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景阳冈》一文中武松用三“闪”来对付“大虫”的进攻,表现了武松的胆小。
B.《青山处处埋忠骨》一文通过描写毛主席痛失爱子后的动作、神态及心理,表现了他常人的情感和宽广的胸怀。
C.《跳水》一文中多次描写水手的笑,是为了更好地推动情节的发展,也突出了船长的临危不乱和果断机智。
D.《威尼斯的小艇》一文介绍了小艇的特点,景与人密切相连,充满了生活气息。
2、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幅画而已,有什么稀罕的呢?(反问)
B.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比喻)
C.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对比)
D.梅花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排比)
3、下列括号里的词语与句中加点词语不能组成近义词组的一项是( )
A.沃克医生站起身,熟练地打开病人右眼上的绷带。(熟悉)
B.他愣住了,蓝色的眼睛里闪出惊疑的神情。(惊讶)
C.我担心施行麻醉会影响脑神经。(实施)
D.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一言不发)
4、看拼音,写汉字。
jiāo yá xī xiàn xiū
摔(_____) 天(_____) 清(_____) (_____)入 (_____)辱
shào sǎn zuì mù suō
介(_____) 雨(_____) 喝(_____) (_____)童 (_____)衣
5、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稚(____)子 昼(____)夜
闲逛(____) 蚌(____)壳
啃(____)着 倭(____)瓜
樱(____)桃 澄(____)澈
旖(____)旎(____) 万顷(____)
玷(____)污 秉(____)性
6、填空。
1.“啪”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_____,再查音节_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部,第六笔的笔画名称是______,这是一个拟声字,我还知道三个其他的拟声字:_____、_____、_____。
2.“螺”字是_____结构的字。小明不认识这个字,查字典应用_____查字法,先查_____部,再查_____画。其笔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出下面加点字的读音。
①花园里边明晃晃________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阳光下斑驳的影子在微微晃________动。
②严监________生的病一日重似一日,临终之前仍然不忘监________督家人挑掉灯芯。
③他们俩躲在屏________风后面,敛声屏________气,生怕被人发现。
④武松绰________起梢棒,立起身来道:“我却又不曾醉,对付大虫绰绰________有余。”
⑤能力薄________弱的无名指轻轻蘸了胭脂在脸上涂了薄薄________的一层。
8、看拼音,写词语。
wǔ rǔ guī ju qiú fàn miàn bù gǎi s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ēi fēng gān jú dào zéi ān jū lè y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短文,完成练习。
雪山上的小太阳
1935年6月,夹金山山峦起伏,白雪皑皑。前进的队伍有些迟缓了。突然,风雪中传来一阵充满活力的歌声:“(唱)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雨(里格)绵绵,(介支个)秋风寒……”歌声穿透风雪,驱散了寒冷与疲惫,给前进的队伍带来阵阵暖意。大家抬头望去,山坡上一个小小的红色的身影在唱着,跳着,挥舞着手里的快板,快乐的身影像一团跳动的火焰。
这位唱歌的女战士是红军队伍里的小卫生员,谁也不知道她的名字。她身体单薄,同行的大姐怕她冻坏,把身上穿的一件红毛衣送给了她。①她高兴极了,穿着这件长及膝盖的大毛衣在队伍里跑前跑后,在山坡上唱着跳着,红艳艳的颜色在雪地里分外耀眼,大家开心地叫她“小太阳”。
队伍已经接近山顶了,空气越来越稀薄,连呼吸都困难。许多同志因为疲惫和饥饿坐在了雪地上,这一坐,便成了冰雪的雕像。路边坐着一位受伤的战士,把头埋进臂弯里像在打瞌睡。在这里,停顿就意味着死亡。②“小太阳”拼命地摇着他:“你醒醒,你醒醒,你快醒醒……”而这位战士只是含糊不清地说:“我冷,我冷,我好冷…”③小太阳”毫不犹豫地脱下了身上的红毛衣,披在了战士身上。
队伍依然缓缓地前进着,只是不见了那个快乐的红色身影。战士们到处寻找,在半山坡的雪地里,看到这位年少的卫生员静静地躺着,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薄的军衣,小小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气息,所有的人都沉默了。
她还只是个孩子。那一年,她才15岁。
【1】短文中画“﹏﹏﹏”的部分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品读人物细节,感受人物品质。读句①我感受到了“小太阳”_____的品质;读句②我感受到了“小太阳”_____的品质;读句③我感受到了“小太阳”____的品质。
A.舍己为人 B.乐观开朗 C.关爱战友
【3】从文中第四自然段“所有的人都沉默了”中,我能感受到大家内心的________。此时大家心里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
【4】下列选项中对“小太阳”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小太阳”的“小”是指她年纪小只有15岁。
