家说:“没有记住自家的电话号码,人老,忘事啦。孩子家的倒是记住了,不打磕绊,主要是成天往他们家打,问问孙子、外孙。”她刚想走好像又想起了什么:“刚才那两个电话没缴费吧?”“没有。”“那我给他们缴了吧,免得他们再跑一趟。”于是老人歉意地一笑,又排在了我前面。这次,后面一片寂静。

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费(jiǎo) 步 B.意(qiàn)   喳(

C.豫(yóu)   绊( D.)   动(sāo

2第1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_______描写。第2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_____描写,第3自然段中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_______描写。

3第2自然段中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表现人物。“老人歪着脑袋在柜台前想了足足有几分钟,就是想不起来”一句,与前文“________”形成对比。(填文中的一个词语)

4在文中找出与“这次,后面一片寂静”相照应的语句,用“ ”画出来。

5短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情?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跳水(节选)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 )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 )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1】在文中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用“ ”画出写孩子处境危险的句子。

【3】作者为什么详细描写孩子面临的危险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船长为什么要他的孩子往海里跳?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要进行一场比赛

他们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比赛的时候,要上马对上马,中马对中马,下马对下马。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三场比赛下来,田忌都失败了。 田忌觉得很扫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抬头一看人群中有个人,原来是自己的好朋友孙膑。孙膑招呼田忌过来,拍着他的肩膀说“我有办法准能让你赢了他。你就按照我的办法办吧。”一声锣响,比赛开始了。 孙膑让田忌先用下等马对齐威王的上等马,第一输了。接着进行第二场比赛。孙膑让田忌拿上等马对齐威王的中等马,胜了第二场 齐威王有点心慌意乱了。第三田忌拿中等马对齐威王的下等马,又胜了一。这下,齐威王目瞪口呆了。

【1】填空

第一次赛马

田忌

 

齐威王

 

 

 

 

 

 

  ( )输了

第二次赛马

田忌

 

齐威王

 

 

 

 

 

 

)赢了

 

14、阅读理解。

汉字,最美的文字

红山飞雪

①走进书法展览大厅,流连于一幅幅精美的书法作品前,仿佛置身于百花盛开的花圃中。看那一幅幅风格迥异,美不胜收的书法作品,如同朵朵盛开的奇葩,摇曳生姿,争奇斗艳。行草篆隶楷,犹如夜幕上的星辰,熠熠生辉。驻足在巨幅作品前,凝神屏息,细细品味,你会觉得作品中那一个个汉字在飞扬,在律动,在含情,在妩媚。各呈妖娆,各具情态。

②这就是我眼中的汉字,世界上最美的文字。

③中国的汉字源远流长,像一条滚滚的长河,在人类历史的河床上奔流不息。从最初的甲骨文到今天的行书楷书;从原始的记录工具的今天的书法艺术,伴随着我们的先人一路从北京的山顶洞中走向平原,河畔,走向高雅的艺术殿堂。汉字在不断进化,嬗变,趋于完美。文人墨客借助于它寄情山水,吟风弄月;才子佳人借助于它把那“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寄向千里之外,写入那个人的心头。而那些才华横溢的书法家们,更是将那一个个方正的汉字挥洒的墨香淋漓,满纸龙蛇舞。

④世界上有哪一种文字如此含情脉脉,千娇百媚呢?你看那一个个篆字不就是一幅幅绝美而神秘的图画吗?将篆书“鱼”字放在你的眼前,是不是觉得它在畅游,自由而活泼。那“井”字,“车”字无不表情达意,如书如画。汉字的形态美是无与伦比的,汉字的情态美更是举世无双。“妙”字由“女”“少”组合而成;由“女”“少”意会而成的“妙”字,其情态之美真是妙不可言。类似的字还有很多,如“歪”,“尘”,“鲜”等。真可谓观其字而会其意,读其句而达其情。

