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诗句与“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C.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下列词语中与“舍己为公”的感情色彩不同的是( )

A.足智多谋 B.情同手足 C.原形毕露 D.合情合理

3、《绿山墙的安妮》中,女王专科学院入学考试第一名是(      

A.安妮

B.戴安娜

C.吉尔伯特

D.乔西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写出下面代称的含义。

“杏林”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桃李”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肝胆”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千金”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足”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汗青”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桑梓”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尺素”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康”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立”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豆”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手足”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我国城市的别称。

如:重庆(山城)   哈尔滨(冰城)

广州——__________ 重庆——__________ 湘潭——__________

重庆——__________ 长沙——__________ 成都——__________

昆明——__________ 苏州——__________ 济南——__________

6、难写的字

舰(tǐng______ _______chì)膀

______dǎo)告   ______líng)铛

______)球 _____guàn)头

7、根据课文内容、日积月累和你的理解填空。

(1)《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前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杨氏之子巧妙地应答孔君平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牧场之国》一文中三次写到“这就是____________”。文章开头写到:“荷兰,是____________之国,____________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8、课文直通车。

1.《杨氏之子》选自《___________》。杨氏之子的_________________值得我们学习。

2.《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用幽默的语言记叙了作者童年时发现___________的过程,并因此被老师误解,赶出了教室;站在教室外,他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映了少年儿童____________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童年的________之情。

3.《手指》这篇课文详细地描述了五根手指的不同____________,从而阐明了“____________”这一道理。

4.颜真卿是______代著名的__________家,创“_________”楷书,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楷书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__________》是其代表作之一。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课内阅读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风火山隧道施工,关键是控制温度。科技人员指挥突击队员,望刚刚开凿的隧道洞壁喷射混凝土。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道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除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个下马威!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狰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马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风火山给筑路大军一个怎样的下马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言表达

文中插图是20021019日,全长1388米的风火山隧道贯通的场景,请你为它配上一段解说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文学类文本阅读。

迎着风走

①一群探险者,听说某地新发现一个岩洞,兴冲冲地赶去探险。他们爬上山坡时,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一进洞,他们便被洞中的天然钟乳岩所吸引,一路观赏,不觉越走越深。虽然岔路很多,他们并不害怕,每到一个岔路口,他们都会留下一个标记。

②不知过了多久,手电筒的光暗下去时,他们还没有走到岩洞的尽头。于是,他们决定往回走。走来走去,才发现迷了路。每一个岔路口都有标记,每一条通道都似曾相识,他们有些手足无措,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在等待着他们。

③终于,他们的手电筒全熄灭了,周围一片黑暗。一开始,他们还想寻觅洞口微弱的光亮,可是走到哪里都是无尽的漆黑,他们互相牵着的手已经沁出了汗水。夜光手表显示已是下午六时,外面应该暗下来了,而且他们被饥饿包围着,原以为洞不会太深,所以他们没有准备食物。绝望渐渐爬上他们的心头。

④沉默了一会儿,领队忽然问谁有打火机,有人将打火机递给他。他点燃打火机,屏住呼吸,一动不动地看着那簇火苗。忽然,火苗微微地倾斜了一下。领队看了一下,熄灭打火机,带着大家向与火苗倾斜相反的方向走去。就这样,每到一个岔道口,他都用打火机微弱的火苗捕捉那一丝微风。大家仿佛看到了希望。可是打火机里的汽油很快便用完了,人们的心再度沉下去。

⑤领队忽然脱光上身,站在岔道口,静静地感觉那极微弱的风。其他人也纷纷效仿,就这样,他们又走了许久。风渐渐大了起来。终于,他们找到出口,人们纷纷赞叹领队的智慧与冷静。

⑥生活中,我们常常在挫折与磨难中陷入困境,不知何去何从。更多的时候,我们总是选择逃避,可是路越走越艰难。人生际遇就像故事中黑暗的岩洞,只有迎向生活的风雨,我们才会在没有光亮的情况下找到光明的出路。

【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1)滋于言表: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手足无措:_____________________

【3】领队分别用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带领大家在黑暗中找到出口,领队的智慧与冷静受到大家的赞叹。