B.卫生员被称为“小太阳”只是因为她穿着一件红衣服,红艳艳的。
C.“小太阳”不仅是大家对卫生员的称呼,也是她美好品质的象征。
D.“小太阳”一点也不“小”,因为她身上具有伟大的精神。
10、课外阅读。
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诚心诚意地请他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的大业,可是都没有见到。冬去春来,刘备决定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着:“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都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游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诉刘备,诸写亮完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悠然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
诸葛亮分祈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成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用“ ”画出描写隆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
【2】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上前轻轻敲门。”这句话中的“半里多路”表明刘备距诸葛亮住处还很远就开始步行,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刘备“轻轻敲门”,表达了他此刻的心情___________。
【3】对下面句子的理解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A.这句话中把隆中的山冈比作一条卧龙。( )
B.句中“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暗指诸葛亮。( )
C.这句话是指刘备求贤士、待时机,暗示他即将像卧龙腾飞一样完成统一大业。 ( )
【4】“三顾茅庐”中的“顾”是什么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刘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晏子见了楚王。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1】把文中画线的三个句子,概括成三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三个成语的意思都表示人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表示人多的成语吗?请写出几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难道楚国没有人了吗?”这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楚王瞅了他一眼”这句话中“瞅”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能读出什么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晏子楚王的这一次斗智,采用的方法是( )
A. 贬低对方——抬高自己
B. 贬低自己——贬低对方
C. 举例说明——贬低对方
12、阅读理解。
秘密
①有一天,一个当小学老师的朋友讲了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②他7岁,上小学二年级。他有一双非常水灵的大眼睛,乌黑的、不谙(ān)世事的、清澈的眼睛。凝视他的眼睛的时候,老师常常会有一种错觉,以为那里面正含着眼泪,像一潭水似的,晃动着,但不涌出来。
③他是一个可怜的孩子,跟着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只有菲薄(fěi bó)退休费,祖孙两人有了吃的就没有穿的,总有一样要凑合。“这个孩子特别懂事一个小男孩呀,你们不能想象他有多么细腻的内心世界。”
④朋友感慨着举了一个例子:小学生的作业本通常都是用得很快的,用不了多久就要买新的。没有一个同学对这件事有疑义。有一次,是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吧,所有的同学都在操场上玩,只有他,嗫(niè)嚅(rú)着走到讲台旁,仰着小小的脸,伸出小小的手,递给老师一支铅笔。他说:“老师,我想让您以后用铅笔给我判作业。这样,作业本用完了,我用橡皮一擦,就像新的一样了。”
⑤当老师的朋友对我说:当时我注视着这个孩子的眼睛,他的脸特别圣洁。你知道吗?那种天使一样的小孩子,充满了对世界的悲悯(mǐn)和谅解。我看着他,看着看着就要掉眼泪。我拿过了那支铅笔,我说,这是我们两个人之间的秘密,我一定用只有我们俩能看清楚的符号来批改你的作业。孩子特别开心,跑出教室,冲进同学当中。此后,有好几个星期的时间,老师真的用铅笔给他改作业,而且悄悄地告诉他:“如果你都做对了,老师只写上“优秀”两个字,擦的时候也好擦了。”这样,孩子一直保持了优秀的成绩,老师和他一直共有着这个秘密。
⑥过了几个月,孩子的生日到了,老师买了整整100个小学生常用的作业本给他。老师说,这是对他作业一直优秀的奖励。
【1】联系上下文给加点词语选择恰当解释。(在序号前面画“√”)
菲薄:(1)微薄(指数量少、质量次) (2)瞧不起
【2】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全体同学对这件事都有疑义
B.全体同学对这件事都没有疑义
C.只有一个同学对这件事有疑义
【3】短文第______和第______段围绕“秘密”具体写了一件事。