⑤世界上又有哪一种文字可以和汉字媲美呢?西方文字那简单的线条无论如何也结构不出任何可以言美的图画,更无法上升为艺术。我们的邻国不甘心口说东洋话却书写我中华的汉字,于是,对汉字进行拆减和变异,原本栩栩如生的汉字被肢解的支离破碎丑陋不堪,就像一个个脸上涂抹一层厚厚粉脂的艺伎,无任何美感可言。所以,在日本,那些推崇真正艺术的书法家们,他们的书法作品都是原汁原味的中华汉字,从这些充盈着无穷魅力的真正汉字中,他们才会领略到书法的精粹和艺术的纯粹,才会欣赏到文字的美感和创作的乐趣。这样的书法才会生机勃勃,令人沉醉。

⑥经历代书法家们潜心创作,不断推陈出新,汉字已演变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在不断演变进化的历史长河中,每一次变革,创新的汉字,都如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中华文明的天幕中。不必说篆书的图案美,也不必说金文的娟秀和华贵,那隶书的古朴妩媚,魏碑的森严遒劲,楷书的疏朗端庄,行书的闲适飘逸,还有那草书的恣肆昂扬。更不必说行楷,隶意楷书,隶意行书等等奥妙无穷的书写形式,无不彰显出汉字艺术之美,令人如痴如醉,欲穷尽其美而食不甘味。世界上有哪一种文字能够如此精彩纷呈,魅力无穷呢?

⑦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汉字,是中华文明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在由工具升华为艺术的进程中,造就了灿若星辰的书法家。王羲之,柳公权,张旭……一个个星光闪闪的名子,将中华文明的锦绣点缀得如此灿烂辉煌,也成就了有别于世界文明的独特景观。除中华而外,你见到过谁以写字而闻名于世的吗?你听说过哪一种文字被人们书写成艺术,悬挂于厅堂,被流传,被珍藏,被尊为国宝吗?文章之美世人皆知,而文字之美唯有龙之传人创造之,这不能不说是我中华对世界文明一大贡献。

⑧列夫托尔斯泰被尊为世界文豪,但丁被称之为伟大的诗人,他们都以诗文名动天下。王羲之以书法被尊为“圣”,这在他国是无法想象,也是难以做到的。《兰亭序》得以流传不朽,到底是得益于书法的精湛还是文章的精彩呢?文章的确非常之美,但书法的造诣更高,书法和文章双玉合璧,相得益彰,这岂不是千古美谈?

⑨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而文字就是文化的载体,一个没有属于自己本民族文化,还可以长盛不衰,这样的民族是不可想象的。有了自己的文化,却没有创造出自己的文字,用自己的文字来传播,来表达,那是一个残缺的民族,至少不是一个完美的民族。

⑩因此,我们拥有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是一件多么值得骄傲的事啊。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美不胜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得益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篇散文中,作者对汉字的评价是怎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4自然段中,作者列举了“鱼”、“车”、“妙”、“鲜”等汉字,解说了汉字哪些独特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第8自然段,作者列举了列夫•托尔斯泰,但丁,王羲之,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全文,谈一谈你对汉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李逵杀虎(节选)

李逵背着母亲过沂岭,途中将母亲放于岩石上,自己去找水来给母亲喝。

到得松树里边,石头上不见了娘,只见朴刀插在那里。李逵叫娘吃水,杳无踪迹,叫了几声不应。李逵心慌,丢了香炉,定住眼四下里看时,并不见娘。走不到三十余步,只见草地上一团血迹。李逵见了,心里越疑惑,趁着那血迹寻将去。寻到一处大洞口,只见两个小虎儿在那里舐一条人腿。

