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给下面的句子选择合适的修辞手法(5分)

A.比喻 B.排比 C.拟人 D.反问 E.设问

(1)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

(2)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难道不是一种美好的境界吗?( )

(3)非洲的花开花草开花灌木开花许多树也开花( )

(4)非洲不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吗?确实是( )

(5)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

 

2、以下称谓不可以用来代称青少年的是(   

A.豆蔻年华

B.及笄之年

C.不惑之年

D.弱冠之年

3、“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中的“卧龙”“凤雏”分别指(          )。

A.周瑜,诸葛亮

B.诸葛亮,周瑜

C.诸葛亮,庞统

D.诸葛亮,司马懿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填空

1、凤毛麟角指的是( )的毛( )的角,比喻( )。

2、老猎人的情感变化:先是发现猎物的(   )看见藏羚羊跪拜的(   )、(   ),打死藏羚羊后的(   ),开膛破肚时的( )。

3、“乞求的眼神是对藏羚羊( )的描写,写出了藏羚羊对小藏羚羊(   )。

4.“望、冲、跪是对藏羚羊( )的描写。进一步表现了藏羚羊对小藏羚羊( )。

5、按原文内容填空并用/ 画出这篇短文的停顿

梁国杨氏子九岁(    )孔君平(  )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       )儿应声答曰:“(           )

 

6、补充词语。

( )( )   ( )( )   ( )( )   ( )( )

( )( )   ( )( )   天南( )( )     ( )( )

7、看拼音写词语。

zhòu yè yún tián sāng shù   fú xiǎo

8、先组词,再填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小明前几天不小心摔伤了。这几天没有注意,_________已经发炎了。

2.在最艰苦的日子里,我们两个一直______,不离不弃。

3。今天,到医院来看病的_____很多,医生们都在紧张地忙碌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唐王李世民是一个______的君主,他善于纳谏,任人唯贤。

2.人非________,孰能无过?

3.她是一个________的女子。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

马市长吃罢午饭,在客厅里悠闲地品着茶,女儿笑吟吟地走过来:“爸爸,我想请教您一个问题。”

“有什么问题你就说吧。”

“我们单位有个刚分配来的女大学生,放着清闲的工作不干,偏要到农村搞什么乡镇企业,您说她是不是太傻了?”

马市长放下手里的茶杯,望着女儿说道:“现在农村的条件的确差些,有些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和前途,不愿到农村去,而这个女大学生敢于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敢于舍弃自己的利益,她这种精神很值得表扬,我们一定要大力支持。”

女儿神秘地笑了笑,说:“不对,我认为应该表扬的是她爸爸,因为她爸爸十分支持她。”

“哦,那么她爸爸是谁?”马市长问。

“就是您老人家呀!”

“什么?”马市长顿时收敛了笑容,“你怎么能这样?这绝对不行!”

【1】文中女儿向父亲“请教”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突出表现马市长前后态度变化的一对词语是__________

【3】马市长责怪女儿:“你怎么能这样?”这句话有两重含义,请写下来。

其一:_______________ 

其二:_______________

【4】文中塑造人物时采用的主要描写方法是_____,表现了马市长______的特点。

【5】文中的女儿为什么不直接说出自己的打算?

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景阳冈(节选)

武松见了,叫声:“呵呀!”从青石上翻将下来,便拿那条梢棒在手里,闪在青石边。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撺将下来。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下,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武松只一躲躲在一边。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振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武松却又闪在一边。原来那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提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那大虫又剪不着,再吼了一声,一兜兜将回来。武松见那大虫翻身回来,双手轮起梢棒,尽平生气力,只一棒,从半空劈将下来。只听得一声响簌簌地将那树连枝带叶劈脸打将下来。定睛看时,一棒劈不着大虫。原来慌了,正打在枯树上,把那条梢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

1用“______”画出这段话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把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生动地写出了____________的特点。

2用“﹏﹏”画出这段话中运用夸张的句子。这句话将大虫的______表现得活灵活现。

3比喻句和夸张句你也会写。任意选择一种,写上一句吧!

