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一、选择题(共3题,共 15分)

1、下列句子比喻修辞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东方渐明,天空出现万道霞光,犹如一朵含苞欲放的鲜花。

B.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C.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

D.在那明净的夜晚,湖面水平如镜,连星星的倒影也不会有丝毫的颤动。

2、下列说法与课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月是故乡明》的作者季羡林在文中表达了自己的怀乡之情。

B.《不可思议的金字塔》是一篇自编课文,图文并茂,形式活泼。

C.《红楼春趣》一文选自《红楼梦》,讲述了宝玉、黛玉、宝钗等在大观园里放风筝的故事。

D.《跳水》一文写船长用枪逼儿子从桅杆顶上跳进大海,这是他慌乱中的错误选择。

3、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话阐明的道理可以用(  )这句名言来概括。

A.团结就是力量 B.天才在于勤奋

二、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4、读拼音,写字词。

1.爸爸是一个汽车修理工,他经常做的就是把yà huài_____的轮胎补好, 再把轮胎的luó sī_____拧好,丝帽kòu hăo_____。这个职业看上去平凡,却不píng yōng_____。爸爸很xiăng shòu_____这份职业带来的快乐。

2.许多jiā qín_____来比美,请来猴子做裁判。到底谁最美呢?猴子感觉这个问题就像烫手的山芋。他用mŭ zhĭ_____一边假装在头皮上sāo yăng_____,一边思考谁的wài mào_____最美。

5、读句子,按要求完成练习。

1①武松读了才知道真的有虎。武松想:“转身回酒店吧,一定会叫店家耻笑,算不得好汉,不能回去。”

②细想了一回,说道:“怕什么,只管上去,看看怎么样。”武松一面走,一面把毡笠儿掀在脊梁上,把哨棒插在腰间。

③武松自言自语道:“哪儿有什么大虫!是人自己害怕了,不敢上山。”

读句子,体会武松的心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你如何不肯卖酒给我吃?

②我吃了三碗,如何不醉?

③别胡说!难道不付你钱!再筛三碗来!

(1)以上句子是对武松的____________描写,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性格____________的人。

(2)仿照以上句子写三句话,要求表现出一个人多疑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根据自己了解的《遨游汉字王国》,完成下面的填空。

1.甲骨文是刻在_______上的文字。

2.金文是铸刻在_____上的文字,又称为铜器铭文。

3.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他们分别是唐朝的___________________和元朝的_______

4._____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古往今来,我国涌现了许多著名的______,他们的书法作品是艺术中的珍品。

5.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可以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等途径查找有关资料。

6.汉字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字体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以甲骨文、_______________ 、楷书五种字体最为典型。

7、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9分)

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字母( ),再查音 )。它在字典中的解有:A.困;B.为难C.使为难。在困窘一詞中取第(   )中解

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 ),再查( ,可组词   )。

字共有( 字解有:A.上端分叉的西;B.女孩子。字的不同解分別组词

 

8、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再用填进去的关联词,各写一句意思完整的话。

1.你带我走的时候,(   )不许唉声叹气,(   )不许闷头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有许多人去捉神鸟,(   )谁也没有捉到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11题,共 55分)

9、阅读短文,完成试题。

风雪夜中的一盏灯

我家对面有一座山,山腰上有一所学校,童年,我就在这里上学。

隔着弯弯曲曲的小河和绿油油的稻田,我的窗户正好对着学校里张老师的窗户,我常常喜欢向那里眺望。每晚,那个窗口都闪烁着灯光。

那一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  天气也格外冷  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  我早早就钻进了铺得软软的被窝  一觉醒来   我又习惯地向对面山腰望去   透过纷纷扬扬的雪花   张老师的窗口像往常一样闪烁着灯光   在这沉沉的雪夜   这灯光显得分外明亮   耀眼

我猛然想起,张老师的木柴已经烧光了!

