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沙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一年级语文

一、填空题(共5题,共 25分)

1、填写恰当的关联词语。

①仙人掌并不娇贵,________有泥土和水,________能生长。

②敌机扫射了,加巴页夫________不惊慌,________不把苏霍夫丢下。

________他喜欢打乒乓球,平时又刻苦练习,________球艺很高。

④在完成这项任务的过程中,________他遇到了许多困难,________都想办法克服了。

2、先解释加点的词语,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

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粉骨碎身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清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课外积累]仿照例子,以这句诗的每一个字为开头分别写一个成语:

千(军万马)  山_________  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把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1)穷则变,____________________《周易》

(2)____________________,又日新。《礼记》

(3)青,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

(4)苟利于民,____________________,不必循旧。《淮南子》

5、我会填空。

《我站在铁索桥上》作者__________代作家,作品多反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古诗阅读(共3题,共 15分)

6、阅读理解

《七律 长征》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根据注音书写词语

wēi yí________ páng bó________

【2】根据上句填下句或根据下句填上句

1、红军不怕远征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更喜岷山千里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乌蒙磅礴走泥丸。

4、____________________,大渡桥横铁索寒。

【3】翻译“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下列词语。

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

逶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磅礴——____________________。

云崖——___________________。

【5】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____________________

【7】这首诗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__诗;从体裁的角度看,属于________诗。

【8】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

B.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

C.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

D.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

7、阅读古诗,并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将古诗补充完整。

【2】“不知秋思落谁家”表达了游子的______之情。表达类似情感的诗还有《______》。

8、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练习。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节选)

何其芳

我的歌呵,

你飞吧,

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去找你停留的地方。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

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

不管它像一阵微风

或者一片阳光。

【1】题目中“歌唱”的意思是(  )。

A.唱歌

B.赞美

【2】诗人为什么希望“我的歌”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

A.我的歌很好听。

B.我歌唱的是早晨。

C.为了使“少男少女们”得到鼓舞。

【3】下面对诗歌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想象不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

B.第一节作者把“快乐或好的思想”想象成声音、微风、阳光。“微风”给人一种心旷神怡之感,“阳光”给人一种春和日丽的欣慰之感。

C.这首诗通过对少男少女们热情歌唱,勉励广大的青少年们,积极投身到火热的生活中去,为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奋发向上,永葆青春活力。

【4】读完这首诗后,你觉得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少男少女?试着写出两个,并说说他们之间的相似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共6题,共 30分)

9、课内阅读。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1】“到处是酒肉的香味”“ 各色的年画”“ 鞭炮声日夜不绝”从 三个方面写出了除夕的热闹氛围。

【2】人们的哪些活动体现了除夕的热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万不得已”“必定”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是怎么理解“守岁”一词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还知道哪些春节的习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

下雨天,我的窗外真美!那一片绿绿的稻田,好大的一片,像一片海。而我这小楼就像一只船。远远那两丛树林掩映的村舍,和稍近一点的那长着芒蒿的小丘,是这绿海上的岛屿;那环抱着我们的群山,在有雾的时候,就不是山,而是云,是灰色、紫色、深蓝、淡青的云;而那些挺秀的电杆呢?那是帆樯,悠然地点缀在这绿绿的海上。

雨,静静地落着,落在稻浪上, 地溶入那无边的绿海里。于是,你禁不住要俯在窗口,向那如丝的雨凝望。你是多么想,想自己变成那只在绿海上翩跹着的白鹭,扑在那柔细清凉的雨丝里,让它冲刷抚慰着你的头颈,和你赤裸的背。你是多么想,想投身到那被雨水濡湿的稻浪里,泳着,拍打着雨水的花朵,和稻浪的波痕。让你   的身体,没入那   的绿海,去捕捉那   的雨丝。

而当有风的时候,雨丝如珠帘般的,在淡灰的天幕前,畅快地斜斜地扫过去,扫过那波涛汹涌的稻浪,在那波峰上激起一片白濛濛的雾,给稻浪涂染上一抹梦痕。

你更会爱那不知什么时候出现的两朵深红的个花,持伞的人没在深深的稻浪里,只有那两朵圆圆的深红,在浅绿的海面上飘着、飘着,慢慢地,不像是要到哪里去,而只是无目的地那么飘着,在斜风细雨里。

你能不想到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诗句吗?

爱雨的人是不想躲开雨的。让那雨丝的清凉,洗去你心灵上的尘;让那雨丝的安闲,抹去你思想上的俗;让那无声的雨丝告诉你,那些躲在房中,关紧了门窗的人们,所永远不会了解的,雨丝和绿海那心底的爱,和永恒的诗。

多希望你来!来看看我未关的窗,来看看我被雨丝沾湿了的窗帘,来看看为爱那如丝的雨而不肯关窗的我。(选自《罗兰散文》,有改动)

1依次填入文章第②段横线上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 深深沉沉 莹洁纤细 深深密密 柔柔细细

B. 深深密密 莹洁纤细 深深沉沉 柔柔细细

C. 深深沉沉 柔柔细细 深深密密 莹洁纤细

D. 深深密密 柔柔细细 深深沉沉 莹洁纤细

2   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把它改为陈述句。

答:  

3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你知道出自  

我们积累的关于雨的诗句还有很多,你能再写出两句吗?

