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子曰:“( )”,不亦乐乎。

A.学而时习之 B.有朋自远方来 C.人不知而不愠 D.温故而知新

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心(zōng) 过去(yūn)难(kān)

B.定(lǐ)   (zé)   (shū)

C.雪(ruì)   躇(chóu)   然(àn)

D.持(jīn) 威(xià) 汗(guà)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大厦  派遣  高深莫测  震臂一呼

B. 酿酒  宫阙  家长便饭  纯净蔬淡

C. 煎熬  蒸发  抑扬顿挫  惟妙惟肖

D. 倾吐  华侨  所向披靡  音乐生崖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课本直通车

1.陆游的古诗句“________________”让我体会到祖国的河山如此壮丽。王之涣的诗句“_______________”令人觉得玉门关是那样孤独。从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读出了诗人对朋友的不舍。从王昌龄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读出了将士们的豪言壮志。

2.通过本单元学习,我们认识了_________的刘伯承;________的毛泽东,面对桑子之痛,他作出的批示是:__________。还有__________的方志敏,他认为__________,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5、辨字组词。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_____

6、形近字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看拼音写汉字。(8)

满分5 manfen5.com

 

 

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们平时读书、看报___________,都离不开汉字。汉字是世界上_______________,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沿用至今。汉字是世界上_______________,曾对周边一些国家的文化产生过重要影响。

2.办一次趣味汉字交流会,可以搜集古诗歇后语、对联、故事等各种资料,搜集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传说_______________时的杨修是一个猜谜高手,他凭着曹操在花园的门上写的一个“活”字就猜出来曹操的意思。我知道曹操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感悟。

哨卡

①在风雪弥漫的远方,一座山峰若隐若现地高耸在半空中,那里有我军的一个哨卡。十余名军人,正顶风冒雪,艰难地向山顶进发。不知是谁嘀咕了一句:“什么鬼地方!”路实在太险,有些地方仅能容一人侧身通过。路上是厚厚的雪。雪下是厚厚的冰,人走在上面,稍不留神,就有可能zhuì(   )下悬崖。

②上校一声不kēng(   )地走在将军前面,遇到危险路段,总先把脚踩实,反过手来拉着将军的手。将军是这防区刚刚到任的负责作战的副司令员。他利用一个多月的时间,考察了辖区内所有的一线连队。今天,他要去的是一个海拔最高的哨卡,那里仅有四名战士驻守。

③早上,将军正在另一个哨卡的战士宿舍。屋外狂风páo xiào   )。雪珠夹杂着小冰块击打着门扉,发出啪啪的声响。将军站起身,戴上厚厚的皮军帽,扶正,命令道:“走!”好几个人围上来,面有难色:“首长,路太险,天太坏,下次吧!”将军摆摆手,掀开厚厚的棉帘。他凝望着远处的山峰,全然不顾漫天的飞雪和彻骨的寒风。上校走到将军面前,贴近他的耳朵,几近请求地说:“太危险了——”上校是边防团的团长,是从军二十几年的老兵了,长年的高原生活使他的脸色变得紫黑。“战士们更危险,走!”将军拍拍上校的肩,打断了他的话。

④经过近三小时的攀登,将军一行终于踏上了海拔五千余米的哨卡。由于处在最高峰,四周一无遮拦,狂风更加   )虐,雪拍在脸上,像刀割般疼痛。

⑤三名士兵列队迎接将军一行,将军露出cí xiáng(   )的微笑,与他们一一握手。一位战士正在哨位上值勤,将军一行向哨位走去。

⑥风雪中,伫立着一位浑身是雪、眉毛上结着白霜的战士。将军握住他的手,表示慰问。忽然,将军注视起他来:这位战士又黑又瘦,显得憔悴甚至苍老。“当兵几年了?”“五年。”“一直在这儿?”“不,以前在三千米,前年来的。”

⑦将军的目光严厉起来。他转过身,盯着上校:“不是有高海拔地区执勤年限规定吗?他,这么长时间,为什么?”上校嗫嚅着,盯了哨兵一眼。将军显然是生气了,他提高嗓门:“你就这样带兵?嗯?”上校避开将军的目光,轻声说:“这儿是艰苦,可总得——”“假如是你的亲人,你会怎么样?”

