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中两个“之”字的意思,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个“之”:他,指前一个人。第二个“之”:他,指后一个人。
B.第一个“之”:他,指后一个人。第二个“之”:他,指前一个人。
C.第一个“之”和第二个“之”:他,都指后一个人。
D.第一个“之”和第二个“之”:他,都指前一个人。
2、选择关联词语填在括号里。
因为……所以…… 只有……才……
(1)( )访问狗国,( )从狗洞进去。
(2)( )我最不中用,( )派到这儿来了。
3、“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这首诗赞美的好汉是( )。
A.吴用
B.宋江
C.武松
D.王伦
4、根据本单元所学内容填空。
1.《威尼斯小艇》一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和坐在船舱里的感觉以及________等几方面,介绍了水城威尼斯独特的交通状况和____________,展示了这座水上城市的特有风光。表达了__________之情。
2.《牧场之国》一文。描写了荷兰牧场风光的_________,也描写了人们给奶牛挤奶、满载牛奶的车船不停地开往城市的______,把荷兰牧场风光的_____美和_____美表现的淋漓尽致。
3.《金字塔》一文课文分_____篇短文,分别采用________和_______的方式介绍了埃及金字塔,展现出了古埃及人民_______________。
5、辨字组词。
陂________ 傍________ 塘________ 蜻________
波________ 榜________ 糖________ 晴________
6、先补全词语,再完成练习。
一针____________ 久别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自禁
一声____________ 汗如____________ ______天______地
舍己____________ 不由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起敬
1.画“ ”的词语含有一对反义词,这样的词语我还会写:_______、_______。
2.画“ ”的词语是描写人物品质的,这样的词语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
3.两人________,自有许多话说。(选词填空)
7、按课文内容填空。
1.青海长云暗雪山,___________。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这首诗的作者_____是______朝著名诗人。
2.__________,五千仞岳上摩天。_______________,南望王师又一年。这首诗的作者_____是______朝著名诗人。
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按课文内容填空。
1.《三国演义》的作者是______,主要写了魏、蜀、吴三国的故事,书中塑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人物形象家喻户晓。本册我们学习了书中的一个经典故事“________”。此外,书中还有很多经典故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水浒传》也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________,写的是北宋末年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比较有名的人物有“及时雨”_______、“玉麒麟”_______、“智多星”_______等。
3.《西游记》的作者是______,描写的是师徒四人历经千难万险,一路斩妖除魔去西天取经的故事。我最喜欢里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故事。
9、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①那是一个傍晚,我们乘着一辆车,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出发,往南端的费菲律普岛赶。费菲律普岛是澳洲著名的企鹅岛,我们去那看企鹅归巢的美景。
②从车子上的收音机里,我们知道,岛上正在举办一场大规模的摩托车大赛。司机和导游是中国人,听到这消息后显得忧心忡忡。因为根据估计,在我们到达企鹅岛前一个小时,这场大规模的摩托车赛就要结束。根据我们的经验,到时候,观众散场,会有成千上万的汽车往墨尔本方向开。因为这条路只有两车道,我们都担心会塞车,而真正可以看到企鹅归巢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半个小时,如果因为塞车而耽误了时间,我们就会留下永久的遗憾了。
③司机加快了车速,虽然时值傍晚,夕阳如血,南半球高纬度地区宽阔的海天之间,云彩无比的迷人,可是我们都没有心情欣赏或下车拍照,只是担心着一个问题:
④担心的时刻终于来了。离企鹅岛还有60公里时,对面蜂拥而来大批的车流。其中有汽车,还有无数的摩托车。那可是一些特别爱炫耀自己车技的摩托车迷呀!他们戴着钢盔,一副耀武扬威的样子。
⑤此时此刻,目力所及,从北往南开的车只有我们一辆,可是由南往北开的车何止千辆!我们都紧张地盯着对面开来的车辆。然而,出乎我们意料的是,我们双方的车子却依然行驶得非常顺畅。
⑥我们终于开始注意到,对面行驶来的所有车辆,没有一辆越过中线!这是一个左右极不“平衡”“对称”的车道,一边是光光的道路,一边是密密麻麻的车子。
⑦然而没有一个“聪明人”试图去破坏这样的秩序,要知道这里是荒凉的澳洲最南端,没有警察,也没有监视器,有的只是车道中间的一道白线,看起来毫无约束力的白线。这种失衡的图景在视觉上似乎丝毫没有美感可言,可是我却渐渐的受到了一种感动!