 

4请给文章取一个好题目,并简要说说理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仿照文中的句子写句子:让那雨丝的清凉,洗去你心灵上的尘;让那雨丝的安闲,抹去你思想上的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片段阅读《草原》。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看到“一碧千里”这个词语我脑海中浮现出一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画面。

【2】仔细阅读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完成下面的题目。

(1)把直接写草原景色的句子抄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写作者感受的句子抄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写景中融入感受,这样表达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chì)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也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元宵啊。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选文第一句话中加点的“又”字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请你联系上下文,说说春节的三次高潮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说元宵节是“又一个高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选文中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为的是突出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_________________

4从选文中可看出正月十五有哪些风俗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喜欢北京的元宵节吗?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读这句话时要读出什么感情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精彩极了糟糕透了

记得七八岁时,我写了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住我,赞扬声雨点般落到我的身上。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整个下午,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了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平平整整放在餐桌上。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简直急不可耐了。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快到八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我紧张极了。

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

亲爱的,发生了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

我看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地抬不起来。

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母亲嚷着,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在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着。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 亲看了一篇我写的短篇小说。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未满12周岁。

现在我已经有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因为我有个慈爱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我想这个糟糕透了。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极了而搁浅,也不因糟糕透了而颠覆。

1从下列词语中选出能反映思想感情变化全过程的三个词,依次填在下面的括号中。

得意  信任  醒悟  悔恨  失望

思想感情变化过程是         

2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是父母对的两种态度,这两种态度是:

母亲对_____

父亲对_____

3为什么说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选取文中原句回答。

_____

4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

14、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希望之弦

一位弹奏三弦琴的盲人,渴望能够在他有生之年看看这个世界,但是遍访名医,都说没有办法。有一日,这位民间艺人碰到一个道士,这位道士对他说:“我给你一个保证能治好眼睛的药方,不过,你得弹断一千根弦。在这之前,是不能生效的。”

于是这位琴师带了一位也是双目失明的小徒弟游走四方,尽心尽意地弹唱。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在他弹断了第一千根弦的时候,这位民间艺人迫不及待地将那张藏在怀里的药方拿了出来,请明眼的人代他看看上面写着的是什么药材,好治他的眼睛。

明眼人接过药单一看,说:“这是一张白纸嘛,并没有写一个字。”那位琴师听了,潸然泪下,突然明白了道士那“一千根弦”背后的意义。就为着这一个“希望”,支持他尽情地弹下去,而匆匆53年就如此活了下来。

这位老了的盲眼艺人,没有把这个故事的真相告诉他的徒儿,他将这张白纸慎重地交给了他那渴望看见光明的弟子,对他说:“我这里有一张保证治好你眼睛的药方,不过,你得弹断一千根弦才能打开这张纸。现在你可以去收徒弟了,去吧,去游走四方,尽情地弹唱,直到那一千根琴弦断光,就有答案了。”

1请结合加点字的意思体会句子的含义。

就为着这一个“希望”,支持他尽情地弹下去,而匆匆53年就如此活了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道士给盲人的药方是什么?他是不是在骗那个盲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怎样理解“弹断一千根弦”背后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共6题,共 30分)

15、句子练练坊

1.人们爱秋天,爱它的天高气爽,爱它的云淡风轻,爱它的瓜果飘香……(仿写)

 

2.经过百劫千难,最后的成功,属于不懈的追求者。(改为反问句)

 

3.他告诉我们:“当时,我让你们传看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猫的头盖骨。你们根据错误信息得出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转述句)

 

4.城市之间如此相像。(改写成比喻句)

 

5.天空中洒满了星星(改写成拟人句)

 

6.发生什么样的危险。诺贝尔毫不动摇研究炸药的决心。(合适的关联词连成一句话)。

 

7.他想:“是的,这样的事情不能长久做下去,非停止不可。”(把双重否定句改为肯定句)

 

8.魁梧黧黑的渔夫拖着撕破了的湿淋淋的渔网。(缩句)

 

16、按要求写句子。(5分)

(1)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改为陈述句)

(2)清澈的溪水流向远方。

改写成拟人句:

(3)楚王听了,只好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反让大夫取笑了。(改为转述句)

 

(4)我最不中用。   我被派到这儿来了。(用关联词语合成一句话)

 

(5)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改为肯定句)

 

 

17、这只大虫被武松打死了。

改为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句子加工厂。(按要求写句子)(8分)

(1)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缩句)

 

(2)敌人承认人民解放军威力无比。(改为双重否定句)

 

(3)我端过来两杯绿茶。

改为字句:

改为字句:

(4)妈妈说:我希望这次你能考出优异的成绩。(改为转述句)

 

 

19、把下列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1)不阅读,不观察,连日记也写不好,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滨逊在孤岛上过着寂寞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我军猛烈的炮火攻击下,所有敌人都投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①美丽的大草原令人神往。(改为反问句、感叹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森林爷爷战胜了妖魔。(改为字句、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妈妈对我说:等你测试完回来,陪我去书城买些教学用书。(改为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满园的柿树上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共1题,共 5分)

21、笔下生辉。

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你一定有许多感想吧!请你就这篇课文写一篇读后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