③上校没有回答。持枪哨兵立正着,张了张嘴,似要说话。上校miáo(   )了他一眼。哨兵立即合上嘴。这时,一个随员走过来,悄声对将军说:“他是团长的——弟弟。”

⑨将军惊愣地注视着上校,又回头看了看持枪的战士。突然,他脚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个军礼。所有的人都立正,向将军行了一个军礼,他们的眼中都闪着泪花。

⑩风雪中,一群军人伫立在高高的山峰上,犹如一座汉白玉群雕。远远望去,他们已与群山融为一体,支撑在天地之间。

【1】根据拼音,将文中空白处相应的字词写在下面。

zhuì(___)下悬崖  一声不kēng(___)    狂风páo xiào(____)

sì(___)虐      cí xiáng(____)的微笑    miáo(____)一眼

【2】文中画“____”的句子属于______________描写,这些描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用简要的语言分别概括将军和上校的高尚品质。

将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脚一碰,立正,向上校,向他弟弟,向所有的军人,行了个军礼。”将军为什么要敬礼?这个军礼包含着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课外短文《春天放纸鸢》,完成练习。

春天放纸鸢

夜幕降临,漫步在乡间道路上,除了春风扑面有一种柔和的感觉之外,时而传来阵阵熟悉的风筝葫芦声,那“嗡嗡”的声音,不由得勾起我对童年的回忆。

在我十二三岁时,每到春季,父亲总要扎个风筝去放飞,供我们赏玩。父亲(  )风筝时,左邻右舍好多人帮着(  )竹篾(miè)、打面糊、糊纸等。风筝准备就绪,还是那批人帮助(  )着风筝到田野里,拉绳的和(  )风筝尾巴的就配合我父亲放风筝,一旦风筝飞到了空中,个个看了心里甜滋滋的。

后来,父亲见到别人的风筝上挂着葫芦,在空中嗡嗡作响,几里以外的人都能听到。于是,他也制作风筝葫芦。他先弄来几个干燥的瓠()瓜,在瓜蒂处用刀截去一部分,大约留住整个瓠瓜的三分之二吧;然后,用一块圆形木块盖住截口,同时用松香封住接合处,以免漏气;最后在木块中间雕出一个倾斜的口子,这样,风筝葫芦就算制作完成了。在风力的作用下,那葫芦就发出“嗡嗡”的响声,挂在风筝上,老远就能听到时高时低的风筝葫芦声。

受父亲的熏陶,我也喜欢制作风筝。开始时,我只是用麦秸秆和旧报纸,制作简单的小风筝。后来,我又萌发了制作大风筝的念头。同伴们见到我要制作大风筝了,个个鼎力支持,跟在我后面溜溜转。我自己制作的风筝飞上了空中,我和伙伴们高兴得手舞足蹈。从那以后,每到春天大风时节,我就有制作和放风筝的习惯。

我在同伴中是放风筝的高手,贪玩的小伙伴都很听我的话,否则我们放风筝时就不带他去。

蓝天中的风筝,承载了我童年的美好回忆,让我的思乡之情又倍增几分。

1“手舞足蹈”的近义词是_______

2选择合适的动词填在短文的括号里。

提     托     扎     劈

3下列对风筝葫芦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做风筝葫芦的原料是瓠瓜,在瓜蒂处用刀截去一部分,大约留住整个瓠瓜的三分之一。