李逵心里忖道:“我从梁山泊归来,千辛万苦,把老娘背到这里,却把来与你吃了。那鸟大虫拖着这条人腿,不是我娘的是谁的?”心头火起,赤黄须竖立起来,将手中朴刀挺起来,三两个小虎。这小大虫被搠得慌,也张牙舞爪钻向前来,被李逵手起,先搠死了一个。那一个里便钻了入去,李逵赶到洞里,也搠死了。李逵却钻入那大虫洞内,伏在里面张外面时,只见那母大虫张牙舞爪望窝里来。李逵道:“正是你这业畜吃了我娘。”放下朴刀,胯边掣出腰刀。那母大虫到洞口,先把尾去窝里一剪,便把后半截身躯坐将入去。李逵在窝内看得仔细,把刀朝母大虫尾底下尽平生气力舍命一戳,正中那母大虫粪门。李逵使得力重,和那刀把,也直送入肚里去了。那母大虫吼了一声,就洞口带着刀,跳过涧边去了。李逵却拿了朴刀,就洞里赶将出来。那老虎负疼、直抢下山石岩下去了。李逵恰待要赶,只见就树边卷起一阵狂风,吹得败叶树木如雨一般打将下来。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那一阵风起处,星月光辉之下,大吼了一声,忽地跳出一只吊睛白额虎来。那大虫望李逵势猛一扑,那李逵不慌不忙,趁着那大虫的势力,手起一刀,正中那大虫颌下。那大虫不曾再展再扑,一者护那疼痛,二者伤着他那气管。那大虫退不够五七步,只听得响一声,如倒半壁山,登时间死在岩下。

那李逵一时间杀了子母四虎,还又到虎窝边,将着刀复看了一遍,只恐还有大虫,已无有踪迹。李逵也困乏了,走向泗州大圣庙里,睡到天明。

【1】以上选文跟《武松打虎》一样,都出自我国古典名著_____,作者是施耐庵。

【2】请按故事发展的顺序,将下列故事情节的序号填入括号内。

A.怒杀虎仔        B.不见老母     C.再除双虎

( )( )( )

【3】参照例子,用简要的语言概括两位梁山英雄打虎的不同之处。        

武松打虎

李逵杀虎

在景阳冈打虎

在沂岭杀虎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4】武松和李逵同为小说中的打虎英雄,你更钦佩谁?请结合课文和所选片段简要说明理由。

_____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日全食

2009年7月22日中国出现罕见的日全食奇观。在乐山城区发生的时间是上午9时06分,此时天空突然黑下来,太阳被月亮完全“吃掉”,看上去犹如一个挂在天上的“黑饼”,周围一圈耀眼的光芒,随后逐渐东移。

所谓“食”是指一个天体被另一个天体或其黑影全部或部分掩遮的天文景象。日食发生的原理是地球上局部地区被月影所遮盖而造成的。日食必发生在农历的初一。日食共有三种,即日偏食、日环食和日全食。太阳被完全遮住就是日全食。一次日全食发生的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5个过程。此次日全食的初亏时间在乐山是7点57分57秒,食既到生光从9点03分12秒到9点07分15秒结束。重庆市发生的时间比乐山晚10分钟。

此次罕见的日全食天象堪称21世纪我国可以看到的最壮观的天象之一,几乎覆盖整个长江流域,有些城市可以观看到日全食的时间将持续6分钟,预计我国有3亿人看到。因为视野开阔,没有障碍物遮挡,办公室或自家阳台都是很好的观察点。

日全食发生时整个天空漆黑一片,运输、建筑等行业都需提前做好安全应对措施,防止4-5分钟的“黑夜”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正在道路上行驶的汽车司机在日全食发生后,应立即打开车灯减速小心驾驶。高空作业者也要避免突然伸手不见五指而发生事故。同时,在日全食发生时,切不可用肉眼直接对太阳进行观看,可使用优质的太阳镜或天文望远镜观察。

早在19世纪早期,天文学家根据日食和月食的规律就推算出2009年7月会发生全球性日全食。两年前,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日食组发布确定性消息,2009年7月22日,在中国境内可以观测到21世纪人类可以观测到的时间最长的一次日全食。根据推算,下次发生全球性日全食的时间是2241年,而上海地区可以观测到日全食的时间则是2309年。

【1】填空:

一次日全食发生的过程分为______________、食甚、______________5个过程。

【2】第一自然段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A.列数字

B.作比较

C.打比方

D.下定义

【3】根据文中说明,以下看法正确的是(   

A.日食是一种天文景象。

B.日食共有三种,即全日食、日环食和日全食。

C.2009年9月22日出现罕见的日全食奇观,堪称我国可以看到的最壮观的天象之一。

D.根据推算,下次上海地区可以观测到日全食的时间是2241年。

【4】根据短文信息,在日全食发生时,你想提醒观察者注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完成题目

月光启蒙(片段)

……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像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