⑧夜幕降临了,所有的车都打开了车灯,看着那来自对面一侧的流动的车灯,我感到了一种无言的美。我必须说,那是我平生所见过的最美丽的景观之一,它给我留下的印象,甚至要比后来我们如愿看到的场景——暮色之中,可爱的、憨态可掬的小企鹅从脑海里浮现出来,然后摇摇摆摆地踏上沙滩,一路追逐着回到沙丘巢穴——还要深刻。因为,我从那条流淌的车灯之河中看到了规则之美、制度之美,以及人性之美。
【1】给文章取一个合适的题目,填在横线上。
【2】作者经历的这件事中,情绪和感受不断在变化。请根据内容和提示,填出变化的情绪和感受。
( )——出乎意料——( )
【3】第三自然段中作者担心的问题是什么?请填在横线上。
【4】(1)短文中极不“平衡”的车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规则之美、人性之美”不仅是指_____,也指_____。
【5】短文中的人们遵守规则体现规则之美,请你为公路设计一条规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
A.无论是何时何地都要自觉遵守规则。
B.我们在国外的时候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
C.出外旅游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D.美丽的景观是令人难忘的。
10、长廊的建筑非常精美,人们称它有三绝。这第一绝就是造型绝。全长728米的长廊,整体造型从地面上是看不出来的,但是如果坐在飞机上从空中看,就会发现它的形状像一只倒挂着的蝙蝠。为什么要把它建成蝙蝠形呢?因为我国民间有在建筑物上画刻蝙蝠的习俗,而蝙蝠倒挂的意思就是表示福到了。第二绝是风水绝。长廊北倚万寿山,南临昆明湖。从气候上看,冬天,万寿山挡住了北边的寒风;夏天,从南边的昆明湖上吹来阵阵的凉风。因此,夏天天气再热,长廊中也是凉风习习。从环境上看,长廊依山傍水,构成美丽的图画。当人们在长廊里行走时,就会发现,园中美景随水波而动,随四季而变,真可谓是变化无穷。第三绝是结构绝。长廊是斗拱结构,全部是由木头搭成的,竟没用一颗钉子。这是祖先留下来的精湛技艺。在273间长廊里,一间一景,一景一画,景色变化和谐。真是人在廊中走,景在身边移。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精湛——( ) 和谐——( )
2.这几段中运用比喻很多,请写出任意一句。
3.为什么把长廊建成蝙蝠形呢?
4.长城的建筑非常精美,为什么呢?
11、类文阅读
读不完的大书
七十多年前的农村,不像今天小朋友的家里有许多自动或机动的玩具,没有开发儿童智力的新式玩具。我在幼年时,家里什么玩具都没有,大人们不关心孩子玩耍的事。我在五六岁时就自己到大自然去找可以玩的东西。农村的特点是接近大自然。辽阔的天空,广阔的大地,浩瀚的河流,繁茂的花草和树木,空中的浮云和飞鸟,地上的走兽和昆虫,水中的游鱼等,有说不完的好玩东西,能够引起孩子的遐想和实验的兴趣。例如小麻雀的蹦蹦跳跳、快乐活泼的样子,叫你高兴。老鹰在高空中盘旋时,展翅飞腾或流荡滑翔,有的猛扑而下,像在捕捉小鸡或什么东西,给人以雄健勇猛的感觉。花草树木的生长、开花、结子,暑寒荣枯,都有各种不同的趣味。草的叶子不一样,有长有短,有的还带刺;开的花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形状也有单瓣、重瓣的,有四瓣、五瓣的,等等。树木的千姿百态,更有给人乐趣的东西。①昆虫的动作也很好玩,例如蚂蚁搬家,那么长的队伍,那么井井有条的阵营,个个尽自己的力量,把货物全部搬迁。这种组织性很强的小动物的行动,真叫人佩服。当它们两军对垒时,更是好看,队伍整齐;正式打仗时,打得你死我活,直至尸体堆积如山,勇敢忠贞的精神,真令人敬佩。
我家房子的前后左右都有余地,栽有各种果树,有梨树、桃树、橘子树、柚子树、酸橙树,它们在不同的季节开不同的花,结不同的果实。从树上直接摘下的果子,格外鲜美。我家后面还有两丛竹林和一株棕榈,是我最爱的。②竹子长得快,雨后春笋,一天长几寸,出土几天就长得和我一样高了。笋子炒咸菜,味道鲜美无比。更可爱的是它们那耸入高空的青翠茎叶,亭亭玉立,显得那么纯洁!微风吹来,一片沙沙声,是那么温柔细腻。但当大风袭来时,竹林总是最先发出萧萧的喧声,不平静的调子,奏出我幼小心灵的怅惘情绪。池塘边的棕榈树坚毅地挺立着,大蒲扇似的叶子显得很高洁,在秋高气爽的日子,倒映池水中,小鱼在池水的倒影中间游玩,是另一种境界。