【4】短文写谁与谁之间的秘密?“秘密”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中的小男孩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6】想象小男孩长大以后又见到这位老师,他会说什么?(不少于4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内阅读。
我现在年事已高,住的朗润园是燕园胜地。夸大一点儿说,此地有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还有几座土山点缀其间,风光无疑是绝妙的。每逢望夜,一轮当空,月光闪耀于碧波之上,上下空蒙,一碧数顷,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真不能不说是赏月胜地。荷塘月色的奇景,就在我的窗外。然而,每逢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却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茂林修竹:____________________
宿鸟幽鸣: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分析画线句子的表达特色以及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课外阅读
给予的故事
①从前有个人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他饥渴难忍,濒临死亡。可他仍然拖着沉重的脚步,一步一步地向前走。他终于找到了一间废弃的小屋。
②这间屋子已久无人住,风吹日晒,摇摇欲坠。在屋前,他发现了一个吸水器,于是就用力抽水,可是滴水全无。他失望到了极点。
③忽然,他看见吸水器旁有一个水壶,壶口被木塞紧紧地塞住,壶上有一个纸条,上面写着:你要先把这壶水灌到吸水器中,然后才能打水。但是,请在你走之前一定要把水壶灌满。他小心翼翼地打开水壶塞,里面果然有一壶水。
④这个人面临着艰难的选择,要不要按纸条上说的,把这壶水倒进吸水器里?如果把水倒进去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壶救命之水?相反,要是把这壶水喝下去,就会保住自己的生命。他思索再三,决定照纸条上说的做,果然吸水器中涌出了泉水。他痛痛快快地喝了个够!休息了一会儿,他重新把水壶灌满水,塞上壶塞,在纸条上又加了两 句话:“请相信我,纸条上的话是真的。你只有把生死置之度外,才能尝到甘美的泉水。”
【1】第①自然段中画线字的正确读音是哪个?
(1)濒(pīn bīn) (2)仍(rēng réng)
【2】在第②自然段中,用“____”画出描写人物心情的句子,并分析人物产生这种心情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自然段中的“小心翼翼”一词说明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仿写三个这样的(ABCC式)词语:__________ 、___________。
【4】第④自然段中画“___”的句子属于对人物_________的描写,它反映了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内心。
【5】请把第④自然段中“如果把水倒进去吸水器不出水,岂不白白浪费了这壶救命之水?” 改为意思相同的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短文,说说你怎样理解题目中的“给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晋祠
从山西省太原市西行40里,有一座悬瓮山。在山下的参天古木中,林立着100多座殿堂楼阁和亭台桥榭。悠久的历史文物同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融为一体,这就是著名的晋祠
晋祠的美,在山,在树,在水。
这里的山巍巍的,有如一道屏障;长长的,又如伸开的两臂,将晋祠拥在怀中。春日黄花满山,径幽香远;秋来草木萧疏,天高水清。无论什么时候拾级登山都会心旷神怡。
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树皮皱裂,顶上挑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曲,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显出苍劲的风骨。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偃如老妪负水,有的挺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圣母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拧去,一圈一圈,丝纹不乱,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这里的水,多、清、静、柔。在园里信步,但见这里一泓深潭,那里一条小渠。桥( )有河,亭( )有井,路( )有溪。石( )细流脉脉,如线如缕;林( )碧波闪闪,如锦如缎。这些水都来自“难老泉”,泉上有亭,亭上悬挂着清代著名学者傅山写的“难老泉”三个字。这么多的水长流不息,日日夜夜发出叮叮咚咚的响声。水的清澈真令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历历可见。水的流势都不大,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成缕缕的丝,□在河底,□在岸边,□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成一条条大飘带,□亭□榭,冉冉不绝。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说:“晋祠流水如碧玉”,当你沿着水去观赏楼阁时,也许会这样问:“这几间建筑怕都是在水上漂着的吧!”