【4】读第④段划线的句子“可是打火机里的汽油很快便用完了,人们的心再度沉下去。”联系上下文,此时,人们的心里会想:“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启发?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

印章

【材料一】

印章,如同文房四宝一般,既是工具,亦是工艺品。是古代文人书斋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印章自古就有,且样式繁多,但一直以来限于标示姓名等实用内容。至唐宋,开始被应用于书画鉴藏,出现了完全脱离实用而纯粹标示文学志趣、哲理心得的闲章,使印章的艺术性大为增强。至元代,文人用印已经非常普遍,文人印章真正走向成熟。元代成为印章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为明清崛起的印章流派、篆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有篆刻爱好者将《游子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部分诗句、词语刻成了印章,见下图:

①寸草心 ②黄鹤楼

【材料三】

印章以小巧之身,蕴藏了包括中国工艺、书法、文学等诸多领域的精华,中华民族的智慧与美,都浓缩在这几寸见方的小小石材之中。如今,大量现代简易印章仍然被人们作为凭证而使用;另一方面,传统手工印章也因其审美价值不断地在人们手中流传,被人们欣赏和赞叹。

【材料四】

北京奥运会的主题之一是“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绿色奥运”。会徽由两部分组成,上部分是一个近似椭圆形的中国传统印章,下部分是用毛笔写的“Beijing2008”和奥运五环的标志。

【1】阅读【材料一】,完成下面的表格。(3%)

朝代

印章发展的过程

唐代以前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应用于书画鉴藏,出现闲章,印章的艺术性大为增强。

元代

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材料二】,请你根据自己的积累,写出两句与图片对应的诗。

与图①对应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与图②对应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二】中的印章字体属于(       

A.甲骨文

B.篆书

C.隶书

D.楷书

【4】仔细观察【材料四】中的会徽印章部分,你发现印章部分蕴含的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印章镌刻技艺是传统艺术的一部分

B.书画鉴藏有力地促进了印章向艺术性方向的发展

C.现代社会简易印章流行,传统的手工制作印章越来越不受重视

D.元代以后,文人刻印成风,为后代印章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2、阅读理解

生命的选择

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地毯一般,铺满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多好的一块空地。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的纤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种些什么呢?见花工们细细地松软着花坛的湿土,人们猜测着。自然是蔷薇了,花工们说。

不多日子,油黑的蔷薇叶子便密密地遮(闭 避)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阵、两阵小雨,人们一如既往匆匆地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

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竞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一亮一亮。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饰 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大人、孩子,过路时总会留住脚步,欣赏一番。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邻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人们夸奖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要说太阳明亮的照耀,才使花朵有了色彩。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

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

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掩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春天,当所有的地面上都干干的、亮亮的,惟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那里怎么会有花呢?

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傍晚,(朦朦胧胧 模模糊糊)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一些已绽放的花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躁 燥)热的心头有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舒坦。

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回答说:那是白玉簪,性喜阴凉潮湿,花开得高洁得很哩。

于是,这栋楼美丽了。楼前 阳光下 姹紫嫣红 楼后 月光下 洁白如雪 随即,也就有人告诉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

对了!这才是生命的选择。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

【1】用“ ”划出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词。

【2】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标上恰当的标点。

【3】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带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坚硬的生活,顿时变得柔软多了。

坚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柔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句子,体会表达效果。

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

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些花惊醒了。”其实说的是玫瑰花的美激发了人们心中对美的热爱,他们变得善于观察美了。

B.文章主要采用了反衬的手法,用玫瑰来反衬白玉簪花,说明白玉簪花比玫瑰花更高洁、更美丽。

C.文章主要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色彩、形态、气质以及人们的感受这四个方面,对白玉簪花进行了生动的描写。

【6】“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蜒、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停在上面一动不动了。

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

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祖母喜欢养羊,羊把果树给啃了,果树渐渐地都死了。到我有记忆的时候,园子里还有一棵樱桃树、一棵李子树,(   )樱桃和李子都不大结果子,(   )觉得它们并不存在。小的时候,只觉得园子里边就有一棵大榆树。这榆树在园子的西北角上,来了风,榆树先呼叫,来了雨,榆树先冒烟。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1照样子,写词语。