这样冷的天,张老师拿什么取暖?我急忙翻身下床,悄悄爬上小楼阁,把大哥留着大年三十炖猪头的好木柴了一捆,向对面山腰跑去。

赶到老师窗下,我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寒风夹着雪花顺着窗棂的缝隙不住往里灌,年久失修的窗扇也在风中不住颤抖着。张老师握着红笔,正在批改作业。他不停地跺脚,还不时放下笔来,往手里哈着热气,灯光照着他清瘦的面庞和冻得发青的嘴唇,他的鼻尖和耳朵冻得通红…_看着这一切,我的心里就像吞进了铅块,难受极了。我贴着窗户,轻轻地叫了一声:张老师。他吃惊地抬起头来,认出是我,便急忙打开了门……回到家,我又钻进被窝,还做了一个梦:我梦见张老师穿着厚厚的新棉衣,做在红红的炭火旁给我们批改作业,他的眼睛闪着光,脸上露出了笑容……

学校门前的桃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一批批同学来了又去,去了又来。张老师窗口的灯光却无论风霜雨雪,暑往寒来,每天都亮到深夜。他是在用青春和心血点燃着知识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路……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喜欢   前进   寒冷   急忙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分外   吃惊   明亮   往常   

3给文章第3自然段加上标点。

4“//”把文章分为四段,写出各段的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5选择正确的答案,(在序号上打“√”)

①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为张老师送柴,说明尊敬关心老师。

②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张老师伏案批改作业,说明张老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

6摘录文中具体描写张老师冬夜冒着严寒为学生批改作业的一句话。圈出文中反映张老师冷得厉害的词语。

_____

7理解句子的含义,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看着这一切,我的心里就像吞进了铅块,难受极了。

我难受是因为   

A. 张老师冷得厉害。

B. 张老师工作到深夜,实在太辛苦了。

C. 张老师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那么恶劣,工作却那么辛苦,会把身体搞垮的

8学校门前的桃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一批批同学来了又去,去了又来。

文章写这一句是为了说明   

A. 毕业离校已有多年。

B. 张老师教出了许多学生。

C. 张老师多年如一日辛勤工作,培养了许多学生。

D. 在漫长的岁月中,张老师培养了一批批学生。

10、认真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练习。

成功的法则

一个农场主在巡视谷仓时不慎将一只名贵的金表遗失在谷仓里,他遍寻不获,便在农场门口贴了一张告示,要人们帮忙,悬赏100美元。

人们面对重赏的诱惑,无不卖力地四处翻找,无奈谷仓内谷粒成山,还有成捆成捆的稻草,要想在其中找寻一块金表如同大海捞针。

人们忙到太阳下山仍没有找到金表,他们不是抱怨金表太小,就是抱怨谷仓太大、稻草太多,他们一个个放弃了100美元的诱惑。只有一个穿破衣的小孩在众人离开之后仍不死心,努力寻找,他已整整一天没吃饭,希望在天黑之前找到金表,解决一家人的吃饭问题。

天越来越黑,小孩在谷仓内坚持寻找,突然他发现一切喧闹静下来后有一个奇特的声音滴答、滴答不停地响着。小孩顿时停止寻找。谷仓内更加安静,滴答声响十分清晰。小孩循声找到了金表,最终得到了 100美元。

成功的法则其卖很简单,而成功者之所以稀有,是因为大多数人认为这些法则太简单了,没有坚持,不屑于去做。这个法则叫执著。成功如同谷仓内的金表,早已存在于我们周围,散布于人生的每个角落,只要执著地去寻找,专注而冷静地思考,我们就会听到那清晰的滴答声。

1.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再读一读。

不慎(shěn  shèn) 无奈(lài  nài)

其实(qí  qī) 执著(zhùzhuó)

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 使用手段,吸引人去做事。( 

(2) 对某件事具有坚持不懈的态度。( 

3.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诱惑抱怨一奇特一专注一

反义词:简单清晰一喧闹一冷静一

4.下列说法正确的在括号中画“√”,错误的在括号中画X

(1) 本文最主要的写作方法是运用了对比的方法。( 

(2) 本文中奇特的声音除了说明金表滴答声外,还预示着小孩的最终成功。(   )

(3) 成功的法则叫执著。(  )