_________________

4大虫主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动作来抓人。

5武松面对大虫,连续用了三次____________的动作,表现了武松______________

11、读名著,做阅读。

空城计

①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忽然十余次飞马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军在城中。众官听得这个消息,皆尽失色。

②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匠;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髦,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杳操琴。

③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懿笑而不信,自飞马远望之。果见孔明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④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数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孔明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

⑤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⑥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退也。

【1】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分成四部分,将段落序号和每一部分的小标题写在括号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班文官”,联系上下文,抓住“一班”这个词,哪一个理解得比较正确( )

A.穿着斑纹官服的文官

B.普通文官

C.大多数文官

D.少量的文官

【3】联系上下文和当时的情境,推断“抚草而笑”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司马懿的特点,与本单元课文中哪个人物最相似。_______________

【5】文中三次写孔明的“笑”,分析人物内心,选择合适的答案。

(1)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____________

(2)孔明魏军远去,抚掌而笑。__________

(3)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__________

A.计策成功,保全兵士而笑

B.对方中计,因而发笑

C.内心不安,做出笑颜,透敌上当

D.对方上当而得意地笑

【6】本文最能代表孔明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读画横线的两处句子,用哪个词形容诸葛孔明不合适。( )

A.机关算尽

B.运筹帷幌

C.料事如神

D.知己知彼

【8】第一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选出错误的一项( )

A.衬托“空城计”的高明。

B.烘托渲染紧张的气氛。

C.推进故事的发展,引出“空城计”。

D.为了迷惑司马大军。

12、课外阅读。

哈尔威船长(节选)

船发生了可怕的震荡。顷刻间,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孩子,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道:“大家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全都救出去!”

实际上船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险些把小艇弄翻了。奥克勒大副和三名二副拼命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声和嘈杂声,黑暗中人们听到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我吗?”

“炉子怎么样了?”

“被海水淹了。”

“火呢?”

“灭了。”

“机器怎样?”

“停了。”

船长喊了一声:“奥克勒大副!”

大副回答:“到!”

船长问道:“还能坚持多少分钟?”

“20分钟。”

“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到小艇上去。奥克勒大副,你的手枪在吗?”

“在,船长。”

“哪个男人敢走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大家沉默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玛丽”号也放下救生艇,赶来搭救由于它肇祸而遇险的人员。

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斗殴。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沉着镇定地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他仿佛不是在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一切似乎都在听从他的调遣。

“快救克莱芒!”船长喊道。

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

1选文写了“_______________”这件事,把船遇难后人们的__________和哈尔威船长的__________进行了对比。

2文中“伟大的灵魂”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画“____”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表现了哈尔威船长喜欢给别人下命令。

B.表现了哈尔威船长面对灾难时的沉着和冷静。

C.表现了哈尔威船长非常有自信,认为灾难也要听他的。

4你认为哈尔威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文中的事例说一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完成文后各题。

母亲的爱

[美]苏珊妮·凯津

①我生长在一个小镇。从我家走着去那里的小学只要10分钟。

②我至今还记得,每天中午的铃声响起,我总是上气不接下气地冲回家。母亲总是站在楼梯的顶层,向下对我微笑。她的神态告诉我:在她心中,我是唯一重要的。对此,我终生感激。

③我永远忘不了发生在三年级时的一件小事。在校节目演出中,我被选为剧中的公主。母亲煞费苦心地陪我练台词。但不论我在家念得多么自如,一上台,每个词都从头脑中消失了。

④老师终于把我搁在一边。她解释说她已经为该剧设计了一个叙述者,要我担任。她的话是亲切婉转地说的,但仍然刺痛了我,特别是当我看到公主的角色由另一个姑娘扮演时。

⑤那天中午我回家时,没有告诉母亲发生了什么。但她很快觉察到我心神不安。她没有( )我们一起练台词,而是问我是不是想到院子里散散步。

⑥这是一个春光明媚的中午。格架上的蔷薇藤正在变绿。高大的榆树下,我们可以看到一丛丛黄色的蒲公英钻出草地盛开,宛如一个画家用金色的染料在我们的风景画上涂抹过。

⑦我看到母亲漫不经心地在一丛蒲公英旁弯下“我打算挖掉这些草。”她边说边连根拔起一株蒲公英。“从现在起,我们只在这个院子里留蔷薇花。”

⑧“可是我喜欢蒲公英!”我表示( )。“一切花都是美丽的——蒲公英也是如此。”

⑨母亲严肃地看着“是的,每一朵花都以自己的方式给人以愉快,对吗?”她想了想问。我点点头,感到高兴,我赢了。“不可能每个人都是公主,这并没有什么羞耻。这一点,对花来说是这样:对人来说,也是如此。”她补充说。