大自然是一部看不完的大画册,读不完的大书,里面有无穷的奥秘,极大的学问,有欣赏不完的乐趣。
【1】(理解课题)短文题目为“读不完的大书”,“大书”是指________,作者用这个题目是想说明_______________
【2】(整体感知)认真阅读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农村的特点是_________。七十多年前的农村,家里没有好玩的玩具,但大自然中有很多,作者列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重点写了自家屋后的______、______,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__________之情。
【3】(提取信息)对大自然这本书,作者是分哪三部分来描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感悟写法)文章对大自然中万物的描写有详有略,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各详细描写了什么?突出了事物哪方面的特点?填一填。
句①详细描写的是______,突出了______却有严密的______和高度的______;句②详细描写的是______,突出了竹笋______,______,竹子的______美及其风中撩动人心的_______。
【5】(语言运用)学习本文,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一写你小时候在大自然中见到的一种事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外阅读。
童稚可嘉
若让你形容女孩子好看的眉毛,你会怎样形容?
你会不会马上想到柳叶儿或者月牙儿之类的形象来?或者堆砌出许多甜腻的词儿来?
可是,我就在一个小男孩的作文里,看到这样的句于:“阿姨的眉毛淡得好像忘了长出来一样。”我就惊叹,小孩子怎么会有这般让人大跌眼镜的发现?
还记得一个6岁的小女孩,做过一首美妙绝伦的题为《爱》的小诗:“妈妈是一杯酒,爸爸喝上一口,就醉了。”短短几句,童心盎然却又形象逼真,丝丝入扣。
两年前我写过一篇给女孩子看的文章,却怎么也定不下标题。一个女孩读了,便道:“何不取《花开的声音》呢?”我惊呆了:花开的声音。一个小女孩何以有如此奇妙万千却合情合理的想象?试想:因为花开,一个春天都不寂寞了,花儿怎么会寂寞呢?花儿怎么能独自开着却没有声音呢?
突然发现有时候童稚是一种最机智、最完美的智慧,甚至这种智慧寓含着最深的哲理。因为孩子的世界里有许多大人们看不透的东西。
【1】文中提议文章标题用“花开的声音”的小女孩的想象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来形容。
【2】文章通过三个事例来说明“童稚可嘉”,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画“ ”的句子有什么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A.赞扬了童稚是一种最机智、最完美的智慧。
B.表达了“我”对孩子的理解和喜爱。
C.赞扬了孩子的世界里有许多大人们看不透的东西。。
13、课外阅读
别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
三个旅行者同时住进一个旅店。早上出门时,一个旅行者带了一把伞,另一个旅行者拿了一根拐杖,第三个旅行者什么也没有拿。
晩上归来,拿伞的旅行者淋得浑身是水,拿拐杖的旅行者跌得满身是伤,而第三个旅行者却安然无恙。于是,另外两个旅行者很纳闷,问第三个旅行者:“你怎会没有事呢?”第三个旅行者没有回答,而是问拿伞的旅行者:“你为什么会淋湿而不会摔伤呢?”
拿伞的旅行者说:“当大雨来到的时候,我因为有了伞,就大胆地在雨中走,却不知怎么淋湿了;当我走在泥泞坎坷的路上时,我因为没有拐杖,所以走得非常仔细,专拣平坦的地方走,所以没有摔伤。”
然后他又问拿拐杖的旅行者:“你为什么没有淋湿而摔伤了呢?”