 

 

 

1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作者介绍任丘的地道是按(  )、(  )、(  )的顺序来具体介绍的。地道中的“洞”有五个特点:(  )、(  )、(  )、(  )、(  )。

2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想出了许多妙法,粉碎了敌人的破坏。如:(  )可以防备敌人的“火攻”; (  )可以粉碎敌人的“毒气攻”; (  )可以对付敌人的“水攻”。

3地道的作用一是(  );二是(  )。

4冀中的地道战是我国(  )的一个奇迹。

 

12、阅读选段,完成练习。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岸英是毛主席最心爱的长子,毛主席在他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1】对选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毛主席的内心独白,他多么希望毛岸英能像前几次一样,平安回到自己身边啊!

B.省略号的运用,突出了毛主席无比悲痛的心情。

C.这两句话,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慈爱的父亲形象。

D.这是对毛主席的语言描写,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2】读选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这句话是对毛主席接到电报后的______描写,深刻揭示了主席失去爱子后___________的心情。

【3】对于选段的最后一句,应该如何朗读?( )

A.语速较快,语调激昂。

B.语速略慢,语调低沉。

C.语速适中,语调低沉。

13、阅读理解。

唯一的听众(节选)

很快,我就发觉我变了,家里人也流露出一种难以置信的表情。我又在家里练琴了。若在以前,妹妹总会敲敲门,装出一副可怜的样子,说:“求求你,饶了我吧!”而现在,我已经不在乎了。当我感觉到这一点时,一种力量在我身上潜滋暗长。我不再坐在木椅子上,而是站着练习。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湿透了衬衣。每天清晨,我都要面对一位耳聋的老人尽心尽力地演奏;而我唯一的听众也一定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了。有一次,她竟说我的琴声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我也常常忘记了她是个可怜的聋子。

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终于有一天,我拉的一曲《月光》奏鸣曲让专修音乐的妹妹大吃一惊。妹妹逼问我得到了哪位名师的指点,我告诉她:“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十二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一个聋子。”

“聋子!”妹妹先是一愣,随即惊叫起来,仿佛我在讲述天方夜谭,“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经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

1作者说:很快我就发觉自己变了,我的变化是什么?请用文中的一句话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写在拉琴的过程中,老人自始至终很平静地望着我。对于老人的平静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A. 老人耳聋,听不到难听的拉琴声。

B. 找到了自信,琴声变得动听,老人听得入神。

C. 老人热爱音乐,她已经完全陶醉于琴声中。

D. 老人做出平静的样子,用以鼓励

3为什么作者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完短文,你觉得老人是个怎样的人?你有什么想对她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一读,完成练习。

但在五指中,大拇指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要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

1文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它在文中起__________的作用。

2大拇指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为了表达这种观点,在文中列举了哪几个例子?概括地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会所给文段的表达方法,发挥想象,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北京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大的有________________,小的只有__________,有的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它们的样子各不相同,有的___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有的________________

5运用所给文段的表达方法,写一段话说明五官中“口”的重要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天,一个贫穷的小男孩为了攒够学费正挨家挨户地推销商品。劳累了一整天的他,饥饿难当,但摸遍全身,却只有一角钱。怎么办呢?他决定向下一户人家讨口饭吃。当一位美丽的年轻女子打开房门的时候,这个小男孩却有点不知所措了,他没有要饭,只(请求 哀求 乞求)给他一口水喝。这位女子看到他饥饿的样子,就倒了一大杯牛奶给他。男孩慢慢地喝完牛奶,问道:“我应该付多少钱?”年轻女子微笑着答道:“一分钱也不用付。我妈妈教导我,施以爱心,不图回报。”男孩说:“那么,就请接受我由衷的感谢吧!”说完,男孩离开了这户人家。此时的他( )自己浑身是劲儿,( )还看到上帝正朝着他点头。

数年之后,那位女子得了一种罕见的重病,当地医生对此束手无策。最后,她被转到大城市医治,由专家会诊治疗。当年的那个小男孩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霍华德·凯利医生了。他也参加了医治方案的制定。当看到病历上所写的病的来历时,一个奇怪的念头霎时间闪过他的脑际。他马上起身直奔病房。