⑩相信她已经猜到了我的痛处,我开始大哭,告诉她发生的事。她听着,放心地笑了。

“你将是一个可爱的叙述者。”她提醒我,“叙述者角色同公主角色完全同样重要。

演出的那天夜里,我很紧张。开演前几分钟,老师走到我面前:“你母亲要我给你这个。”她说着递给我一朵蒲公英。它在茎上耷拉着,边已经开始卷了。只看它一眼,就知道母亲正在外边,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我们那天中午的谈话,精神格外振奋。

演出结束后,我把那朵花带回家。母亲把它放在两张擦脸纸之间,小心地夹在一本词典中。母亲一边做一边笑着说,我们也许是唯一夹留这样花草的人。

多少年了,我常常回想起那个阳光明媚的中午,想起与母亲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我一直珍藏着那朵枯萎的蒲公英—那是母亲给我的最好的礼物。

【1】选择合适的词,填到下面句子的括号里(只填序号)。

A.建议 B.异议 C.抗议

(1)她没有_______我们一起练台词,而是问我是不是想到院子里散散步。

(2)“可是我喜欢蒲公英!”我表示_______

【2】读读第⑧和第⑨自然段,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如此”的意思。

(1)一切花都是美丽的—蒲公英也是如此。“如此”指的是____________

(2)对人来说,也是如此。“如此”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第⑥自然段的“春光明媚”找一个近义词,最贴切的是( )

A.春风化雨

B.春和景明

C.大地回春

【4】“在后来的几星期里,她不断鼓励我,我逐渐为自己担任这个角色感到自豪。中饭时间被用来念我的台词或者谈论演出时我将穿什么。”这段话应该插入到第______和第______自然段之间。

【5】母亲带我到院子里散步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

A.母亲想带我散散心,看看风景,忘记烦恼。

B.母亲借蒲公英让我自己去发现每一株花都有自己美的一面,从而让我明白叙述者角色同公主角色同样重要。鼓励我正视自己,学会自信。

C.母亲带我散步,告诉我蔷薇花和蒲公英一样美丽。

【6】照样子,写出你对文中“母亲”的感觉。

例:我认为,母亲是个和蔼可亲的人,因为每天中午放学回家,她总是站在楼梯的顶层,向下对“我”微笑。

我认为,母亲是个_______________的人,因为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解扬征服楚庄王

春秋时期,有一次,楚国攻打宋国睢(suī)阳(今河南商丘),宋国便向晋国求救。晋国君臣商议后,就派大夫解扬前去宋国传达命令,说晋军已经开拔,要宋人坚守城池。

不巧的是,解扬在路上被楚人抓获。于是,楚庄王就威逼解扬,让他对宋人谎称晋国根本没有派援兵救宋,让宋人投降。解扬先是假意答应,而后在登上战车喊话时却说:“我是晋国大夫解扬,不幸被楚人俘获,他们威逼我劝诱你们投降。我假意应承,好借机传达下面这个重要的消息:我主公已经亲率大军来救你们,很快就会到来,你们可要坚持下去啊!”

听他这么说,楚庄王怒吼道:“把这个不守信用的小人推出去斩了!”

闻此,面无惧色的解扬辩驳说:“我根本就没有失信!作为晋臣的我,如果守信于你楚王,岂不失信于晋君?假如楚国有一位大臣公然背叛自己的主子,取悦他人,你说他是守信还是失信呢?好了,没什么可说的,我愿意立刻就死,以此来说明楚国对外讲信用,对内则无信用可言。”

听罢这话,楚庄王怒气顿消,不仅免其死罪,还由衷赞叹说:“解扬真是个大忠臣啊!”

1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是什么?(   )

A.如果我守信于你楚王,也不会失信于晋君。

B.如果我守信于你楚王,难道不是失信于晋君吗?

C.如果我守信于你楚王,难道是失信于晋君吗?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晋国大夫解扬在去宋国传达命令的途中主动投降了楚国

B.解扬在战车上喊话时,按照楚庄王的意图传达了命令

C.楚庄王并没有因为解扬的“失信”而斩掉他

3解扬认为自己根本没有失信,他的理由是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解扬是个怎样的人?请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晏子的回答妙在何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上文可以看出,晏子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16、调查结束后,聪聪偶然读到了下面这篇文章,他觉得可以将“雨”这一事物列入他的调查报告中,请你帮他完成下列各题。

故乡的雨

林翠珍

①“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客居他乡,阴雨绵绵之时手捧书卷聊以消遣,一首《渔歌子》让我梦回故乡,思绪万千。