拿拐杖的说:“当大雨来临的时候,我因为没有带雨伞,便拣能躲雨的地方走,所以没有淋湿;当我走在泥泞坎坷的路上时,我便用拐杖拄着走,却不知为什么常常摔跤。”
第三个旅行者听后笑笑说:“这就是为什么你们拿伞的淋湿了,拿拐杖的跌伤了,而我却安然无恙的原因。当大雨来时我躲着走,当路不好时我小心地走,所以我没有淋湿也没有跌伤。你们的失误就在于你们有凭借的优势,认为有了优势便少了忧患。”
许多时候,我们不是跌倒在自己的缺陷上,而是跌倒在自己的优势上。因为缺陷常常给我们______,而优势却常常使我们_________。
【1】解释词语
纳闷:_________ 安然无恙:_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优势——(______) 坎坷——(______)
【3】为什么第三个旅行者什么都没带却安然无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在文中用“______”画出两个人失误的共同原因。
【5】将文章的结尾补充完整。
【6】这篇短文给了你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无言的父爱(节选)
父亲是个实干家,他的一生都在忙碌着。多年劳作的成果,足以让父亲感到骄傲。而对我来说最值得骄傲的应该是他亲手为我制作的小玩意儿。他以双手而不是以言语传达了对我无限的爱。
七岁那年圣诞节的前夕,我跟着父亲上街,路上经过一家玩具店。透过橱窗,我看到了个十分奇特的玩具房子,那是我从未见识过的。“房子”的墙上镂出了椭圆形的小窗,里边挂了印花布窗帘,还有精巧无比的阳台。
“哦,爸爸,多美啊!你说圣诞老人会送我一个吗?”
父亲看了看一百美元的标价—这在当时是十分昂贵的,他一边习惯地提了提自己的腰带,一边开着玩笑说:“我想,即使是圣诞老人也买不起这么贵的房子。”
我有点失望。父亲看见了,摸摸我的头,轻轻地告诉我:“小时候,我也曾向自己的父亲讨过一辆玩具货车,但是他买不起。”
“那你怎么办?”
我用木块和找来的旧轮子自己做了一辆。你知道吗?对我来说,那比店里买来的任何玩具都要贵重呢。”
“可我不知道怎么做木头房子。”
“爸爸会做,我们可以一起干。”
第二天,他果然搁下了家里的许多事情,和我忙乎起木头“房子”来。为了这木头“房子”,父亲陆续花了四个月的辛苦劳动。它实在是一个孩子所能得到的最好的礼物了。
多年以后,我(A)早已不再是玩玩具的年龄了,(B)还会不时地把这木头“房子”找出来,(C)为了欣赏,(D)借以回顾往昔——我眼看着父亲用他的双手将我的梦想变为现实的那段岁月。
待我上了大学,自己有了家之后,就更加体会到自己是多么地依恋着他,不愿意离开他。可是父亲说:“我能够为你提供许多方便,但是不能造就你的生活。我所做的一切只是在帮助你创造自己的天地。”
我父亲没有给我写过信,也常记不起我的生日和结婚纪念日——甚至有时连我今年几岁也不清楚,但在我的生活中无处不充溢着他对我的爱——无言的父爱。实际上我身上最紧要的部分,都是他亲手培养和改善的,他把最珍贵的财富给了我。
【1】在文中的括号中写上合适的关联词。
A.__________ B._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
【2】“骄傲”的意思有两种:①自满,看不起别人;②自豪,自己感到光荣。文中“多年劳作的成果,足以让父亲感到骄傲”一句中“骄傲”的意思是第_______种。请你也以这个意思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我来说,那比店里买来的任何玩具都要贵重呢。”这句话中的“我”指的是谁?“那”具体指的是什么玩具?为什么它比任何玩具都要贵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具体描写父亲以双手而不是以言语传达对“我”无限的爱的句子是哪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在生活中也感受着亲人给你的爱,你能用几句话写出亲人对你的爱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
情谊
昨夜,一场无情的大火,把我家的一切都烧成了灰烬。第二天一早,妈妈催我去上学。书没了,书包也没了……叫我怎能去上学呢?我带着悲伤和疲劳,慢慢地朝学校走去。‖
教室里,同学们都在读书,我低着头走进了教室。不知是谁小声说了声:“玲玲来了”。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放下课本,抬起头用同情的目光看着我。大家都没有说话,但分明看得出大家又都想说些什么。教室里出奇的静,好像没有人一样。这时,中队长方萍手拿一个大纸包走过来,对我说:“别难过!这些都是同学们送给你的学习用品。我给你买了一条红领巾和中队委员的标志。来,我给你戴上”。
“玲玲,你收下吧!”