B.用一块圆形木块盖住截口,同时用松香封住接合处,以免漏气。

C.最后要在木块中间雕出一个倾斜的口子。

D.风筝上挂着的葫芦,在空中嗡嗡作响,能发出时高时低的声音,几里以外的人都能听到。

4下列对短文中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写出了“我”很自私,谁要是不听话,就不带他去放风筝。

B.写出了“我”和小伙伴很贪玩,也写出“我”的淘气与天真。

C.写出了“我”在小伙伴心中的地位,“我”常用放风筝来威胁小伙伴,让他们听话。

D.写出了 “我”对那时的任性感到后悔和自责。

5“受父亲的熏陶,我也喜欢制作风筝。”这句话的作用是(  )。

A.点明中心 B.承上启下 C.总结全文 D.统领下文

6“蓝天中的风筝,承载了我童年的美好回忆,让我的思乡之情又倍增几分。”这句中“美好”一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请写写你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我最棒。

正是这样,也确实不错。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 ) 、( ) 。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 ) ,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道上,(   ) 。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按原文填空。

2“_________ 画出文中的一处比喻句。

3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的。

(1) “这一种境界在文中指_______ 

(2) “耐人寻味的意思是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文中的具体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外类文阅读。

读懂德国人

曾经看到一则报道:一群大学生在德国街头做了个试验把“男”“女”两字分别贴在并列的电话亭上过了一会他们看到“男人电话亭”外站着一排等候打电话的男人而“女人电话亭”却空着

迈克是我的德国同学一次聚会上我随口对他说:“你们德国的啤酒很有名哪天请我们尝尝怎么样?”第二个周末他真的驾车越过德法边境行驶了几百公里把一大箱啤酒挨门挨户送给同楼每一个人

一次我请史蒂凡晚饭后来我宿舍喝咖啡。他要我告诉他一个精确时间因为“晚饭后”太模糊了我说:“那就六点半吧六点半左右我打开房门看见他像卫兵一样在我门前站着我问他为什么不敲门他说还差两分钟喝咖啡时他说起他的祖父“二战”时当过纳粹士兵并在战争中失去了一条腿出于对“二战”的兴趣我提出以后去德国见见他祖父他答应了几天后我已忘了这事他却郑重其事地跑来向我提出一个请求:见面后不要谴责他的祖父他说为了提这个请求他已思考了好几天我说:你完全可以不让我去见你的祖父。他说:“那怎么行?信守诺言是一个德国男人至高无上的原则

在德国所到之处我从未看到一辆闯红灯的汽车;( )在深更半夜空寂无人的街头德国人( )依旧沿着横道线看着红绿灯过马路德国人从一年的工作到今天晚上吃什么( )按预先计划去做德国孩子( )总是把自己的书包和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 )让这个习惯陪伴他一生;德国老人喜欢向别人炫耀的是在几十年的驾车史中违章记录栏内( )是一片空白

生性懒散的我向来认为无拘无束随心所欲是一种最轻松的活法德国朋友却认为循规蹈矩一丝不苟是一种最轻松的活法而凡事无章可循才会让人疲惫不堪与德国人交往多了便可透过他们刻板固执的外表读出那份认真踏实和可靠来

(1)在短文中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

(2)连线搭配

信守   秘密  |  精彩的   安排

坚守   规定  |  精心的   仪器

保守   诺言  |  精密的   时间

遵守   岗位  |  精确的   表演

(3)本文结构上属于( )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4)__画出说明作者读懂德国人的句子

 

13、课内阅读。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不管怎么拥挤,他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作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往后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画线的句子用一个成语代替是__________。

(2)用加点的关联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选文的中心句,用“  ”画出来。

(4)选文中作者从哪些方面展示了船夫的高超驾驶技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中作者运用了____描写,再现了小艇往来河道间的情景。

A.静态 B.动态

 

14、课外阅读。

读书胜过吃饭的人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每天不忘记读书。他说 我一生的嗜好 除了革命之外 就是爱读书 我一天不读书 便不能生活