胖乎乎   明晃晃_________   ______

红的红   绿的绿 __________ __________

2祖父的园中昆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点写的昆虫是_____;除了昆虫,祖父的园子中还有许多树,有____________________,重点写的树是__________________

3给文中括号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4用横线画出比喻句,用波浪线画出拟人句。

14、短文阅读。

一个男孩与他的妹妹相依为命。父母早逝,他是妹妹唯一的亲人。所以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然而灾难再一次降临在这两个不幸的孩子身上。妹妹染上重病,需要输血,但医院的血太昂贵,男孩没有钱支付任何费用,(不管  尽管)医院已免去了手术费用,但不输血妹妹就会死去。

作为妹妹唯一的亲人,男孩的血型与妹妹相符。医生问男孩是否有勇气承受抽血时的疼痛。男孩开始犹豫,十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终于点了点头。郑重而又(严肃  严厉)地点头,仿佛做出了一个极其(严重  重大)的决定,脸上洋溢着勇气与责任的神情。

抽血时,男孩安静地不发出一丝声响,只是向着邻床上的妹妹微笑。抽血后,男孩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声音颤抖地问:“医生,我还能活多长时间?”

医生正想笑男孩的无知,但转念间又被男孩的勇敢震撼了:在男孩十岁的大脑中,他认为输血会失去生命,但他仍然肯输血给妺妺。在那一瞬间,男孩所做出的决定是付出了一生的勇敢——他下定了死亡的决心。

医生的手心渗出了汗,他紧握着男孩的手说:“放心吧,孩子,你不会死的。输血不会丢掉生命。”

男孩眼中放出了光彩:“真的?那我还能活多少年?”医生微笑着,充满爱心地说:你能活到一百岁,小伙子,你很健康!”

男孩像一只活泼机灵的小猴子,一下子从床上跳到地上,高兴得又蹦又跳。他确认自己真的没事时,就又抬起了胳膊。昂起头,郑重其事地对医生说:“那就把我的血抽一半给妹妹吧,我们两个人每人活五十年!”

所有的人都被震撼了,这不是孩子无知的承诺,这是人类最无私最纯真的诺言。

1联系上下文,在文中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打上“√”。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果断——______   便宜——______

3短文用哪两件事表现了“男孩爱妹妹胜过爱自己”?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3自然段说“十岁的大脑经过一番思考”,联系上下文,你觉得男孩在思考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体会其表达特点,仿照这种写法写一写“游子回到家乡”这一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男孩的言行一定给了你很多思考,请你将自己的所想所感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课外阅读。

包公审驴

一天,刘五牵着驴驮了木炭到小市镇上,他把驴拴在市镇门口外的树上,自己背了一袋木炭去卖。等卖完木炭回来,他大吃一惊。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的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刘五想: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我的驴这么一会儿就病成这个样子了!他惊慌失措,东奔西走,到处寻找,可是,自己的驴还是踪影全无。刘五又气又恨,懊恼极了,他想了想,把这头瘦驴牵去告官,可是不知道被告该是谁,最后决定告这头瘦弱的驴。

包公来到公堂,开始审理案件。轮到刘五时,他把瘦驴牵上公堂,道:“包大人在上,这畜牲不知来自何方,竟敢冒名顶替!”驴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吭。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别给它吃,别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地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

三通鼓罢,包公升堂,他命令衙役们立即把驴牵来。这驴的嘴已陷下去了,脑袋耷拉着,看上去怪可怜的。包公一拍惊堂木,大声叫道:“喂,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

“是!”衙役们齐声答道,纷纷拿起板子痛打驴子。

十下,二十下,三十下,足足打了四十下,打得驴子又蹦又跳,放声大叫。末了,包公下令道:

“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儿就上哪儿。”