“玲玲,这是我爸爸给我买的精致的彩色笔,我把它送给你。”
“玲玲,这个多功能文具盒是我姑姑给我的生日礼物,你拿去用吧!”
一声声感人的话语,一张张亲切的面容,一双双同情的眼睛,温暖了我那颗极度悲伤的心。‖
“当当当……”上课铃响了,班主任走进教室。她爱抚地摸着我的头,关切地问:“玲玲,你爸爸妈妈好吗?”我点点头。接着,她给我一套课本和一件崭新的连新裙。并深情地对我说:“这连衣裙是给我女儿买的,你和我女儿差不多大,穿在身上一定很合身。还有什么困难只管说,有我们大家呢!”我双手接过连衣裙,含着眼泪深深地给老师鞠了一个躬。‖
我双手捧着课本,看着桌上的学习和生活用品,我真想大哭一场。我用力咬着嘴唇,极力控制自己。可是不知为什么那大颗大颗的泪珠还是不停地滚落下来……‖
【1】用“~~~~”线画出描写同学们神态、动作的语句。
【2】用横线线画出描写老师神态、动作的语句。
【3】短文用“‖”线已分为四段,请写出各段段意。
【4】概括短文的中心思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概述文章中“我”的内心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威尼斯的小艇(节选)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A.行船的速度极快,来往船只很多,他操纵自如,毫不手忙脚乱。B.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C.遇到极窄的地方,他总能平稳地穿过,而且速度非常快,还能急转弯。两边的建筑飞一般地倒退,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
【1】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 ”在文中画出来。
【2】看到“行船的速度极快”,我想到四字词语___________,看到“我们的眼睛忙极了,不知看哪一处好。”我想到四字词语_______。
【3】从上面的片段中选择一个词语,概括文中A、B、C三处画“﹏﹏﹏” 的句子的意思。这个词语是______________。
17、课内阅读。
沃克医生吓了一跳,不相信地问:“我割了多少刀?”
“七十二刀。”
沃克医生惊呆了,大声嚷道:“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你过奖了。”
沃克医生的脸上浮现出慈祥的神情。他想说什么又忍住了,挥手让护士出去,然后关上手术室的门,注视着病人,说:“告诉我,你的真名叫什么?”
“刘伯承。”
【1】对画“____”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了沃克医生在手术时十分紧张,不知道自己割了多少刀。
B.写出了手术中动的刀数之多,时间之长。
C.从侧面写出了刘伯承具有顽强的意志和清醒的头脑。
【2】沃克医生为什么惊呆了,说刘伯承“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选文在最后点明病人是刘伯承,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荷兰的花
荷兰,是世界上地势最低的国家,海边有一望无际的洼地。海风轻鼓起波浪,海水就会漫过浅滩,把荷兰成片成片的洼地淹没。于是,荷兰人在大海边,筑起了一道宏伟的堤坝,像万里长城一样,把汹涌的海水挡在堤坝外,让泥土完完整整地显露出来。就这样,荷兰人从海里掏出了千顷土地。
也许这土地是用血汗换来的缘故,荷兰人对土地有种很深沉、很执着的感情。在新垦的田野上,荷兰人种满了自己心爱的花儿,像郁金香,像风信子,像百合花。春末夏初,这些花儿盛开时,像一片五彩的海,与远处波动的湛蓝的海水相辉映。
在茫茫花海中,荷兰人最迷郁金香。
走遍荷兰,你会发现郁金香到处开放,那花儿有光滑碧绿的长叶,叶间伸出一梗壮实的花茎,上面托了朵柔美的花,活脱脱像只典雅的高脚酒杯。放眼望去,五彩缤纷的郁金香连成一片。一阵风吹过,郁金香在风中摇摆,好像一位位美丽的少女穿着裙子在跳舞,真是亭亭玉立,秀姿天成。而且每种颜色都有个美妙动听的名字。像烈焰般炽热鲜红的,叫“斯巴达克”;像黑夜般神秘幽深的,叫“夜皇后”;镶有浅红色花边的白花,被誉为“中国女性”。荷兰人的想象多妙!