【1】根据原文填空。
⑴晋祠的总体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⑵晋祠的水,从____、____、____、____多方面给人以美感。
【2】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晋祠水清的句子。
【3】选择方位名词填在文中的括号内。(中 间 下 边)
【4】选择一组恰当的动词填在方框内。( )
A. 铺、合、拉、织、穿、绕、挂
B. 拉、铺、挂、合、织、穿、绕
16、课外阅读
桃花
春天,桃花盛开了。
蜜蜂飞到花丛中,忙碌地采蜜授粉。所有的桃花都张着笑脸,并且把自己最好的花蜜送给蜜蜂,作为对它们授粉的酬谢。
其中,有一朵桃花,非常自私。它舍不得给蜜蜂一点儿花蜜。当蜜蜂飞到它的花蕊中时,它便大叫大骂 去 你们这些讨厌的家伙 别想从我这儿得到一点好处 并且拼命摇动花枝把蜜蜂赶跑了。
后来,所有的桃花都结成了硕大的桃子,只有这朵桃花可怜地凋谢了,没有结果。
自私和吝啬不仅失去了朋友,也毁掉了自己。
【1】在第三自然段空白处加上标点。
【2】文中酬谢的意思是_______,凋谢的意思是_______。
【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4】那一朵桃花看见别的桃花都结成了硕大的桃子,而自己却凋谢了,它会怎么想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二)说明文阅读(10分)
雷电
①古往今来,人们对雷电都心存敬畏。中国成语中的“五雷轰顶”意思就是做了伤天害理的坏事,会遭天打五雷轰。在中国古代神话故事里,雷公和电母这对神仙老是一起出任务,可见古时候人们就已经认识到,雷与闪电是密不可分的。
②现代科学研究已知,雷与闪电是在云层放电时同时产生的。但为什么我们听到的雷声和看到的闪电不同步呢?这是因为雷是大气中小区域强烈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形成的声波,而闪电则是大气中发生的火花放电现象。之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就是因为声音在大气中的传播速度远远比不上光的速度。
③虽然闪电还挺好看的,但是平时关于雷电的新闻报道基本上没啥好事,尽是些吓人的负面新闻。2012年7月10日,新疆和布克赛尔县查干库勒乡松树沟夏牧场出现雷雨天气,一牧民家的羊群在这次雷雨天气中遭到雷击,经现场确认,这次雷雨天气中共有173只羊被雷电击中死亡,牧民经济损失严重。据统计,中国每年由雷电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达到1000多人,经济损失达到上百亿元。
④从全球范围来看,各地的人被雷击中的概率有很大的差别,比如在北极和南极地区雷电就很少,陆地的平均雷电活动密度是海洋的10倍,我国地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雷电灾害多发生在东部沿海地区和南部地区。全国平均每年每一百万人中大约有0.53人死于雷电灾害,虽然这个概率不高,与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难以相提并论,但雷电的突发性和致命性常让人畏惧,所以我们不能对雷电大意。
⑤虽然被雷电击中也不一定会死,但是被雷击中后,幸存者往往身受重伤。首先是伤害神经和心脏,受害者会出现血管痉挛、心搏停止,严重时心脏会停止跳动,雷电电流伤害大脑神经中枢时,也会使受害者停止呼吸。另外受害者往往还会受到严重烧伤,电流、电压作用于周围空气,出现局部高温,瞬间温度可达两三千摄氏度以上,强大的电流通过肌体时会造成电灼伤、肌肉闪电性麻痹甚至烧焦,除此之外,有些受害者还会遭到内伤,表面看着没什么事,但其实已经有颅骨骨折和内脏损伤。
(选自《中国国家地理》)
【1】根据文章内容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1)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就是因为雷声产生声波,闪电是火花放电现象,光的速度快于声波。(______)
(2)不同的地区的人,被雷击中的概率不同。(______)
(3)与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比,雷电概率很低,所以我们不用太在意。 (______)
(4)雷电击后,有时表面看着没什么事,实际上已经严重受伤了。 (______)
【2】第③自然段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3分)
【3】“电流、电压作用于周围空气,出现局部高温,瞬间温度可达两三千摄氏度以上”这一句中,能否将“瞬间”去掉,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练习。
起床为什么那么难
①对很多人来说,早晨,尤其是双休日之后的周一早晨,有一件必须去做的让人痛苦万分的事——把自己从床上拽起。这种早上起床难的事,相信大部分人都深有体会。
②为什么起床这么艰难呢?恐怕不只是因为我们太懒吧。的确,起床的痛苦和我们生理节律的固定周期,也就是生物钟有着密切的关系。
③地球上的绝大多数生物,从藻类、真菌直到我们人类这样的哺乳动物,体内的细胞活动都会在生物钟的指挥下跟地球的昼夜变化周期同步。生物钟,实际上是生物体内的一系列蛋白质形成的分子钟。简单原核生物蓝细菌的生物钟只靠3种蛋白质就能形成,而人类需要20种蛋白质相互配合才能形成。在人体内不同的生物钟时间里,这20种蛋白质的浓度呈现不同的变化,有些蛋白质早晨起的时候浓度高,而有些则是晚上睡觉的时候浓度高。有科学家提出,测一测身体内这几种蛋白质的浓度,就能知道生物钟走到了几点。