②故乡的雨,是明亮、浓绿的。晶莹剔透的雨丝从天空中飘洒下来,太阳虽然躲了起来,但光线还是那么明朗。喝足了水的草木,枝叶的水分达到饱和,绿得愈加旺盛而耀眼。雨珠有时躲在枝叶中,一阵微风吹来,枝叶轻轻摇动,它们便“嗒嗒嗒、嗒嗒嗒”像撒玉盘般落到地上。

③我喜欢站在屋檐下看雨,数着从屋檐落下来的雨滴,一滴,两滴,三滴……像断了线的珠子,落在地上,溅起一朵朵雪白的小花。我拿瓶子罐子接屋檐流下的雨水,容器里的水慢慢都满了。万千雨珠落在地上,又汇成了一条奔跑的“小河”。外婆双手忙活着,嘴里还轻哼:“落雨大,水浸街,阿哥担柴上街卖,阿嫂出街着花鞋,花鞋花袜花腰带,珍珠蝴蝶两边排……”我听了,跑进屋里,听外婆唱了几首,又跑去看雨了。

④你瞧,淅浙沥沥的雨,如轻声细语,沙沙簌簌,好像在唱一首绮丽又悠长的歌谣。斜风细雨,又如同一支画笔,把晴日勾画出的乡村之景,缓缓地晕染开来,远处的山丘、树林,好像是浓墨的线条沾了水似的,变得朦胧隐约,显出一派古朴而包容的气象。

⑤雨慢慢变小了,虽还在继续落,农民已身披雨衣走向田野。院门前的小路上,方才的脚印刚被雨水淋去,又一行新的脚印印在泥泞中。如果还带着半月似的牛脚印,便是冒雨牧牛的人。如果看到一串带着横纹的鞋印,我便知道舅母从这儿经过,去看她的菜园了。我趁外婆不注意,撑一把小伞,沿着鞋印跟去。草木清新的气息,伴着飞舞的水花沫子,随风扑向我的脸庞。池塘里青蛙“呱呱”的叫声和草丛里虫子啾啾的声响,一如我此时所获的兴奋和快乐。到了菜园,果然看见舅母戴着斗笠在侍弄瓜菜。她用长草叶轻轻固定还没攀稳的丝瓜苗,拿铁锹铲起被雨水冲下的田垄,间或拔去长得过密的青菜……我就在边上玩,转动雨伞,看雨珠飞溅下来。

⑥等外婆找到我责备的时候,我理直气壮地说:“外婆,我帮舅母干活哩。”外婆被我逗笑了,说:“你这个小不点,要是真能帮忙就好了。”外婆说这话,一转眼已是二十年了。我早已长大,离开了故乡。

⑦岁月悠悠,一路走来,跋涉风雨,虽然经常看雨听雨,但儿时那种任性与欢乐,此生难再有了。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的雨难解愁思万千。我想念外婆,想念村庄,想念故乡的雨。

(文章有删减)

【1】(内容概括)作者围绕“雨”写了哪两件事?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子赏析)聪聪认为“雨珠有时躲在枝叶中,一阵微风吹来,枝叶轻轻摇动,它们便‘嗒嗒嗒、嗒嗒嗒’像撒玉盘般落到地上”这句话非常精彩,请你帮他从以下角度赏析。

(1)修辞手法角度(任选一种修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感官描写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旨情感)本文借“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文章学写作

挑战题   本文借“雨”抒情,请你选取对自己有特殊意义的某一事物,运用借物抒情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150字左右)[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课外阅读。

游黄山

人们都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我竟也有机会来到黄山,观赏黄山壮丽的景色。

我看见过冰雪覆盖的长白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这云奇山异的黄山。黄山可真奇啊,一座座山峰玲珑俊秀,有的像雕纹精美的香炉,有的像层层叠叠的彩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说不尽的千姿百态、奇瑰艳美,使人疑心它不是天然生成,而是能工巧匠精心制作的盆景;黄山可真高啊,一座座连绵起伏、耸入云端,从山顶向下一看,云在脚下飘指,人在山上好像仙人那要痛腾云驾雾,悠然而去似的;黄山可真险啊,我平生以来还没有看见过这样陡峭的山峰,一座座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崖壁陡壁似削,山石横如断,几乎是90度垂直的石梯,隔老远也让人心惊肉跳,似乎一失脚就会从崖上跌下去,摔得粉身碎骨。