荷兰人迷郁金香快痴了。有个老板竟用他的酿酒厂换一枝罕见的郁金香。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有幢非常美丽别致的小石屋,就像童话里的一座皇宫,门前墙上的一块石头上刻着:此屋出售,价值三枝郁金香。所以荷兰人坚决地把郁金香定为自己的国花。
其实,郁金香原生长在我国的青藏高原,现在那儿还有野生的郁金香。很久以前,这花被荷兰人发现,便小心翼翼地捧回家,用那双能变沧海为桑田的神奇之手,轻轻抚弄暗淡柔弱的小花朵。一年,两年……好多年过去了,人们再也辨认不出郁金香小可怜似的模样,她出落得惊人的庄重、典雅,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流连荷兰,你会觉得到处都是这双神奇的手所创造的美。
【1】短文中重点写的花是( )。
A.郁金香 B.风信子 C.百合花 D.薰衣草
【2】“荷兰人对土地有种很深沉、很执着的感情”的原因是()。
A.有环保意识 B.天生爱土地 C.土地来之不易 D.世界上地势最低
【3】短文画“”的部分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 B.拟人 C.夸张 D.排比
【4】短文中画“﹏﹏”的句子是对郁金香的____________(静态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
【5】短文通过几方面描写了荷兰人最迷郁金香?请你简要概括。_________
19、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雷 雨
夏目的中午,连空气也发烫。笔直的大道,无遮无盖地暴(bào pù)晒在阳光之下。路边的几株柳树,热得无精打采,低垂着枝条。柏油路软绵绵的,一脚踩出一个浅浅的脚印。一串汗珠摔下地,“吱”的一声,冒了一道白气,就没影了。
空气闷得人发慌……
“热死了,热死了……”树上知了拉开嗓子高叫着。
方才还是烈日炎炎,万里蓝天不见一丝云絮。一转眼,狂风尖厉地呼啸着,旋转着,把路边的几株柳树吹得七颠八倒。“沙沙沙”,一些小沙子平地飞起,撞到窗子的玻璃上,发着声响。不知谁的草帽,被风吹得像风筝似(sì shì)的,一翻一翻地飞向空中。天色骤然暗下来,半空中一大块一大块墨灰色的云,差一点擦着高楼顶,不一会儿就连成了一片,像块大墨布似的遮着天空,并且一点一点地压下来,压下来……
“嚓!”闪电似乎看不惯这闷人的天地,它发怒了,用闪亮的宝剑挑(tiāo tiǎo)破了黑幕布。
“轰隆隆!”雷公似(sì shì)乎也看不惯这闷人的天地,它发怒了,用震耳欲聋的吼声震倒了黑云山。
不一会儿,“哒哒哒哒”,豆大的雨点急速地落下来了。它敲打着柏油马路路面,敲打着玻璃窗,溅起白蒙蒙的水雾。接着,一丝清凉的湿润的空气便沁入人的肺腑。
闪电不那么刺眼了,雷声不那么震耳了,雨幕不那么密集了……仅仅半个钟头,就雨过天晴了。
这一阵雨,把整个天地洗刷一新。你再看路边那几株柳树……
(1)在文中括号内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填上恰当的量词。
几( )柳树 一( )汗珠 一( )白气
一( )云絮 一( )墨布 一( )大雨
(3)在文中摘抄两个比喻句,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
1.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按下黄泥坑里去。(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这条长汉,倘或醉倒了时,怎扶的你住?(改成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汉冷冷地说:“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反问句改称陈述句。
(1)你留我在家里歇,莫不是半夜三更要谋我财,害我性命,却把大虫吓唬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吓唬胆小鬼的,我怕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再跳出一只大虫来,却怎么斗得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我们阅读书籍时往往会产生自己的感想:或是一些人物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或是一些事情让我们有所触动,或是一些道理让我们深受启发……请选择你读过的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
要求:1.题目自拟。2.结合文章或书的内容谈自己的感想。3.感想要真实、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