那时,我们日子清苦,但精神生活是丰富的。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长五谷,却长歌谣。母亲天资聪颖,一听就会。再加上我的外婆是唱民歌的能手,我的父亲是唱莲花(luò lào)的民间艺人。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一颗(hún hùn)沌的童心豁然开朗。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联系上下文,在括号里写出的不同意思。

黄河留给家乡的故道不__________五谷,却___________歌谣。

3画线句子中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实际上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这样比喻,让我们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里有一句话点出了课文题目的意思,请用   画出来。

18、阅读

汉字与中国心

王蒙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

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整齐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靠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能体现汉字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尽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表达方式。

我曾经对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被废除的。以我国古典诗词为例,全部改成拼音文字以后,还能设想原汁原味的诗词的存在吗?

1认真阅读短文,提取文中信息完成题目。

汉字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是文中说“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被废除”的原因是( )

A.汉字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

B.汉字整齐灵动,特别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

C.由汉字写成的古典诗词规定、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和表达方式。

D.“我”曾经对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

3文中提到的“神州”“海内”“天涯”“知己”等词语分别指什么?

“神州”指:________ “海内”指:_____________

“天涯”指:_____________   “知己”指:_____________

4写出文中出现的几句诗词的后(前)半句。

爆竹声中一岁除,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元日》

清明时节雨纷纷,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清明》

明月几时有,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劝君更尽一杯酒,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___________________,漫卷诗书喜欲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大江东去,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___________,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满江红》

19、阅读文章,完成练习。

话剧《陈毅市长》第五场(节选)

时间:一九四九年冬的一天深夜

地点:上海,化学家齐仰之的家

(电话铃声急促地响起。齐仰之大皱眉头,拿起话筒。)

齐仰之(极不耐烦地) 谁?……你不知道我在工作吗?……知道!知道干吗还来打扰我?朋友?工作的时候只有元素、分子量是我的朋友!……不,我早就声明过,政治是与我绝缘的,我也绝不会溶解在政治里。……我是个化学家,干嘛要去参加政府召开的会议?……不去!不去!……什么?陈市长亲自下的请帖?……哪个陈市长?我不认识!就是孙中山的请帖我也不去!……好了,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时间到了!(齐仰之不由分说地将电话挂上,然后又坐下继续工作。少倾,陈毅上,按门口的电铃。)

……

(陈毅夜访齐仰之,齐仰之闭门谢客,陈毅好不容易进得门来。)

陈毅(看到墙上贴的条幅,念) “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

齐仰之(看表) 有何见教?请说吧!

陈毅(也看表) 真的只待三分钟?

齐仰之 从不例外

陈毅 可我作报告,一讲就是几个钟头。

齐仰之(看表) 还有两分半钟了!

陈毅 好好好!这次我趋访贵宅,一是向齐先生致以问候;二是为了谈谈本市长对齐先生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齐仰之 哦?敬听高论!

陈毅 我以为,齐先生虽是海内闻名的化学专家,可是对有一门化学齐先生也许一窍不通。

齐仰之 什么?我齐仰之研究化学四十余年,虽然生性驽钝,建树不多,但举凡化学,不才总还略有所知。

陈毅 说来话长,片刻之间,难以尽意,还是改日再来,改日再来。(陈毅站起,假意要走,齐仰之连忙拦住。)

齐仰之 不不不,那就请陈市长尽情尽意言之,不受三分钟之限。

陈毅 要不得,要不得,齐先生是从不破例的。

齐仰之 今日可以破此一例。

陈毅 可以破此一例?

齐仰之 学者以无知为最大耻辱,我一定要问个明白。请!

(齐仰之又请陈毅坐下。)

陈毅 好,我是说齐先生对我们共产党人的化学全然无知。

齐仰之 共产党人的化学?他研究些什么?

陈毅 就以中国而言,这门化学就是要把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统治压迫的旧中国,变化成为民主、自由、繁荣、富强的新中国。这个,就是共产党人的化学,社会变化之学。

齐仰之 这种化学,与我何干?不知亦不为耻!