来到病房,凯利医生一眼就认出来病床上躺着的正是当年那位免费给他牛奶喝的恩人。他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决心一定要竭尽所能来治好恩人的病。从那天起,他就特别(关照 关爱 关怀)这个对自己有恩的病人。经过艰苦的努力,手术成功了。凯利医生要求把医药费通知单送到他那里,在通知单的旁边,他签了字。

当医药费通知单送到这位特殊的病人手中时,她不敢看。( )她确信,治病的费用将会花去她的全部家当。最后,她还是鼓动起勇气,翻开了医药费通知单,旁边的那行小字引起了她的注意,她不禁轻声读出来:“医药费——一杯牛奶,霍华德·凯利医生。”

【1】加上合适的题目。

【2】括号中的词语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在下面划横线。

【3】在括号内加上关联词语。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不知所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束手无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个人物?写出喜欢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当那位特殊的病人看到那行小字时,她会怎么想呢?请想象一下她当时的心理活动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课外短文。

《泥人张》(节选)

只见人家泥人张听见赛没听,左手伸到桌子下边,打鞋底抠下一块泥巴。右手依然端杯饮酒,眼睛也只瞅着桌上的酒菜,这左手便摆弄起这团泥巴来,几个手指飞快捏弄,比变戏法的刘秃子还灵巧。海张五那边还在不停地找乐子,泥人张这边肯定把那些话在他手里这团泥上全找回来了。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来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账。

吃饭的人伸脖一瞧,这泥人张真捏绝了!就赛把海张五的脑袋割下来放在来上一般。瓢似的脑袋,小鼓眼,一脸狂气,比海张五还像海张五。只是只有核桃大小。

海张五在那边,隔着两丈远就看出捏的是他。他朝着正走出门的泥人张的背影叫道:“这破手艺也想赚钱,贱卖都没人要。”

泥人张头都没回,撑开伞走了。但天津卫的事没有这样完的——

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上,摆出来一排排海张五这个泥像,还加了个身子,大模大样坐在那里。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产,足有一二百个。摊上还都贴着个白纸条,上边使墨笔写着:贱卖海张五。

估衣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谁看谁乐。乐完找熟人来看,再一块乐。

三天后,海张五派人花了大价钱,才把这些泥人全买走,据说连泥模子也买走了。泥人是没了,可“贱卖海张五”这事却传了一百多年,直到今个儿。

【1】简要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直线的句子,写的是__________,运用了______描写的方法。从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

【3】“随后手一停,他把这泥团往桌上‘叭’地一戳,起身去柜台结帐。”中“戳”字用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泥人张使用怎样的办法来“回报”海张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文章,你觉得泥人张是一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

材料一:字谜

相传唐伯虎曾在街头卖画。一天,他挂出一幅水墨画,上面画着一只黑狗,十分可爱。唐伯虎对人们说:“这是一则字谜,想购买者,需要付三十两银子,如果猜中谜语,就分文不收。”大半天过去了,无人猜中。这时,有一位年轻人说:“我猜中了。”唐伯虎请他说出谜底,他却笑而不答,取下画来便走。

唐伯虎望着这位年轻人的背影,哈哈一笑,说:“猜中了!他猜中了!”

你能猜出这是什么字吗?

材料二:谐音

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梁山泊的军师——无(吴)

用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

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材料三:演变

汉字已经有三四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字体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以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五种字体最为典型。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它是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单字有四千多个,其中已认出的有一千多个,主要记录祭祀、战争、狩猎、农事、气象等内容。

金文是铸刻在铜器上的文字,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字的线条粗壮,早期部分字形的象形性还很明显,西周晚期之后,字形逐渐规整、美观。

小篆是从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发展而来的,秦统一全国后得到推行,成为我国最早的统一的文字。小篆字形结构稳定,线条圆转,粗细基本一致,象形意味不明显。