这头瘦驴三天没吃没喝,又挨了四十大板,受够了惊吓。于是飞奔出了公堂,跑得那个快啊,一下子就不见了。

包公随即命令一个差役和刘五一起跟踪前去,看个究竟。

刘五便和差役去了,跟他们一起去的还有许许多多的看热闹的人。他们走了整整十五里路,看到那头驴跑进了某田庄的一户人家,人们跟着走了进去。当然,他们在那里找到了刘五被偷走的那头好驴,也捉住了狡猾的小偷。

1文中画横线的三句话运用了______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填序号)

①语言描写 ②环境描写 ③动作描写

④神态描写 ⑤外貌描写

2包公“审驴”的做法是:关驴→________________,从他的做法中,我们了解到包公是一个____________的人。

3包公为什么下令“现在把它(瘦驴)放了,随它爱上哪儿就上哪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除了包公使用了计谋,还有谁也使用了计谋,你是怎样知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沃克医生正在换手术服,护士跑来,低声告诉他病人拒绝使用麻醉剂。沃克医生的眉毛扬了起来,他走进手术室,生气地说:“年轻人,在这儿要听医生的指挥!”

病人平静地回答:“沃克医生,眼睛离脑子太近,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而我,今后需要一个非常清醒的大脑!”

沃克医生再一次愣住了,竟有点儿口吃地说:“你,你能忍受吗?你的右眼需要摘除坏死的眼球,把烂肉和新生的息肉一刀刀割掉!”

“试试看吧。”

手术台上,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这次双手却有些颤抖,他额上汗珠滚滚,护士帮他擦了一次又一次。最后他忍不住开口对病人说:“你挺不住可以哼叫。”

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

脱去手术服的沃克医生擦着汗走过来,由衷地说:“年轻人,我真担心你会晕过去。”

病人脸色苍白。他勉力一笑,说:“我一直在数你的刀数。”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1】仔细阅读文中画“ ”的句子,你认为沃克医生口吃的原因是( )

A.没见过这样的病人,担心自己做不好手术。

B.被病人不施行麻醉的理由震惊了。

C.怕病人不能忍受手术的剧痛。

【2】仔细阅读选文第5自然段,这一段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对沃克医生进行描写的。通过这一系列的表现,我们可知当时沃克医生的心理是______

A.头一次遇见这样的病人,很紧张。

B.害怕,怕做不好这台手术。

C.怕病人忍受不住手术的剧痛。

【3】找出描写手术过程中病人表现的语句,从句子中,我们能感受到( )(多选)

A.病人非常坚强,能承受手术的剧痛

B.手术很痛苦

C.病人很紧张

17、阅读课文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船长的儿子才十一二岁,他也笑得很开心。猴子忽然跳到他面前,摘下他的帽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桅杆。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只有那个孩子哭笑不得,眼巴巴地望着猴子坐在桅杆的第一根横木上,摘下帽子来用牙齿咬,用爪子撕,好像故意在逗他生气,孩子吓唬它,朝着它大喊大叫。猴子不但不理,还撕得更凶了。

水手们笑得更欢了,孩子却气得脸都红了。他脱了上衣,爬上桅杆去追猴子。他攀着绳子爬到第一根横木上,正要伸手去夺帽子,猴子比他更灵巧,转身抓着桅杆又往上爬。

“你逃不了!”孩子一边追赶一边喊。猴子还不时回过头来逗孩子生气。爬到了桅杆的顶端,它用后脚钩住绳子,把帽子挂在最高的那根横木的一头,然后坐在桅杆的顶端,扭着身子,龇牙咧嘴做着怪样。横木的一头离桅杆一米多。孩子气极了,他的手放开了绳子和桅杆,张开胳膊,摇摇晃晃地走上横木去取帽子。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上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往下一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扎进一样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1“哭笑不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孩子哭笑不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孩子走上桅杆顶端横木上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画“____”的句子可以看出孩子的处境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画出两处猴子十分放肆的句子。用“﹏﹏﹏”画出两处孩子感情变化的句子。

5回答问题:在万分危急的时刻,船长是怎样做的?你认为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一句中短暂的“四十秒钟”和后面的“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这里互相矛盾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船过三峡

①从重庆乘船到武汉,我游览了世界闻名的长江三峡。

②三峡的山好奇啊。夔门像刀砍剑劈,笔直陡峭,群山起伏高耸,云雾缭绕,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有的像仙女,真是一个山峰一个模样!