陈毅 先生之言差矣。社会若不起革命变化,实验室里也无法进行化学变化。齐先生曾说致力于化学四十余年,而建树不多,究其原因,并非齐先生才疏学浅,而是社会未起变化之故。想当初,齐先生从海外学成归国,雄心勃勃,一心想振兴中国的医药化学,遍建药厂,为亿万民众的健康造福。可是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毫不重视。齐先生奔走呼告,尽遭冷遇,以致心灰意冷,躲进书斋,闭门研究学问以自娱,从此不再过问世事。齐先生之所以英雄无用武之地,岂不是当时腐败的社会所造成的吗?

齐仰之 (深有感触)是呀,是呀,归国之后,看到偌大一个中国,举目皆是外商所开设的药厂、药店,所有药品几乎全靠进口。叶酸是日本的,酒精是荷兰的,盘尼西林是英国的。这真叫我痛心疾首。我也曾找宋子文当面谈过兴办中国医药工业之事,可是他竟说,外国药用也用不完,再制中国药岂不多此一举?我几乎气昏了……

陈毅 可是如今不一样了!你推开窗子往外看一看嘛,窗外的世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科学有了光明的前途。如今建国伊始,百废待举,正是齐先生实现多年梦想,大有作为之时。所以我特地前来,清齐先生出山,为发展新中国的医药事业做出贡献!我们打算在上海建立全国第一个盘尼西林药厂。

齐仰之 (大喜)哦?这可是我多年的愿望!

陈毅 市政府决定聘请齐先生主持筹划。

齐仰之 好,我一定效力,一定效力!

陈毅 至于详细计划,改日再与齐先生细谈吧。

齐仰之 不,不,现在就谈!现在就谈!

陈毅 已经谈了三十分钟了。

齐仰之 没关系,我们可以秉烛夜谈。

陈 毅 再谈多久?

齐仰之 (扯下“闲谈不得超过三分钟”的字条,撕得粉碎)三天三夜!

齐仰之 陈市长真不愧是共产党人的化学家,没想到你的光临使我这个不问政治,不问世事的老朽也起了化学变化!

1判断下面信息的对错,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这个故事发生在建国初期的北京。 _______

(2)因为陈毅的市长身份,齐仰之才破例与他长谈。 _______

(3)陈毅市长说的共产党人的化学是研究社会变化之学。 _______

(4)兴建中国自己的盘尼西林药厂是齐仰之多年的愿望。 _______

2选择合适的选项,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陈毅市长说齐先生对一门化学也许一窍不通,主要用意是( )

A. 激将法,引齐先生破例与他长谈。   B. 贬低齐先生,挫挫他的脾气。

C. 宣讲共产党人的化学。   D. 指出齐先生的知识缺陷。

3选择合适的选项,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下面哪一条不适合用来评论陈毅市长?( )

A. 豪爽风趣   B. 机智幽默   C. 礼贤下士   D. 刚愎自用

4这一场剧本讲了一件什么事?请用简介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陈毅市长说“先生此言差矣”这一段台词,是围绕哪个观点论述的?用“~~~”画出来。

6你觉得齐仰之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先概括他给你的印象,再从文中找出理由具体写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联系上下文,想想齐仰之先生前后齐了什么“化学变化”,至少写两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假如你是齐仰之先生,去找宋子文谈兴办中国医药工业之事,宋子文对你说:“外国药用也用不完,再搞中国药岂不多此一举?”你将如何回答?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周瑜大吃一惊,长叹道:“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2)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

(3)倘或又跳出一只大虫来,我却怎地斗得他过?(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

21、   句子创作室。(按要求写句子)

(1)窗外闪过白杨树的身影。(扩句,不少于两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丝绸之路巨型石雕引起人们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恶劣的气候条件阻止不了施工人员前进的步伐。(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下列句子改成反问句。

(1)花生的品质很高尚。

_____________

(2)这件事让人很感兴趣

_____________

(3)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不会忘记。

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

童年,我们曾欢笑过,也曾哭泣过;曾开心过,也曾烦恼过。在童年这短暂而美好的时光中,发生了许多有趣和难忘的事。请你从中选择一件写下来,注意写出怎样“有趣”或者为什么“难忘”。

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书写工整,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