在流亡国外旅途中,他的行囊总是鼓鼓的,人们还以为他是个富豪。谁知,行囊里装得最多的是新出版的书。

在伦敦时,他经常到英国博物馆的图书室里去读书。疲倦了,就伏在桌子上歇一会儿,醒来后又捧起了书本。

有一次,孙中山发现自己吃饭的钱快用完了,一些在伦敦的中国留学生知道后就凑了些钱给他。隔了几天,留学生们去看他,一推门就看见满桌都是书。有人问他:上次给你吃饭的钱大概都花在买书上了吧?孙中山笑着点点头说:是的,不过还留着一点儿,已经够吃饭了。于是,大家都称孙中山是读书胜过吃饭的人

(1)请给第1自然段中缺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符号。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嗜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流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写了________先生的一些琐事。他一生的嗜好,一是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

(4)人们为什么称孙中山先生为“读书胜过吃饭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给孙中山先生一个怎样崇高的称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挥来  摆来),悠然(挥去  摆去),如同(跟  伴)着鼓点,(和  随)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1】在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词下画“  ”。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2】这段话描写了________的情景,是细节描写。此段先写了刷子李刷墙时的________,接着写了刷后的________。前后映衬,说明刷子李________

16、阅读理解

小英雄和芭蕾公主(节选)

杨红樱

女孩儿的左腿从膝盖以下便没有了,而白被子裹着的右腿,修长笔直;再看她的脖子和两条手臂,细长细长的。即便是躺在病床上,夏林果也能想象出她背部的(高雅 优雅)线条。这样的身体条件,天生就是跳芭蕾舞的料!

女孩儿的眼睛会说话。她一句话不说,夏林果也能从她的眼睛里读懂她的(哀伤 哀怨)、她的梦想。她们没有一点儿陌生感,仿佛已经认识很久很久。

“你也是跳芭蕾舞的?”女孩儿终于开口说话了!

“你怎么知道的?”

“我一眼就看出来了。”女孩儿说,“你的腿,你的脖子,你的背,还有你走路的姿势,我以前走路也是你那样的……”

女孩儿眼里的光暗淡下去,她垂下眼帘,长长的睫毛在微微颤抖。

夏林果问女孩儿:“你还想跳芭蕾舞吗?”

“想,可是,我的腿……”

“你还有手啊!”夏林果坐在椅子上,用一个枕头压在自己的双腿上。她挺直了背,双肩下沉,颈部的线条是那么优美。她抬起手臂,(舒缓 和缓)地做波浪形的舞动。

“啊!”女孩儿(嫉妒 羡慕)地惊叹,“真美!”

“你也可以的。”夏林果问女孩儿,“你想试试吗?”

夏林果把女孩儿背后的枕头拿开,把她披散的长发在脑后绾了个髻,女孩儿顿时精神多了。她挺直了背,双肩下沉,两只手臂缓缓地抬起来。

“我们先来手位的组合练习。”夏林果一边示范,一边喊口令,“一嗒嗒,二嗒嗒,三嗒嗒……”

随着夏林果的口令,女孩儿认真地做着每一个动作,脸上带着沉醉的微笑,仿佛又回到了明亮宽敞的、墙上有大镜子、扶杆的排练厅。

【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恰当的词语,画“√”。

【2】文中有多处对人物的语言描写,其作用不包括( )

A.表现人物的性格

B.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C.反映作品的时代特点

【3】读句子,理解并填空。

(1)“女孩儿眼里的光暗淡下去,她垂下眼帘,长长的睫毛在微微颤抖。”这句话是对女孩儿的___________描写,这时她的心情是____________的。

(2)“她挺直了背,双肩下沉,两只手臂缓缓地抬起来。” 这句话是对女孩儿的___________描写,这时她的心情是____________的。

【4】请写出你对夏林果和女孩儿的评价。

夏林果:________________

女孩儿:________________

【5】选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给了你什么启示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剥豆(9分)