我看见过马尾似的卷云,山峰似的话积云,更常看见飘在天空中的浮云,却从没有看见过这像滔滔流水似的人间银河——黄山云海。黄山的云查真白啊,白得就像一匹白纱缎,又犹如刚下的白雪,那么洁净,那么润泽,别有一番神采;黄山的云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飘动,看上去会使你陶醉;黄山的云真长啊,长得无法用眼睛望到边际,只让你感觉到它是那样浩瀚,像一张大幕把天地都罩起来了。伏在岩石上侧耳倾听,耳朵里仿佛有一种不可捉摸的声音,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草原上驰骋,像山泉在流动,像大海在澎湃;黄山的云多么妙啊,妙就妙在它缥缈恍惚,给人以充分想象的余地,引起美感。这真是绵绵长飘三万尺,疑是银河降人间。难怪从黄山归业的人都说黄山云海是个奇观呢,的确是名不虚传啊!

这样的云环锁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衬托着这样的云,再加上空中五彩缤纷的彩霞,山顶郁郁葱葱的松林,山间红叶似火的枫树,山下淙淙作响的清泉,让你感觉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云海舞山间。奇山异树云中裹,天下美景归黄山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观赏——(   )   名不虚传——(   )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1)能工巧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含苞欲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排比句,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4】概括黄山的特点,黄山的云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说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课外拓展阅读

雕塑一般的姿势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这是司马迁的名言。自然,人在弥留之际留给这个世界的最后一个姿势,越细品,越意味深长。

最让人感慨万千的,我认为是化学家卜拉克的姿势。

卜拉克是因心脏病猝发突然去世的,死时手中端着满满一杯牛奶。令人惊奇的是,那杯子端得极其平稳,里面的牛奶居然一滴也不曾泼洒出来——他就这么稳稳当当地坐着,从从容容,一如雕塑。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位化学家有个超越凡人的绝对一丝不苟好习惯”——做化学实验时,总是把盛放化学药剂的器皿端得平衡至极。于是,他的死有了一个堪称天下第一的姿势。

最让人惊心动魄的,则是母爱的姿势。

那是在大兴安岭火灾现场,当人们扑灭大火后,突然惊呆了,因为他们发现:一位母亲虽然已被大火活活烧死,但她却镇静地保持着一个极稳妥的姿势——紧紧地蜷曲着上肢!果然,她被烧死了,怀抱中的孩子依然活着。显然,正是因为她义无反顾地坚持着这个姿势,才硬是在熊熊烈火中护住了她的孩子!

面对着这个最能象征母爱的雕塑般的姿势,消防队员潸然泪下。

再试想,人在弥留之际的姿势尚且如此引人关注,何况日常生活中活生生的人!

是的,人总是有姿势。正所谓站有站相,坐有坐相,所有的姿势都昭示着人的状态和人的境界。

那么你呢?你的姿势是挺拔如松,还是颓然如泥?

这,你想过吗?

1先给带点字注音,再解释词语意思

猝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潸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颓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昭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弥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找反义词

挺拔如松(                    重于泰山(                   站有站相(                 

3最让人惊心动魄的,则是母爱的姿势,为什么不用母亲的姿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说:所有的姿势都昭示着人的状态和人的境界。这句话怎么样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按照上面的理解,我们说化学家雕塑般的姿势昭示着对化学实验的认真,母亲的姿势则是______

6下面词语运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惊心动魄是形容母爱的姿势使人感受至深,震动大。

B. 义无反顾表现出母亲不因大火烧身而退缩犹豫的精神。

C. 潸然泪下反映消防官兵为母爱的姿势而悲痛的心情。

19、课内阅读。

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挥来  摆来 ),悠然(挥去  摆去 ),如同(跟  伴 )着鼓点,(和  随 )着琴音,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_____,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1在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词下面画“√”。 在“____”里填上合适的成语。用 “   ”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

2这段话描写了__的情景,是细节描写。此段先写了刷子李刷墙时的____,接着写了刷后的________。前后映衬,说明刷子李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按要求写句子。

①电话是现代通话的一个工具,联系工作办点儿事都比较方便。(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电话人人都会打。(改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打电话啰唆误了自己的事。打电话啰唆耽误了别人的时间。(用关联词合并为一句话)(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习作展示台。

题目:与名著中的人物聊聊天

提示:走进名著,用心阅读名著,放飞想象,穿越时空,和书中的人物聊聊天,或聊聊自己的梦想,或谈谈未来的打算,或讨论社会热点问题……作文应围绕某一话题,内容要具体,条理要清楚,语句要通顺,情感要真实。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