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通行于两汉。它将篆书圆转的线条改为直笔或方笔,象形意味已基本消失,笔画简化,书写方便,汉字的点、横、竖、撒、捺等基本笔画已经形成,成为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魏晋时期有了楷书。“楷”是规矩、楷模的意思。楷书字形方正,笔画规整平直,比隶书更加便于书写和认读。进入南北朝之后,楷书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字体,一直通行至今。

1根据材料内容判断,正确的涂“√”,错误的涂“×”。

(1)“材料一”中年轻人猜出的答案是“默”。(  )

(2)汉字产生于几千年前,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沿用至今。(  )

2举出一个“汉字真有趣”的例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理解

刷子李(节选)

……此刻,曹小三借着给师傅倒水点烟的机会,那目光仔细搜索刷子李的全身。每一面墙刷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

当刷子李刷完最后一面墙,坐下来,曹小三给他点烟时,竟然瞧见刷子李裤子上出现一个白点,黄豆大小。黑中白,比白中黑更扎眼。完了,师傅露馅儿了,他不是神仙,往日传说中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他怕师傅难堪,不敢说,也不敢看,可忍不住还要扫一眼。

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吧。你以为师傅的能耐有假,名气有诈,是吧?傻小子,你再仔细瞧瞧吧——

说着,刷子李手指捏着裤子轻轻往上一提,那白点即刻没了,再一松手,白点又出现,奇了!他凑上脸用神再瞧,那白点原是一个小洞!刚才抽烟时不小心烧的。里边的白衬裤打小洞透出来,看上去就跟粉浆落上去的白点一模一样!

【1】天津人好把手艺人的姓和他们擅长的行当连起来称呼,表示对手艺人的肯定与尊重,如“刷子李”。那么,魏师傅做的风筝形象逼真,构思精巧,天津人称他为“_______”;张师傅捏的泥人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人们称他为“_______________”。

【2】请用“_____”画出第1-2自然段中曹小三看师傅刷墙的举止和心理活动。画“_____”的句子写出了曹小三怎样的感受?这样写对表现刷子李的“奇”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选文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刷子李故意在徒弟面前显示自己的才能,让徒弟对自己刮目相看,心服口服,把自己当作榜样。

B.刷子李以“身上没有白点”为自己功夫的最后标志,是在以极端的形式向世人昭示自己的高超技艺,其中流露出对自己手艺的绝对自信和自豪。

C.曹小三的内心随着寻找“师傅黑衣上的白点”而跌宕起伏,从开始对师傅的敬重到失望、惋惜,最后是由衷的赞叹。

【4】曹小三为什么最关心刷子李身上到底有没有白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综合性学习。

材料1:汉字书法是汉民族独创的,它以独特的笔法、结构和章法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

材料2:汉字书法以“文房四宝”为工具书写情感,是书法家一生学识人品的反映。颜真卿作品的“庄严正直之美”、苏东坡书法的“潇洒飘逸之美”和毛泽东书作的“大气磅礴之美”都是例证。

材料3:四幅不同字体的书法作品。

A B C D

【1】请概括以上三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房四宝”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3中D是__________(名)的作品。

【4】下面四幅“秋”字书法属于隶书的一项是

A.

B.

C.

D.

四、句型转换(共3题,共 15分)

20、按要求写句子。

(1)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改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淮南的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改成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楚王仗着自己国事强胜,想乘机侮辱晏子。(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楚国的大臣们听了,都得意扬扬地笑起来,以为这一下可让晏子丢尽脸了。(用加点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这么重的伤势,只有军人才能这样从容镇定!(改为双重否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越来越使劲,崭新的白床单居然被抓破了。(改为“把”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下列句子改为反问句。

1.我又不少你酒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3、感悟与习作

冯骥才先生笔下的俗世奇人(如刷子李、苏七块)的本事真令人叫绝。我们身边也有这样身怀绝技的人。他可能是你的老师,你的家人,也可能是你朝夕相处的小伙伴。今天我们就来写一个特长突出的人吧。

要求:适当运用语言、外貌、动作等描写方法,写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长;题目自拟,内容具体,语言生动;不少于45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