毕淑敏

一天,我和儿子面对面坐着剥豆。当翠缲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然站起身,断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了推。

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这不公平,我的盆里已有不少了,可你只有几粒。”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到他碗里。

“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才能试出我的速度。”

一丝喜悦悄悄涌上心头,我欣赏儿子这种自信和大气。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都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吧,以后他会对自己多一些自信。”这样想着,我的手不知不觉地慢了下来。

“在外面竞争靠的是实力,谁会让你?要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

又快了起来。

儿子手不停歇,目光却时不时地落在两个容器里。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剥豆的动作不觉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想到这些,我的节奏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完了。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但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输定了。我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拿来一个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一碗,只是凸起来了,像一个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然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著。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是我输了。”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的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的清澈笑容。

想起自己的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大可不必。

1“一丝喜悦悄悄涌上心头”,作者“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2文中“我"剥豆的速度时快时慢,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明“我"剥豆速度快与慢的原因。(每条不超过18字)。(2分)

1)慢下来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快起来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让儿子赢吧,以后他会对自己多一些自信。在外面竞争靠的是实力,谁会让你?要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这几句都是描写人物的____________(1分)

4能否用“儿子的脸上仍是笑容"替换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请说明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的“儿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请联系课文内容来说一说。(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读下面一则帖子,回答问题。

大约从《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开始,“恶搞”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争议。此后,从网络到手机,从流行歌曲到商业广告,进而拿政治和历史作笑料,“恶搞”之风愈演愈烈。网上流行的“恶搞”短片《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参赛记》,把潘冬子的小英雄形象改成整日做明星梦、希望挣大钱的“富家子弟”,且夹杂着不健康的对白。《铁道游击队之青歌赛总动员》中受人敬仰的游击队员被编排为满口脏话的青年歌手,呈现效果不堪入目。

201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正式实施,对歪曲历史、恶搞英雄的网络公害亮起红灯、画出红线,对恶意篡改英雄事迹的行为予以谴责。

【1】结合语境,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①恶搞:________

②亮起红灯:________

【2】对于恶搞英雄的行为,你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内阅读,完成练习。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么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1】“大雾漫天”的意思是:________。诸葛亮选择这样的天气,说明他_______

【2】把船只“一字摆开”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     

A.统一行动,避免走散。

B.增大受箭面积。

C.这样很有排场,有气势。

【3】鲁肃吃惊,担心曹兵出来,可诸葛亮却笑着说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这里运用了_______的手法,表现了诸葛亮的_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最主要表现了什么?(     

A.军士们精神抖擞。

B.鲁肃胆小。

C.诸葛亮足智多谋。

D.曹操愚蠢。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句子广场(5分)

(1)金字塔真高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你春游的时候,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改变说法,句意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巧填关联词

鲁迅(   )能写出一部部巨著,( )他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写作上。

 

21、按要求写句子。

(1)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改成“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句式变换。

(1)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改为陈述句:

(2)我不怕什么。(改为反问句)  

(3)战士们没有离开阵地,我不能离开指挥台。

改为反问句:  

(4)花儿开了,微风吹过,花儿摇摆着。(改为拟人句)

 

(5)蔺相如走到秦王面前,说:请您为赵王击缶。(改为转述句)

 

(6)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上他! (改为转述句)

 

(7)诸葛亮说: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改为转述句)

 

(8)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改为第一人称的句子)

 

(9)赵王告诉蔺相如,要蔺相如带着宝玉到秦国去。(改为直接叙述)

 

(10)二十条船靠岸的时候,周瑜派来的五百个军士正好来到江边搬箭。(缩句)

 

(11)这歌声清澈圣洁。(改为比喻句)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这一片段,作者重点抓住了人物的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征。请你仿照这种写法,写一个片段。(可以是一次比赛,也可以是一次体育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