④虽然我们身体里每个细胞中都有生物钟在滴答走动,但是就像全国的钟表都要和国家授时中心保持一致一样,整个身体的钟也要和大脑中的一块区域——视交叉上核的钟对准。这个小小的区域由两个数千个神经元组成的团块构成,它内部的分子钟稳定运行,指挥着全身的生理节律。视交叉上核有时也会根据光照和黑暗,或是进食的时间调整生物钟的时刻。
⑤当人早上起床的时候,身体要按照生物钟的指示完成一系列艰巨的任务。当视交叉上核发现到了起床的时间,就会向一种专门负责叫醒身体的神经元发送信号,身体开始为新的一天做准备。先从肝脏释放出葡萄糖,提高血糖水平;然后身体中的激素,例如皮质醇和醛固酮也开始增加;神经元同时激活了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负责的是人体那些不靠意识支配的活动,例如你不用自已想着让心跳动,心也会自动输送血液,这就是自主神经在发挥作用,这时人肌肉紧张,血压升高、新陈代谢也加快,终于可以从床上爬起来。
⑥如果生物钟和我们的闹钟精确同步,那起床倒也没那么难。问题就是,生物钟的周期和地球自转的周期并不是精确相等的,研究表明,人体内生物钟的时间一天要比地球的一天长10到20分钟,所以每天早上生物钟都要比正确时间慢上一会儿。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志愿者在离开地面很深的地洞里生活一个月,没有太阳光线,没有时间信息,完全与外界社会隔离,结果发现,这些人将会每天都比前一天晚起床十几分钟,到一个月实验期结束时,那些志愿者都成睡仙了。这说明人体生物钟的“睡眠—觉醒”节律的周期比地球自转的24小时长一些。人体为了使自己的生物钟周期保持与地球自转周期相一致,就会通过外部的太阳光调整自己每天早上的起床时间,这种努力校正自身节律以适应自然节律的方式,当然使自己起床很艰难。
⑦周一至周五的话,我们的生物钟虽然每天都慢一点,但每天也都会按照实际时间进行校准,这样只是早起了十几分钟倒也还能忍。而到了双休日就不一样了,要是你周六周日都睡到自然醒的话,到了周一,生物钟连续慢了3天没有校准,就已经比实际时间晚了最多有1个小时了。提早1小时起床,不用说也知道如同遭遇酷刑。所以,要是不想让周一早晨太难受,就不要在周六周日放纵自己,也按照平时的时间起床就好了。
【1】关于“生物钟”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生物钟是生理节律的固定周期,是生物体内的蛋白质形成的分子钟。
B.蓝细菌的生物钟只靠3种蛋白质就能形成,而人类至少需要20种蛋白质才能形成。
C.人体内形成生物钟的蛋白质在生物钟的不同时间里浓度是不同的。
D.大脑中的视交叉上核会调整人体的生物钟。
【2】下列不属于人早上起床时,人体按生物钟的指示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一项是( )
A.肝脏释放出葡萄糖,提高血糖水平。
B.身体中的皮质醇和醛固酮等激素开始增加。
C.神经元激活自主神经系统,控制心脏输送血液到全身。
D.人肌肉紧张,血压升高,新陈代谢加快。
【3】要是不想让周一早晨太难受,就不要在周六周日放纵自己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什么是生物钟?谈谈你对生物钟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理解。
……这时候,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孩子只要一失足,直摔到甲板上就没命了。即使他走到横木那头拿到了帽子,也难以回转身来。有个人吓得大叫了一声。孩子听到叫声往下一望,两条腿不由得发起抖来。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舱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1】文中画“ ”的句子中“发抖”和“心惊胆战”可以看出孩子心里十分______。
【2】第二自然通过对船长______和______的描写,表现了他的____________。
【3】用简洁的话概括片段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
【4】请你分析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可以结合孩子的处境、甲板的坚硬、海面情况等考虑)
____________________
20、写句子。
(1)难道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改为陈述句)
(2)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改为肯定句)
(3)她的眼睛在烛光下显得异常可爱。(改写成比喻句)
(4)楚国的大臣们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缩句)
21、句子大观园。
(1)帮句子瘦身。
讲评的老先生是新疆最著名的医院的内科主任。
(2)改成转述句。
教务老师沉默不语。最后,他说:“我可以把你的意见转告给老生生。”
(3)改成比喻句。
老先生满头白发,面容黝黑,目光直视着大家。
(4)改成反问句。
听到这个消息我喜出望外。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小嘎子围着胖墩儿蹦来蹦去。(改写成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2020年寒假,因为一场疫情,大家宅家的时间从未如此漫长。回想一下,这期间与家人之间发生了什么让你难忘的事情?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请把这件事写下来吧。题目自拟,文章要有真情实感,字数6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