③山峡的水好急啊。长江像野马奔腾,嘶鸣吼叫。江水在山丛中七弯八拐,东闯西撞。它撕咬崖缝,拍打岩石,涛声哗哗响。

④三峡的船好险啊。江水翻卷,漩涡连漩涡,波浪推波浪,大轮船像摇篮,又像竹叶,随着浪花飘。有时像要碰着壁;有时山岩又好像要掉下来。

⑤啊,百里山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⑥我更喜欢三峡中的神女峰。

⑦那是一块细长的直立在山巅的岩石,它像个仙女,头上插簪子,身上拖绿色长裙,美极了!这一带,还流传着这样一个神奇的故事。

⑧从前,有个渔民在江中捕鱼,一天,天昏地暗,风雨交加,渔民迷失了方向,不幸被波涛卷入江中,一个好心的姑娘站在山顶上,日日夜夜盼他回家。一天天过去了,渔民没有回来,姑娘却化作了一块岩石。从此,她从早到晚,不怕雨淋日晒,为过往船只当航标。

⑨多美的神女峰,多善良的姑娘!我们的大轮船顺江而下,平安无事,原来是她在为我们指引航向哩!

【1】文中加点词语“漩涡”中的“漩”字我不认识,应该用_________查字法,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

【2】文章②③④自然段分别描写了三峡的_______、三峡的________、三峡的________,它们的特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的过渡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用“          ”画出⑦自然段中的比喻句。这个句子将_________比喻成__________。

【5】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课外阅读。

老师的教诲

小学五年的学习生活给我留下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我忘不了那美丽的校园,忘不了那情投意合的同学,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

记得有一段时间,由于我连续几次考出好的成绩,受到老师和同学的称赞,有些飘飘然了,产生了骄傲的情绪。于是,我上课不专心了,作业也马虎了。

有一次上活动课时,我们正玩着“拐脚捉人”的游戏。郑老师忽然把我叫到她跟前 领我到操场边坐下 怎么 最近是不是有些自满啦 郑老师亲切地问我。我惭愧地低下了头,脸上滚烫滚烫的,心里想:这下完了,肯定要被郑老师批评一顿了。谁知道郑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亲切地给我讲起了“龟兔赛跑”的故事。她还教导我说:“智慧是宝石,如果用谦虚镶边,就会更加灿烂夺目。中国有句古话,‘满招损,谦受益’,要记住这句话。不要忘记兔子是怎么输给乌龟的呀!”

听了老师语重心长的话语,我说:“老师,您的教诲,我终生难忘。”此后,“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永远铭刻在我心中。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教诲”的近义词是___,“骄傲”的反义词是___。在短文中找出一对反义词:___——___

【2】用“  ”在短文中画出一个排比句。

【3】给短文第3自然段中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4】与第1自然中“更忘不了郑老师对我的教诲”相照应的句子是哪一句?请用“  ”在短文中画出。

【5】为什么“我”终生难忘老师的教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短文中找出一句名言警句写在横线上,并写出一句相似的名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照样子把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原意。 

瑞恩被人们称为加拿大的灵魂人们称瑞恩为加拿大的灵魂

①他被孩子们簇拥着,来到一口井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妈妈的一位朋友被瑞恩的执着感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句子乐园。

1.把下面句子改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把”字句:  

“被”字句:  

2.照样子,写句子。

松鼠有了美丽的家园,快活得叽叽直叫。

 

 

 

22、把下列句子改为反问句。

1.我又不少你酒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从下面题目中,选择一个内容,进行习作,题目自拟。

题目1: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既有让我们引以为荣的祖国的锦绣河山,优秀的中华文化,也有美丽的外国风光,异域文化。在你的旅行生活中,是否去过高原,雪山,草原,戈壁,游览过名胜古迹,欣赏过自然风光。选择一个内容,运用优美的语言,写写景物、风情的特点。

题目2:读了《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我们不仅感受到鲁智深这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还学习到一些写人的方法。请你运用这些方法,写一个特点鲜明的小伙伴。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